2011年9月29日 星期四

Midnight in Paris (情迷午夜巴黎) - 對的時間 對的人



巴黎文化歷史源遠流長, 曾經孕育多少經典著作, 曾經啟發多少文人雅士
作為創作靈感之都, 一道小河, 一座宮殿, 一草一木, 都歷經多少黃金歲月
雨中散步的浪漫, 舊馬車穿梭城鎮的詩意, 構想成一幅幅難忘的定格

旅居巴黎的偉大美國作家, 總是對巴黎一往情深
Ernest Hemingway 海明威曾說過,
"If you are lucky enough to have lived in Paris as a young man,
then wherever you go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it stays with you,
for Paris is a moveable feast."
來自的美國名詩人 Gertrude Stein 同視法國首都為自己家鄉
"America is my country, but Paris is my hometown."

還有 Stein 定性為迷失的一代 Lost Generation,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作者 F. Scott Fitzgerald 在這地攀上事業生涯的高峰;
西班牙的超現實主義藝術家, 如導演 Luis Buñuel, 畫家 Salvador Dalí 又曾留下生活的足跡
Cole Porter 首本名曲《Let's Do It》, 正是首度公演在名為《Paris》的百老匯音樂劇
難怪當代美國大師 Woody Allen, 都情迷於 "La Ville-Lumière" 的醉人風光
拍下《Midnight in Paris》, 遊巴塞隆拿後再取景歐洲的第二部曲



如明信片的拍下熱門景點的定鏡, 法籍居美音樂人呈獻爵士風情的結他弦聲
這是 Woody Allen 看巴黎的視角, 旅客身份作出發點, 帶領觀眾戲院內精神觀光
一趟心靈出走, 沒有時間與空間的限制, 貫徹作者 Whatever Works 的生活哲學
不論是鬱鬱不得志的封閉才子, 或是愛炫耀品味高尚的偽學者,
都無不對巴黎風景著迷而雅興大發, 只是後者看到的是讓自己高談闊論的平台
前者則深入城市的文化歷史起源, 追溯一個永恆不滅的黃金時代

這不是懷舊 (nostalgia), 沒有親身經歷過的, 又怎能有懷念追憶之情?
Nostalgia 希臘原文是νόστος, 代表 "回家" 及 "痛楚"
每當翻起相簿, 想起逝去的美好歲月, 卻回不到最初重新開始,
眼看世代變遷而慨嘆新世界不如往事, 是一種浪漫主義的情懷
不過 Woody Allen 通過鏡頭告訴觀眾的, 不是一堂歷史課, 亦不旨在高舉復古旗幟
導演在片首已通過 Paul 的評論, 間接嘲諷了開口閉口談懷舊的學者
最後亦開宗明義的透過主角感悟, 拒絕宣揚 "今時不同往日" 的負面思想

影片所探討的主題, 在一開首已清楚的說明
"你面前所愛的, 只是幻象" Inez 對 Gil 的瘋狂著迷不以為然
生於美國, 向現實低頭, 只好不情願的創作娛樂喜劇劇本
作家的生活總是孤單而不為人所明白, 現代社會總沒法具有意義的存活價值
這亦是 Gil 引用 The Love Song of J. Alfred Prufrock 之故

每一個時代, 最好的藝術家總是不為當代人所接受, 到過去了才能廣受世俗歡迎
每一個時代, 最好的藝術家總是滿腦子瘋狂的構思, 陶醉及堅持於自我建構的國度
生不逢時, 時不與我, 因此逃避現實, 躲進幻想的繽紛世界
只因讀過某人的著作而深感共鳴, 才會認定那作者應會了解自己的內心想法
然而, 終日沉浸在美好的幻覺, 倒不如樂觀的想像真實生活會遇上一個真正懂得自己的對象
即使現世充斥著個人鄙視的 "偽知識份子", 或勢利拜金的庸脂俗粉
又或是祟尚戰爭的頑固愚民, 又或是踐踏文學的電影工業
與其繼續嘮叨批評, 不如南柯一夢, 醒來再上路
幻化美夢的最佳場景, 莫過於保育不遺餘力的法國巴黎, 還保留著舊年代的古式古香

戲中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巴黎文化的讚頌, 徹頭徹尾的書寫一部巴黎情詩
背景選曲 Si tu vois ma mère 來自曾經小住巴黎的美國音樂家 Sidney Bechet,
導遊角色由法國現任第一夫人 Carla Bruni 擔演
法國影后 Marion Cotillard 在匠心獨運的掌鏡及妙筆下, 成了一代不朽芳華
完場時良久不散的餘韻, 彷如真的經歷了那一場狂想,
燈光一開, 回到了當下的香港城市, 細味著影片的一點一滴
大銀幕的威力正在於此, 大導演的氣氛營造, 行雲流水的文筆只此一家



延伸閱讀:
見證新一代傳奇巨星的誕生 - Marion Cotillard 瑪莉安. 歌迪雅
Midnight in Paris (情迷午夜巴黎) - Owen Wilson 影壇路的醒覺重生?
Nostalgia is denial - denial of the painful present——《Midnight in Paris 情迷午夜巴黎》
流動的饗宴 - 目錄
What Is The Lost Generation?
Poetry analysis: The Love Song of J. Alfred Prufrock, by T.S. Eliot

陳奐仁與歐陽靖 - 留守幕後沒大出息, 一躍台前人氣急升



當了紅歌手背後的 Invisible Man 多年, 張學友是開始, 陳奕迅是成名伯樂
陳冠希《香港地》 成為首支打入叱吒十大的自家創作
爵士樂大碟《Raw Jazz》是獨唱起步, 之後亮相《超級巨聲》評審走進公仔箱主流
《買一送一》的合作說唱成為銷量冠軍, 於是推出第三張來個正式自我介紹
《誰是陳奐仁》見證了出道十三年的起跌, 以歌聲讓聽眾重新認識這個熟悉的名字

美國回流香港, 本地樂迷只知其風光不知其墮落
Rap Battle 勝出的第一位華人, 一舉成名再打入 Billboard
卻在轉換唱片公司後經歷了2005-2007的事業低潮
終於一曲《ABC》開展了其香港新一頁, 自此 Featuring, 廣告, 電影, 劇集不斷
短短三年已在娛樂圈不同範疇得到賞識認同, 新碟《回香靖》延續個人心聲更許下紅館願

陳奐仁從幕後到偶爾亮聲數句, 到現在擁有由唱至作都全面solo的個人大碟
歐陽靖從台前 Rap到現在的全能藝人, 全方位發展, 演藝細胞及寫廣告歌的能力逐步彰顯
《誰是陳奐仁》與《回香靖》是二人共同心血《買一送一》後分家的新專輯
質素的高下立見, 可聽出兩者目前的路向轉變都是市場及樂評所喜見的
說的當然是陳奐仁的音樂位置愈走愈前, 歐陽靖的娛樂事業愈拓愈闊的事實

無疑《李小龍》為陳奐仁帶來了最佳新演員的涵頭
但這位新加坡鬼才若不專注作曲演唱實太浪費
演唱的功力實在為多年苦練的成果
不止Rap得起勁合節奏, 在澎湃快歌與抒情慢歌都駕馭自如
特別是那聲音的力度, 一份獨特的感染力值得出現在更多精彩作品之內
堅持全碟只有自己的親力親為, 高度自主的參與, 專輯選曲的精心詳列
亦見他對鼓聲編曲的重視, 但應有的輕柔結他間奏還是不時貫穿
音樂性的滿足, 在《誰是陳奐仁》徹底陶醉進去專屬陳奐仁的世界裏頭
《買一送一》中的曲目再演, 或是《沒時間後悔》轉成全首獨唱
沒有了 Rap 部分更見連貫性, 更有狠勁

《誰是陳奐仁》聽樂器配製, 聽歌聲穿透力
《回香靖》則當然需將欣賞點調節到填詞部分
只是 Rap 本質著重即興創作,
也許 MC Jin 能贏得 Battle, 也是因為其臨場發揮的應變力
可在有限時間內創作主題內容, 還可保持節奏感
只是製作專輯有充分的時間空間, 若出品仍是跟即場沒大分別, 耐聽性就出大問題
在《買一送一》有陳奐仁唱副歌分擔,
不需碟內首首填得滿滿, 又可偶爾填寫一兩句烘托氣氛, 輕易成為其華語專輯的代表作
但離開了陳奐仁, 每一首都是單調如數白欖的聲音, 就讓碟內少了生氣
歐陽靖的活力當然能挽救, 但內涵的空泛, 副歌的重覆就少不免惹來沉悶的批評

每早巴士上聽著歐陽靖於 AXA 安盛的廣告歌, 依然是重覆又重覆的三幅被
這一種 Rap 實太易煩厭, 特別在用於無意義的洗腦功能之上
廣東話的 Rap 亦完全給英語比下去
只需比較他寫給奧巴馬總統及曾蔭權特首的兩曲
同樣是不斷唱回同一句, 效果竟是差天共地
不過這種重覆性有利於廣告宣傳, 看不少人已因其歌牢記了 "安盛" 這個新名字了
MC Jin 對於易上口的標語向有一手, 應該再作嘗試, 說不定能創作更多經典呢,
成功例子可見其維他檸檬茶的主題曲, 與電影《Bella》(美麗人生) 的宣傳推介歌

另外, 難得找到對演戲的喜愛, 也可多加發展
《打擂台》《潛行狙擊》都是佳作, 都有不俗表現
與其發紅館夢, MC Jin 還是應視拍到千萬票房大作為更實際的目標?
至於陳奐仁, 則希望聽到更多其個人獨唱的作品
為他人作嫁衣裳, 怎也不及我手唱我心般直接貼心呢?

Scott Pilgrim VS. The World (爆女大格鬥) - 戀愛 Game Over 後如何 Continue?



對既定類型有深刻理解, 然後顛覆, 煣合, 再開創全新的獨特風格
Edgar Wright 可能是當代最擅長結合不同媒介特色的導演
改編自漫畫化的 Graphic Novel, 化成大銀幕中的 8-bit 音樂及打機畫面
一部青春愛情喜劇, 卻同時帶來音樂劇的場景過渡及特技英雄片的視覺享受

《Scott Pilgrim V.S. The World》對任天堂遊戲機時代的高度致敬
是電影界從來未見, 亦不見得在可見未來有電影人再仿效而發揚光大
作為一個年代的記號, 全片最驚喜的把戲在於環球電影公司片頭的惡搞
久違了的親切感, 只有在 Gameboy 世界長大的一代會認定其經典地位
任天堂的紅白機是遊戲機全球普及的始祖, 在科技急劇發展的十數年內已給無形取代
歷史上短暫的風光使本片更自成一格
將電玩標記化成電影語言, 在以往從未見過如斯忠實的呈現,
在可見將來, 亦都沒有新一代電影人會再去花心力還原任天堂時期的遊戲面貌

Opening Credits 的一場戲亦是震撼難忘, 在演奏音樂一起, 鏡頭馬上拉開後移
爽勁結他鼓聲中, 看到幕後介紹的畫面美術, 背景有鮮明搶眼的顏色,
有代表音樂的閃電樣式, 還有復歸八十年代感覺的字體
有推進故事的小線索 (如數字, "X"), 又有心情抒發的符號 (如愛心的心形, 哈哈笑等)
這一段簡潔精彩而不用任何獨白的設計, 原來是因 Quentin Tarantino 的提議而生
實要感謝大導演對觀眾喜好 (尤其針對美國當地) 的認識
因他覺得開首密集的角色介紹難以消化, 是故提出加入一段純音樂開場
去中和片首的步調, 好讓觀眾可放鬆, 投入影片氣氛, 更為電影餘下段落的美學運用作定調

一系列為戀愛而戰的視覺盛宴, 可謂集百家之大成
第一場大格鬥, 靈感來源正是印度 Bollywood 著名的歌舞動作
第二場決戰荷里活動作巨星, 出處顯而易見,
有趣的是其超能力是 Lucas Lee 的替身分身,
而飾演他們的演員正是飾演 Lucas 的 Chris Evans 的替身
一幕踢穿了紐約布景板, 後面實是多倫多實景, 又幽了荷里活電影經常在後者取景扮前者一默
然後選用了前 "超人" Brandon Routh 作第三位邪惡男友
發光的眼睛還有幕後神秘聯盟, 甚有超級英雄或外星人大戰的影子
用刀的中國女孩帶有東方武俠色彩, 又像 "Kill Bill" 東洋殺手的變奏
畢竟原作面世於2004年, 人物造型及情節橋段借鑑昆頓新作亦有可能
Edgar Wright 都一一豐富了角色個性, 賦予了一幕又一幕華麗又好玩的特技場面



