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2日 星期日

LOST 我最喜愛的集數 第二位: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

LOST 是多方位的觀賞體驗
人與人之間的信任, 出賣, 依賴與隱瞞;
人與大自然之間的信仰, 角力, 破壞與建設;
過去, 現在與將來的因果牽引;
在生與往生的連接相通;
宗教與科學的共存排斥
集百家之大成, 構想宏大, 視野廣闊, 規模浩瀚
哲學, 神學, 文學, 心理學, 生物學, 政治學, 物理學皆探討在內
連續劇的經典模範



第二位: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 (Season 3, Episode 22, Jack-centric)

最愛的第三季, 電視史上最佳 Cliff-Hanger, 最震撼的 Twist
LOST 的高峰就在本集, 最好的就在此, 之後就水準往下去了
前後三季故事的分水嶺, 玩說故事技巧的示範作
只有一集一集的追看首三季, 才可體現結局的偉大
對忠誠支持者的獎勵回饋, LOST 就是要連結人物劇本脈胳
對角色們的熟悉, 遠至少年時的遺棄, 近至墜機前的被捕, 一一掌握在內
更為驚訝於最後一場的 Payoff, 更為讚歎編導的心思創意

知悉其把戲後, 追看意欲一發不可收拾
對話隱含的意思, Jack的動機, 死去的是誰等超越島中怪事的問題浮現
線索出現了不同新方向, 一集劇情開啟了無數想像大門
尾段的高潮鋪墊實可一不可再, 幾下重低單音, 然後真相一現, 即豁然開朗
這一段落, 放置在六季系列的中段, 至此LOST在本人心中地位已成超然

這一集之後, 瘋狂瀏覽過劇評劇透
與海外劇迷同步猜測同步理論, 生活從此與LOST同伴, 再也分不開
Matthew Fox 的 Jack , 亦正式回歸第一主角的本位
能引起其角色設定與發展的期待
他在關鍵一集的演出, 完美而精彩
不止是那份沮喪憂愁, 那句劇末經典台詞的呼喊
而是與島上形象刻劃, 演繹上建立強烈的心路矛盾, 演員的真功力就在乎此

故事的緊湊, 全體陣容皆有戲可演, 俱有重點發揮
Hurley saving the day 不在話下, Jack 與 Ben 的談判, Walt 現身墳上...
"Not Penny's Boat" 原已成就一大動人高潮位,
怎料臨近終結, Locke 的最後警告, 配合 Jack 的那段電話及最後對話才是戲肉
無法忘懷的激動, 久久不能平伏的心情, 一切只有在LOST中找到

LOST 我最喜愛的集數 第三位: The Man Behind the Curtain

過去栽培, 今天收成
歷史的傷痕, 心靈的破碎
無數生命的逝去, 無數家庭的拆毀
一個人的轉變, 一個人的突破
LOST 回答島中謎團的形式, 如同回應人生存活著的綑鎖一樣
所有所有, 都是心理作祟
所有所有, 最終都回溯過去經歷
所有所有, 其實都在自我尋覓與實現


第三位: The Man Behind the Curtain (Season 3, Episode 20, Ben-centric)

緊接 The Brig, Sawyer 與 Locke 命運的緊扣, 復仇的完成
第二十集一開始就在野外草叢中拍下嬰兒誕生的一刻
母親緊握丈夫的手, 把孩子命名為 Ben,
恍然大悟這一集的傳奇性, 首個 The Others 的 Flashback episode
Juliet 不算是 One of them, 那就由 The Others 現任首領的童年解開島上秘密吧
誰知首五分鐘已有兩大故事轉折, 那草叢外的中大馬路震撼觀眾, 直到LOST的黑底白字出現

