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7日 星期五

Of God and men

人的渺小, 神的偉大

約伯記 38:4-7
我 立 大 地 根 基 的 時 候 、 你 在 哪 裡 呢 .
你 若 有 聰 明 只 管 說 罷 。
你 若 曉 得 就 說 、
是 誰 定 地 的 尺 度 . 是 誰 把 準 繩 拉 在 其 上 。
地 的 根 基 安 置 在 何 處 . 地 的 角 石 是 誰 安 放 的 。
那 時 晨 星 一 同 歌 唱 、   神 的 眾 子 也 都 歡 呼 。



--

人的軟弱, 神的信實

箴言 28:1
惡 人 雖 無 人 追 趕 也 逃 跑 、 義 人 卻 膽 壯 像 獅 子 。



--

人的救贖, 神的榮耀

約翰福音 9:24-25
所 以 法 利 賽 人 第 二 次 叫 了 那 從 前 瞎 眼 的 人 來 、 對 他 說 、 你 該 將 榮 耀 歸 給   神 . 我 們 知 道 這 人 是 個 罪 人 。
他 說 、 他 是 個 罪 人 不 是 、 我 不 知 道 . 有 一 件 事 我 知 道 . 從 前 我 是 眼 瞎 的 、 如 今 能 看 見 了 。




2012年11月12日 星期一

Like Someone in Love (東京出租少女) - 不明所以的冷笑話



年青不成熟的愛情, 佔有的慾望, 激烈, 偶爾狂暴;
沒有性高潮的刺激, 如溫水沉穩, 冷靜, 詳和老練.
她, 燃起了他對青春美麗花火的憧憬嗎?
如一幅不會老的畫像, 如一首不會走調的歌, Like someone in love.

每一個角色進入畫面中, 個性都不如早前畫外音暗示的描繪
從另一個人物看在眼內聽在耳中, 都與親眼目睹的生命不盡一樣
表面的身分, 與實在的關係; 兩個人之間的私密, 情人也好, 親人也好, 旁人無從了解.
即使身在同一空間, 時代的隔膜, 或是彼此溝通的不協調, 那種氛圍總是存在

導演看東京, 如老人看少女, 不解但為之著迷, 遠觀而不親近接觸
那份呵護備至之情, 不是出於肉體, 也不是來自血緣, 那會是從她身上找回一種失落的感覺
是曾經年輕的證明, 或是情感投射的對象, 總之那都是已逝去的緣份, 美麗的誤會, 絢爛的錯覺
東京的日與夜, 從緊密的吵鬧到開揚的寂靜, 最後一鏡又來一下驚醒, 從虛幻的慾望中回到現實

只是, 老人對少女之情, 既是思念亡人, 又見嬤孫關懷, 卻怎樣也似是單向的情感流露
她繞了一圈又一圈, 始終未及與最親的人見上一面;
她睡了一場又一場, 始終沒感受他為她預備的一切
就算最後簡單的一杯牛奶, 都被外來的突然打斷
她對他著緊的, 始終只是真相沒有被拆穿; 她與他之間, 仍是老人一廂情願的傾訴與囑咐

一個不明白笑位在那裡的笑話
對外的冰冷, 對內的壓抑,
家鄉的湯受不了, 援交單張欲撕去
她並不理解自己的世界, 但偏偏有老人的在意及接納, 而男友卻是排斥並懷疑
她想擺脫既定的路向, 卻又沒有自己欲尋覓的方向,
一如故事的流動, 自然而然, 卻沒有清晰的前路, 只有戛然而止


2012年11月7日 星期三

《浮城謎事》浪子真的回 "家" 了嗎?



終於回到家了, 婁燁的鏡頭視角又再回歸中國的城市
一樣的河流, 一樣被邊緣化的郊外,
一樣從空曠接駁到密集繁華的大橋, 一樣充滿激情又最終失落的城市
當然還有一樣的搖晃失焦, 只是這趟平穩下來的空間多了, 處理人性衝突成熟了
但, 也是當然, 真相總是遙遠, 冤屈只好隨火光消散
手拿攝影機的人, 還是註定要搖擺不定, 飄泊的旁觀冷看

妥協於內地商業考慮, 設計了肥皂劇多角關係的格式
但依舊著力捕捉到男男女女情感關係的親密,
也許 "性" 正是人的一種本能, 最好反映到內心真實的那頭野獸
沒有那麼多生活喬裝的虛假謊言, 正好在粗糙爽直的場景調度中坦率的表達

而這一次, 不再是單純的多情濫情, 有了家庭, 有了責任, 就不能灑脫的說分便分
婁燁想家了, 可看到他鏡頭下一家樂也融融的幸福感, 這是他的希冀
然而他仍是清醒, 他了解到這種表面的家庭團聚要維繫,
背後要犠牲多少同樣也愛他的, 要放棄多少原則與真理
他與另一個失去了生命中曾經的摯愛的他或她,
在影片長度中, 或將來人生軌跡中, 都從沒有遇上的機會
碰過頭後, 他會意識到, 自己的一己私慾, 拆散了另一個他不相識的家庭嗎?

不是有幾具酷似父母兒女軀殼在的身體, 就能成一個家,
她問第三者, 為了跟其丈夫一起, 真的不惜放棄一切嗎?
可惜她其實沒有聽懂, 或沒有細想過, 就直接回答她窮得起, 以前也捱過;
不, 良知的貧窮, 廉恥的貧窮, 比物質的貧窮更可悲, 而身在其中不自知更為甚
性愛中她最後得到了領導的地位, 而另一個她卻正在面臨良知來敲問
不記得了... 真的不記得了嗎?
這個以他人的血去堆成的一個虛偽的家庭, 值得去維護和諧, 還是去鄙視敵視, 又抑或同情無奈?

道德崩解, 人心墮落
社會寫實的陰暗面聰明地寫進細節中, 但最讓人奇思妙想的還是一對夫妻的愛情承諾
忠貞這道防線都衝破了, 還有什麼放不下?
大雨滂沱, 罪惡滔天; 只是一覺醒來, 雨水退去, 冤魂仍在, 陰霾籠罩大地, 迷失於當下.

2012年11月5日 星期一

《恐怖分子》焦慮的質詢 空虛的目送



叛逆的躁動, 在任何一個壓抑的時代,
日復日, 年復年, 反覆枯躁的生活中, 為一種必然的狀態.
離開既有的安定 (不安), 走向未知的刺激, 卻總尋不著自己豁出去所爭取的...
只是從一種焦慮, 一頭逃避到另一種精神麻醉之中, 覓不得出路
他無力追求與挽回, 幻想中的理想對象離開, 觀眾通過小強與立中的視角, 所有夢想原都是虛無.

冷冽的城市, 封閉的空間, 呆滯的神情
小說在書寫生活環境與人物互動, 通過虛構的意境塑造真實的情懷, 也許正是創作的本質.
這只是故事情節, 不是真實; 愈是強調其距離, 愈逼使人審視現實中是否反覆重演同樣的破碎關係
沒有一通戲劇性的電話, 平凡的兩口子倒還可安於樂於繼續演出夫妻名份相敬如賓的好戲
有了新角色的介入衝擊, 才逼使真情的流露, 才窺見生活的荒謬.

鏡頭捕捉人物的自白, 眼神在直接對準攝影機的情況下,
每一個情緒, 每一場詢問, 都仿似與觀眾直接對話, 敲進內心深處,
這不是電影, 這不是小說, 而是觀者在世俗價值觀下自處的鏡子反映

無人過問的路面死屍, 無人接聽的電話長鈴
扇在動, 對外的門窗緊閉, 而人心, 冷若冰霜
一聲槍響, 不論槍頭指向誰, 都只是一段無可挽回的絕路.
兩個不同的路向指控, 通向兩種悲劇終局, 從沒有光明瀟灑的解脫
是物質都市下的白色恐怖, 還是人生本性的絕望無言?

正如夢魘原就是潛意識的恐懼反射,
寫作, 攝影, 惡作劇的電話, 無意義的欺詐, 不也就同出一轍, 都是為了填滿生活空了的洞子嗎?
後者當然也有了被邊緣化的現實生活考慮, 但不也就正因經濟上的限制, 才使她無法有更好的調劑嗎?
當男孩子回到自己家中, 那偌大的生活空間,
除了放大了家庭中的疏離, 也正突顯了他與女孩排遣寂寞性質的根本不同

來自社會, 也來自個人
The Terrorizers 是恐怖分子而非 Terrorists 恐怖份子吧
是形成這種肅殺的氛圍之元素, 而非針對個人個別的背景經歷吧
因此, 才有了這來自不同階層專業, 卻共享著同一份難以抒解難以分享的憂慮...


2012年10月2日 星期二

黃偉文作品展回顧 : 這十年內做過的事 能令你無悔驕傲嗎


從2001到2011, 見證黃偉文創作的黃金十年, 一手捧紅了這個時代最當紅的五大女歌手
不同的歌路, 不同的個性, 同樣得到黃偉文得天獨厚的鍾愛

王菀之

誰的書 寫到盡處 居然會如願
自傳中 千轉萬轉 竟如初所算


林夕曾說要將最好的詞, 今後都獻給王菀之.
火星人與水百合當然是百變另類的雞仔聲代名詞
但還是黃偉文誠實, 明白所謂 "最好的" 早埋垃圾山, 以藝術的糟蹋來呼應 "畫意" 的懷才不遇
更難得是隨心的 "開籠雀" 更貼身形容王菀之的開朗活潑
最終將王菀之捧上亞太女歌手之名, 奪下四台十大的, 竟全出自黃偉文手筆
能留於樂迷心中良久不散的也是 Wyman 的精緻小品 "小團圓" 而非林夕的大路主流 "大笨鐘".

--

謝安琪

可惜我已經退休 將這裏轉交你手 
即使你錯手 摧毀一切炸出缺口


周博賢打造的社會批判代言人形象固然鮮明, 黃偉文接手後的個人心路歷程與預言都是神來妙筆
"節外生枝" 既寫為世不容的闖蕩宣言, 同時也是踏上天后路的自我實現預言
"年度之歌" 又寫旋律會被遺忘, 人心也會失卻, 竟卻命中歌者接連被抨撃, 從高峰墮下的事業經歷
少不得的是奠定其樂壇地位的 "囍帖街", 成為了當代香港流行文化中懷舊情懷與保育精神的代表作
而最具未來預言性質, 又不失謝安琪一向關懷世界的角色定位, 再賦予一份嘆息的無奈與出世的淡泊

--

薛凱琪

這種精緻
來年成熟了 也安定了
無權來亂試


黃偉文在千禧年代的三大女愛將之一, 連演唱會壓軸曲目都選了她的作品
如果寫給王菀之的食糊作是 "末日", 給謝安琪的是 "囍帖街", 那屬於薛凱琪的必是 "奇洛李維斯回信"
一曲成名, 從此一封又一封少女情懷的書信, 寫下了夢想與成長的心聲
"給十年後的我" 的真摯告白過後, 下次再下次的專輯告別了少女, 開展了「方大同式」甜蜜情歌路線
但一路走來, 仍有最疼惜她的黃偉文, 獻上青春斑駁的動人歌詞

--

何韻詩

能成為密友 大概總帶著愛
但做對好兄弟 又如此相愛 旁人會說不該


為少數發聲, 是詞人自豪的使命
「光明會」系列當然是明目張膽的高呼革命口號
芭樂情歌卻常見密碼符號的曖昧暗示
十日談的邊緣人物描寫, 與 Heroes 的英雄眾生相描繪, 見證詞人與歌者默契的最高水平

--

容祖兒

在我堅持的 黃色大門裡 
珍藏著 自製那冠冕


終於數到了炸機女皇, 不論是慘情, 勵志, 炸機, 還是心花怒放, 大小不一曲風都由黃偉文注入內容
亦只有最了解她情感世界的他, 才能細膩貼心的為她鋪設 "牆紙" , 打造 "空港"
黃偉文在容祖兒, 何韻詩與劉浩龍的情感關係中留下歌詞的奇妙串連
演唱會上真情流露演繹的 "黃色大門", 還是破音狂呼的 "破相",
驚喜地聽到了更有重量的真誠獻唱, 而非從前機械化實力唱將的表演
十年間, 從 "痛愛" 寫到 "破相", 境界果然進化了


2012年10月1日 星期一

黃偉文作品展回顧 : 被世界遺棄不可怕


慶幸有黃偉文, 被遺忘的名字又再一一眼前活現, 被遺棄的歌聲又再一一耳邊響起
沒有了這場華麗的時裝流行曲表演, 也就沒有陽光男孩的十年紀念,
盧巧音也許就甘作人妻舞台不再, 何會再見新專輯新演唱?
側田也許就真的告別香港樂迷, 收起於紅館咪高峰聲嘶力竭的風采了
Swing 大大公司的最後一天, 最後一次同台幕前演出, 也就獻了給黃偉文
還有更多從未想過可再聽其演繹的單位, 如陳曉東, 如李蕙敏, 如傅珮嘉...