英國導演初到荷里活執起導筒, 堅持起用清一色美國演員班底
為的是要更貼近美國文化, 將 "血與雪糕" 二部曲的紳士幽默拋開
在拍攝手法上, 簽署式的快速剪接與本片的夢境現實穿梭情節異常配合
上一秒在你一言我一語, 機鋒對白相對; 下一秒馬上奸角現身, 進入遊戲畫面天馬行空
然而, 在對白內容上, 還是低調的英式笑話, 沒有粗鄙低俗的美式地道
粗口是偶有出現, 但聰明的過濾換得較大觀眾層面的 PG-13 rating (適合十三歲以上人士觀看)
沒得見一般美國青春片常見的人物對話, 一概卡通化的小朋友導向
讓沒有打鬥, 專注談情的戲份顯得相當清純, 是好是壞則看欣賞方向
好是笑料更有內涵, 會心微笑多於瘋狂大笑, 壞可是目標觀眾群未必能有共鳴

只是電影最大敗筆, 實是導演本來的強項 - 對類型的熟悉度
喜愛動作片的 Edgar Wright, 即使以特效拍攝打鬥戲, 也拍出燦爛奪目的畫面
在講愛情成長路, 放下過去情感負擔的主題,
仍能通過 "Game Over", 力量增強升level 等比喻帶出
只是在平衡兩者份量, 即視聽娛樂性與主題啟發性的過程, 忽略了影片外表中最強調的打機元素
沒錯, 每贏一場大戰, 金幣數量都會以千位增加; 沒錯, 角色登場時有了簡短的能量值介紹
然而在戰鬥中的勝負形勢才是重點, 看到主角的HP劇跌至零又反彈才是高潮
若只看到火花激盪, 鼓聲琴音幻化成獸, 卻不清晰得知兩者的實力差距
未能知道主角有何隱藏技必殺技, 未能得知如何得到新武器新寶藏
觀眾沒有即時參與玩的機會, 就會顯得脫離而未會關心主角死活了
縱然途中得見其取分時刻, 卻未有斬將闖關的刺激快感, 那這只是一個不太會上癮的遊戲了

Edgar Wright是戲劇節奏調控的高手, 卻未必是爆機能手, 才在遊戲部分失卻內涵
電影嘗試把愛情故事推進作為每場格鬥的轉換, 等於歌舞片的音樂場口填補了劇情對白
只是每當有新的敵人出現, 彷彿沒能見其能力有所提升, 這就有違遊戲設計的本質
每多殺一個更有更多金幣, 意味著仇敵更強更難應付
相對於故事文本, 就是理應與女主角有更深的感情, 或有更難癒合的傷口
但在背景交代缺席下, 七個都是倒模一樣, 重覆上演格鬥就失卻戲劇力量
一路到最後打老大打隱藏人物, 方能窺見影片的真正重心, 及遊戲的真義

跟麥曦茵的《前度》說出同一主題:
To remember, to let go and then move on.
大方承認過去的存在, 為錯事說句誠懇的對不起, 就一切事過境遷, 不再纏繞在心
畢竟是幻想的故事, 主角總該得到註定擁有的幸福
遊戲機一開始就設定了主角深愛誰人, 目標是哪一個
因此不管二人愛得轟烈的背後成因, 不顧身邊他人所受的傷害犠牲
這也是現實的愛情嗎? 愛得這樣的自私而純粹

Michael Cera 似乎演得太多同類角色了, 定性在一定套路對演員發展不是好事
何況本片獨挑大樑卻不能有效發揮對白給予的笑料, 鋒芒慘遭邪惡前度們蓋過了
女角方面也是配角抬頭, Anna Kendrick 的妹妹角色當然又美麗又好演技
只是焦點必是 Ellen Wong 飾演的 Knives,
少女的溫柔脆弱, 追星的瘋狂沉迷, 失戀的憤怒強悍, 最後一場 Duel Combo 看得人拍掌叫好!



延伸閱讀:
Scott Pilgrim 官方主頁

東方莘莘學子的悲歌 - 《3 Idiots》到《小孩不笨》



看到印度的《3 Idiots》如何看待功利的填鴨式教育,
自然想到香港的《烈日當空》, 青春活力, 卻又沉重無奈
亞洲的另一端新加坡亦曾拍過一部具反思性的作品

家庭父母和孩子的相處, 學校教師和學生的相處,
一層又一層不可割裂的關係, 對一個人的健康成長太重要了

《小孩不笨》, 教導每一位大人如何對待孩子的一課

家, 不是只給人睡覺的地方, 是一家人去分擔喜與樂, 悲與憂的地方
當Tom說出那一句 "我不回去, 那不是我的家"

這一個家, 破碎得沒法彌補

互不理解, 源於不去主動了解
互不溝通, 源於不肯用心聆聽

Tom修好父親的電腦, 送去他公司, 他爸爸竟然責罵他拿去玩的時候
Jerry想問有沒有空去看他的表演, 遭到冷漠的對待

沒法對話, 說同一種語言有何用
活於一起, 卻只活在自己的世界

五百塊, 為的是買下爸爸一小時的時間
何時才會覺醒相處的真諦?

貼近下一代, 說他們會說的, 嘗試打破固有模式
最重要的, 還是以身作則, 用自身證明家庭的愛

太愛你, 卻太不懂愛你
守在道德高地, 用高高在上的口吻, 遠遠不及一個擁抱, 一句真誠的我愛你
然後心中的裂痕風乾, 誤會化解, 成就完整的家

學校, 不是強權欺壓的地方, 更不是壓榨自由的監獄
不同的老師, 不同的班房, 待遇天堂與地獄

爛蘋果, 可以將爛的地方切走
要是整個扔掉了, 蘋果就沒有了

學校, 就是要給一個改過的機會年青人
將好的那邊發揚光大

凡事兩邊看, 處事時有稱讚有處罰
鼓勵多一點, 看人的優點, 新一代不是依然美麗嗎?

"資源 放錯地方就是垃圾
垃圾 放對地方就是資源"

不要讓孩子一生絕望, 要讓孩子成為有用的人
一正一負, 一喜一悲, 正是小孩不笨系列帶出的訊息




《一生絕望》
曲:羅俊霖 詞:梁智強 唱:洪俊揚

我們肆無忌憚 我們成群結黨
我們目無尊長 對什麼事都不滿
看著我們的成長 只會製造麻煩
我們就是一無是處你又能怎樣

我們dont give a damn 那看不起的眼光
我們什麼都不是 我們什麼都不管
我們之間為什麼會漸漸地沒有語言
我們之間有道牆

學校老師束手無策 父母臭罵我們不會想
這個社會的標準已經超出了我們這年紀的有限想象
只認定會讀書 就一定是好孩子的榜樣
別以為看不起我們 就告訴自己比人家強

有多少人關心我們為何會走錯迷失方向
又有誰會 替我們想想蘋果為何變爛
其實我們也曾努力要爭取所有人的稱讚
撫心自問你們究竟給了我們多少希望

淚水已經流乾,前途也很渺茫
迷失的靈魂,我們應該怎麼辦
懲罰我們就是堂皇的協助成長
然後讓我們一生絕望

有些人幸運天生沒有戰場
我們一出世就是自己孤軍作戰
站在十字路口的風雨中吶喊
不要讓我們一生絕望

--



《有用的人》
曲:李毅 / 梁智強 詞:梁智強 唱:陳國榮

誰不希望自己是聰明的人
誰不希望什麼都能一百分
誰能希望自己又呆又傻又愚蠢
誰會願意聽到你真的好笨

有些事情就是這樣的殘忍
有些道路沒有直通那扇門
有些遊戲結果不一定要獲勝
有些收穫不在終點只在過程

我們不會心灰意冷
我們會給自己掌聲
我不是你想像的笨
我也有我自己的門
其實你不是不能
只是你肯不肯
給自己多一個機會
因為我們都是有用的人

有些事情就是這樣的殘忍
有些道路沒有直通那扇門
有些遊戲結果不一定要獲勝
有些收穫不在終點只在過程

我們不會心灰意冷
我們會給自己掌聲
我不是你想像的笨
我也有我自己的門
其實你不是不能
只是你肯不肯
給自己多一個機會
因為我們都是有用的人

我們不會心灰意冷
我們會給自己掌聲
我不是你想像的笨
我也有我自己的門
其實你不是不能
只是你肯不肯
給自己多一個機會
因為我們都是有用的人

給自己多一個機會
因為我們都是有用的人


延伸閱讀:
3 Idiots (作死不離三兄弟) - 人生的三大目標: 夢想, 友誼, 愛情
<< 烈日當空 >> 新世代年青人的殘酷寫照

說唱教育制度

當下時勢, 自當祈求紅雨黑雨, 八號風暴
道出普遍學生哥心聲, 共鳴位大家一起會心微笑
上堂hea下搵野食, 落堂球場俾晒力

A班定E班, 精英班標籤令大家厭倦了吧
求學不是求分數, 從來只係不切實際既政府空想
讀書唔係求知識, 而係求一張成績單, 甚至只係求得老媽子歡心

學海無涯 - 農夫



--

那一年的中文讀本, 將進酒的樂觀放任
無情地塞進腦內, 死記硬背, 狼吞虎嚥
填鴨式教育填出了一個又一個的狀元
填出了一個又一個大學生
悲哀的是, 在寫這篇文字的,
如今在嘲弄諷刺的, 如今在歎息悔疚的, 也從那個制度倒模而成

李白 - 朱凌凌

2011年9月28日 星期三

談 3 Idiots (作死不離三兄弟) 的香港票房奇蹟



香港影壇很久沒有這樣神奇的票房走勢了
《3 Idiots》 (作死不離三兄弟) 9月1日上畫以內, 每周票房排名都持續攀升
加開院線, 入座人次亦持續高企, 在第四周周末更終以接近70的每場人次成為單日票房冠軍

也許自灣仔影藝結業後, 二千年過後,
小品製作憑口碑轟傳而長映長有兼大賣, 好像已成為歷史的一部分
《搶錢家族》《情書》單院放映破千萬的神話, 掀起了當年的日本電影熱
之後的小眾發行都再沒有得到觀眾的如斯待遇
然而, 安樂電影終於選擇安排院線上映 2009年聖誕面世的一部印度片
更作中型發行, 不像一般非主流藝術電影, 只在電影中心及 Palace IFC 放映
首周的九間戲院合共43場, 已證明電影公司的一定信心
只是沒有想到一套已可於網上下載, 於影碟店購買的舊片, 仍能通過影迷之口迅速傳開

《Slumdog Millionaire》(一百萬零一夜) 應為港人近年最熟悉的印度片
嚴格來說, 它卻只是當地取景及聘請當地演員拍攝, 骨子裏仍是外資及外國人眼光看印度
2009年時2月尾上畫, 挾著奧斯卡加冕的氣勢,
接近二千五百萬的香港票房, 應是安樂敢再冒險引入更地道的 3 Idiots 的最大驅動力
當然, 最後《3 Idiots》的成功, 必然有賴其本身對觀眾引起的共鳴
Pursuit excellence, then success follows 於本片今日的成就正好印證出來了

延伸閱讀:
3 Idiots (作死不離三兄弟) - 人生的三大目標: 夢想, 友誼, 愛情
Slumdog Millionaire (一百萬零一夜) - It's written

2011年9月27日 星期二

但以理書的異象解析

但以理書
7:13
我 在 夜 間 的 異 象 中 觀 看 、 見 有 一 位 像 人 子 的 、 駕 著 天 雲 而 來 、 被 領 到 亙 古 常 在 者 面 前 、
7:14
得 了 權 柄 、 榮 耀 、 國 度 、 使 各 方 各 國 各 族 的 人 都 事 奉 他 . 他 的 權 柄 是 永 遠 的 、 不 能 廢 去 、 他 的 國 必 不 敗 壞 。

7:26
然 而 審 判 者 必 坐 著 行 審 判 、 他 的 權 柄 必 被 奪 去 、 毀 壞 、 滅 絕 、 一 直 到 底 。
7:27
國 度 、 權 柄 、 和 天 下 諸 國 的 大 權 、 必 賜 給 至 高 者 的 聖 民 . 他 的 國 是 永 遠 的 、 一 切 掌 權 的 都 必 事 奉 他 、 順 從 他 。

--

但以理本身為一位舊約既先知, 今次經文詳述其經歷的其中一段異象
但以理書講到 亙古常在者 要審判第四獸, 奪去牠的權柄,
(前文論述有四大獸得了人心權柄)
然後 像 "人子" 的 駕天雲到亙古常在者面前, 得了 權柄, 榮耀, 國度

"亙古常在者" 為審判者, 亦為昔在今在永在, 理所當然是指明 天父上帝
耶穌在新約愛自稱 "人子", 像"人子"既解釋,
是代表 "至高者的聖民", 亦即是相信同效法耶穌基督既每一個, 正是我們的身份

經文所說 "得了 權柄, 榮耀, 國度", 正說明我們會得到, 但到底為何時呢?
這個預言原來已經發生在地上, 在你我身上
得到之時正意指 亙古常在者審判第四獸之時, 亦即 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之時!!