更多答案, 接連有更多謎題, 興奮雀躍的向著島的終極領袖進發
一邊跟著代表觀眾, 處於未知狀態的英雄 John Locke 去開展尋找Jacob之旅
一邊探究 Ben 的童年, 島的重大歷史, 島的神秘特性, The Others 的初期起源等等
涉獵的時代背景為三季中最豐富廣泛, 所涵蓋的謎面謎底亦最多樣化
從鬼魂幻影, 研究隊伍大屠殺, The Others 真正領導的身分, Richard 的深入介紹等等
短短四十分鐘呈現了詭異的氣氛, 感人的情緒, 激烈的劇力, 密集的節奏
高潮一浪接一浪, 又能承接 The Brig 的震撼性,
又能引領到下集 Greatest Hits 的結局前鋪排

單是 Cabin 中看到的眼睛, 聽到的聲音, 已引起熱烈討論
單是片尾最後一鏡的嚇人舉動, 鏡頭慢慢拉上至墳墓的全貌, 已讓觀眾紛紛猜測劇情走向
懸而未決的生死未卜, 亦是最引人注目的伏線
Ben 與 Locke 的權力鬥法不斷升級,
Mikhail, Alex 與 Jacob 三段情節對話, Ben 與 Locke 對島嶼力量的交流
欺瞞, 幻想, 或是事實, 觀眾活在迷霧中難以辯清

只是, 再多神秘感, 再重戲劇性
出色的 LOST 集數, 人性的展現, 關係的重塑必然具備份量
這一次還是一無所知, 只認識其殘酷奸狡, 謊話連篇的 Ben,
童年回憶先行逆轉既定想法, 沒有看到天生領導, 沒有看出成魔蛻變
只有又一個活在陰影之中的小孩子, 還看到他初戀友好的希望
課堂時的他, 睡床前的他, 首次看出其眼神充滿渴慕與好奇
家庭壓逼在前, 後來出走叢林, 又見其另一感性, 被愛欲望的顯露
長大後生日的一鏡直落, 面罩遮掩了其本性, 下車後再掃視了全場的死寂
成全了今日的自己, 舊我的滅亡就是加入The Others的象徵
Dharmacide, 回憶的述說, 人性的悼詞, 原來的他同葬於此
帖 撒 羅 尼 迦 前 書
5:19 不 要 消 滅 聖 靈 的 感 動 .


真理寫了在聖經上, 要理解要尋求,
儘管要窮一生去追尋, 都可在智慧與知識上得到啟示
但, 感動是一瞬間的, 管道不是經常能流通
曾賜下的禮物, 要記得
曾施下的恩典, 是稱謝
感恩過去的幫助, 以前的恩賜
忘記當初的誓言與回應, 就容易陷入罪中
看過的, 聽過的, 感受過的, 觸摸過的
都要長存, 讓那火炬光芒不熄滅

住不舒適, 食不招積, 這就是林宥嘉的《美妙生活》嗎?



從封套設計, 到專輯製作概念, 表面邁向《美妙生活》的歌頌,
實則卻是陳奕迅年前《不想放手》的反諷延續
開篇引旨的熱鬧跳動, 完結時的自由飛躍, 都只是在唱反話
內涵中呈現的菜色, 是寂寞失落想念不滿的負面大熔爐
苦悶的音樂氛圍, 高頻的呼喊釋放,
前者低調後者爆發, 梅花間竹, 不按牌章的放在專輯中
期盼在壓抑與宣洩掙扎的過程之中, 能重新看出生活的美好

《自然醒》很搖滾, 很能叫醒熟睡的靈魂
樂器愈交集, 愈見樓上樓下噪音的打擾
旋律很優美, 節拍很爽勁, 鼓聲敲得很響,
"睡得像小孩" 的喉嚨喊聲很純粹的直呼表達情感
生活細節的不滿足, 對比出愛侶相伴的重要性, 原來又是一闕獨身之歌

更為狂放的嘩叫, 來自《紀念品》的一件件垃圾拋棄
兩首都是居住空間的失意, 聯想到愛情的盼望與失去
鼓放在主位, 首段音樂就是插線打鼓的拍子跳動
直入副歌的澎湃傾瀉, 吶喊埋怨的仍是私人回憶
不斷重覆 "我" 的同音字樣, 一如詞意表示, 搶耳過後似乎還欠了點什麼
最後還是不作結的Loop, 彷彿一直丟卻丟不完
火候調得不夠盡, 變化也未到豐富多彩