只不過, 在懷舊的情意結過後, 在埋怨香港的實力唱將不復前之時
他們每一個故事, 其實都有其落幕的必然理由
黃偉文的作品固然有地位, 但不是每一位唱過他的歌, 都會能留下來成為巨星
不一定是樂迷不識寶, 而只是事過境遷, 就只有最好的回憶, 可以為人記住

就算風光過, 都總會消散
長留人心中, 不能磨滅的是一份情懷, 經歷過歲月歷練, 煉成經典
歌者未必可留在腦海良久, 但偶爾翻開熟悉的旋律, 如同重看畢業相簿
曾伴床邊進睡, 曾共良朋分享, 心頭思緒, 一湧而至.

--

盧巧音

被你浪費 被你活埋
讓你愉快 讓我瓦解


"垃圾" 讓她走進主流, "好心分手" 讓她登上高峰
只是黃偉文寫下的入屋歌詞, 從未適合她最愛的音樂路
盧巧音與紅館, 與螢光棒, 與打拍子, 與全場大合唱, 總是格格不入
一直未有脫離獨立氣息, 彈著結他的野性, 硬朗倔強的聲線, 沒有妥協, 只有低聲狂放的吟唱
所以, 與 Kolor 的結合才是其歸宿, 作一個探索宗教, 追尋自由的女聲, 擴闊失戀自虐以外的天地
不需要當萬人景仰的天后, 因此才有資格高歌一句 - 被世界遺棄不可怕, 什麼都不怕

--

李蕙敏

如果見你離開我 日子更快樂的過 
我會傷得更深 餘生也不甘心


黃偉文的億萬之裙, 撕心裂肺的慘情
李蕙敏的星光, 閃得再光亮, 卻只有曇花一現
未能走得更持久更遙遠, 是際遇, 也是命運使然
不是聽眾不懂欣賞其感染力, 而是其強烈情感與唱腔太易為人厭倦
"(你沒有)好結果" 最終捧紅了一代詞人, 無奈市場的複製品一旦多至氾濫
而歌者不再年輕, 聲音欠缺了當年的新鮮感, 欠缺了往日的穿透力, 就只有被遺忘而淘汰
樂壇會婉惜, 而也許最遺憾是, 樂壇從不會因少了一個李蕙敏而停止風光
反而, 若失去了 "(你沒有)好結果" , 黃偉文的艱苦耕耘也許終會迎來另一首成名作
而沒有一個黃偉文, 香港的流行曲將會何其黯淡?

--

側田

這盼望很悠長
亦決心等到尾
等得起


沒錯, 大家還在等待重生的側田,
還在期待2005年那一個戴帽的矮小子, 在香港樂壇發揮到本來應有的潛力
他的才華, 無可置疑; 他在舞台上的王者氣勢, 無可替代
但在每一個人都在興奮, 都在驚嘆下一首作品時, 他重歸一首又一首平凡單調的情歌
公式化的飆高音, 罐頭化的水過鴨背,
他的暴紅與無以為繼, 都因為金牌經理人黃栢高的大野心與小視野
側田需要的, 是一個重量級的 Comeback, 證明樂迷當年眼光的一次徹底回歸
但當然, 若他志不在此, 只望餘生簡單的 Saranghae, 也就另當別論

--

趙學而

無論你喜歡誰 請你記住留下給我這位置
時常在內心一隅 空出幾吋為我堅持


2005年, 趙學而為黃偉文的十年選翻唱陳慧琳的 "最佳位置",
2012年, 趙學而因陳慧琳臨時缺席再唱黃偉文的 "最佳位置",
彷彿是命中註定. "最佳位置"在這八年間, 儼如已成趙學而的自家作, 代表作
趙學而在黃偉文生命中, 有著從不優先考慮, 卻是第一時間來當替補候選的最佳位置
香港樂迷心中, 趙學而何嘗不是如此?
被英皇放棄, 被歌迷忘記, 然後因著 "最佳位置" 找到了發燒市場翻新經典的位置
名曲賦予了第二生命, 只因趙學而唱得實在好, 用心至深, 用靈魂去演唱
輪椅上一期一會清唱 "偏偏喜歡你" 是演唱舞台的一大亮點
作品展上弦樂配調的 "歡樂今宵" 亦將為人銘記並津津樂道

--

傅珮嘉

還不夠絕望 尚可更絕望
留給我日後用來形容前面境況


從高雪嵐到傅珮嘉
唱片公司如輪轉, 而最後都找不到落腳處
《一夜成名》之後反是回歸寂寂無名

一出道已能得到黃偉文垃圾四部曲的經典曲目
星途曾以為一片燦爛, 卻原是背後全沒有支柱

有望重返樂壇, 那管只是一剎芳華, 都要燃盡抽乾
傅珮嘉的音樂生命, 能否死灰復燃, 仍是未知之數

--

Swing

看夠了嗎 滿意了吧
辛苦支撐 始終不化
營業到了最尾 我也拒絕特價


兩次告別, 一次是大大公司, 一次是那邊見, 都出自黃偉文手筆
Swing 從不肯妥協, 向來好玩願嘗試願創新
離開英皇是最捨不得之時, 回來環球已是淡泊平靜之際
沒再復見1984與帝國大廈的大勇之態, 不如退居幕後專心於編曲監製
陳奕迅今年的《...3mm》就一下子找回最精彩的 Swing, 獨步天下的玩味風格

--





黃偉文作品展回顧 : 耀眼煙花 隨著記憶落下



舞台徐徐升起, 熟悉的音符, 親切的臉孔, 全場觀眾的歡呼吶喊聲,
為的只是在數十載香港樂壇的長久歲月, 有過短暫閃爍光芒的兩個小伙子

《燕尾蝶》一曲的現場表演, 註定是整個音樂會, 個人最難忘, 最感觸的一幕
集體回憶的情感, 一路走來的青春, 伴隨歌詞中慨嘆無奈的社會變遷
《燕尾蝶》成為了廣東歌曲近十年的一大標記
Shine 亦是鄰家男孩, 你與我最普通不過的祖與占, 相送走了青蔥十八的校園歲月

那些胭脂色的 香檳色的 伸手可折的
段段艷遇 處處有染 都放在眼前
害怕採花天黑路遠
情願對路邊燈色眷戀

那些玻璃鑲的 水晶雕的 一觸即碎的
逐步逐步 進佔世界 通向沒有完
地厚天高如寂寞難免
誰家有後園 修補破損

那些山中開的 天邊飛的 不知所措的
漸漸熟習 世界會變 不再受驚怕
為免犧牲 情願被同化
移徙到鬧市找一個家


森林與大廈的對比, 是時代的改變, 也是人向前成長的階段
不再單純欣賞大自然, 不再因漂亮鮮花而滿足
追求更多屬世的物質, 自以為尋索到財寶, 誰料卻是更脆弱的一觸即碎;
本來愛好簡樸的, 也因為同伴價值觀的遷移, 環境的逼迫,
轉而盲目跟隨主流, 不再獨立思考, 只求一棲身之所


摘去鮮花 然後種出大廈
文明是種進化 儘管適應別制止它
力竭聲沙 情懷承受不起風化
叢林不割下 如何建造繁華

別問怎麼不愛它?
蝴蝶夢裡醒來 記不起對花蕊 有過牽掛


結局是可悲的意境
一場追逐過後, 已忘記了最初喜歡的, 本能的與生俱來的喜好 (理想)
這場進化是不可逆轉不能壓制的過程
然而, 最為心酸是力竭聲沙, 盡全力都無法改變時代巨輪的軌跡
已經嘶喊過, 偏卻是徒勞無功



Shine 原來是黃偉文為新一代發聲的代言人
不止是年少輕狂的發洩, 更多是對世界的不解及疑惑
記下了以當時少年人的角度, 對社會的細膩觀察
《曼谷瑪利亞》是「同樣都叫瑪莉亞」卻命運迴異而引申出貧富不均的大議題
《俗》延續《祖與占》討論個人風格與跟風潮流的抉擇, 說的其實是個人自信
不知不覺出道了十周年. 從一開首的《電影男孩》立刻引起個人共鳴
到現在, 我也仍然希望高呼自己只是 "半成年", 仍未能完全適應成人的世界

感人的《鼎鼎大名》預告了 Shine 燦爛過一剎煙火後的心聲
紅不起也要高興, 燕尾蝶已蛻變成熟的樂天知命了

一隊 Shine 一首歌已足以回想過去, 反思未來
可想而知, 黃偉文這一次橫跨二十年的音樂總結工程有多浩大重要
對於廣東歌近代發展的標誌性有多高

標題所說的, 隨著記憶落下的星火不止一顆
曾經入屋流行, 卻不再為人牽掛的,
九十年代有李蕙敏, 二千年後有盧巧音, 近五年火速冒起又火速退位的, 是側田
每一位, 都僅與天王天后之位失諸交臂, 下回再詳談, 繼續細數黃偉文作品展的亮點

2012 年度九月份電影海報之選: Ted (賤熊30)



Ted 賤熊30

Poster Design by Ignition Print

2012年9月12日 星期三

立法會選舉 2012 - 致民主黨



民主黨, 今天你們看見了沒有?
現在2012年的立法會選舉, 就是你們密室談判後的成果.
你們為普選到底爭取了什麼?
功能組別沒有廢除, 你們可以數數自動當選的有多少
直選議席的增加全落入建制派手上, 還要在泛民高票數下落敗
新增了超區是進步? 你可預期到將來這種超級區議會就代表普選, 議席不斷擴大後, 你們會輸得有多慘嗎? 現在得五席才辛辛苦苦保住何俊仁, 之後還怎麼守得住?
拖劉江華下馬, 只是一次幸運使然, 日後面對更成熟的配票策略, 如何招架?

姑且先不談道義與原則問題.
既然要與中央協商, 為何就不爭取取消功能組別?
為何不取消比例代表制?
取消功能組別太盡嗎? 逐步減少也可以吧?
現在就是多了這十席, 到底前進了什麼?
你們改革了功能組別的定義, 日後要取消只會愈來愈艱難

好了, 你們說要等選民雪亮的眼睛作決定
現在選完了, 議席少了,
為何還要堅稱支持政改沒有錯?
即使是配票策略有誤,
為何新界東在同是民主派的選擇下, 知名度較高的黃成智與蔡耀昌何以不及陳志全及范國威?
新界西一席都攻不下, 就真的全因地區工作與分拆名單問題?
若是地區工作不夠穩健, 李永達再不實幹也好歹從1985年起就已當葵青區區議員啊
比四年前的票數總共少了近八萬, 這還不是證明其政改立場有顯著的選民反對聲音的話
你們還需要什麼證明?

不要認為這只是人民力量的盲目狙擊, 很多學者都已表態對超級區議會表示憂慮
科大教授成名就曾指出超級區議會可被中央利用, 作為 "偽普選" 的工具
而鄭家富的退黨, 新民主同盟的形成, 就更是民主黨內部亦有同樣不滿聲音的最佳論據
說實在的, 我不認為也不願相信你們投奔中共或是與中共有什麼不可告人的交易,
但你們多年來的取態真的令人很沮喪, 猶如以"民主"二字作籌碼來求選票
在很多不同的議題上, 都相當保守的空言反對, 卻最後一句盡力, 然後容讓惡法通過
我估計, 你們是不想得失中間選民, 因還有相當重要的主流聲音, 需要較和平較不激烈的代表
亦有可能是受制於中共的威嚇, 因怕太激進反讓其勢力有藉口收窄言論空間
但這不代表要走進中聯辦, 也不代表連反對派拉布癱瘓議會反惡法都被指為激進野蠻啊?
而且若爭取民主的進程中失去了民意基礎, 那亦仍是功敗垂成啊

不錯, 超級區議會贏得漂亮
但坊間有多少「含淚」之聲, 你們不是不知道
仍然肯投票予民主黨, 代表市民對你們仍然有期望, 仍然相信你們的民主夢, 爭取普選的抱負
在何俊仁與劉江華之間, 在民主黨與建制派之間, 我們仍是會選擇前者的
不單單是因為多年支持的情意結, 也是對保皇黨的深惡痛絕
我仍然希望民主黨代表市民心聲, 仍然希望你們能帶領香港抱擁更開明進步的民主人權自由
以前要保住泛民第一大黨之名, 才說要溫和, 中立, 大體
現在都與公民黨平起平坐了, 還顧守古舊溫吞的反對方式嗎?