所謂第四獸之審判, 就是主對罪的審判, 亦即耶穌為全人的罪救贖之時
(註: 其他解經資料都有提及 第四獸 象徵的是羅馬帝國政權)
所以, 在羅馬帝國統治時間上,
當耶穌受死既時候, 權柄, 榮耀, 國度其實已經從魔鬼處奪去, 賜給我們這群 "至高者的聖民"

證據為新約福音書 127次 提及 "神的國"
(例: 約翰福音3章3節, 希伯來書12章8節)

--

從而引申到牧者之後所講的核心價值,
因為我們已經得了 權柄, 榮耀, 國度, 而且是所有!

但為何眼看到的這個世界仍然活在黑暗之中?
答案就是 權柄已給了我們, 不過我們沒有行使!

點樣才能使光處愈光, 黑處愈黑?
只有將光隱藏 (cover the light), 才做得到
所以世界的黑暗, 不是神既責任, 而是當基督徒的, 沒有去行神已賜下既權柄!

為何地上的基督徒選擇隱藏自己既光呢?

一. 末世觀

反正基督快會降臨時, 不如撒手不理, 靜心等候他回來審判顯出公義就算

二. 只看自己不足

只覺得自己不夠聰明, 不夠口才, 不夠情緒穩定等

三. 只懂跟風, 沒有獨立思考

跟著前邊人的屁股走, 心想前面99個都如此方向行, 緊跟就沒有理由走錯路

最後, 我們應該抱持的觀點與態度:

- 神的國是要來到地上, 所以主禱文說的是願祢的國來臨, 而不是願我們能離開地上, 到祢的國去
- 不是要建立教會, 而是要建立神的國
- 天父看的是你所有, 不是你所沒有, 正如孩子籃中有餅和魚, 天父就會用, 你不需期望擁有其他菜式才可餵飽五千人!
- 有獨立思考, 自己的一套想法, 即使可能愚蠢, 但至少是有經過自己思想的

2011年9月26日 星期一

Pursuit of Happyness (尋找快樂的故事) - 向著標竿直跑, 致為得勝之道



寫錯了的happiness,是否就註定永遠都追尋不到快樂?
是否窮一生之力都沒法真正捉緊happiness?

為了生活奔波, 希冀成功, 有奮鬥目標
希望身邊人可跟自己一起, 然而方向不一致
彼此路向不同, 就好應該灑脫地在路口說再見

各自從此要開展新的生活
不可低落, 不可頹廢, 因為你還有家人

他要繼續撫養兒子, 和他渡過每一段珍貴時刻
不停的追趕, 街上不停的走動,
他的努力勤奮, 掩蓋了他之前的不幸

在最後無依無靠時, 他和親兒只可在最貧困的一群, 乞丐的家中過活
要捱過痛苦的時間, 他們會到教會聆聽, 或是低頭祈禱
親情的可貴讓他們緊緊連繫在一起

他跟兒子說, 沒有任何一個人可有資格說你做不到
因為他們做不到, 就會跟你說你都做不到

沒錯
最少要先作起跑, 不嘗試過又怎知道會否成功?

兒子跟他說一個笑話:
有一位虔誠牧師意外墮進大海中飄浮
有一隻商船經過, 船家想救他
但他說: 不用了, 上帝自會拯救他
另一隻商船經過, 船家想救他
但他說: 不用了, 上帝自會拯救他
第三隻來了亦如是

最後他死了, 到天堂時他問神啊, 為什麼不拯救他
上帝說: 我已經派了三隻船來救你呀

老生常談, 然而應銘記於心

太陽系的五月天 - 華語樂壇兩大天團代表作



笑過痛過後, 譜上一首後青春期的詩
見證著夜訪吸血鬼的瘋狂經歷
辛苦拚博後的出頭天
曾經突然好想你而在春天的吶喊
還有再多再多, 記錄在人海踫撞中遺失的笑忘歌裏
發現原來你不是真正的快樂
沒所謂了, 只希望在生存以上, 生活以下
我們心中都有尚未崩壞的地方

突然好想你


深秋中, 和風吹過, 細雨降下
回絕, 忘記, 卻又喚起
朋友的噓寒問暖, 家人的溫馨提醒
又再一次想起那年那天
再也回不去心中的最美好時刻
只有在夜闌人靜時, 翻開過去存在的憑據, 一頁一頁的懷念追憶
時而模糊, 時而清晰
塵封抽屜的, 是你我熱烈擁抱過的曾經
刻骨銘心都終會歸於平淡, 但重遇舊日的人事
散落的回憶碎片, 總會一發不可收拾
突然想起的, 不止是一個你

--



點解光輝人生永遠短暫?
點解長遠旅途總有挫折?
重新細味生活的每秒經典
不需見證神州99號升空的轟動
不需見識盡每位毒后或長鼻子情聖
在每一晚Lonely Night, 每一年風的季節, 每一處的電車站
有著每一個 "佢" 可以懷念已很足夠

Soler出道來最情深, 最溫柔的廣東大碟
很觸動, 很震撼
節拍之下存活激情
旋律之中充滿感動
2009年一張驚喜出色的大碟
更可能是至今 BMA 唱片公司品牌最佳出品

Soler沒有走錯方向, 沒有迷失,
反而更形自我, 更為奔放
少了火氣的演繹換來更成熟的滄桑感

細味


多想在每一幕存在過的定格停留多一陣子
一輩子也好
一分鐘也好
人的感情光輝最閃耀的時刻
珍惜現在, 每一秒都是活得最開心的
細水長流, 緩慢的享受生活, 感受生命
每幕定格都值得保留, 生活的最高夢想就莫過於此了
時間若然靜止, 一切永不改變
再沒有過度發展, 也不需重投原始
就在當下閉上眼睛, 為自己, 為所愛慶幸就夠了
這是幸福的表現
簡簡單單, 樸素自然
這是細味生活的真諦

延伸閱讀:
給夢想的情書 - 五月天的青春詩篇
2009年我的十大專輯 : 第八位 Canto - Soler

《不速之約》(Men with no shadows) - 讓一切成為試煉



從拍攝到開播都刻意封鎖劇本內容, 宣傳片及吃蘋果造型的誤導方向
因為前設的先入為主, 首五集的刻意加入旁白註解
觀眾迅速墮進 "林峰飾演死神" 的圈套, 《死亡筆記》《情約今生》之說活躍各大論壇

然而第六集尾段一出, 尋常旁白突切換至新場景新人物的登場, 成就了意想不到的驚人轉折
早段已留下伏線, 角色不斷談論試藥救命的觀點, 還有江東健一段遺憾的回憶
只是一小段背景故事的補充, 劇情大方向沒有改變, 單單豐富了邰峰的個性,
就讓故事的主題有了更深拓展的空間, 人物的關係與角力變得更詭秘更有張力,
邰峰的手段難測, 主角的遭遇亦更為人擔憂, 這就是劇本扭橋的功力所在

大路橋段其實一早熟悉,
以前的《衝上人間》, 或是最近從倉底找出新播的《駁命老公追老婆》
都是續命在人間為圓心願
探討死亡, 人性當然還停留在獨白及對話內直接談論, 亦不是什麼嶄新想法
還有婆媽師奶劇向來都出現劇中的兩款典型家庭問題, 劇情推進上不見新鮮感
難得是主線發展行軍迅速, 五集內已撮合了男女主角, 十集內已到婚後懷孕的階段

話雖如此, 在節奏掌控上本劇其實是偏向 slow-burn, 就是慢慢鋪墊一層一層上高潮的
前文說過演員能拿捏得到不同階段的心理狀態, 正在於劇本重點集中描寫其心理的掙扎
不論是外露的夢境, 是與魔鬼在墳前對話, 還有內在難以言喻的感受, 都花了相當篇幅撰寫
伏筆盡在細節中, 在頭半部建立了關係, 在後期就可大大發揮, 炮製劇力
如阿妹的身世暗示, Vincent 的計謀在魔鬼預期之內等
偶爾留下線索再扭橋的小把戲, 將可能在後十集玩出更多變化, 亦是期望劇集會走的路向

不速之約的意思, 是不請自來的契約,
傳說魔鬼會與人類訂下遊戲規則, 違反了就要遵守約定獻出靈魂予魔鬼
Heath Ledger 遺作《Imaginarium of Doctor Parnassus》(柏納大師奇幻 Show) 亦是同樣主線
本劇的有趣之處, 就是魔鬼不停借奪命之說去逼使主角作決定
因為沒有即時的危險性, 他們的情感思考往往受到挑戰, 往往前思後想而受到折磨
對於道德標準, 對於人性善惡, 魔鬼所玩的正是一場又一場的試煉
通過每一次試煉, 看到人的七情六慾, 又能感到人的自私與偉大

2011年9月25日 星期日

《不速之約》(Men with no shadows) - 談人物塑造的立體性, 演員選角的說服力



一向都擅長拍攝小品製作的潘嘉德, 再一次確立其金牌監製的地位,
在固定模式玩出驚喜, 還能熟悉主流觀眾的喜好, 安排不同演員在合適角色中展現演技
這一次找來的演員組合, 為一定的收視保證, 更是徹底切合角色需要, 看得自在舒服

歐陽震華, 林峰與楊怡, 三位微妙互動的化學作用是本劇亮點
尤其多次立場轉變, 邰峰熱烈追求芳芳, Dr.O的暗戀,
到Dr.O, 芳芳先後與魔鬼交易的忐忑, 瞞騙對方的位置對換
就是不同的戲劇火花, 才使重覆對家人的不捨, 對生死的論調不致落入悶場連連
足夠的演技發揮空間, 充份時間去立體化男女主角的內心矛盾
歐陽震華與楊怡擔演的凡人, 在死神無處不在的狀況下, 成功演出一份焦慮的心理狀態

還有這個 "三角關係" 的核心始終是林峰所飾的 "魔鬼"
前段鋪墊 "需要學習做人", 因而冷漠及木無表情;
後來開始理解背後重擔, 開始見出人性化的另一面
林峰需要把一個刻意隱藏情感, 裝作若無其事的角色演活
其唸對白的節奏韻律故作平板, 眼睛亦是明顯的空洞無神
相信是其近三年 (繼《溏心風暴》後) 表現最精彩的嘗試

特別是林峰跟楊怡的對戲真是百看不厭
他們在無線劇集一向緣淺, 就算是有愛情開始都通常沒好下場
初出道的《流金歲月》, 《大唐雙龍傳》如是
同是潘嘉德監製的《再生緣》連同場演出都少
最後等到去年《談情說案》才開花結果, 偏偏是一部不知所謂的作品
來到《不速之約》初段的談情戲份, 更覺二人一起的合襯
到之後關係的變化, 芳芳對邰峰的每次哀求及暗地埋怨,
對手戲每一場都有不同設計, 讓楊怡演出對未出生的孩兒逐次加深的感情
下一次希望監製再慎重考慮, 林峰與楊怡的情侶檔配搭, 比起與歐陽震華合演的效果會更佳
亦希望有更出色的背景故事承托, 不要浪費二人同場的機會

說到演員部分, 這部劇集可算是全方位都照顧到
一部劇集的紮實, 除了故事要寫得說得出色, 最要緊的必然是演出陣容
年青少艾馬賽的口音雖不純正, 卻自然的把單純小妹妹的心態演得討好
黃智雯定為明日之星, 每劇都是客串綠葉卻都能感染觀眾
周家怡的進步終為監製所見, 得來戲份的提升,
不需要多寫其暗戀江東健的情節, 一場碼頭吐心聲的哭戲就到位了
更值讚賞的必數光芒四射的一眾老戲骨,
看到陳國邦演歇力當好兒子, 等待時機的忍耐與深沉;
又看到馮素波演繹的委屈無奈, 低聲下氣背後的愛與犠牲;
同時看得見白彪在討好兩邊的身不由己及失卻男子氣慨;
還有《巴不得爸爸》的成功延續下來姜大衛, 黃淑儀, 魯振順的合作

