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4日 星期日

Copie Conforme (似是有緣人) - 真亦假時假亦真



開場是封閉的牆, 落幕是開放的窗, 伴隨教堂的鐘聲,
James 與 Elle 似乎各自找到了解放心靈的出口, 可是一趟救贖旅程的終結
在局外人的觀眾看來, 鐘聲更像是警醒, 從南柯好夢中回到現實,
彷彿電影院中燈開了, 也要抽身離開那個疑幻似真的光影世界
彷彿進入戲院時是幽閉, 回歸真實時是開明

電影的本質, 原就是現實生活的複製品
地下室的封閉漆黑, 如同電影院的設計
James 一進來時亦有觸動, 只是 Elle 一語道破其贗品真貌後
就改為提議出外走走, 場景從封閉走向開揚, 鏡頭轉向兩旁種滿樹的康莊大道
電影的功能就來了一記還原與批判
在投入鏡頭背後虛假的 "真實重構" 之時, 會先受其感動
但電影內容再吸引, 都不是 「原創」 作品, 還不及外邊實地經歷一遍更具啟發性

「原創」定義在於欣賞者的主觀投射, 因著某作品的特性而引發的個人思考及感悟
沒有一種作品, 不是從現實的感情臨摹過來的, 原創就活在我們當中
如小孩子不怕著涼的隨心所欲, 如妻子愛聽丈夫的口吃情話
真實身份關係不重要, 過程中抒發的情感是如實反映內心, 就可打動觀眾
是一對真夫妻? 還是萍水相逢的路過人? 放在博物館還是放在郊外家中?
這正是電影的魔力所在

不在乎是否自己真實的創作, 而是在乎其創作賦予觀眾的意義, 為觀賞者帶來的主觀感受
這個感受之所以是原創, 正是每人看待同一事物的不同心態, 因而有了獨特性, 有了解讀的趣味
小孩子初看大銀幕, 就像兒子看廣場雕像,
不知道戲中的情節是模仿的, 就會相信眼前看到的影像是真實存在,
相信呈現的故事, 投入共鳴, 為角色的生死緊張, 如同兒子把複製的像當真一般愛不釋手
電影的虛構, 反映生活的實況, 從而像鏡子反射人的喜怒哀樂, 捕捉人的情緒變化
多個場口中, 男女主角都在鏡頭中心對著鏡子, 影像中呈現的人物特寫, 正好直視觀眾
當下觀眾的反應, 就是「原創」的精粹, 就是角色的鏡子
劇情上的 "表演" 是否引起看的人的聯想, 是否感同身受, 是否有過類似經歷?

Abbas Kiarostami 闊別十年再踏足劇情片領域, 攝影剪接的技法功力依舊
一場車上對談的戲份, 就已表達了兩性的人生處世, 個性心理的歧異
利用攝影角度去捕捉周邊建築物的倒影, 從而在視覺上拉闊了男女主角的距離
節奏掌控上, 前段對白交流的急促, 正映照出後期的慢條斯理
時間在進入小鎮後的流動放緩了, 讓開首的急趕氣氛過渡轉換
吵架後的冷靜等待, 無言以對的場口增多, 都帶出了情緒的蘊釀, 情感的深厚

《花樣年華》中的周慕雲與蘇麗珍藉角色扮演, 模擬外遇情境, 最後戲假情真
《似是有緣人》則假借對方為破碎了關係的另一半, 從而釋放無從宣洩的怨懟, 悔疚與激情
文本中的救贖意味, 可能是男方虧欠女方的補償, 也可是女方對男方的寬恕諒解
開場時的遲到沒有藉口, 最後要留下來, 似乎還未算遲, 結局是否留下了一線曙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