還有, 可以戒掉胡亂告急這份惡習嗎?
2004年何秀蘭墮馬一役, 全港都看得很清楚
你們到底真是不能掌握自己的支持度, 還是對自己信心嚴重不足?
胡志偉在九東穩如泰山要告急? 涂謹申又要告急?
一而再的告急下去, 只會讓選民麻木而自行配票
狼來了的寓言, 正是就算狼真的來了, 也不再有人信的

還有幾句說話, 希望誠心給代主席劉慧卿議員知道
卿姐, 其實真的要感謝你
沒有你在過去二十年於新界東撒下的抗爭種子,
就沒有今天長毛最高票數當選, 激進的民主派抬頭之日.
你一手創立的前綫, 在為人民力量助選, 帶來的票數比你帶領的民主黨名單還要高,
這難道不是應當自豪的嗎?
可惜, 今日的你, 離棄了你一路以來的路線, 也離開了之前並肩作戰的盟友
你可曾有想念以前你躺在道路中央抗議示威的日子嗎?
你還會偶爾記起對「人民自決」的大力主張嗎?
2008年, 前綫與民主黨合併時, 我曾以為你會為民主黨帶來改變, 沒料到, 是民主黨改變了你.
聲言不會與中共妥協, 到最後卻一手放棄了政改否決權
你是否認為香港抗共已是窮途末路?
何俊仁上任民主黨主席時曾說過, 要民主黨作中共的最大反對黨, 現在看來你認為做到嗎?
若你也有機會當上這個主席之位, 你還會有這個說法嗎?
到今日, 你所代表的新界東正陷入水深火熱, 新界東北區可能被打造成「雙非豪宅區」
但願還是香港人民選出來的你, 能勇敢站出來厲聲疾言, 再次擔起前線的抗爭.


2012年9月10日 星期一

立法會選舉 2012 - 致公民黨



先恭喜你們, 成功比上年增加了議席, 與民主黨並列民主派第一大黨!
同時也很高興你們扶植新人加入議會,
讓陳家洛及郭家麒高票當選, 是對兩位未晉身過立會的好盟友打下一支強大民意基礎的強心針!
保住了代表專業、法治的法律界同樣重要,
功能組別中獨立泛民的勝利也是市民對你們信任的展現

新界西及港島各取七萬多票, 兩區都只奪得實質只需三萬票的一席,
相信很多為你們拉票, 投票給你們的都會很痛心失望
畢竟, 即使本人並不住在新界西, 親友來問我意見, 我都會斬釘截鐵說, 要投余若薇保第二席啊!
傳媒與學者大多歸咎你們集中於一張名單, 票數高不成低不就, 犠牲了其他泛民的議席
但你們的首要目標確是要先為新人爭取入立會的成數及曝光度
作為要持續增長, 健康發展的政黨, 這是必然的策略
經常死守明星效應導致青黃不接, 才會有更長遠的惡果

為保陳家洛, 不得不推高一張名單的票數
為保郭家麒, 不得不推高一張名單的票數
當中合共浪費起碼七萬票, 可讓多兩名泛民入席
若要你們分拆, 卻只會造成余若薇陳淑莊穩勝, 而陳家洛郭家麒處於高危
因此, 你們沒有做錯.
但選民不會這樣認為, 他們不曾明白比例代表制的殺傷力
也就以為他們投錯了, 所以即使不是你們錯, 也請不要發表「沒有選票是浪費的」言論了
即使你們確實也有心傷, 但從你們落敗的落落大方從容表現
縱是很豁達, 卻反讓選民發洩不了心頭之痛啊
明明這麼想你們撃敗建制派, 明明已經投了票啊... 怎麼就這樣反輸了?
這正正是期望與失望的落差.
若然, 一開始明擺是兩區合共四張選單, 信任選民自行配票
縱使各佔三萬多的理想平分難以出現, 但至少不會給予選民受騙的感覺, 主觀的難受
惹來現在一些感性抨擊, 實在無謂.

除了要檢討自身配票策略外
是次也是一個難得機會突顯政府與保皇黨利用投票機制的計謀
要達致普選, 不止是一人一票, 取消功能組別, 還須先改革投票制度
這一個全世界民選議會都棄用的計算方式, 方便建制機械式配票的機制
比例代表制還不夠, 還要採用最簡易原始的 Hare Quota
如果是 Droop Quota 的話, 陳淑莊已經當選了
當然即使簡單的逐步整除以二以三以四, 也能帶來兩席
長遠來計, 直選議席若一直增加, 選區劃分不變的話
建制派的配票將會愈來愈有效, 可保送更多新人臉孔
相反, 若泛民未能成功塑造新星的知名度, 那要協調就會更失效票源更分亂了
尤其是陷入分裂的時候, 更難如建制派控制每張選單的票數分佈

至於曾經讓你們民意大跌的外傭居港案及港珠澳大橋案, 就讓它們慢慢被淡忘吧
在判斷大是大非的議題時, 大家還是樂意選回有法治精神有民主理想有處事原則的你們
理解你們有自己的一套態度, 即使受盡千夫所指也要為自己公義的理念堅持
希望你們能延續這一份精神, 不要背棄港人治港的信念
還有內地人居港權問題, 還望你們也會把關, 不要讓過多內地文化入侵本土的核心價值
最後, 就是地區工作, 這可能是你們的致命傷
但從政這一條路, 就是需要進入群眾, 關懷大眾的需要
即使懂得你們是走中產路線的, 但也要知道香港的畸型社會結構
貧富懸殊, 低下階層受到嚴重剝削, 中產的選民縱是主流, 都未必能長期鞏固你們的支持度啊

新界西成功試驗了港島外選區你們還可開拓的一大片新天地
但願你們堅守理念之時, 也能得到更廣泛的認受認同, 在議會中擔當監察政府的角色

2012年9月8日 星期六

立法會選舉 2012 選前分析 - 新界東

最多名單的一區, 多達十九張.
亦是最後一區值得談論的, 剩下的功能組別將不予置評.
不計獨立候選人也有11個政黨組織名單, 計算獨立在內共有72位參選人

1. 梁國雄 (社民連)

一人參選實屬不智, 亦再一次證明長毛的貢獻在社運在街頭, 遠高於議會
大量支持者投票流向他, 結果造成浪費, 何解不考慮排吳文遠, 陶君行在其後?
陶君行對九龍東情有獨鍾也算, 吳文遠有潛質也不借自己知名度去扶植, 就相當不解

2. 葉偉明、黃宏滔、程岸麗、簡兆祺、曾勁聰、張國和 (工聯會)

聲稱自己要成名的葉偉明, 卻經常缺席公開論壇
迴避問題, 顧左右而言他, 不認不認還須認
兩至三萬的穩定鐵票料已達關鍵的10%, 一席機會相當高

3. 劉慧卿、柯耀林、林少忠、林詠然 (民主黨)

前綫兩位主將劉慧卿與柯耀林已是民主黨之身, 將一手建立的組織名字拱手相讓予人民力量
受到人民力量狙撃的重點對象, 作為民主黨副主席的劉慧卿從最初民調有機會得兩席到勢危
柯耀林應無望進立法會, 多年來跟隨劉慧卿在後參選, 始終沒有成果
劉慧卿縱穩入但民心已離, 昨天的劉江華, 今天的劉慧卿. 前綫的激進熱情早已不再

4. 梁安琪 (獨立)

鍥而不捨再參選, 竟然選擇了新界出戰
狙擊民主派的隱形建制, 當年區選舌戰陶君行仍歷歷在目
看到其競選過程表現的進步成熟已有交代

5. 龐愛蘭、譚領律、羅光強、陳國添、蘇俊文、林松茵、梁家輝、陳敏娟、鄧永昌 (公民力量)

上屆建制派配票失敗的犠牲品
今次身份更明顯, 競爭卻加劇, 應旨在參與而已

6. 葛珮帆、莊元苳、李世榮、李家良、董健莉、祁麗媚、黃冰芬 (民建聯)

仍在邊緣位置需要配票支持, 葛珮帆為資訊科技公司創辦人
被質疑博士學位何來, 能否當選要看陳克勤團隊會否過份吸票

7. 陳志全、袁彌明 (人民力量)

十一分鐘內清楚闡述其政黨主要路線與方向,
在慢必身上看到人民力量在一年前的社民連分裂出來的形象已然脫胎換骨
袁彌明亦是冷靜精準, 但奪一席已難, 兩席更是舉步維艱
唯望民調已不能反映真實支持度, 但這將會帶來更多可能性

8. 邱榮光、湯寶珍、陳灶良、彭樹穩、劉偉倫、成國柱、文春輝、鄧光榮、駱水生 (經濟動力)

作為前自由黨黨員, 初步印象不建制, 還偶有狠批民建聯之舉
正如田北辰的分支, 若經濟動力懂得走中間偏右的民主路線, 不難開創新一批支持者市場
只是要先經受沉重的輿論壓力, 但有利基層的法案不一定每條奏效, 總需監察

9. 陳克勤、劉國勳、黃碧嬌、藍偉良、胡健民、姚銘 (民建聯)

基本上承接劉江華的票源已言穩勝, 能集中選民在同一張名單甚至可保兩席
只是汲取上屆失敗經驗, 應會票數分流, 但配票不均仍有風險

10. 張超雄、郭永健 (工黨)

四年過後更有知名度更有地區政績, 取一席該無難度
混戰中只要選民堅定自己意願, 不受政黨策略左右, 張超雄應已累積支持度高於門檻

11. 蔡耀昌、區鎮樺、麥潤培、鄺美娜 (民主黨)

三張民主黨選單中最沒有希望, 身為民陣七一發起人, 想不到支持度一直低迷不起
民主黨更公然呼籲, 寧放棄蔡耀昌保其他泛民候選人, 他一直不身在議會亦難證明其工作能力

12. 范國威、任啟邦、梁里、梁永雄、關永業、丘文俊、鍾錦麟、張國強、容溟舟 (新民主同盟)

本是民主黨第二梯隊的明日之星, 政改方案後毅然離開民主黨自組新民主同盟
最多現任區議員的一張名單, 可惜同盟成立太短未有實事可提, 范國威知名度僅在其服務地區內
若然真的不認同人民力量的激烈, 又憤恨於民主黨的迂腐無能,
可看一看范國威的政綱, 聽一聽范國威的冷靜專業.