剛好劇集到了一半, 十集過去,
之後的故事發展還相當值得期待, 正等待一眾好戲之人演技爆發的場口

說唱人生

人人的成長, 都經歷過不同的階段
每次變遷帶來更新的體驗
從前風光過, 玩樂過的好友不復在身旁
路一走遠了, 偶爾回首, 總感慨萬千
回到當天, 重新經歷過, 再去感受以前的美麗
時間永遠停在最歡樂的一刻, 不再流動, 那會多完美

在無數無數個旅程, 每每認識更多不同的人
遇到更大的挫敗, 更深的刺傷時, 才驚覺今天的人與事, 根本不值一提

每人都希望得到最好的環境
然而, 既已經歷過最好, 也還憾悔什麼呢?
得到過, 就是過去了也永留心中
尚且, 未嘗試過也不知道將來會否有更好的機會

過去, 現在與未來, 一直繞著人生的最大課題而走
只要記著,
不可能控制環境怎樣改變, 但對環境的反應感受, 是在你手
不可能操控身邊的人的性格, 也不能令所有人跟隨你的原則而行
但是, 每一個都可以選擇受與不受其他人的影響, 都可以選擇如何堅守自我的人生路

每一天, 每一晚, 都可以是再次開始, 重新出發的時刻
在乎能否抓緊機會, 認真思考自己的人生, 再一次擁抱已忘記的另一個自己

兩首說唱之歌, 題目只有一個, 就是每一個人所走的路, 艱辛而唏噓

--

細路哥II - 林海峰



旁白來自小克漫畫《Serious Series》

某一年一班剛剛考完會考嘅同學約埋一齊唱K,
流行曲唱到一半嘅時候,
其中一位朋友問咗隔離嗰位一個問題:
「喂!你估吓二十年後嘅今日我哋會變成一個咩人呢?」

二十年後…可能已經變成一個西裝骨骨嘅中環人,
手帶勞力士,銀包有好多張信用卡,
放工嘅時候就一齊響酒吧度,
一邊望住個煙灰盅,一邊就望住隔離檯嗰個女仔,睇吓佢條裙會幾時走光。

二十年後…大概終於會買左嗰部好想擁有嘅汽車,但係仲有二十幾期要供。

二十年喇…應該轉過好多份工,
識做嘅嘢越來越多,但係同時發覺學識越來越少。
響嗰個時間,間唔中可能會去吓gym,但係做嚟做去都係減唔到個肚腩。

當然二十年嚟你間唔中都會諗起一段一路都未能放低嘅感情,
女朋友越來越多,但係愛嘅越來越少。

(細路哥 你得到什麼 你失去什麼 你知道 what u are looking for)


大概響嗰個時候可能會有身邊嘅親人離開,
而響嗰陣時你會有好多講唔出口嘅遺憾,
同時間你發現原來人生已經過咗一大半。

同年終於結婚喇,
用咗半生嘅積蓄俾左一層樓嘅首期,有車位有泳池有會所,
娛樂越來越多但係快樂越來越少。

兩年後,可能會離婚,
回復單身之後嘅一個晚上一個人響床上面,
揸住個搖控不停咁轉台,食咗兩粒安眠藥,
跟住點起支薄荷煙然後流咗一滴自親人離世之後嘅眼淚。

突然之間你又諗起,響二十年前,你係一個咩人…
喺嗰一晚,一大班同學約埋出嚟唱K唱到天光,
仲記得喺嗰朝返到屋企嘅時候,
打開門響張檯面見到有一碗屋企人留低既湯,碗湯已經凍左嘞。

(細路哥 你得到什麼 你失去什麼 你知道 what u are looking for)

--

粒粒皆辛苦 - 農夫



再兜個圈 再轉個彎 天天有難度
再經過起跌高到低 先知粒粒亦都
再兜個圈 再轉個彎 幾千里長路
結婚戒指 變出世紙 先知粒粒亦辛苦

第一次擘大眼睇個世界嗰時
Daddy媽咪話做人唔容易
第一次學行跌左唔止一次
學123去到學ABC
啲考試每次都臨急至溫書
啲同學每個都曾經暗戀Missy
嗰時仲未知粒粒皆辛苦係一回乜嘢事

再兜個圈 再轉個彎 天天有難度
結婚戒指 變出世紙 先知粒粒亦辛苦

嗰晚 放榜前一晚 三點三十分都未訓
聽日有三分定係有十分
淨係知道有不同嘅學歷 有不同嘅人生 諗
攬住個枕頭 諗
揸住呢個分數 點樣面對老豆
即刻捐入被竇 冚 大被冚過頭
原來諗得多過頭
十九轉眼變左廿九
髮線開始向後 準備三十出頭

浮浮沉沉九年嚟冇份工做得長久
尋尋覓覓九年嘅女朋友終於分手
好多新朋友 喺街頭重遇舊朋友 唔知點樣問候
收到新朋友嘅喜訊
轉個頭 收到舊朋友嘅死訊
人生無常從來唔係幾信
一啖一啖酒灌落心頭
聽朝又八點九
一步一步走嘅一個一個年頭
為左走去盡頭
一粒一粒都係辛苦嘅 嗰日終於接受

過左兩年突然結左婚
朋友問做乜咁笨要做老襯
可能只係想搵個人一世一齊瞓
又或者係為咗賺筆人情去旅行
老婆話要盡責任 要秘密做人
好想問自己一問 俾唔俾BB出生
做左幾十年人好似苦多過甘

又要搵銀 又要忟癐 又冇幾多嘢值多開心
轉頭父母過身 朋友移民
以前落酒吧一班人
今日啲啤酒自己飲
飲到醉薰薰 涼風陣陣
幾辛苦都行咗大半個人生

終於 知道 (粒粒皆辛苦)
終於 知道 (粒粒皆辛苦)
終於知道 終於知道

2011年9月23日 星期五

Midnight in Paris (情迷午夜巴黎) - Owen Wilson 影壇路的醒覺重生?



還沒趕及思路搭上 Woody Allen 劇本上的文化思潮, 只好繼續寫其選角的慧眼心思
Marion Cotillard 為 Woody Allen 帶來的 Adriana 的設計靈感當然是狂想成真
只是擔任凡夫俗子的 Owen Wilson 同樣是別有用心,
影評人大多談論 Owen Wilson 為新一代 Woody Allen 代言人
既不為大導演長期擁躉, 也無謂人云亦云,
倒反愈看愈想則感到《Midnight in Paris》(情迷午夜巴黎) 中的 Gil
可算是 Owen Wilson 的夫子自道

"I can't think of a movie I wish I'd acted in, but there are movies I wish I'd written."

by Owen Wilson

大多觀眾都認識大銀幕中的浮誇笑匠 Owen Wilson,
卻很少人留意到此子初出道實為編劇, 與其恩師 Wes Anderson 一同出道
自此平步青雲後的代價, 就是演戲的時間遠遠多於寫作的時候
Owen Wilson 其實不止一次在專訪中提及自己的真正理想是在於編寫部分
可惜1996年至今十五年, 只曾完成四部電影劇本
2001年之後更是專注演藝, 路線更愈傾向主流
由與成龍合作的《Shanghai Noon》(贖金之王), 《Around the World in 80 Days》等,
到與 Ben Stiller 合演賣座的一系列如《Starsky & Hutch》(孖咇勇探) 等,
再到榮獲金草莓提名的《Wedding Crashers》(冒牌伴郎生擒姊妹團)
縱使仍與 Wes Anderson 合作無間, 但當初主力獨立製作的個性形象已徹底給荷里活轉化

Woody Allen 在刻劃對白與細節特別易引起影迷聯想
片名與主線橋段已教人想起 Owen Wilson 曾演過的《Night at the Museum》(翻生侏羅館)
兩作對比下更見巴黎的文藝氣息, 及美國荷里活的低俗趣味
戲中還直接借主角之口, 對寫無腦喜劇又有人看完笑完即忘的現象幽了一默
Rachel McAdams 又是未婚妻的不二之選, 延續了《Wedding Crashers》的失敗情緣
他們與 Paul 的關係, 與準外父的關係,
又不期然巧合的跟《Meet the Parents》(非常外父揀女婿) 串連
當年(1997)的 Owen Wilson 就正是演 Michael Sheen 今趟的 "Pseudo Intellectual" 角色了

鏡頭前一臉天真開心的笑容, 想不到現實生活中竟來個雙料自殺
沒能深明其輕生原因, 很大程度源於其抑鬱症,
2007年獲救開始不再長期佔據傳媒鎂光燈的焦點
最高調的宣傳與訪問, 就是來自與美國當代大導 Woody Allen 合作的這一部

也許這就是 Woody Allen 選中他的原因, 就在於其自身在商業與藝術間的來回掙扎
因此 Owen Wilson 的演出, 在掌握喜劇節奏外,
那些定格, 茫然空洞的眼神, 就像其角色折射出真個性的本質
也許作家都多愁善感, 也許編劇家都天生追求浪漫, 也許就是生來伴隨的憂鬱愁緒
戲中對荷里活的辛辣嘲諷, 彷彿就是 Owen Wilson 對過去履歷的推倒重來
故事的走向, 就更像是 Owen Wilson 的重獲新生了
最後結局, 可會代表此後他會回復自我, 不再 "荷里活工業化" 嗎?


延伸閱讀:
2007年 奧雲韋遜雙料自殺

Interview after Owen Wilson's suicide attempt
‘The Butterscotch Stallion’

2011年9月22日 星期四

德國啤酒節. 拜仁慕尼黑.



慕尼黑著名的 Oktoberfest, 為全球最大型啤酒節, 亦是德國年度最隆重的慶典
在九月十七日展開的序幕, 一連十五日的啤酒狂歡,
自 1810 年開始的嘉年華同樂氣氛, 事至今日已是第一百七十八屆, 剛剛好過了二百年的歷史
十四個各具主題的啤酒攤位, 今年在綿密細雨中開展




每年都會參與其中的 Bayern Munich 拜仁慕尼黑全體球員,
總穿著傳統巴伐利亞帽子服裝, 隨著節拍起舞高唱敬酒歌
只是去年卻因開季戰績為史上最差. 而沒能享受冰涼啤酒
今年終顯班霸風範, 軒嘉斯回歸, 第三次執教拜仁, 暑期七月已開始特訓
換來洛賓, 列貝利的上佳體能狀態, 兩翼攻力火猛而入球不斷
拿姆, 舒韋恩史迪加的領袖型大將之風, 統領整體組織的純熟默契
馬里奧.高美斯在防守意識上的躍進, 不再留在最前線等待輸送, 而是護球及保持中場控制權
首八場僅失一球, 打破球會開季最少失球紀錄, 五比零八比零大數派蛋予對手的全勝姿態
歐冠盃亦作客撃敗西班牙黃色潛艇, 同樣不失球而攻進兩球, 成績亮眼
現正在啤酒節中忘我慶祝的拜仁慕尼黑球隊, 是數年間難得一見的最佳隊形



延伸閱讀:
一個在 "十月節" 招呼客人的侍應有感
Confessions of ... an Oktoberfest waiter

2010年 - 200周年紀念的遊客觀感
慕尼黑啤酒節的前世今生 — 慕尼黑啤酒節200週年

拜仁慕尼黑 2011-2012 季度 - 全隊陣容及戰績

見證新一代傳奇巨星的誕生 - Marion Cotillard 瑪莉安. 歌迪雅



能在廿一世紀國際影壇中找到了 Marion Cotillard, 註定其名字會在影史傳頌
她的美艷, 她的氣質, 彷彿沒有一張定格照能完整描繪其姿態,
那份魅力不屬於現今影壇, 那是一種屬於過去巨星的風采, 顯然出自歐洲的優良因子
看她在大銀幕下的演出, 好比 "仙女下凡" , 不是當代的庸俗膚淺能滋養出來的

在《La Vie en Rose》(粉紅色的一生) 中的歌后 Edith Piaf
一舉手一投足都散發出優雅風韻, 精湛的化妝術使觀眾認不出其本來面貌
亮相奧斯卡得影后的一剎, 菲林拍了了真人的明艷動人,
亦開始了在荷里活大片場為人熟悉的新一頁,
未有一部擔正主角, 卻在每部作品, 不管戲份多寡, 都演繹出最亮眼出色的人物

