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過去了, 宣誓就職了, 遊行上街了
話題總會過去, 現實總要面對
上了台, 就需對全香港的市民承擔責任
誠信問題或終不了了之, 社會問題卻是沒完沒了
民主, 民生, 中港關係, 梁振英的新政府到底有何良策挽救低迷的施政困局?
中港關係
沒有民主, 人權落後的國家都在跟香港一樣, 尋求加速民主的步伐;
現代繁榮, 經濟已發展國家都是和香港一樣, 面對加劇貧富的懸殊
只是在民主民生以外, 香港目前社會的獨特性正在於其與內地的關係
既在貿易旅遊等經濟重要指標上唇齒相依, 又在醫療交通等基本生活需要上衝突連連
對內地的不滿,既在政黨亦為個人, 是開放歡迎, 還是驅逐異化?
公共資源爭奪戰
雙非孕婦佔據醫院床位, 兩地學生競奪學位及院舍資源,
本地產業經濟長期倚靠中港貿易與自由行而難以真正實行轉型
就連創意代表的多媒體行業如電影電視及廣告都逐步移向內地市場靠攏
本屬本地市民的生活及娛樂, 都在逐步加強與內地接軌, 致令簡體字的盛行都惹人反感
公民意識大不同
同屋住有不同生活標準, 同一城市下生活亦有不少文化衝撃
地鐵條例為一, 排隊規矩為二, 更多例子發生在每天上班上學逛街中
民主是遙遠理想, 民生是長期抗爭, 但中港衝突卻是時時圍繞身邊的貼身問題
自由行之後還要推出自駕遊, 兩地道路上的守則不同將令普羅大眾極其懷疑如何執行
公義真相同抗爭
在公民身份上, 港人為自己身處香港而保衛權利,
在大是大非上, 香港卻更會站出來為其在中國一國兩制保障下的特殊地位而勇敢發聲
自由行, 讓內地市民能來到六四燭光晚會悼念
他們更專誠到六四博物館, 認識這不在內地提及的歷史
李旺陽之死, 港人亦會急中國人之急, 公義行先, 自會不分你我
有云河水不犯井水, 香港若干預中國內政, 中國也會干涉香港行政
但其實有沒有發聲, 有沒有上街, 香港政府根本都在中央指示下施政
而若香港也失去了表達平反六四立場的平台, 就確等同正式歸納於內地城市旗下
在中國神州大地都開始有記念六四集會之時,
香港亦更會堅持, 甚至要好好利用這僅餘的優勢, 去證明給全中國其為同胞鳴冤之情
2012年7月6日 星期五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