13. 田北俊、周梁淑怡、梁志偉、廖國華 (自由黨)

自由黨的鑽石名單, 輸了全部就會勢孤力弱
以其吃力不討好的極右政治取態去參與直選, 其實值得表揚
票源沒有西環照顧, 民主派支持者又不會轉成投票自由黨
尷尬的位置在劇烈競爭下不易突出, 但經過上屆慘敗後的重整, 也許能至少取回一席

14. 黃成智、羅世恩 (民主黨)

上屆曾出現起跑時嚴重落後, 投票當日卻急起猛追
黃成智是否有另類鐵票, 不得而知, 但民主黨策略理應先照顧劉慧卿
次一選的話當選機會只是一半一半

15. 湯家驊、楊岳橋 (公民黨)

政治明星的魅力可保高開的支持度, 但漫長的選舉過程會讓選民慢慢分析, 然後選出最適當的
像黃毓民的滔滔不絕, 當然會持續高企; 像謝偉俊的假民主假務實, 終會被拆穿而失民心
湯家驊卻是高不成低不就, 民調位置緩緩滑落但也許還好,
至少保一席又在一定沒有第二席的情況下, 可協調配票
尤其慢必在一眾人民力量中最為斯文與講理, 有可能會奪去部分票源

16. 何民傑 (107動力)

經濟理念相對中肯, 貼近大市場同時反壟斷
之前區議會一直撃敗建制派, 不讓西貢席位落入其手中
低調無大政綱, 107動力幾近等同獨立無背景

17. 龐一鳴 (獨立)

有偉大理念, 抵制大財團, 反通脹反加租
若能選入議會, 應可帶來一定的新創意, 在抗爭上或辯論上都可能有新氣象

18. 方國珊 (獨立)

民調一直顯示有力奪下最後一席, 與邱榮光同樣脫離了自由黨, 兩者票源極其相近
身為胡楓契女也許令她更為人知, 因不滿自由黨過份重視商界而忽略中小企而退黨

19. 陳國強 (獨立)

聲言親中卻指民建聯保皇不力
有火有注目點, 也許目的為動搖左派核心票源, 在強大選舉機器前應不得要領

立法會選舉 2012 選前分析 - 新界西

新界是直選議席數目增加的重點區域, 當中尤以新界西覆蓋最廣, 有一百萬的選民
鄉事派首次脫離民建聯, 自組名單派何君堯出選, 又有神秘的陳強
全部名單俱稱告急, 選情無法預計
九席下冀望建制派不能取下過半數, 最理想當然是只得三席

1. 梁志祥、曾憲強、呂堅、李美辰、黃煒鈴、徐君紹 (民建聯)

民建聯一共派出三張選單, 最名不經傳就為梁志祥
在眾多建制派一同加入競爭之時, 梁志祥極有可能在不被點名配票下出局
當然關鍵是較年長的梁志祥, 還是較年輕的陳恆鑌會得黨內支持

2. 麥美娟、陸頌雄、陳文偉、葛兆源、鄧焯謙 (工聯會)

一連寫了幾個, 也就是鐵票如山
工聯會與民建聯各自參選, 也許目的就是希望工聯會的會員投回工聯會
確保其有效配票, 在新界西, 高呼工人權益為王道的選區
面對三張民建聯僅一張工聯會的選單, 麥美娟當選機會高唱入雲

3. 陳樹英、黃偉賢、李洪波、黃麗嫦、何杏梅 (民主黨)

李永達夫婦都分拆兩張名單出選, 兩者支持率一直相若
在游離票失效的情況下, 李永達落馬而陳樹英當選的可能性不高
縱觀其欠缺地區基礎, 知名度不足, 陳樹英難言樂觀, 是地區直選中最有機會落敗的民主黨名單

4. 陳偉業、陳素玲、黎樂民、湯詠芝 (人民力量)

陳偉業多年來都在新界西耕耘貢獻, 只是在民生議題的爭取上必然不比梁耀忠及李卓人
近年長期追隨黃毓民的抗爭路線, 但始終未具獨當一面的能力, 議題定位也較模糊
混戰中得票門檻會降低, 有利爭取一席
但毫無疑問, 人民力量在新界西的名單是星味最淡, 競爭力最弱的一組,
亦有群起理念相近但經驗更豐富的候選人一同爭奪

5. 麥業成 (民主陣線)

從人民力量中分裂出來的麥業成, 縱強調離開無不和, 但同區主要搶票對象當然為陳偉業
區議員的工作由1991年已開展, 六屆於元朗連任, 唯怕新界西選區太闊, 僅靠元朗入立會困難

6. 曾健成 (社民連)

阿牛已落選多年, 但除多一把反對聲音, 未見其社運成效
作為候選立會議員, 論點仍有待改善, 單靠堅持之心亦未必需靠議席

7. 郭家麒、余若薇 (公民黨)

余若薇的空降讓本來無實質服務支持的郭家麒將肯定在新界西高票當選
問題只是余若薇會否因而失去議席?
若最後只是余若薇替換成郭家麒, 公民黨的做法意義又何在?
郭家麒不算新人也不是年輕, 無助引進更多公民黨的新血

8. 田北辰、張慧晶、黃卓健、何建昌 (新民黨)

在香港的政治光譜上, 現有人民力量的民主偏左路線, 有溫和中間的泛民
也有代表基層的建制派, 同樣是左傾, 立法會嚴重缺乏祟尚市場的右派
在一人一票的普選基礎上, 香港社會結構是大量基層市民為主
因此若要參與直選, 連精英代表的公民黨都會支持最低工資標準工時等
工黨過多, 擔演自由黨角色的少, 但偏偏自由黨又予人親中的既定形象
可走右派又爭取民主的希望, 田北辰有這填補位置的可能
首要當然是要擺脫其建制形象, 從目前選前充足的預備, 要奪立法會一席不難
上屆若非周梁淑怡在九龍西一同參選, 也許他早已入局了
其實親市場不一定要親財團, 中小企同樣需要代表, 田北辰也許能滿足此等選民的需要

9. 何君堯 (獨立)

本來他的律師背景相當討好, 但一看到論壇的表現就不禁搖頭
難得他不多加修飾身份, 支持國民教育的立場及辯論時的表情已失盡分
得票率不會高企, 其任務已在拉票期間抨擊泛民達成

10. 陳一華 (獨立)

牧師身份可能會吸納教會背景的選民, 但其一向保守的政治立場向來惹質疑
與明光社真証傳播等的親密關係也可得知其信仰的純正程度,
即使後期已與唐英年劃清界線, 他卻是唯一一位提名他參選特首的基督教選委

11. 梁耀忠、黃潤達 (街工)

以梁耀忠多年內紮根的樁腳, 要奪兩席也有機會
但他仍選擇與泛民協調, 被吸走大量鐵票後都應仍大於7%
遠高於得票門檻, 可見於民調的領先之勢, 只要沒再出現亂告急, 可說是本區泛民最穩當

12. 陳恆鑌、潘志成、林琳、陳振中、羅崑、梁嘉銘、曾大 (民建聯)

本區的最大懸念, 在於民建聯三線分別出戰, 譚耀宗必然夠票
餘下來到底要保譚耀宗後的一席, 還是年輕的陳恆鑌, 還是長輩的梁志祥?
配票若稍一不慎, 可會出現三線太平均而三位都出局的情況

13. 陳強、丁衍華、蘇嘉雯、鄒秉恬、鄧家良、潘小屏、Gurang Raju (第3力量)

疑似黑幫背景, 沒有出席任何選舉論壇在民調仍見支持度
若陳強當選, 可能比民建聯工聯黨入局更危險, 一切盡是未知之數

14. 李永達、林立志、黎敬瑋 (民主黨)

前面其妻子出隊名單時已提過, 民主黨在資源不及建制派下如何調配選票?
面對人民力量的狠批也可能在這一區發揮大作用, 讓民主黨意外全數敗北

15. 李卓人、譚駿賢 (工黨)

另一鐵膽, 但李卓人要付出的心力要比梁耀忠更多
因他沒有固定選區, 需要逐區拉票, 肯定的是其支持者的忠誠, 只要繼續就足以保送其進立會

16. 譚耀宗、龍瑞卿、葉文斌、巫成峰 (民建聯)

過往參選只會有以譚耀宗為首的一張長選單, 慣性跟張學明取下兩席
如今分三隊, 龍瑞卿能出線機會大減, 不過民建聯也許志不在此
只要陳恆鑌或梁志祥票數充足, 亦算有效配票了
陳恆鑌暫為最落力的, 曝光度亦高, 也許是為開拓年輕選民市場測試水溫

立法會選舉 2012 選前分析 - 港島區

港島區向來多為中產, 有利民主派奪取較多席位
但今年建制派改變策略, 分派多張名單參選, 有可能反過來得票少但席位有所增加
還有公民黨與公民起動, 有接近的支持者群眾
人民力量排行第一的劉嘉鴻, 縱是其政黨主席, 在知名度民意上一直不及另外四區
在民調大量遊離票未決定之時, 選戰混亂, 難分高下

--

1. 許清安 (獨立)

代表福建幫參選, 論壇上明顯以針對泛民為主
當選機會微乎其微, 因沒有忠實穩定支持群眾, 亦未見得會有配票惠及其中

2. 單仲偕、楊森、柴文瀚、鄭麗瓊、梁淑楨、許智峯 (民主黨)

民主黨在港島區有絕對優勢
2004年告急牌一出, 楊森李柱銘票多得滿瀉, 何秀蘭因而下馬
今日泛民分裂, 多組名單一同參選, 單仲偕基本上穩操勝劵
但楊森則應與上屆一樣, 保住民主黨的一席而在第二名位置上落選

3. 勞永樂 (獨立)

醫生形象深入民心, 基層出身, 亦予人誠實專業的形象
因任亮憲一事而離開社民連, 曾被邀加入公民黨, 後卻被何秀蘭質疑為「扮民 (主)」
若能全保住上屆二萬票的6%百分率, 實有機突圍, 但多張民主派名單讓其選情降溫

4. 劉嘉鴻、蕭若元、歐陽英傑 (人民力量)

人民力量在港島區相信會因蕭若元的明星效應而得一席
但主席劉嘉鴻並未在選舉工程中, 如黃洋達或慢必等, 展露其知識實力
反而蕭若元盡情談歷史論政治, 在公開論壇上帶入其香港人網主持風格
奈何他的主體路線也與人民力量有所不同, 其自由市場理念正與黃毓民背道而馳

5. 鍾樹根、丁江浩、周潔冰、龔柏祥、顏尊廉、李均頤、鄭志成 (民建聯)

曾鈺成只一人參選證明建制派這一次希望將票數分開, 免得一同作積又不夠支持率過到第二位
本來形勢一直落後, 但隨著曾鈺成一開始即民調高企, 兩張名單有充足時間調和分配

6. 吳榮春 (獨立)

說是親中派但下下將矛盾指向工聯會及民建聯
但他的指責是兩大保皇黨走得不夠左, 他的政綱才真正為工人權益
強調八號風球人人有薪假, 一口福建口音卻滿是邏輯謬誤, 影響力實有限

7. 何秀蘭、鄭司律、鍾松輝 (工黨)

保持斯文親民, 不力主爭拗, 卻又再落在邊緣位置的第七至八名間徘徊
與公民黨如何配合, 成為何秀蘭能與陳淑莊一同晉身立會的關鍵
有過04年教訓, 認為何秀蘭議席得保, 機會稍看好

8. 葉劉淑儀、黃楚峰、謝子祺 (新民黨)

政治投機之示範, 立場一再更改, 看風向決定立場
03年推23條的嘴臉態度逐漸重現, 觀乎其選舉策略, 主要集中狙擊民主派
與親中團體聯手, 博取中聯辦信任之餘, 又望靠其政策研究背景得中立游離票

9. 王國興、潘佩璆、朱天樂、何毅淦、陳智恆 (工聯會)

口說為工人權益, 民生大政策卻常唱反調
只看到不同中心的課程, 卻看不到議會內投票的高棄權紀錄
承諾一直說得相當動聽, 但政綱能落實存在疑問

10. 陳家洛、陳淑莊 (公民黨)

陳家洛志在必得, 但公民黨目標實為兩席
高呼沒普選就不結婚的宣言, 陳淑莊始終還是一位政治明星
在爭取外傭居港權的事件中, 區選已作懲戒
看似立會選舉已漸淡忘此議題, 兩席仍在望

11. 何家泰 (獨立)

「事但」男出戰是打定輸數, 但仍欣賞其站台勇氣
既不善辭令, 街頭始終比議會更合適他去發聲
舉一張橫額就促使政府開放免費電視牌照, 證明傳媒的力量
也許在各大示威活動中找尋新焦點, 會是他繼續抗爭的平台

12. 曾鈺成 (民建聯)

演技一流的立法會主席, 只得一人名單具備票數過多的風險
這樣的排陣, 是民建聯有信心配好另一張名單的票, 還是會最後證實失敗?
四年前蔡素玉爆冷敗陣的結果, 對可以重臨不存厚望但仍可觀望

13. 劉健儀、邵家輝、李鎮強 (自由黨)

劉健儀首次直選就空降港島, 圖以經濟政策及政治光譜靠右作爭取較高社會地位的中產票
沒有傳統左派陣營的資源, 卻一直被視為為商界大財團服務的政黨
通過直選, 可見其搶奪建制派票源的決心, 每次辯論都向葉劉淑儀發炮
在經濟問題上有堅定立場, 但此立場正與工人階層有距離
在爭取民主上則搖擺不定, 難以使選民放心信任
在最關鍵的23條上的臨時反對, 仍是歷歷在目, 此為正面或負面還屬未知