《Nine》(華麗后台) 在強大明星陣容中, 九位著名女演員同場較技仍能突圍而出
出場一曲 "My Husband makes movies" 已震懾人心, 久久難以忘懷
在歌聲中的那份執著, 失落, 怨懟, 委屈,
成功拯救了凌亂失控的劇本, 成就了全片最精彩的一場戲
沒有其他性感風光, 可以蓋過這份感性, 又充分流露了其元配地位的大方賢淑
使得 Nicole Kidman, Penelope Cruz, Judi Dench 等影后都黯然失色
更難能可貴是那份古典氣派, 與《8 1/2》的原作角色有相互映照之效
沒有多少人, 可演得出偉大導演背後的這一位 Luisa
四十年之後, 相信 Marion Cotillard 真會成為另一個如 Anouk Aimée 的傳奇



Michael Mann 主理的《Public Enemies》(大犯罪家) 設定在30年代的美國
男性主導的犯罪電影中, 亦是 Marion Cotillard, 整套電影的唯一亮點
淨白色磚牆背景前的一幕, 鏡頭中只有她的眼神及表情, 從迷茫到崩潰
那個場口直落沒修飾, 簡單的美術設計讓觀眾集中欣賞其細膩的情感演繹
輕易的將當年女性對男伴的仰慕依靠, 及後失去其傍倚的絕望表現出來

還有 Christoopher Nolan 去年的商業鉅獻《Inception》(潛行凶間)
她是夢中的妻子, 是不可佔有的幻想, 是不受控制的誘惑
逃離夢境的提示竟又是 Edith Piaf 的名曲
可見大導演眼中的 Marion Cotillard 同樣是不屬現今世界, 讓男主角魂牽夢縈的瑰麗幻象

也便難怪 Woody Allen 初次在巴黎找創作靈感,
在 Marion Cotillard 的艷光中, 想到這樣度身訂造的一個劇本
要說《Midnight in Paris》(情迷午夜巴黎) 最讓作者/主角/觀眾情迷意亂的角色
也亦非 Adriana 莫屬了, 不是她來演, 那個角色背景就會徹底失卻說服力
反而是 Owen Wilson 一介平民在大銀幕中當其舞伴, 真的配不起了

《Nine》(華麗后台) 中的經典曲目


延伸閱讀:
Les petits mouchoirs (謊心愛漫遊) - 好好享受每個人生假期
Inception (潛行凶間) - 堅守信念與了解真相的角力
Movie Legend: Anouk Aimée

2011年9月18日 星期日

2011年度 秋冬季節 最期待電影16強 (下)

暑期大片特技狂轟猛炸的季節經已過去,
踏入九月檔期多是爭奪年尾電影大獎提名的 "爭獎" 電影
隨著威尼斯影展閉幕, 奧斯卡前哨戰的多倫多電影節亦已舉行得如火如荼
現介紹在餘下四個月或2012年初上畫, 值得期待的精彩作品
暫未知香港映期, 但都是個人喜愛其預告, 及結合外界初步反應得出的十六部心水
香港代表方面, 剛好是早期博客友好所說的, 慣常三個期待名字
杜琪峰, 許鞍華, 以及王家衛, 當中後者的五年磨一劍最為使人著急, 還是擔憂?

--
9. Take Shelter
導演: Jeff Nichols
演員: Michael Shannon, Jessica Chastain



離奇天然變化只有男主角目睹, 是恐懼幻影還是先知異象?
Jessica Chastain 冒起之年, 擔正多部叫好作品, 劇本看似曲折離奇極有潛力
只是冷門另類的獨立奇片, 要等多久才會在港見蹤影?



--

10. 賽德克.巴萊 Seediq Bale
導演: 魏德聖
演員: 徐若瑄, 羅美玲



七億台幣打造, 台灣影壇從未如此浩大過
魏德聖不愧為重振地道電影工業的夢想家, 更大膽全片沿用原住民語言
重現遺忘的歷史, 對文化藝術的執著, 對劇本製作的堅持, 足使本片為台灣年度國片



--

11. Melancholia
導演: Lars von Trier
演員: Kristen Dunst



康城首映後, 從導演的訪問到影后的加冕都爭議聲不斷
依然神秘的劇情, 蜘蛛女 Kristen Dunst的驚天演出
為這最後一部 Lars von Trier 參展作品增添懾人的吸引力



--

12. 奪命金 Life without Principle
導演: 杜琪峰
演員: 何韻詩, 劉青雲



拍攝金融題材為大勢, 但演員組合認真新鮮
劉青雲為愛將, 任賢齊為慣用, 但何韻詩跟胡杏兒的名字竟放在當眼位置?
一向不重視女性角色的大導演, 如何起用影壇兩位新星?



--

13. We Need to Talk about Kevin
導演: Lynne Ramsay
演員: Tilda Swinton



震撼的原作素材, 強烈的社會議題
Tilda Swinton 挑戰演技一部比一部具發揮空間, 單是宣傳劇照的空洞眼神已入戲十足



--

14. Mission Impossible: Ghost Protocol 職業特工隊: 鬼影約章
導演: Brad Bird
演員: Tom Cruise



早在最期待續集一文介紹, 難得入選的純動作商業電影, 還要是系列續篇的第四部
只是 Brad Bird 的動畫太深入民心, Bad Robot 製作公司亦屬品質保證
最要緊還是太久沒有欣賞過 Josh Holloway 的演出了



--

15. Immortals 3D 天魔戰神
導演: Tarsem Singh
演員: Henry Cavill



唯一一部入選的3D大片, 經歷 300 的打機闖關式重現斯巴達大軍的神勇後,
很希望 Immortals 以3D技術能真正拍出緊張刺激的電影感, 預告片算是過關
肌肉型男, 性感美女少不免, 但這可是男主角演超人前的考牌作



--

16. In Time 潛逃時空
導演: Andrew Niccol
演員: Justin Timberlake, Olivia Wilde



低調的宣傳, 嶄新的科幻概念
作為 Truman Show (真人Show), The Terminal (機場客運站) 的金牌編劇
Andrew Niccol 一向有創意有科學頭腦, 最重要是對人文社會有所思考反省



--

當然還有很多傳統大導的名作要一一細看
只是初曝光的預告片, 暫有影評都未見重大迴響, 都先放在觀望態度吧
最有大熱潛力的必是人人喜愛的 Steven Spielberg 史提芬史匹堡
兩部大片, 丁丁歷險記為又一 Motion Capture 動畫, War Horse 則似是討好奧斯卡的溫情作

還有每年一度 Clint Eastwood 奇連伊士活 的 J.Edgar,
David Cronenberg 的以佛洛依德為題材的 A Dangerous Method (早在年初談論過),
Roman Polanski 軟禁獲釋後找來 Kate Winslet 擔演 Carnage,
George Clooney 佐治古尼自導自演的 The Ides of March,
Alexander Payne 執導, 佐治古尼又將衝擊影帝的 The Descendants,
Ralph Fiennes (即哈利波特迷熟悉的佛地魔) 首執導筒的 Coriolanus,
Meryl Streep 梅麗史翠普來年影后大熱的 The Iron Lady 等等
彭導的春嬌與志明亦不知能否趕及出閘呢?
2011的最後一季, 會出幾部影史經典呢?


延伸閱讀:
2011年度 秋冬季節 最期待電影16強 (上)

2011年度 秋冬季節 最期待電影16強 (上)

暑期大片特技狂轟猛炸的季節經已過去,
踏入九月檔期多是爭奪年尾電影大獎提名的 "爭獎" 電影
隨著威尼斯影展閉幕, 奧斯卡前哨戰的多倫多電影節亦已舉行得如火如荼
現介紹在餘下四個月或2012年初上畫, 值得期待的精彩作品
暫未知香港映期, 但都是個人喜愛其預告, 及結合外界初步反應得出的十六部心水
香港代表方面, 剛好是早期博客友好所說的, 慣常三個期待名字
杜琪峰, 許鞍華, 以及王家衛, 當中後者的五年磨一劍最為使人著急, 還是擔憂?

--

1. Drive 極速罪駕
導演: Nicolas Winding Refn
演員: Ryan Gosling



勇奪康城影展最佳導演, 據稱以真實的飛車追逐戰作動作主軸
久違了的沉鬱黑色風格, Ryan Gosling 演孤獨英雄, 一部文藝動作片



--

2. Shame
導演: Steve McQueen
演員: Michael Fassbender, Carey Mulligan



出爐威尼斯影帝, 新任磁力王 Michael Fassbender 註定在2011年大放光芒
Steve McQueen 在2008年 一部 Hunger 一鳴驚人, 亦親手將 Michael Fassbender 推上國際舞台
如今第二次合作又為其帶來影帝榮譽, 描述性癮題材相當具話題性



3. Tinker Tailer Soldier Spy
導演: Tomas Alfredson
演員: Gary Oldman, Colin Firth, Tom Hardy



Gary Oldman 封帝呼聲高唱入雲, 頂級陣容全為荷里活實力派一線巨星
瑞典導演成名作為近十年最佳殭屍片 Let the Right One In (血色童話)
詭異冷色調後挑戰政治驚慄類型, 企圖打入國際主流進軍奧斯卡



--

4. 一代宗師 The Grandmaster
導演: 王家衛
演員: 梁朝偉



一等再等, 終見全新預告片, 雨中決鬥加哲思獨白, 會否是 東邪西毒 的重演?
王家衛衝出國際試水失敗後, 再找回老拍檔梁朝偉演詠春高手
不期待驚人突破, 只望順利完成不夭折, 王家衛作品定為年度必看且不能不看



--

5. 那些年, 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
導演: 九把刀
演員: 柯震東, 陳妍希, 敖犬



九把刀的傳奇從書本走到電影, 果然 "人生就是不停的戰鬥" !
台灣破盡票房紀錄, 香港友好們議論不斷, 找回一段段屬於"那些年"的青春校園回憶!



--

6. La piel que habito (The Skin I Live In)
導演: Pedro Almodóvar
演員: Antonio Banderas



西班牙大導演艾慕杜華又來奇詭新作, 夥拍 "黑俠梭羅" 安東尼奧班達拉斯, 會擦出何斯火花?
出人意表的故事轉折, 立體飽滿的角色展現, 在艾慕杜華鏡頭下的女性魅力何以擋?



--

7. 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 龍紋身的女孩
導演: David Fincher
演員: Daniel Craig, Rooney Mara



犯罪陰暗系大師 David Fincher 回歸拿手把戲
氣氛營造的功力在緊湊剪接的預告片中已發揮得淋漓盡致,
瑞典小說原著據稱很暴力很有野心, Karen O 加持的配樂值得期待



--

8. 桃姐 A Simple Life
導演: 許鞍華
演員: 葉德嫻



葉德嫻從來與后冠無緣, 這回實力甫備受認同, 一下子就是國際級影后
法內/外情還是記憶猶新, 許鞍華則是香港女性作者導演的代表
揚威海外第三大影展, 獎項威力可使熱潮維持多久?

2011年9月17日 星期六

三看《There Will Be Blood》(黑金風雲) 的啟示



看過《There Will Be Blood》, 總難忘記三場重點場口, 讓本片一直在影迷間廣泛談論
從最初的困惑不解, 到第二次, 第三次, 慢慢感受到 Daniel Day Lewis 演技的出采之處
首離戲院之際, 是難以下嚥的苦澀,
畢竟主題的徹底黑暗不是本人所抱持的人生觀
極端負面的角色推進, 貪婪, 欺騙與拒絕貫穿主調
對白愈加尖銳, 營造出觀眾聽到也覺難受的不安感

很難得還會再給予機會去欣賞, 嘗試接受電影世界中的人性醜陋表露無遺
雖然人世間確充滿仇恨掠奪, 黑色的石油正好作為誘發人瘋狂因子的象徵
但始終未能認同其歇斯底里, 不是寫得出立體的奸角就是反映現實
Daniel 在好幾場公眾場合都盡現霸道一面, 然而難說服這樣的個性可達致成功與財富
雖然名人大多有強烈的 Self-ego, 但如 Daniel 一樣的人, 不妥協的自我
怎樣可成功收購油井, 建立關係, 成為一代油業大亨?

