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9日 星期二
香港電影再創新浪潮 - 《打擂台》最佳電影的時代意義
多謝上帝, 阿爸父!
唔打就唔會輸, 要打就一定要贏!
第三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就在郭子健與鄭思傑慷慨激昂的宣言中結束
在連續三年中港合拍片當道的潮流下
[2007年《投名狀》撃敗《神探》
2008年《葉問》撃敗《天水圍的日與夜》
2009年《十月圍城》撃敗《音樂人生》]
《打擂台》成為第三十部最佳電影,
不但打下了純正本地製作的強心針
也開創了未來香港電影新舊類型融合的新方向
說是新一代新浪潮,
除了與黃志強當年《打擂台》相呼應外, 亦因年輕導演編劇終於抬頭
麥曦茵與彭浩翔合寫的《志明與春嬌》,
以本土氣息濃厚的粗口對白奪下最佳編劇
題材貼近市井大眾, 更是港產片本地化年輕化的成功例子
《打擂台》所宣揚的言志精神, 可能成為郭子健作為新世代電影領軍人物的標誌
在邊緣掙扎, 卻永不放棄, 跌倒後再起再戰, 字典中沒有輸字可寫
一旦起步, 不論成果都高舉勝利旗幟
這股勇往直前的膽識與活力, 打動了觀眾, 打動了影評, 更打動了業界
港產片近年給荷里活特技片打到體無完膚
創意枯竭, 北上拍攝又水土不服, 還要面臨觀眾捨棄戲院娛樂的威脅
四面受敵, 找不到出路, 不止是影壇, 更是整個社會的困局
《打擂台》也許沒有卓越的藝術突破,
但台前幕後, 以致電影文本中呈現的熱血誠意, 愛香港電影的不可能不為之動容
魄力與正能量不是一廂情願, 也不是一味向前衝的魯莽
鄭思傑賦予作品靈魂內的懷舊意識, 讓《打擂台》成就了一次獨特的兩代時空交接
從功利的現實俗世, 走進世外高手雲集的老村落
一代宗師的老頑童本色, 彷彿往日美好時光不曾逝去過
電郵回歸書信, 特技回歸赤手空拳
廣鏡低角度拍攝牌匾, 譚炳文的武俠片式旁白
是對看武俠電視劇長大的一輩, 徹底的致敬
老中青三代同堂.
中世代, 有真才實學卻慨嘆時不我與, 對現代不聞不問, 默默靜待武學失傳
新世代, 胸懷大志卻沒有真功夫, 闖蕩江湖只有撞板, 強權欺壓下敢怒不敢還撃
只有老世代, 大師級出手, 反而豁達無顧慮
女照媾, 交照打, 沒有諸多傳統制約, 傳揚給新一代, 最純粹的武術哲學
《打擂台》薪火相傳的接捧意義, 在於繼承舊的精華, 破碎舊的保守
其演員排陣以老戲骨帶領新人, 亦顯出跨世代思想融合的視野
也許人人嘲弄是夕陽工業
至少還有年輕人有其電影夢, 去嘗試
是屢敗屢戰, 永遠不是屢戰屢敗
時空錯置一夜醒後
羅新雖然走了, 臘鴨雖然煮了
情懷不改, 熱情不退, 精神不死,
香港電影還會拚死再打出一場又一場精彩的擂台戰
延伸閱讀: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
寄寓香港電影工業,讓人熱血沸騰的「青春片」
翁子光: 在低空飛行 - 香港青年導演的平衡意識與轉機願望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