14. 吳文遠 (社民連)

以其談吐學識與才能, 若排在梁國雄之後出選新界東, 勝算絕對會較高
在港島選情則不容樂觀, 亦難動搖大勢,
尤其公民黨需要至少八萬票之時, 難使選民轉投社民連的名單, 支持未夠知名度的新面孔



立法會選舉 2012 選前分析 - 九龍西

九龍西議席數目不變
五席中理想的仍是泛民對建制三比二, 保持六四比例
當然根據人民力量所提出, 會背叛市民民主意願的政黨, 還是否可統稱泛民?
由選民選票親自決定, 在各候選人中選擇最代表自己的

--

1. 黃以謙 (獨立)

本屬自由黨的精神科醫生, 現以獨立名義參選, 惹來隱形親中的疑慮
觀乎他的選情, 肯定落選, 旨在多一道支流分薄民主派票源

2. 黃碧雲、張文光、李耀基、袁海文、莊妙嫦 (民主黨)

張文光放棄角逐教育界功能組別而參與直選, 排行第二扶植黃碧雲為其拉票
態度值得嘉許, 雖然說穿了還是為博取支持度的招數

教協近日因反國民教育事宜受到關注, 最先要發起罷課的是教協
最先提出不再主動提出的亦是教協, 之後就是家長(關注組)及學生(學民)要挺身而出
縱現在也有會員一同參與絕食,但短期內轉變態度卻是不爭事實
而教協的與會立場確實不夠沒有政黨靠背的學民思潮堅定
在一片反國民教育的浪潮下自是同路人, 但走的方向始終是進退維谷, 不敢站在最前線

3. 譚國僑、廖成利、莫嘉嫻、黃志勇、吳寶珊 (民協)

廖成利多年來默默耕耘作地區工作, 卻一直不作龍頭屈居馮檢基之下
今屆又一如以往, 難道真的沒有入立會之心?
民協雖在民主上讓步, 但民生上的積極爭取是肯定的
面臨全軍覆沒的危機, 譚國僑站在邊緣位置
既沒有傳統民主黨派的票倉, 亦沒有吸引新晉年輕選民的熱情, 形勢不妙

4. 黃逸旭 (獨立)

獨立民主派的自居, 曾當鄭經翰, 陶君行助理
在沒有勝算下自組一人名單, 註定會帶來分薄票源之效

5. 蔣麗芸、葉傲冬、鄭泳舜、陳偉明、林心廉 (民建聯)

又再發動一車一車送長者投票之舉, 一票基本上穩陣
餘下配票應會主力調撥到梁美芬之處, 力爭其連任
身為震雄集團創辦人蔣震的女兒, 在九龍西面對熟讀中國歷史的黃毓民, 盡現其真面目
批評小朋友, 不懂國情, 又指自己不懂中國歷史常識就正因沒有受國民教育

6. 黃毓民、嚴達明、周峻翹、劉鐵煒 (人民力量)

有沒有可能帶多一席入立法會?
黃毓民的政治魅力最終得到證明, 拉布的高談闊論, 抗爭路線的清晰, 日漸為民眾所見及接受

7. 林依麗、何家權、區詠豪、李家威 (香港關注會)

爭取包二奶刑事化, 是五區中看過最出位的政綱
相信其參選的善意意向, 但會有選民投她去動議一些不可行不實際的議案嗎?

8. 梁美芬、楊永杰、韋海英、梁文廣 (西九新動力)

「行公義好憐憫」「愛主」
「西九良心」「有愛心」
「好基督徒」「信徒的榜樣」「西九福氣」
常將上帝掛於口邊, 議會內卻贊成不公不義的法案
欺騙選民, 假扮中立, 有中聯辦撐腰,
恐在吵鬧聲中仍得保議席, 有機會與譚國僑或毛孟靜爭取最後一席

9. 毛孟靜、王德全 (公民黨)

上屆僅敗予隱形左派, 今屆再接再厲有望當選
只是公民黨中最沒有政績支持, 也欠缺法律背景
言論似空洞而未見對時事有見識洞見, 但作為新聞工作者有其專業立場




立法會選舉 2012 選前分析 - 九龍東

九龍東新增了一席, 總席位成5席, 但變數為五區中最少
預計會是三席泛民兩席建制, 中聯辦如何配票也難幫在近日論壇現形的謝偉俊
民建聯中聯辦兩支團隊一人一席向有默契, 再無多餘票數保排行第二的入席
始終少了陳婉嫻票后之助, 若配票稍有誤, 工聯會或可下馬, 不過這只屬理想

1. 梁家傑,譚文豪 (公民黨)

以公民黨在民調一路領先的走勢下, 梁家傑似穩言勝, 只是一席必保兩席亦無望
論壇上對謝偉俊一針見血悉破建制身份的言論成功引人注目

2. 黃國健,簡銘東,莫健榮,何啟明 (工聯會)

地區樁腳相當穩定, 有陳婉嫻支持者全數過票應不成問題
只怕貴會會員多為長者, 或會誤以為投了陳婉嫻就不需投黃國健
難怪與民建聯在傳媒前製造距離, 對民建聯強指工聯會已夠票的搶票方式強烈不滿

3. 陶君行 (社民連)

連續兩屆差一步走進立會, 竹園地區默默耕耘卻票源不足
社民連分裂後, 支持度無以為繼, 原以為新增一席民選, 終可一嘗議會夢
卻碰上強敵黃洋達的狙撃, 兩者或只能存活其一
在社民連江河日下, 人民力量拾級而上之勢, 似是高峰已過, 岌岌可危

4. 嚴鳳至,陳向然 (獨立)

除非有建制幕後支持, 或具明星知名度, 或本身有超凡魅力
否則獨立候選人要當選實相當困難, 沒有資源沒有宣傳自就沒有支持
論壇上只是含糊的民主派身分, 沒有獨特難忘, 註定受到遺忘

5. 胡志偉,莫建成,韓家銘 (民主黨)

司徒華與李華明的民主黨服務了九龍東一段悠長的歲月
胡志偉將成接棒人, 挾前兩者的知名度晉身立法會

6. 陳鑑林,黎榮浩,洪錦鉉,柯創盛 (民建聯)

一貫建制取態, 取一席易如反掌, 但搶票手段層出不窮
為第二梯隊爭取入立會而犠牲工聯會也不無可能

7. 謝偉俊 (獨立)

自己提倡議案後自己反對, 良心缺席不投六四不投釋放劉曉波
建議超級區議會選舉加入身高限制, 毫無真知灼見的在論壇被炮轟得體無完膚

8. 黃洋達,陳秀慧 (人民力量)

夫妻檔參選, 坐過政治監, 編過邵氏電影, 寫過金融小說, 辯論專才
皇上的光頭白色粗框眼鏡造型突出, 但九龍東的人口老化問題嚴重, 年輕選民基數可能較低

9. 譚香文 (獨立)

從會計界走出來接受普選洗禮, 之前與會計師公會一直糾纏官司糾紛
沒有實質成績, 脫離政黨背景, 形象不正面但言論有見地, 支持度仍是偏低, 料會陪跑

2012年9月7日 星期五

立法會選舉 2012 選前分析

回想四年前的分析, 當日對社民連的擔憂, 對公民黨的信任,
到了現在不論理念與架構都有了很大的變化
正值選舉前夕, 先行分析各主要政黨之大勢

--

民主黨:
反對五區公投, 拒絕拉布
年年叫一句口號平反六四聊表安慰, 然後原地踏步若無其事
親自推翻最核心的選舉承諾, 密室談判走入中聯辦, 支持政改方案

立法會投票往績可見其取向:
1. 1998年 支持教改,引入中文中學
2. 2000年 支持強積金計劃
3. 2004年 支持領滙上市
4. 2005-2006年 支持巴士票價可加可減機制­,令巴士票價不斷提­高
­5. 2010年 支持政改方案, 功能組別一席不減
6. 2012年,支持通過擴大解放軍特權修訂《2010年法律適應化­修­改軍事提述條例草案》

六四民運後積累的情意結, 仍會導向選民對他們的期待
民主的表面形象在多場選舉辯論後逐步消散, 其不再走入中聯辦的許諾或可挽回敗勢

--

公民黨:
堅持法治理念, 沒有違背創黨意向
縱在外傭居港案, 港珠澳大橋案中盡失民心
區議會選舉的大敗, 不落區當好地區基礎才是致命傷
核心價值從來最受推祟 溫和, 理性, 克制的中性民主派支持者認同
五區公投亦是使用投票制度表達訊息, 即使與人民力量走得較近, 仍不損其非暴力形象

--

人民力量:
激烈抗爭一次又一次衝擊傳媒焦點成功,
造就了生果金福利的改善 (社民連時期), 逼使財政司修改年度預算案, 中止了網絡23條提案立會
充分顯現其路線的政治力量, 社運策略部署逐漸成熟
連續兩年七一的衝擊令人刮目相看其動員與準備, 議會文化中又帶入了拉布戰
掀起爭論無數, 從政治獻金到投共指控, 對民主黨的票債票償一路為其創立主要路線

--

社民連:
自從分裂後, 年輕義工紛紛出走, 元氣大傷
陶君行無力領導, 梁國雄特立獨行, 欠缺嚴密組織, 欠缺清晰走向
站於溫和與激進之十字路口, 難得核心選民票源

--

民建聯:
其實要知的一早已知, 可聽的一早當聽過
蛇齋餅糉已成代名詞, 在立會通過大惡法
民主民生倒退的方案, 只要是政府要通過, 就必然支持
官商勾結的政策從何而來? 就是保皇黨全力爭取
平常的小恩小惠就橫額遍佈,
大議題就常避而不談, 連捍衛新聞自由都可在立法會被否決
建制派功能組別取大多數不意外, 但若直選都大勝則可嘆香港已死

--

工聯會:
中聯辦的配票能力之強令人側目, 但今屆因在新界有鄉事派不再抬轎而起變數
工聯會更首次聲明要求脫離民建聯黨才出選, 臨近選舉又傳出民建聯過界搶票
孰真孰假難分清, 但其左派建制身份則無從洗清
民生議題上更貼近民眾, 但民主人權等一樣傾斜政府

--

自由黨:
治黨理念依然清晰, 但上屆直選大敗讓其內部架構大幅重整
依舊重視工商界利益, 主張市場主導的經濟雖不主流, 但仍有其發聲意義
政治取向上親政府, 若在議會中有足夠席位, 關鍵問題上卻往往能逆轉大局


2012 的立法會選舉至為重要,
將可能擴闊民主派光譜, 將可能改變既有的民主派與保皇黨的勢力平衡
遊行示威只是一時制衡, 議會抗爭才是長遠之道
身體力行可貴, 但選出真正代表自己的, 在議會內發聲
才可讓選民安心上班上學不用辛苦堅持周旋

2012年9月4日 星期二

將心給我

提摩太前書 4:12
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 總要在言語, 行為, 愛心, 信心, 清潔上, 都作信徒的榜樣.