導演兼編劇 Paul Thomas Anderson 愛塑造異於平常的人物, 性格往往獨特偏鋒
當然自有觀眾對這個窮小子奮鬥史有共鳴, 贏了財富輸了感情的 "大國民" 式套路
只是 Kane 的專橫是建基於事業上的成功
然而 Daniel 在未完全擴展雄圖大業之前, 已像失心瘋的走火入魔
是因為兒子, 是因為兄弟, 還是因為小鎮的信仰背景?
轉折的鋪陳通過詭異脫軌的配樂完成, 那仍是一趟不完全的靈魂墮落旅程

三段具爭議性的情節, 首先是海中暢泳後殺死了 Henry
深邃的大海盛載著失落與孤寂, 是全片最有 Blood 意指的符號
在演出上是強裝堅壯的面孔, 口中訴說著兒時往事, 心中醞釀著被騙及失去唯一親人的憤怒
劇本一直強調 Daniel 對別人干涉自己家庭關係的不滿, 亦充滿對周邊人的不信任
當得知自己重視家庭, 竟成為受攻擊的弱點, 就會在內在精神信念一下崩潰
先是兒子的送走使他暗自發狂, 後到所謂弟弟都只是謊言
就在行為上都明目張膽的, 通過暴力展露內心深層的恐懼

後兩部分是互作對比, 亦是最引起話題的 "資本主義 VS 宗教信仰" 情節
先是 Eli 為 Daniel 洗禮, 影像上呈現的是 Eli 站著而 Daniel 下跪
突顯了 Daniel 為其野心的委曲求全, 亦直接在台詞及畫面上指出 Eli 是勝利的一個
當中 Daniel 最難突破的關口正是 I abandoned my son!
他不重視自己名聲, 反正在餐桌上為兒子都可餐布蓋面, 都可在競爭對手前不顧儀態
然而, 他對兒子的緊張, 竟成了人口中的罪惡
他亦沒法子承認, 自己愧對最愛的人, 曾經做了沒能挽回的錯事而失去了親兒的緊密聯繫
再也不可以直接溝通的心結, 延伸到兒子長大後的關係破裂

受洗時的 "I am a sinner" 宣言, 與最後一場 "I am a false prophet" 高喊,
同樣使人坐立不安, 這兩次的相互強逼, 要對方面對人生的唯一靠依
還有奶昔比喻, 更顯 Daniel 的氣焰, 與這次最後對決中, Eli的徹底挫敗
有指最後在保齡球道發生的, 都是主人翁的超現實想像
在腦海中的復仇, 最為完美; 若為現實, 則會彼此都落得永遠困於罪中的下場
如何看待兩人所代表的黑暗力量, 是真實還是幻想?
正如觀眾對《Magnolia》(人生交叉剔) 中青蛙雨的看法, 就是看的人所抱持之信念了

今日重看 Eli 的狂妄, 終場的軟弱,
想起基督信仰的派系之分
原教旨主義要極端起來, 在教堂中的激進說話可真驚心
相信上帝, 感受聖靈, 卻不要忘記真正的使命, 仍在於人間傳遞信望愛的訊息
沒有了接納包容, 在教堂中如何虔誠屬靈, 都只是誤導群眾的假先知而已

拍過四部享譽國際的劇情長片, Paul Thomas Anderson 肯定已是當代美國影壇大師之一
《There Will Be Blood》在普世觀眾看來, 是其最佳作品
仍未能輕下定論, 但本片的解讀空間, 決非只有坊間的資本主義與基督教義的批判
反而 Daniel Day Lewis 的演出重點, 全在其兒子與弟弟身上
貪婪金錢使人腐化的論調當能立足, 但背後會否有更全面的理由, 而非單一直述的顯而易見?
Eli 的角色往往未能看穿心中所謀所想, 是真心相信還是假意利用?
是否真正有信仰但用錯了地方?
是否真正曾經傳過道卻在路途中受罪迷惑?
趕鬼的疾呼是來自上帝抑或魔鬼?

曾拍過《Magnolia》(人生交叉剔) , 《Punch-Drunk Love》(私戀失調),
兩片同時入選 The Arts & Faith 選出的一百部傑出電影
Paul Thomas Anderson 可謂談救贖, 論神蹟之能手
從這角度去分析《There Will Be Blood》中對迷信與宗教操控的反思
更可看出電影針對的目標群眾, 挑戰他們對既有信仰的思考
而這個既有信仰, 不止是宗教, 不止是拜金主義
更是去問, 到底人的生命經歷, 所倚靠的是什麼?
Daniel 與 Eli, 都是對自己的信仰極端沉迷, 最後為之反噬
不禁再問, 人性之所以脆弱, 人性之所以醜惡, 到底為的是什麼?

延伸閱讀:
The Arts and Faith Top 100 Films

合一. 同在

常說騷靈樂曲, 是信仰在音樂媒介上的最佳演繹伙伴
只因其風格的隨意輕鬆, 同時又講求默契配搭
張敬軒的 "騷靈情歌" 第一句就賦予定義 : 愛似藍調遇節奏

緊扣的節奏以外, Ray Charles 還注入了福音樂曲的元素, 混合成為騷靈讚頌上帝之歌
講求聖靈的充滿同在, 就如歌者自然搖擺的肢體動作, 陶醉投入在靈性交流之中
講求信徒的同感一靈, 就如即興演奏的樂器編排, 主音與和聲交替對唱的融和
開首常現的拍掌呼喊, 就如崇拜前夕的歡迎上帝同在儀式, 是讚美, 也是呼求

Why me Lord?
What have I ever done?
To deserve even one
Of the blessings I've known
Jesus, my soul's in Your hand

一位為靈魂音樂之父, 一位為鄉謠王子
合聲獻呈無盡感恩與不止息的禱告
同樣傳奇的一生起跌, 同樣得到天賜奇才,
同樣學懂信靠基督, 發揮在不同音樂風格中, 開拓傳道與認罪悔改的永恆價值




Why Me Lord - Ray Charles, Johnny Cash

--

Through My Joy And My Sorrow
In The Promise Of Another Tomorrow
I'll Never Let You Part
For You're Always In My Heart.

流行音樂教父 Michael Jackson 在信仰尋問上較為含蓄
不是正面直接的仰望父神, 而是入世關懷的為地上人民祝福
We Are The World 是普世大同的渴慕, 是馬丁路德金引用的以賽亞書經文延伸
Will You Be There 則是更深入的內心對話與思考, 最後還是信望愛的大主題




Will You Be There - Michael Jackson

2011年9月15日 星期四

《潛行狙擊》優秀劇本, 一流演出, 年度正劇之選



香港電影電視劇的重頭戲一向專屬警匪題材, 臥底橋段更因《無間道》聞名於世
《無間道》引入了雙臥底作新創作方向, 延伸到《Laughing Gor之變節》的 "臥臥底" 概念
作為近年無線劇集最有話題性的人物, Laughing Gor 轉戰大銀幕再返回公仔箱
《潛行狙擊》保持緊湊的電影感, 同時發揮劇集多角色多支線的優勢
成功打造演技與劇力為全年之冠的戲勢

"臥底" 題目一直在香港警匪類型片種佔上一個具代表性的地位
影評人把香港獨有的 "臥底" 現象, 解讀為香港人雙重身分的焦慮
黑白界線模糊, 註定迷失方向, 走向末路悲劇, 是一個殖民地管治過渡回歸中國人自治的過程
主題曲歌詞亦點明題旨, "誰人像我日夜也可以橫跨", 亦是王晶劇本下所描繪的黑白森林
翁子光曾評論過, 本地的警匪片對 "藍色" 調子可謂情有獨鍾
單是今年的《竊聽風雲2》, 在絕望的復仇主線上, 仍然是一片蔚藍明亮的天空
更經典的當數《無間道》的天台戲對決, 來到《潛行狙擊》, 就在辣薑口中親口說出
臥底獨有的 "藍色" 格調, 在於他們既非純白的正氣, 卻又擺脫不掉日積月累的染黑
辣薑的悲劇, 終於在臨死前與鞏Sir再一次真誠剖白, 得到鬆一口氣的光榮告別式
整套劇集乘接系列建立下來的宿命色彩, 在大結局中從辣薑的角色中展現
倒反是理應最英雄浪漫的 Laughing Sir, 末段竟突然大義凜然的婆媽自白
報仇的那團火只是來自結不了果的愛情, 反而削弱了本應在 Laughing 身上演繹出的滄桑無奈

踩界的挑戰法規原則, 兩邊的絕對權力都沒能限制, 於是《潛》亦嘗試刻劃臥底的底線
一直游刃有餘的 Laughing, 經過愈陷愈深的辣薑對比, 更見其企硬的正義感
只是結局又再強行轉折, 先要其突然不能下手放過跛Co, 後更突轉筆鋒
塑造 Laughing 成不顧法律守則, 誓要手刃跛 Co 的怒漢,
這一段明顯參照《通天幹探》的情節, 與前二十九集所看到的實在格格不入
縱然突出了重情重義的性格, 卻浪費了辛苦建立的 "堅定立場, 不屈不撓" 形象
而先心軟放走跛 Co, 後來狠心一槍撃斃, 整個橋段來得刻意而欠缺說服力

主題重心雖未能握準, 結局本在辣薑下場寫得精彩, 到最後半小時卻急轉直下, 未臻完美
但強大的演出陣容, 前段有火有力的故事鋪排, 還是今年具份量的大製作中之典範
贏得觀眾歡心的, 是每一個人物的多面立體, 沒有徹底的邪惡, 性格真實不刻板
談過辣薑的身份矛盾, 劇本逐步揭開他與鞏Sir 師徒卻敵對的關係
他在黑幫中每一舉動的動機都充滿心計, 對跛Co的半信半疑, 對Laughing的嫉妒畏懼
前半部的冷靜沉著, 對照出後來的暴烈狂放, 黃智賢把辣薑演得淋漓盡致

除了辣薑的咆哮寫得有力外, 狗頭 Sir 的墮落亦是鋪排得驚喜重重
事實上, 狗頭一直在本劇擔起不太起眼的副線, 與阿檬的感情線緩慢發展
拒愛先讓觀眾感疑惑, 留下伏線後再在莫一烈事件中爆發成劇集最高的高潮位
郭政鴻與黃智雯的對戲火花, 在後來海邊的真情流露, 整段經歷是沒曾意料的深刻
還要在後期細心經營阿檬與立青的曖昧, 又是一大新鮮故事走向

早期的 CIB 訓練, 到中後段的遭遇峰迴路轉, 卻只佔《潛》不足五分之一
可見編導把多豐富的故事放進三十集內, 層次之多是過去港劇罕見
杰少兩兄弟的重創與變節, 阿檬忘卻過去陰影又險遇害等, 每場重點戲都只是前菜鋪墊
每一分場都有一小轉折, 到臨完一集前又來一吊癮位;
在事情發生後再倒帶經過, 在表面騙局後還原真相, 都是相當出色的說故事技巧
其格局與角色互動的張力, 幾可媲美《Alias》(特務A) 的變化

當《點解阿Sir係阿Sir》的戲劇主軸只在本劇為嵐姨與 鞏Sir 的恩怨前奏;
當《學警》系列的訓練新人主線只在本劇首數集略過;
還未提及到 Aidan 好友吸毒, 威利與莫一烈的一眾黑幫權鬥, 就能意會到其賞析空間何其寬闊
至於兩條主要愛情線, 都是點綴多於讓觀眾投入感受而已
只是若《潛行狙擊》可發展成美劇模式的季度系列,
說不定 Laughing 跟 Jodie 的微妙關係可演變得如 Sydney 跟 Vaughn 般經典的,
真可惜編導已親手扼殺其可能性;
Michael 與 Paris 關係就更 twisted, 更為有趣, 大多場口不是親密纏綿, 就是吵鬧打架
愛深得相互倚靠, 為對方出賣自己, 突顯奸角的深情一面, 掌控觀眾對兩人又愛又恨的情緒

最後當然要高度推舉演員的表現
劉松仁老戲骨的魅力, 江美儀剪短髮的造型與演黑幫老大之女的突破
謝天華如同度身訂造, 再演其成名代表角色得心應手
黃宗澤今年三套劇三種個性都能突出, 跛Co的狠勁型格與重情本性都演得平衡
徐子珊在戲份有限下演出具有感染力, 數場內心戲與獨白都動人至深
還要大力推介黃智賢, 黃智雯, 郭政鴻平穩紮實的演技,
一眾業餘歌手在監製調教下都各有發揮, 自然不浮誇
反而跨國犯罪集團的幾位主腦就較不真實了

2011年9月12日 星期一

911 十周年悼念 - America's war on terror had begun ever since.