緊接《不換》的堅持與熱血, 最為簡單, 最為直接
要跳夠玩夠, 要搖滾的生活態度, 這曲就是記號,
最正統的曲風演繹, 卻與全碟內容顯得最抽離, 見於最不生活化的入詞手法

悲情氾濫, 絕望籠罩
人心的空虛, 靈魂的空白
林宥嘉的歌聲, 總在獨自一人, 夜幕低垂的情感發揮出極致
一聽已有失落的共鳴, 《想自由》開題時很有黑暗角落的獨特角色
第一段副歌過後, 回到Ballad的數拍鼓聲, 就俗套了
歌詞亦由每人心中欠缺的一塊, 又換成沒有愛人那般單調的埋怨

慨嘆的狀態, 營造雨中獨步漆黑夜晚的畫面感,
小號吹奏, 口哨演繹, 丁丁聲響, 意境深邃
陳小霞與林宥嘉的合作, 在《美妙生活》提煉出一種超然的境界
《我總是一個人在練習一個人》.《晚安》的淡然輕唱, 情懷卻濃烈苦澀
一個人一個人, 沒有人沒有人, 唱出無奈, 沒有存在感的大環境
最能表達出美妙生活的相對面, 這兩首定是點題之作

《晚安》的詞就是一首對生活感悟的詩,
當中動詞名詞的轉換使用, 層次提升了, 本已是不平凡, 現在更宏大更壯觀
"天空" 白著夜晚, 化為 天 "空" 白著夜晚, 空就是倒空, 淘空的意義
"月亮" 在你心坎, 轉成 月 "亮" 在你心坎, 亮就有了點燃的作用
"夢想"去的地方, 也是 "夢" 想去的地方, 主觀的走自己理想, 還是隨意地跟著潛意識走?
"晚安"靜靜地安躺, 同樣 "晚"安靜靜地安躺, 可以是一句臨睡前的話, 又能形容 "晚" 的形態
歌者分拆二字的唱, 立意之深, 用心之極

悲傷心情, 在《擁有》《早開的晚霞》《想念》一路順著走入低谷
哽咽之後, 有欲哭無淚, 跟著是追憶的無盡愁緒
一首比一首慘痛, 歌者的聲音與情緒, 主導了曲詞走向
樂器編得再輕再沒所謂, 都蓋不住那抽泣滴血的感覺
偏偏沒有歇斯底里, 卻更感受到無從表達, 沒有出路的悲愴

《美妙生活》圍繞情路的兜轉太多太重覆, 沒有廣闊的生活路圖
曲風的過渡轉變也顯得強烈突然,
前一秒還在感慨一個人與沒有人,
那困窘還在滲透, 剎那間已大鳴大放的拋棄紀念品

林宥嘉的個人特色愈來愈鮮明, 唱腔咬字也沒有以前的不清齒音
只是, 還年輕, 說生活不夠陳奕迅的成熟沉穩
來到第三張專輯, 還沒有到涉及大生活素材的野心與胸襟
上一張總算開通了林宥嘉的五官, 屬於個人世界的投射
出到外面的生活體驗, 就未免過份沉淪於無病呻吟, 局限於自我的眼光

還在 "看見什麼吃什麼" , 有好曲就放進去
演繹是到位了, 但自身的態度還沒有清晰輪廓
生活的搖滾可以在吃早餐, 生活的靡爛可以在飲酒
現在又有快餐, 又有深夜吃宵夜, 更多的是一人慢慢品嘗的西餐
每一首獨立成章都見亮點, 拼湊一碟反而拖沓納悶
以林宥嘉的才能水平, 不怕他吃得多消化不來, 只怕他吃得不夠廣
吃的次序層次也應分清, 不然味道太早混合就會失真
個人喜歡的, 會是吃多一點迷幻藥, 落少一點洋蔥調味的林宥嘉


推介: 晚安, 我總是一個人在練習一個人, 自然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