以前念誦的, 到現在還自信要恪守
依然是年輕, 但對大地萬物, 有了更多的體驗, 卻未見得更深的體會

將心給祂, 全人全身全心的奉獻, 是要更像耶穌, 作一個全人
祈禱曾經很單純, 睡得甘甜, 不要長大, 不要生病, 只要當一個好人
仰天望星宿, 窗邊看太陽, 一切還在, 是人心失去了欣賞的價值
人愈大, 試探愈多, 慾念愈深, 犯罪也愈多
因此脫離孩童的無辜幼稚, 同時也告別了全然稱義, 與上帝最親近的時刻

年少多好, 因還可反叛, 因還能夠覓尋真理, 因還有堅定信念
年少多好, 因熱愛音樂, 因有一顆熱幟良心, 因貧困無憂無慮
年少多好, 因友情深厚, 因青春在任意揮霍, 因自由想做就做
縱有怒火, 人卻不能單靠血氣尋求方向, 往往徒勞無功不知價值
縱有夢想, 人卻不能時刻遵守律法, 無人能盡守誡命而全然稱義
縱有親情, 人卻不能面對生離死別, 每每埋怨, 每每仇恨而失信
縱有功名, 人卻只為虛空奔波勞碌, 到頭來捕風捉影無法滿足
縱有同伴, 人卻以謊話相待溝通失靈, 自私虛偽換來封閉無言
縱有預警, 人卻漠視大自然過度發展, 散播末世絕望忘卻珍惜
縱有異象, 人卻以自己為先無視信仰, 踐踏智慧講論消滅感動

也許罪能得赦免, 寶血可開創一道新的橋樑, 讓卑微拙劣的人得以歸向上帝
耶穌釘在十架上流乾的血, 就是我與神之間的通道
那一道窄門, 其實只需向前踏步的勇氣

不論曾經犯過什麼的罪, 不管過去錯過什麼的奇蹟
只要相信, 每人的終點都是同一方向, 總會交匯, 總會遇見
那時候, 一個深情的擁抱, 一個友善的握手
永生海洋的洗禮, 充滿著愛, 希望與寬恕
不再孤獨承受, 不再背負重責, 重新回到最初, 記憶中陽光燦爛的日子
最美麗的時光, 那人心中最好的時刻, 然後時間靜止了
生命仍在流動, 靈魂仍在起舞, 找到了當初失去的, 一切心意更新而變化




2012年度 八月份電影海報之選 : Moonrise Kingdom (小學雞私奔記)



Moonrise Kingdom 小學雞私奔記

2012年9月2日 星期日

麥兜三部曲 - 過去 現在 將來




我爸爸想返去以前唔知邊度,我媽媽淨係諗住以後唔知邊度,就得我一個,留響而家
爸爸響以前,媽媽響以後,就得我一個,留響而家

麥兜, 麥兜菠蘿油王子 (2004)


麥炳留在過去, 麥太遠望將來, 只有麥兜, 活於現在.
《麥兜菠蘿油王子》的震撼結語, 正正為麥兜故事的三部曲定調
先從麥兜的內心世界看盡現今香港社會世態
再從麥太過來人身分踏上父親重返輝煌過去的六七十年代懷舊光景
最後, 香港人的身份要向前推進, 為了生活, 為了追上時間的洪流
麥兜麥太齊齊北上, 向著祖先的土地進發, 在迷惘前路中隨波逐流, 隨風飄逝.

麥兜小故事, 從來小幽默大感動.
打從第一輯《麥兜故事》, 大小朋友都湧進戲院歡樂地大笑時,
在漆黑的戲院中, 色彩繽紛的卡通在銀幕前一一呈現時,
年紀小的我已感到一份淡淡然的哀愁, 難以言喻的騷悶情感
怎麼全場的觀眾這樣享受,我卻在笑位間如此落寞?
甚至家人看到我的表情,可能以為我不太喜歡.
不, 一點也不. 相反是愛不釋手, 愛到無法形容那種情緒, 那當時的心魂.

麥太一番心血為兒子營造馬爾代夫之旅, 傻傻的兒子信以為真, 開心的玩了一晚
這實在是無法述說的情感, 不是單單感動, 亦不是純粹悲哀
對於麥兜來說, 馬爾代夫跟山頂都沒所謂, 重要的是一個母親的承諾
但他不懂, 他還沒有明白.
若然他知這不是馬爾代夫, 他可能會嚎啕大哭一場
他會認為母親竟然會欺騙他, 他最信任的人居然會對他說謊
他不會顧及馬爾代夫旅遊的金錢需要, 他還小, 還未被一堆無意義的數字污染
正如我童年也以為, 沒有錢不要緊, 到那部自動櫃員機去按掣, 就自然會有錢

這可能只是無傷大雅的小事, 但對小朋友而言, 這是他的整個世界.
麥兜媽媽當然明白, 她亦不得不完成這份心願, 因媽媽不要令兒子失望
對於媽媽, 麥兜就是她的整個世界.
但世界太現實, 就似一隻鴨, 麥兜想要的卻是雞
為了不讓純真的心靈破碎, 麥太就唯有為麥兜遮風擋雨, 為麥兜打造屬於他們的馬爾代夫
其實那裡是不是馬爾代夫, 真的不重要
因為那一天, 在麥兜麥太心中, 他們到的地方, 就是馬爾代夫
那名稱, 只是一個代號
因為只要母與子一起成行, 一起遊玩
那他們所到之處, 都必然會是藍天白雲, 椰林樹影, 水清沙幼

但麥兜所高興的, 只是美化了的泡影
終有一天, 他會知道, 自己從來沒有到過馬爾代夫
就好像一切的幸福, 都是假的
當他那晚睡前說的一句「媽媽, 早抖!」說得多麼真誠有情時, 就更難不悲從中來
一旦麥兜知道自己的要求, 原來媽媽根本無法實現
麥兜會怪責自己, 為何給予自己最親最愛的人, 如此的重擔, 為何任性? 為何幼稚?
每次想起這個明明很甜蜜的故事, 總是無法釋懷.

如果長大可以有一番作為, 如果吃過大包真的可以孝順阿媽貢獻國家
那小時候的照顧還是超值的
但任麥太如何精打細算, 如何為麥兜計劃, 原來都是徒然.
麥兜還是天真的相信到底, 努力練習搶包山, 然後看著其付出付諸流水
她費盡心神為的是他的未來, 然後犠牲自己的現在, 但回報卻是未知之數
麥太怎麼平時如斯精明, 卻還會作如此投資?
也許世界上所有媽媽, 都會有這樣的一個糊塗.

《麥兜故事》, 全然是麥太對麥兜的愛護與期望.
三年過後, 我成長了更多, 才終明白其系列的詩意與心境
然後, 菠蘿油王子的故事, 進入更沉重更無奈的氛圍, 更宏觀更個人的世界
那是麥炳的角度, 去看妻兒, 看其失落的王國



可歎現實只要 Duck, 就是只許成功, 不可失敗
為了生存, 要學詐死, 要學處世, 接受無價值的教育
於是, 每一個人都被倒模成臘鴨, 目送自己想吃的雞, 隨著成長而消失
每一個人, 不包括麥炳.

他不甘心一生就是一隻臘鴨, 或就此 Un Un 腳 Un 下 Un 下成為一個平凡的佬
他要一起吃雞一起在歌唱, 就要拋棄目前世俗的, 追求記憶中的玫瑰花
天生的懵盛盛, 像是上帝在人類物種偶爾開的一個小玩笑, 或是偶爾創造的一個小奇蹟
什麼也不懂, 於是在人間迷了路, 不知怎樣回去自己的家
但他在香港也成了一頭家, 為何就偏要執著迷戀於往日的王國?
因為, 這兒不屬於他? 因為, 他本應是個王子, 有朵玫瑰屬於他, 等著他?
也許只是因為, 現實太殘酷, 不適合失敗者的存在
美麗廣闊的天地, 會有容得下他之處
遠端彩虹的天國, 沒有塵埃, 沒有人群, 才是他永恆的尋覓之心靈所在

但他放棄了家, 使兒時的麥兜失去倚靠, 使愛人的麥太失去支柱
從麥兜所記掛的, 追溯他對父親的情感
很多很多的食物, 不管是《悠悠的風》, 還是《教我如何去小便》
他都會記著一堆美味的好吃的, 去理解他與父親共處的回憶, 或是他心中美好的家的形象

麥炳為了過去, 放棄現在.
麥太為了現在, 放棄將來
這個將來, 只有麥兜可以成就, 偏偏他不能.
但原來失敗, 勇敢的接受失敗, 這亦是一個成功
就像 Un 腳曾經是低下的標誌, 卻原來都有一片天空, 為 Un 腳一早預備
早知如此, 搞這麼多花樣幹什麼呢?
所謂的多元教學, 又是一堆沒用的東西
倒不如做回自己, 以自己的特質贏得他人的尊重
即使真我可能是論盡笨拙, 但至少沒有弄虛作假, 難得的真誠坦然

留下的是否更有勇氣?
麥太擔起了家庭的重任, 就不得不順應多勞多得的主流
她過去的理想, 無人過問, 但她的紙包雞藝術, 將蠢愕的麥兜養得肥肥白白
曾經是工廠的車衣女, 現在麥兜就是她的全部, 之後為了搵食卻也不得不拋下兒子
麥兜彷彿早就明白, 而這時長大這不可避免的過程正在悄悄於麥兜身上發生
他終於了解媽媽的苦心, 也懂得去為她著想, 於是就成就她放手讓麥兜獨立學習之時
《麥兜响噹噹》中一切沒有改變, 大局運轉依然, 麥兜卻始乎覺醒了自身的意識
但願在大社會中打滾, 不會讓麥兜這塊大家珍而重之的橡膠擦豬腩肉有磨損稜角的一天



「人怎樣才可以不扭曲自己,同時還能面對這個比較扭曲的世界。」
謝立文說, 這就是麥兜的故事系列一直探討的要旨
我們每一個, 都很想做一個完完全全的麥兜,
但又害怕承受麥兜從一出生就註定伴隨的失敗與挫折
很想證明, 單純善良不變質不從俗,
都可以在這個紛亂墮落的社會獲得認同和肯定, 哪怕只是一點點

2012年8月30日 星期四

麥兜噹噹伴我心 (The Pork of Music) - 香港已死的安魂曲



1988年, 麥兜在謝立文與麥家碧筆下出生, 我也來到了這一個世界
2012年, 麥兜首登紅館, 在萬人大合唱下完成其幼稚園畢業禮, 唱著的, 竟是我中學的畢業歌

Canon in D. 永恆的經典, 就似你與我的友誼, 心中情意永未變
片首第一句是風吹柳絮 茫茫難聚, 對照畢業本上寫的 他朝凡事變遷
在離開母校後的七年, 再一次聽到附上歌詞的這一首樂章, 難以言喻的感動

從腸到肺, 從肝到腎, 嗱住嗱住, 嗱住嗱住, 搞來搞去, 搞來搞去...
這正是看麥兜, 一路走來的心情
從來無法開懷地為每一個笑話大笑一場, 因早知道所有的笑話, 都指向現實的悲劇

我是你一塊扣肉, 你是我梅菜扣住你手
從一開場第一句歌聲, 就明白這份情感的共鳴無可抗拒, 並且獨一無二
獨特得無話可說, 不是人人能領會, 深層的感受留給有心有緣人
於是有人可開開心心笑著「車車車車」可愛的小朋友
又會有人覺得無厘頭不知所云, 看完無所得著, 無聊的繼續如常的生活
但亦總有人默默忍著淚水, 靜靜強忍傷愁, 沉醉在燈光全黑時的短暫歡樂時光

渴望成為蝙蝠俠, 可能因其雙重性格隱藏身份的缺陷,
但必有一部分, 因為其受人景仰的英雄形象, 美女財富盡在手中的富豪地位
這種投入感, 只是主觀想像的投射
然而, 麥兜的蠢, 麥兜的無知, 麥兜的無助, 麥兜對世界的不明所以, 正是自己
可能更多是往昔的自己, 又更有機會是現在, 或是將來的自己
即使現實怎樣變化, 即使社會怎樣淪陷
麥兜仍舊單純, 依然樂天, 很想很想留住這樣的心境, 永遠不要變...
請時光停留在最美的時光, 不要走, 不要讓時代巨輪捲走一切, 好嗎?
就算註定當一個失敗者, 都要當一個依然相信美好, 對未來滿有盼望的失敗者吧

而《麥兜噹噹伴我心》給我的, 不止是慣常的感觸, 還有了莫名的憤怒
銀幕上大大字標榜的上海資金, 與廣東話完全不對調的字幕, 這是無奈的事實, 卻實在太氣憤
香港的招牌, 香港的文化代表, 在本土票房可謂慘不忍睹
想不承認都難, 入場支持度說明一切,
連麥兜都要靠內地觀眾撐起, 真的還敢口口聲聲說捍衛香港價值?
麥兜要進入神州大地的市場, 恰恰相應戲內北上登台搵食的情節
創作人並沒有放棄描繪地道特色, 香港人就率先揚棄, 投入西方立體動畫世界去了
人人都認識麥兜, 但沒有人去購票看, 不就是默認不要麥兜代表香港的權利嗎?
那日後進一步內地化, 可不要說沒有事先提醒
但, 也許最諷刺的是, 內地觀眾欣賞麥兜,
正正在於其「港式風格」, 抵死搞笑而溫韾感人的小情小趣短落, 打破語言文化的隔膜
唱老歌跳懷舊舞, 是內地的潮流, 卻已成香港的「老套」, 過時被淘汰了