十年過去了, 當年的恐怖襲擊, 到持續至今的反恐戰,
美國政府亦已從布殊過渡到奧巴馬
僅在此紀念當日的一眾死難者
在悲劇發生後的一兩年, 電影人紛紛忙於用菲林記錄世貿大廈曾存在的痕跡
在兩座世貿間的穿梭鏡頭, 以及漫畫人物象徵的美國大英雄形象,
2002年的 Spiderman 蜘蛛俠 正好填補了觀眾的心靈缺口, 以勇敢承擔使命去抵抗恐懼與愧疚

然而, 除了社會標誌的懷念, 還有無辜性命喪失的銘誌
作為當代良心導演的 Paul Greengrass, 以凌厲手搖鏡頭的紀實方式拍下了《United 93》
沒帶有半點個人批判, 沒刻意煽情建立角色關係
就根據死難者家屬提供的資料, 模擬臨死前的反應, 情緒與動靜
真實的去描繪各個無名英雄, 亦提醒了全球觀眾一個訊息
911 不止是無數性命犠牲的一天, 也是彰顯人性無畏光輝的時刻
電影永遠定格了, 曾有一架客機, 機上的乘客同心合力去反抗, 終改變了原定的襲擊路線

諷刺的是, 《United 93》中的美國乘客, 為受害者, 可為你亦可為我
伊拉克反恐戰爆發之後, Paul Greengrass 延續同一拍攝手法出了一部《Green Zone》
美國軍人在上級指示了參與了一場不義之戰
此刻在別國的土地, 對侵略他人性命財產的批判, 竟循環走回美國當權者之中
兩作對比下, 更見仇恨與政治籠罩下, 那份恐怖主義的殺傷力

經典回顧 - 續談《溏心風暴》的家庭價值



這實在是一部重現傳統中國大家庭的倫理大劇.
一個家, 要有安逸歡欣, 每個家庭成員都要盡力維繫

現今, 我們概歎親人不懂愛惜自己, 希望得到他們的認同
時代愈來愈進步, 代溝愈來愈嚴重, 關係愈來愈疏離
說繁忙, 說逛街, 一聲不響不回來吃住家飯
回來時, 湯冷了, 人情薄了
講打機, 傾電話, 科技取代了家中一句問候

為何溏心感人至深?
就是鮑魚內有涵, 家庭不是只是住的地方
內在的溫暖無人可比, 當外邊風雨交加時, 家就是歇息安全的暖窩
從 "溏心風暴", 我們看到過去人情味的城市
家人的團結, 盡見於全家打乒乓球, 幫至欣減高考壓力,
至欣至安的兄妹情, 從會話中得知
至逸至安的兄弟情, 從七十萬中得知
每一個人都親密得將心事盡訴, 緊密得不可分離

維繫家庭的核心價值是溏心全劇重心, 更是後期高潮戲的重點
大契死了, 臨死前的和睦, 是暴風雨前夕的平靜

"哭有時 笑有時" (節錄自聖經 傳道書 3章4節)
一家之主的倒下, 支柱頓失, 全家無力的墮下去
不知大家有沒有一個這樣的家人, 但當你最祟拜的, 最珍惜的離去之後
那自己留下的意思又是什麼?
家的意義, 在那一天, 至歡欺騙全部人, 說大契原諒細契, 然後大契離世一刻, 消失了

...
...

表面上.
還是安逸歡欣的家, 像沒有了靈魂
大家再沒有共同的核心價值, 走的路也不同了
細契輕易的三言兩語便可重掌大權

實際上.
沒有變的, 我們還是這一家
大契原來沒有離開過我們
她做了唐家的守護天使
默默為唐家每一個人送上祝福

原來, 失去了她, 自以為破碎, 怎料真正的完整, 這時才形成
大鮑為了兒女, 終於挺起畢生的勇氣, 放棄過往背負的外殼面子
將了細契狠狠的一軍, 從沒有見過的激情爆發了
至逸因為媽媽的死, 婚姻的完全, 終於成長了
變得不再暴燥衝動, 懂得為家庭著想
成熟的智慧逆轉法庭亂局, 從沒有見過的平穩顯現了

唐家之後, 這次更想詳談細契和程亮在劇中的重要性
細契只是一名悲劇人物, 她和凌莉都於感情路上受挫, 及後回頭
莉姨得到了唐家的愛, 細契卻得到而不滿足
由於一宗事件, 激化了家庭的矛盾
細契變質, 亦因她覺得自己不屬於唐家
她只是一個可憐的人,
為了永遠得不到的家庭地位而鬥爭
為了永遠得不到的親娘感情而鬥爭
所以她最終還是因為兒子而放棄一切
我絕對相信, 那場婚禮, 細契燦爛的笑容, 是出自真心的

至於程家, 與唐家的對比太大了
及至程亮最後都見不到母親最後一面, 令她帶著遺憾離去
都有深遠的啟發
同樣死的是最珍惜的人
程亮一直懷恨, 帶愛卻不肯告訴親母, 最終剩餘絕望
得得地趕往醫院, 將家中一切大小事告訴大契, 最後帶來希望
此兩種迴異態度亦一早註定與常在心的關係發展
相信常在心一直希望給程亮的, 可惜他永遠再得不到了
家散了, 承諾亦破碎了,
只好憑歌寄意的送給每一位還未回家的浪子

My Love Will Get You Home

If you wander off too far, my love will get you home.
If you follow the wrong star, my love will get you home.
If you ever find yourself, lost and all alone,
get back on your feet and think of me, my love will get you home.

Boy, my love will get you home.

If the bright lights blinds your eyes, my love will get you home.
If your troubles break your stride, my love will get you home.
If you ever find yourself, lost and all alone,
get back on your feet and think of me, my love will get you home.

Boy, my love will get you home.

If you ever feel ashame, my love will get you home.
If its only you to blame, my love will get you home.
If you ever find yourself, lost and all alone,
get back on your feet and think of me, my love will get you home.

Boy, my love will get you home.

如果你流浪走得太遠
如果你追隨了錯誤的星星而走
如果你發現自己正感到, 迷失與孤單

如果耀眼的光線把你刺盲
如果煩惱的阻礙使你卻步
如果你發現自己正感到, 迷失與孤單

如果你感到羞愧恥辱
如果你感到自責悔疚
如果你發現自己正感到, 迷失與孤單

請你回心一想, 我的愛會把你帶回家



延伸閱讀:
經典回顧 - 重新強調家庭價值的《溏心風暴》
<<溏心風暴之家好月圓>> 欠缺首輯神采光芒

2011年9月9日 星期五

3 Idiots (作死不離三兄弟) - 人生的三大目標: 夢想, 友誼, 愛情



Zoobi Doobi Zoobi Doobi pum paara
Aal Izz Well !! (哨子聲) Aal Izz Well !!!
Give Me Some Sunshine! Give Me Some Rain!
Give Me Another Chance, I wanna grow up once again~

腦海中迴蕩著不同音樂影像, 久久不能揮去, 愈回想愈動人
這就是 3 Idiots 電影的威力, 在不同環境下都能振奮人心
娛樂大片的典範, 笑得開懷, 悲從中來, 三小時乘坐情緒過山車上天下海

掌握觀眾的心思, 在最開心時又突轉折到傷感絕望的時刻
All is well 作為重點主題曲, 舞步設計到場景過渡到道具妙用,
將熱鬧繽紛的氣氛帶到最高點, 順著起飛的模型飛機一直向上, 直至目睹惡耗的急轉直下
簡短的一個畫面, 一句字幕, 馬上打破了前段建立的興奮雀躍
從誇張的 Escapism 走回殘酷現實, 然而這個情節卻有帶出主題的必要性
Aal izz well 的精髓正在於無論多絕望的境地, 都要安慰自己心靈, 說好事來
悲喜交集同步演進, 笑點與喊位的交替讓觀眾處於心情時刻起伏的狀態
中段的跳樓一場相當震撼, 醫院探望的剪接正就把笑話與悲劇同時呈現
關心角色遭遇的, 會為之悲痛, 卻又因著嬉笑搞鬼, 能破涕而笑
又一 "Aal izz well" 哲學的實踐
家境的悲慘利用黑白畫面帶出, 是淡化悲劇的電影語言
放輕了真實社會負擔, 撒一個小小美好的謊話, 才好讓弱小心靈不要崩潰

故事方向盡是最俗套的老生常談
搶新娘, 愛上對頭人的女兒等的橋段已在電影中玩到爛
偏偏在印度寶萊塢中又沒有予人寫作倦怠懶惰之感
也許正因電影製作背景在印度, 於是一切的戲劇巧合變得理所當然
電影本來就應如此, 與主流大眾沒有距離, 直接宣揚主題訊息
那份赤子之心, 是全球電影界久違的一種單純, 正直, 誠懇
能感受到戲中的簡單直率, 再浮誇都是有趣多於造作
最重要的, 應是電影心地善良的本質
將問題卡通化, 答案童話化, 泡製希望的大小通殺

只是 3 Idiots 沒有徹底遺忘社會問題, 營造歡樂背後, 依然有著困難挑戰
正面提及學生自殺的風潮, 三次強調 "謀殺" 觀點
喻意教育制度殺害了無數夢想, 更真正扼殺了學生的靈魂
填鴨式的塞字入腦, 以黑板一大堆符號數字湧進學生前的視覺設計呈現
每一個在香港讀書的, 都無不對死記硬背的教學方針感到共鳴



"any combination of bodies so connected that their relative motions are constrained. And by which means force and motion maybe transmitted and modified as the screw in its nut or a lever range turnabout a fulcrum or a pulley by its pivot etc. esp a construction more or less complex consisting of a combination of moving parts or simple mechanical elements as wheels, levers, cams etc "

"Instruments that record analyse summarize organize debate and explain information which are illustrative non-illustrative hardbound paperback jacketed non-jacketed with forward introduction, table of contents, index that are indented for the enlightenment, understanding enrichment enhancement and education of the human brain through sensory root of vision... sometimes leisure "

你能理解這兩段在意指什麼嗎? 急口令般的台詞使戲院觀眾笑得人仰馬翻 :)

東南亞地區望子成龍的渴慕, 進入大學要修工科成為工程師
自小的洗腦灌輸, 跟香港的拜金讀金融風氣無異
在讀書時期遇過的同房朋友, 就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望而強逼自己在這方面發奮
家庭的壓力, 實是一眾學生哥最大的重擔
對夢想的追尋, 熱情化為動力, 又是舊調重提, 卻句句入心入肺
是戲劇中猶如天堂, 夢想輕易成真使人沉醉嗎?
還是台詞中真的是真相, 只是平凡如我們沒有勇氣面對, 才視有勇氣異於常人的是 Idiot?
其探討不止於此, 還鞭撻了拜神求成功的心理, 破除影響印度發展至深的宗教迷信
"Aal izz well" 的宗旨再一次彰顯, 信心的力量, 即使不行仍然堅持自己的一份信念原則

All's well, 自然 Ends well
Pursuit Excellence, 自然 Success Follows
理所當然的劇情鋪排, 預料之內卻又依然受落它的逐步開展方式
傳統的終幕, 還有大量前後伏筆的呼應, 一氣呵成的滿足觀眾情感需要

歌舞元素只是點綴, 源源不絕的笑料, 強烈直白的控訴, 真誠善良的鼓勵
劇本骨幹的紮實, 方能毫無冷場的高潮不斷
夢想為主調,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作副線, 卻更使人想起校園的美好時光
Aamir Khan, Sharman Joshi, Madhavan 演出具默契火花
三個老友的相互扶持, 是義無反顧, 盡在不言中的動容
愛情的描述更為抵死, 盡情發揮只能在大銀幕上表達的魔力
放大的月亮, 何時何地都想起對方的面容, 那場歌舞蒙太奇何其經典!

可惜的是故事沒有主角失蹤數年的合理解釋, 使得他們的感情關係沒有在歌舞中的那樣強烈
亦讓高潮的那幕等待了很久很久, 終於都到達的一場, 減弱了感染力
也許太強調夢想的後遺, 就是要放下同樣重要的 "情義", 現實真的需要二擇其一嗎?
還有 Rancho 的角色過於神化, 像無所不能的大英雄, 也許代表著我們在追求的完美理想面貌?