麥兜見證了回歸, 見證了內地人在香港, 香港人在內地的社會怪現象
來到這一章, 要正式宣佈「香港已死」了
全片滿佈的死亡意象, 比買定墓碑預備的菠蘿油王子時期, 來得更強烈
春田花花幼稚園「畢」業等於「結」業
「車車車車」一共重複達三次之多, 歌詞總讓人聯想到老豆被車死的畫面 (麥兜早就沒有老豆)
即使童言無忌, 歌詞沒有明寫「死」, 但作為兒童導向的卡通, 不用畫公仔畫出腸吧
合唱團從婚禮唱到喪禮, 訊息呼之欲出

還有格格不入的楊學德.
畫風的兩走極端, 放諸全片脈絡可有三大功能
一是要突出麥兜等原創人物的美麗純真, 在醜陋麻甩的糞堆中, 春天的花花開得最燦爛
二是加入市井流氓更顯校長的有教無類, 對於表面個浸, 向音樂老師致敬的主題自然不過
最後也許是最重要, 不管是無心還是故意為之, 這明確道出「融合」的失敗
強行將另一種文化元素強加於本來的藝術, 只會吃力不討好, 即便兩者各有特色
一如現實生活的「中港融合」, 所謂的「和諧」/「河蟹」就如動畫中呈現般, 各有各演不過電
值得一提, 《綿繡藍田》是一大經典, 將其混入於麥兜世界, 效果不下於清明上河圖的震撼

鄭中基繼《低俗喜劇》再度擔任內地搵銀機會代言人, 聲演膠牌經理人騙子
將令幼稚園結業的重責, 指向來自內地的角色, 有耳可聽有眼細看的, 自可對號入座
而除了內地問題外, 香港消亡的氣息, 還在於金錢至上, 發展壓倒一切的價值觀
要觀眾直接眼看並接受春田花花的消失, 還不夠, 鏡頭更要觀眾看清殺害其夢想的真相
簡單純潔的幼稚園, 最後成為了庸俗商業的豪宅!
金碧輝煌的大樓, 連一座實用的洗手間都沒有
美術設計, 遍佈金色, 五光十色, 還有華麗舞台, 只是一切俱幻影
對比前作的菠蘿油城堡, 馬爾代夫山頂及武當山, 當然失真失光采
這是必然的美學考量, 因要表達一個城市的死, 自要先通過外觀的變遷去描繪

雖然一切要死去, 屬於香港本土的東西, 將逐步遠離我們
偏要積極去面對, 磨滅了理想, 至少不要連熱情都退卻, 不要成為文化的沙漠
像《天與地》的結語, 改變不了世界, 反而扭曲了自己, 但只要還有音樂, 就有感動
大合唱《你的扣肉》是溫暖的安慰, 安撫人心, 慰問靈魂
每當這首旋律響起, 都要記住那份「嗱住嗱住」「搞來搞去」的情懷意境
婚禮的《雪中情》歌頌愛情的高潔, 「寂寞兩地情, 要多信任」現在聽更添時代意義
或更感死亡的來臨, 無奈, 無力.

日後我回來 最好證實 原來真心愛未泯.
《麥兜噹噹伴我心》, 是一則寓言, 也是一個預言.








Martha Marcy May Marlene (瑪蓮邪教離魂曲) - 心神不定 陰魂不散



你 們 要 防 備 假 先 知 . 他 們 到 你 們 這 裡 來 、 外 面 披 著 羊 皮 、 裡 面 卻 是 殘 暴 的 狼 。
馬太福音 7:12




一個人的逃離. 孤獨. 無助.
無人能理解, 無人願聆聽.
自己, 也不想再說, 不要再經歷
遺忘也好, 壓抑也好, 就讓我睡吧.
一覺醒來, 天一光, 就會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 一張白紙再來過.

到底可以走多遠? 遠離什麼?
是昨天. 不是客觀事實的過去歷史, 而是主觀感覺的今天之前.
人要如何才可告別昨天?
即使失去了記憶, 習慣仍在...
逃不掉. 即便費盡氣力, 就算鼓起勇氣
身體的倚靠能擺脫, 心靈的依賴仍囚困, 在那曾經日夜相對, 形影不離的人群中...

不動聲色, 勾魂懾魄
不需鬼上身, 不需行大能
一切外在儀式都只是一時的情感激動, 但「群」的影響力, 如影隨形, 陷進其中
群眾的壓力, 一句簡單的問候, 久而久之, 身在群中而不自知, 心在群中而不自覺
這就是邪教的危險之處, 亦是為何歷代邪教皆不衰的迷人之處

因為我們心底裏, 都曾脆弱過, 心碎過, 與家人吵鬧過
都曾經有過反叛之心, 都曾經希冀一走了之
我們都是善良迷失的羊, 渴望得到認同, 渴望得到關愛,
於是一廂情願走進狼群, 自以為會有新的家, 會有新的天地, 會有好的照顧

作為旁觀者, 心明如鏡,
自可識破邪教組織秩序中的歪理謬論, 遠觀的看, 這只會是笑話一則
然而主觀鏡頭的投入角色, 置身其中, 界線突然模糊起來,
旁人的親切感正在融化隔膜, 一步一步使自己卸下心防
平日的智慧會突然麻木, 正常的判斷力會被動搖
因為當處身有「愛心」有「接納」的鄰舍大多數中, 我們都想主動去參與, 成為他們的一份子.
有如傳染病, 一發不可收拾.
意念被侵佔, 心智遭蠶食, 失去了「我」, 於是無法再逃離
一開始就像普通社群聚會的平凡簡單, 只有一路鑽深下去, 漸覺異樣,
唯身份已確立, 情感已投入, 要抽離又談何容易?

安全感作崇, 同理心主導
當旁邊所有親密的人都在作同一件事時, 明知那事為惡為假, 但也無從抗拒
因那份不同於他人的疏離感, 衍生出無形的恐懼, 生怕會再次被遺棄, 要再次擁抱陌生
所以, 不得不服從, 不得不收起良心, 不得不一同歡笑, 享受罪惡的快感
從走出第一步, 接受第一個歪理開始,
漸漸回不了頭, 漸漸打從心底潛意識都理解此等行為, 漸漸學懂為罪行開脫
漸漸將不正常當正常, 漸漸融和自我, 漸漸深入成為團體的核心份子...

一旦打開眼睛看過了行過了罪惡, 再也躲不過陰影的跟隨
如同聽了蛇的誘惑而吃了一口美味果子, 知道羞恥後再也回不到伊甸之園
那童稚的無辜或對人徹底的信任, 就被徹底殘忍的殺害, 然後任由自己的罪性支配了
軟弱的控制力量, 不管是在於自身的仁慈心軟, 或對既有生活方式的習慣
或對改變與不可知的畏懼, 或單單拒絕說不的勇氣, 纏繞矛盾, 形成心結心魔

超現實大師 Luis Buñuel 曾經一刀割開現實與夢境的距離
Sean Durkin 首部長篇作即大玩影像敍事的魔法, 在零碎剪接中鏠合現實與夢境
難分真假, 回憶與想像與當下的反復重疊,
在姊姊眼中是夢幻, 在妹妹心內, 每一格都是有血有肉的實在情境
平行交錯, 既是對照, 亦是投射
表現出從沒有真正離開的詭異, 又帶出身邊最親近的人留下不明所以的陌生目光
湖邊裸泳, 只是看似有些微古怪的舉動之始,
故事愈發展, 心靈陰暗面愈加挖掘, 一步比一步走得更驚心
但驚恐的不是尋常的死亡恐懼, 而是源於一份親情的憂慮, 或是一種久別重逢的陌生情感
那現在, 看似是現在, 偏卻是昨天, 一刀剪接, 難以割捨, 猶如千絲萬縷, 纏繞難分
如同那首 Marcy May Song, 環形的旋律, 無路可走, 一聲一聲嵌於心坎, 不能自拔

百感交集, 五味紛陳
沿著影像線索追溯下去, 耐人尋味
表面沒有任何傷人害己的跡象, 實質卻在自虐他虐鬱結難抒
妹妹固然自憐自困, 姐姐又何嘗不是自欺欺人?
對於沒有好好關心妹妹的罪疚感, 進而引伸至對如何好好照料肚內小生命的擔憂
姐姐同樣活在追求美國夢的大幻象, 同樣在人生目標中迷失
同樣是人云亦云, 跟隨更大的「群」體生活模式, 在妹妹一針見血道破其虛偽後, 無所遁形
所謂的「美國夢」, 是否只是秘而不宣的一大邪教觀念灌輸?

寧願相信面前的荒謬是真相, 都不回到真實自由的社會掙扎生存
日復日, 年復年, 卒之倦了, 醒了, 但卻無力回到現實了, 只有在永恆的地獄中受折磨
一座心靈的地獄, 猶如令人心寒的對岸人影, 陰魂夢魘, 晝夜相隨 ... ...
物質上肉體上的挽留只是皮相, 思想上意識上的停滯卻是無休無止
從而開首的拔足逃亡, 只是一個開始, 終幕的困坐車廂, 卻是沒有終結

結局的憾動力, 縈繞心頭良久, 糾結無從拆解
紛亂昏胘的運鏡, 是否從頭到最後皆南柯一夢的暗示?
其實從未逃脫過, 一切只在大腦運動中?
或者社會最殘酷的真相, 正是世界上從來沒有確實的真相?
她走上的, 是自毀之路, 從來沒有可能完全復原
車在前進, 她卻回頭張望, 不斷忍不住又看一次
是她害怕惡夢步近, 還是這回眸, 暗地也有不捨?

也許, 心深處, 最可怕的夢境/真相,
其實是我們的身體/內心, 有一部分, 根本想回去那個「群」中 ... ...



2012年8月28日 星期二

Red Lights (異能感應) - 真信仰與假先知






親 愛 的 弟 兄 阿 、 一 切 的 靈 、 你 們 不 可 都 信 . 總 要 試 驗 那 些 靈 是 出 於   神 的 不 是 . 因 為 世 上 有 許 多 假 先 知 已 經 出 來 了 。
約翰一書 4:1


信仰與迷信.
常常被一概而論, 混為一談.

相信世界上有奇蹟, 相信死後會到美麗的地方
相信先知的預言, 不等於相信面前說預言的就是先知
耶穌吩咐禱告要進內屋, 行善要在暗中,
但看看現在風風火火的醫治特會, 神蹟預言, 猶如一場大型魔術表演

這不是科學與神學千年來的相爭
這是理性的信仰, 與盲目的迷信之爭
而胡亂宣告, 說幾句漂亮話, 不是沒有代價, 是會絆倒人一生的
當有日謊言戮破, 幻想破滅, 生存的希望都會失去
珍貴的靈魂, 要如何能補償?

世界上只有兩種人會稱自己有異能
一種認為自己真有超能力,另一種認為別人看不穿他們!
一切俱為掩眼法, 舞台上, 燈光下, 盡是泡影幻象

Buckley 的痛苦, Margaret 的絕望, 正在告訴觀眾們殘酷的事實
心靈的創傷, 生命的遺憾並不通過預言與神蹟的能力可完成, 也不滿足在客觀科學的證據理論上
她所需要的, 是可延續信念的真相

第一場戲.
車上他看著她, 叫醒她, 然後讓她再睡一會兒.
這是結局後悔的預示, 也是主角心中矛盾的暗示

最後一場戲.
心跳的停頓, 無奈的嘆息.
這是對心中有信的肯定, 同時表達對利用人心軟弱與依賴性的神棍們假上帝之名行騙的憤怒

還有傳媒的渲染, 窺視的鏡頭是人的好奇心作崇
總想一窺奧秘, 總想猜度上帝所思, 總望一嘗神蹟滋味
仿紀錄片的拍攝手法, 多場大字標題, 多幕電視訪問, 多段現場辯論
模糊真實與戲劇, 正是電視那框架, 電影那銀幕, 迷惑人心之處

還有偽科學的混淆視聽
一堆論文及實驗, 卻不盡嚴謹不加管制
任由貪心小人利用小恩小惠蒙混過關, 讓聰明人墮進親眼目睹親身感受的陷阱
攻擊對手感性弱點, 利用群眾壓力, 利用信徒信任, 只求虛空捕風的名利財富

要演得逼真, 引人入信, 最重要的當然是台上具魅力的領袖.
代表大預言家的, 是 Robert DeNiro,
墨鏡中深藏不露, 一站上台時的懾人與自信, 儼然真有超能力上身
這就是, 角色的說服力.
這就是, 騙子的吸引力.
這就是, 認為別人看不穿他們的.