3 Idiots 背後說的也是電影人自身的經歷,
監製 Vidhu Vinod Chopra 曾因想修讀電影學院, 刻意考獲劣等成績,
讓父母要把他送進劍橋大學的希望落空;
導演 Rajkumar Hirani 則放膽跟父親說出心中電影夢, 最後得到認同支持;
編劇 Abhijat Joshi 則脫離了恐懼焦慮的掙扎, 毅然選讀電影
三個 "傻瓜", 戲內戲外都為理想去奮鬥
如果世界上多一點 "傻瓜", 那印度電影中的熱血與幸福, 就不須進場才能擁抱得到了



2011年9月7日 星期三

香港樂壇四大天后 - 2011 新歌簡評

在港樂開到荼靡的時候, 天王天后的名號早已沒什麼意義
2011年的 "天后級", 亦不見得是一種肯定或認同
標題只是 "catchy" 的要引人注目, 內涵才是值得討論的地方
容祖兒, 楊千嬅, 謝安琪, 何韻詩, 四個名字連在一起, 將惹來多大爭議
尤其前兩者在各大傳媒頒獎禮鬥了近十年, 雙方支持者在各大討論區的罵戰已司空見慣
只是樂壇又轉了一圈, 音樂領域上, 最初的她們, 又剩下多少, 又改變了多少?
等到本周的《白天鵝》面世, 正式就四位歌手的最新主打作點評


先談容祖兒.
出道至今開創了獨步天下的 "祖兒式情歌" (K歌潮流的代表)
《痛愛》《心淡》《16號愛人》深入民心在於旋律易入耳易上口, 副歌每段重覆再上高音
填詞的部分則是要多慘情就有多慘情, 造就了黃偉文多年來的合作無間
獨沽一味自然會給批評重覆奄悶, 於是其壓台氣勢, 輕鬆暢快的動感舞曲就派上用場
初出道有青春活力的《未知》《全身暑假》, 過渡到濃妝艷抹的《好事多為》《逃》
其實回歸舒暢輕快的歌路更舒服, 所以《心花怒放》《綠野仙踪》就有了存在價值
慢歌講失戀, 快歌講開心, 型歌講氣勢, 容祖兒的成功就是一套方程式

四位之中最主流最貼近聽眾口味, 於是百變再多, 還是如一
今年悠長假期後推出的《13點》與《花千樹》, 沒有任何曲風突破
好聽就是好聽, 沒有背景故事, 沒有時代意義, 就是簡單無負擔的音樂分享
至此也很難再想像未來的容祖兒, 還會走得多前, 還會怎樣帶領樂壇
畢竟英皇所給予的自由度, 到現在已經是極限
如果《花千樹》已經是容祖兒所滿足, 為之雀躍傳頌的作品
即使她已身為香港樂壇的一姐, 她為港樂示範的 "進步" "驚喜" 只會停留在偶爾哄歌迷開心的幾下掃chord 當 acoustic version, 僅此而已



那楊千嬅呢?
離開災難性的a-music後, 回歸華星娘家聲勢浩瀚
人人齊聲 "楊千嬅回來了", 什麼才是真正的她?
人山人海靈感創意無限, 《再見二丁目》初見其感染力
夕陽組合曾打造無數經典, 《少女的祈禱》推上事業高峰
回勇, 不止是音樂風格, 還有唱功演繹
如今唱《自由行》是自信, 不再自憐自傷
灑脫輕唱《我係我》, 以自身經歷代入歌曲感情

一直覺得喜歡楊千嬅的, 都是排遣文字的高手
單是今年《火鳥》《白天鵝》兩首重點主打, 已可讓樂評人樂意為其作品獻上洋灑千字
楊千嬅的歌曲總是特具藝術解讀, 林夕的詞當然值得細意咀嚼
其實真正功臣是其創作概念的統一完整
單是兩首以芭蕾舞劇為題的姊妹作, 一首代表浴火重生, 一首象徵新生純潔
怎不叫歌迷樂此不疲地詮釋意境?
強大幕後班底的護航, 使歌者自由揀選合適素材,
作音樂監製不止要了解咬字音色, 更重要是帶出主題訊息
聽過《冬天的故事》《Single》專輯的, 定會深明楊千嬅歌曲在這方面的威力

相比《火鳥》的公式傳統, 《白天鵝》才是筆者心目中的楊千嬅
前者嚴重過譽, 在於樂迷太渴 "陳輝陽風格" 的大路流行曲
與其說《火鳥》拾回《小星星》的懷舊氣質, 倒不如直指出情意結勝過一切
《火鳥》是陳輝陽的重新出發, 多於楊千嬅的回歸宣言
在密集歌詞連音中的 "在洪爐內花瓣在懸崖上躍下" 叫人想起《與蝶同眠》的跌宕起伏
在過門的樂器配製更儼然是《破相》的變奏
不禁懷疑很多楊千嬅的死忠支持者, 骨子裏原來是喜愛偶像演繹容祖兒款式的大歌

還是輕盈小品更合己意, 周耀輝填出一份久違的文藝氣質
蔡德才等眾又有新玩味的編曲, 才是勇於開創新路線, 心口"勇"字到處闖的千嬅嘛
不需嗌歌, 慢慢滲出良久不散的感情, 經得起洗禮的經典, 應是《白天鵝》的樣子



逆市奇葩, 草根天后, 謝安琪出道首三年已是傳奇
寂寂無名, 到強勢加盟國際公司, 再瞬間宣佈懷孕暫別
十個月過後復出竟然上到殿堂, 《囍帖街》一曲暴紅又突招來千夫所指的抨撃
她肩負著為社會發聲的使命感, 堅持夢想與立場, 站得穩後再贏回普羅大眾的尊重

最有話題性的 "社會歌", 就像《愁人節》延續教會呼召的社區關懷
最受主流歡迎的 "抒情歌", 就像《鍾無艷》展現流麗旋律, 明亮歌聲
謝安琪的專輯走向多元化, 《喪婆》《悟入歧途》的一曲兩味正好代表其兩面性
除了編曲節奏上的不同處理, 還有歌詞題材的 "社會" "個人" 二分
筆者其實最愛聽其 "個人心聲" 路線, 《悟入歧途》《節外生枝》《3/8》都為心中最愛
今年的《十二月二十》《你們的幸福》歌路上為兩個極端, 詞意則如出一轍
都是社會現象的批判, 前者的Reggae熱鬧活潑, 後者沉重傷感的要聽者感受失落
正因在歌詞上的執著, 謝安琪的歌曲往往犯上香港樂壇 "詞大過曲" 的毛病
請來 Christopher Chak 譜曲的《你們的幸福》都無可避免
雙副歌的設計, 連綿無喘氣位的演繹鋪排, 沒能掩蓋曲式的平凡俗套
期待未面世的專輯, 歌路玩得更放, 題材寫得更多歌者的經歷及個性吧



最後要提及 何韻詩.
2005年的《梁祝下世傳奇》震撼動人, 奠定了何韻詩的樂壇地位
2010年的《無名.詩》帶來了台灣金曲歌后提名, 進一步肯定了其一路走來沒有白費
今年國語細碟後再戰舞台劇, 適逢出道十周年紀念, 音樂創作別具意義

四位之中最不跟遊戲規則而行, 最隨心最具型格, 偏鋒卻又可在大眾間站得住腳
明明可以《大紅袍》加身玩轉粵曲, 忽然又有《木紋》深情討好 Fans
玩野的《萬花筒》緊跟 商業的《韻律泳》; 另類的《青山黛瑪》又見大路的《露絲瑪莉》
即使是05-06年度的最風光時期, 都偶現《汽水樽裏的咖啡》不按常規出牌
現場愈見大將風範, 態度則比出道之時更鮮明, 更有稜角

《拋磚引玉》的面世足見目前何詩的狀態大勇
有王者氣勢, 有激勵人心, "失去後便富有" 是老生常談, 更是人生大智慧
可作為闖台回港的心境寫照, 也可成十年回顧的分享, 亦能作劇作點題之用
為"拋磚引玉" 此成語作一顛覆性的注解, 為 "紅樓夢" 經典文學增添當代反思



延伸閱讀:
何韻詩的華語音樂路 - 無名詩後一片青空
再在意也不敢介意《原來過得很快樂》
容祖兒 In motion 動感不足 感性有餘
謝安琪 Binary - 還是關懷大眾, 唱出自我的謝安琪

2011年9月3日 星期六

2011 暑期十大電影 Top Ten Summer Films 2011


每年的五月至八月, 就是電影界的黃金暑期檔
一眾大製作搶閘而出, 為了於夏日票房稱王稱霸
本年度香港上映的電影片目最終實是失望多於驚喜
不論荷里活特技片或是本土出品, 都充斥粗製濫造
今次總結四個月的觀影
從五月初掀起暑期序幕的《Fast Five》(狂野時速5),
到八月份最後一日入場觀賞的《Horrible Bosses》(邊個波士唔抵死?)
選出個人心水的十大

--

第一位 《The Tree of Life》 (生命樹)



見證當代經典的誕生, 將在影史上留名
視野之廣, 哲理之深, 同期難以追趕, 連過去的大師級傑作都一併超越
從宏偉的宇宙演化過渡到微觀的個人生命發展
嘗試在鏡頭上捕捉上帝的靈與世界同在, 每一個人的誕生都是奇妙的神蹟


第二位 《Copie Conforme》(似是有緣人)



整個夏天, 就只有頭三部算上可觀,
而只有《The Tree of Life》 (生命樹) 跟這一套 值得再三細味, 時刻回想
哲學討論與情感糾纏同步推進, 思考與感動的交替, 完成電影作為生活複製品的功能
實情是要離場後更享受從生命而來的恬靜安穩


第三位 《Submarine》(愛情潛水)



英國喜劇的幽默感, 法國愛情的浪漫
色彩繽紛燦爛, 主觀鏡頭從一而終
好玩好笑卻牽引離場後的愁緒, 告別少年煩惱, 踏進成人階段的路途是一望無際的大海
只是後座力不足, 故事的引申聯想空間有所局限, 影片始終是玩味多於具文化價值

第四位 《1+1》



答應了寫其影評, 卻總因種種事務沒有下筆
作為唯一入選的港產片, 三十分鐘內充滿人情味及社會現實
不是批判, 然而感慨, 爺孫兩代共享親倫的圖畫, 在現今香港難見, 創造暑期最動人的電影時刻
My Little Airport 的背景音樂有清新的旋律, 背後意義則歡迎觀眾自行對號入座


第五位 《Les petits mouchoirs》 (謊心愛漫遊)



渡假良品, 怡人風景, 三五知己共聚一樂也
誰知每人各懷心事, 笑話百出後是哀傷沉思
法國殿堂級演員濟濟一堂, 大眾化商業化得沒有一般法國電影的沉重
只是搞笑都有高明低下之分, 背後講的是朋友間都未必句句真心話


第六位 《Rise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 (猿人爭霸戰 腥凶革命)



後五席都是荷里活天下, 續集前傳五佔其四, 剩下一部亦似重拍多於原創
特技大片都要特技用得其所, 故事老套古舊, 但描寫細膩仍可動之以情
Andy Serkis 在 Motion Capture 下可堪 "影帝" 級演出
劇本逐步建立劇力, 不急不緩, 動作場面全留待最後高潮爆發, 毫無冷場的 Blockbuster 典範


第七位 《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Part 2》 (哈利波特 死神的聖物2)



史上最賣座系列, 是過譽還是低估, 要留待日後歷史印證
最後兩輯的優秀, 使人期待 David Yates 其後的發展
還是 Part 1 的冷冽孤寂氣氛更勝一籌, Part 2 的煙火大戰都具不俗的視效音效
但若不是角色繁多, 早期作品介紹人物不佳, 感染力及格局氣勢應可更為宏偉


第八位 《Super 8》 (S8 驚世檔案)



懷舊彷如回到七八十年代, JJ Abrams 兒時的夢想成真,
想像中的怪物統統實現於大銀幕, 前半氣氛營造出色得讓後半刺激解謎失色
徹底對 Steven Spielberg 的致敬, 才使影迷更響往看舊片, 懷念經典致使本片成不了經典
看過 Super 8 的, 都定必同意 Ending Credits 才是最精彩的部分


第九位 《Kung Fu Panda 2》 (功夫熊貓2)



多年來首次夢工場動畫質素能撃倒彼思
《Cars 2》班底請參考對手, 怎樣拍一套不重覆又不完全顛覆的續集
功夫熊貓經此一役, 亦榮登夢工場的最佳系列, 唯一敗筆是牽強的太極擋炸彈, 反高潮!
今集解開熊貓的父親為何不是熊貓之謎, 下集會否到熊貓老虎不同動物類別相戀起來?


第十位 《X-men: First Class》(變種特攻 異能第一戰)



應是電視季度連續劇的長度, 濃縮至兩個多小時的前傳簡介
題材極具潛力, 劇本紮實細緻, 演員各有風範
Michael Fassbender 與 James McAvoy 的同場對戲幕幕有火花, 每一鏡都莫名震撼
可惜在時間急趕, 犠牲了可讓演員發揮極致的多場重頭戲


延伸閱讀:
The Tree of Life (生命樹) - 因我受造, 奇妙可畏
Copie Conforme (似是有緣人) - 真亦假時假亦真
Submarine (愛情潛水) - 深海無涯 人心無垠
Les petits mouchoirs (謊心愛漫遊) - 好好享受每個人生假期
Rise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 (猿人爭霸戰 腥凶革命) - 暑期娛樂特技片王
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Part 2 (哈利波特 死神的聖物2) - 只要心中有愛
Super 8 (S8 驚世檔案) - 懷舊純真的人文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