代表質疑不信的, 是 Sigourney Weaver,
她的硬朗到猶豫到崩潰, 將母親的愛與恨演得絲絲入扣
還有一直備受兩方夾雜困擾的 Cillian Murphy,
迷茫無助, 直到最後雨中自白, 才認清自我, 才了解永不可逆的原罪所在

沒錯, 演到最後,
Red Lights 另一個題旨, 正是探索真相, 顯露真我本性
不要自欺欺人, 不要隱藏逃避
這就是, 認為自己真有超能力的.

電影中盡現五花八門的幻術竅門, 趣味盎然
鬼桌招魂? 星座運程? 心靈感應? 靈體攝影?
上帝教訓我們, 如提多書 1:9 所言:

堅 守 所 教 真 實 的 道 理 、 就 能 將 純 正 的 教 訓 勸 化 人 . 又 能 把 爭 辯 的 人 駁 倒 了 。

關於結局, 還有另一重解讀的方向.
是兒子的靈魂出竅嗎? 所以才一直於母親身旁守護?
直至她的死去, 遺願已了, 才終可完成任務, 了結自我?
人言, 到底是可畏抑可信? 窮一生皆未可知...



2012年8月25日 星期六

香港樂壇這一代 - 獨立清新 生活搖滾

2005年, 香港樂壇曾經泛起過一道小陽春
打破 K歌當道的歪風, 主張獨特的創作風格
方大同, 王菀之, 謝安琪, 現在流行的名字, 都在那一個盛夏一鳴驚人
七年過去, 港樂回歸沉寂, 甚至更為支離破碎
無人注視榜單走勢, 再沒有街頭巷尾響起熟悉旋律的強勢
只是, 流行曲不再, 歌路卻有更多元化的發展
唱片銷量的下降, 卻見證網絡平台的冒起
商品會死, 但音樂會長存, 只是音樂人的身份注定在主流與另類之間, 掙扎游走

後二零零五時期, 十個來自不同公司背景的新聲單位, 是香港樂壇這一代人的希望
先從女歌手開始, 再寫男歌手, 組合與樂隊
2012年, 可能是沒有大紅大紫的光采, 沒有耳熟能詳的經典,
卻從不同的音樂作品中, 看到靈活多變, 未來的可能性

--

RubberBand (金牌)

搖滾, 都可以輕柔舒服
如同生活態度, 應當能屈能伸, 不會只得死板一套
小清新固然可人, 卻只有休閒寫意的心境, 沒有確定的立場, 沒有熾盛的熱情
就算有寫實觸覺, 也只是市井平民的生活狀況, 是觀察而很少有立論

《Easy》一曲正是一貫作風
等閒事不需在意, 錯過用力追求的反而有幸擁抱意外而來的福氣
隨和, 無所謂, Take it Easy.

但, 覺醒了, 《Easy》大碟中的音樂筆觸, 人如其歌般《睜開眼》
「從 前 我 是 眼 瞎 的 、 如 今 能 看 見 了 。」
曾經迷信過風光依舊, 如今明白不能對外面發生的悲劇不聞不問
六四的燭光仍在, 港人的意識要喚來
尤其在 2012 年, 特首選戰可見沒有民主一人一票之下的內鬥鬧劇
言論空間被挾制, 新聞自由被打壓, 黑金政治陰魂不散, 官場貪污接連曝光
這一年, 失去了李旺陽, 失去了向中央領導尋問的權利
失去了《頭條新聞》的自主, 失去了醫院產子的空間
我們是否還要繼續不聞不問, 只看飯碗做人?

《睜開眼》正是時代之歌.



C Allstar (東亞)

橡膠樂隊有 Easy, C Allstar 的和聲也帶來了《放下》
輕鬆的假音, 吟唱不帶沉重力氣, 四個大男孩的音樂世界, 向來親民舒暢
《新預言書》是廣東流行音樂專輯的一大代表作
應對末世預言, 以興散, 寫意, 詩情的方式, 《放下》正集眾大成於一身
四子遊唱的特色優勢, 都融匯於此

當他們也嘗試擴闊視野時, 小克與黃偉文各自寫下了具爭議性的素材
《切膚之痛》之所以可歸類為《少數》, 因它嘗試不走極端, 圖取中庸之道, 於是兩邊不討好
無可否認的是, 他們的切入點不在公眾傳媒聲音中常見
互愛包容, 不容易在主流媒體中被宣揚, 儘管這是人所皆知的普世價值
然而, 這也不是要達致官方樂見的「和諧」社會
因為歌曲從歌詞到錄像所強調的, 是尊重不同的意見, 接受每個人的獨特
其實, 國界的分野, 民族性的優越等, 都只是在擴大原來的小圈子
《切膚之痛》其實可泛指同類相殘, 人與人在不同位置的相爭

而《少數》訊息明確, 曲調宏偉,
但以浩大弦樂去為「少數」發聲, 曲詞編不協調的亂象成為詬病
這到底是刻意為之, 還是流水作業而成的敗筆?
不得而知, 但至少兩部大作正在為 C Allstar 帶來更遠大的音樂視野



--

Supper Moment (紅線)

樂隊名字既是晚餐時分, 專輯處處是回家的溫馨
簡約, 質樸, 沒有說教, 只有抒情, 不止親情, 愛情, 還有平日的小情小趣, 對理想的熱情

首作《最後晚餐》已滲透其細水長流的「平凡就是美」氣息
沖天救兵的感動延續, 每分每秒的歌聲都動人肺腑
每一餐都是人生最後, 你會珍惜眼前人嗎?
離開後的願能高飛, 留下的願能放下
把遺憾化作祝福, 愛才可延續到下一代
流行曲式配合獨立製作, 樂隊精神不死

類型涉獵的廣泛, 晚餐聽音樂的自在悠揚
Supper Moment 已漸得年輕人歡心, 開始逐步得到賞識
《最後晚餐》的點撃率仍在增長, 《小伙子》現場演出的口碑正在伸展
他們的《里程》充滿活力, 他們的活力又在《點滴》中蔓延
顧念家庭溫情, 一碗湯一滴汗, 贏盡樂迷歡呼聲
懂得追求快樂之道, 水動樂使歌迷共鳴, 平淡是福, 簡單為好

點滴中有汗有淚, 運動中尋找快樂, 失敗中擦去淚水
填詞上的突破, 在於懂得在細節中寫到人生的意義

不為人所知的是, 主音 Sunny 還有追夢的另一面
熱血正面的鐵樹蘭, 剛烈不屈的自主個性
金屬搖滾的用力嘶喊, 血脈沸騰的讓信念繁衍



--

Kolor (獨立)

Law of 14 Never Dies!
曾經硬橋硬馬, 如今剛柔並濟
愈來愈成熟的反建制態度, 愈來愈世故的看人生道理
曾給標籤成家強的樂隊, 現終可宣告獨當一面

針對時弊去責備, 去諷刺, 去反映, 編曲疾徐有致, 火氣十足
《天與地》的城市死亡論化成《天地會》的結盟逆抗大軍
官台製作反賭博的《賭博默示錄》用作影射豬狼之爭的白色恐怖
《地圖》寫出陳光誠的風骨, 《頑張》肯定拉布的價值, 同時反對洗腦的教育
梁栢堅的文字把戲已臻出神入化, 字裡行間將一眾熱話入詞, 智慧深度並存

曲風紮實正氣, 取材貼近時事,
歌頌英雄, 撃打邪惡, 鼓勵夢想
獨立音樂路一直發光發熱, 為香港本地原創 Band Sound 真正代表

香港樂壇這一代 - 夜神起義 黎明昇起

2005年, 香港樂壇曾經泛起過一道小陽春
打破 K歌當道的歪風, 主張獨特的創作風格
方大同, 王菀之, 謝安琪, 現在流行的名字, 都在那一個盛夏一鳴驚人
七年過去, 港樂回歸沉寂, 甚至更為支離破碎
無人注視榜單走勢, 再沒有街頭巷尾響起熟悉旋律的強勢
只是, 流行曲不再, 歌路卻有更多元化的發展
唱片銷量的下降, 卻見證網絡平台的冒起
商品會死, 但音樂會長存, 只是音樂人的身份注定在主流與另類之間, 掙扎游走

後二零零五時期, 十個來自不同公司背景的新聲單位, 是香港樂壇這一代人的希望
先從女歌手開始, 再寫男歌手, 組合與樂隊
2012年, 可能是沒有大紅大紫的光采, 沒有耳熟能詳的經典,
卻從不同的音樂作品中, 看到靈活多變, 未來的可能性

--

關楚耀 (環球)

女兒心事盡是愛情, 男兒大志還在事業
浪子回頭, 放逐後回歸更沉穩, 更有火氣
能改過自新, 還能破碎舊我, 身體力行為社會公義發聲

《佔領》《我這一代人》直率記下香港社會目前兩大死結
少一首就缺一塊真相的碎片, 組織不到完整的脈絡
《佔領》呼應 99% 對 1% 的壓制, 對資本主義貧富懸殊等大議題的批判
《我這一代人》則格局更廣, 指涉的是推翻秩序, 世界崩壞的絕望悲歌
兩首歌總結香港當下, 兩種負面的方向
推出單曲期間正為選舉風眼, 《佔領》似是指向唐英年為首的富商財團
特首出爐後翌日, 馬上將《我這一代人》派上電台, 對象顯然為梁營中聯辦等中央勢力
前者道出財富分配的不公, 為民生需要
後者闡明常識良知的謀害, 為人權自由

從沒有想過在他聲音中聽到革命起義的號角
從前只因其聲線特色的憂鬱情感而注視他, 去聽其自稱為悲哀代言人每首斷腸曲
現在卻有了與時代接軌的野心, 作一個世代的代言人
香港樂壇, 竟是由關楚耀帶頭去涉獵政治
他低沉音域的發揮, 正好代表公民抗爭的重整



--

周柏豪 (華納)

「黑」夜騎士的無名低調, 「黎明-天光」的希望象徵
先有黑暗, 再引證萬丈光芒的壯麗
周柏豪, 一直抱負同天空的夢想, 一向充滿個人情感共鳴與社會現實鞭撻
在今年終創作到達峰頂, 淋漓盡致, 收放自如

《Get Well Soon》是黑暗後的光明,
黑的相反不是一片空白混沌, 而是上帝所創造的真理亮光
為了病重好友而注入深情祝福, 在主流市場中難得覓尋的真誠情懷
從《後援》到《天光》的鼓聲, 坦然快樂天國意境由模糊走到鮮明

沒有個性, 過渡到清晰的輪廓
碎玻璃杯事件, 盡見其脆弱, 盡現其坦率, 也就愈容易受到傷害
認真的面對自己的軟弱, 抑鬱, 全情貫注在音樂生命中
進入《只有一事不成全你》的絕嶺, 痛快的一躍而下, 一氣呵成的後搖滾下去
不能停, 萬不能停, 呼吸要延續, 生命要延續... 情懷意境, 深得如同瀑布江河, 一發不可收拾

關懷社會的邊緣人物, 不喜歡不義, 只喜歡真理, 是「傑出青年」的宗旨
《斬立決》的激昂和聲, 顯現憤怒, 為受逼害的, 為被消聲的, 四分鐘內痛快吐烏氣
周博賢寫小人物掙扎求存的生活化故事,
竟不及陳詠謙的一針見血貼身, 與周柏豪的熱血俠士形象切合

不再傻小子, 不再本體分裂, 2012的周柏豪, 終可徹徹底底的暢遊星空



--

王梓軒 (OMF Music)

This is Your Song, Your Song, Your Song...
舞出真我, 唱出本我
清新, 高貴, 既古典又流行, 既抒情又嘻哈
打破音樂國度彊界, 意圖超越一切領域限制

再好的音樂, 不能沒有聽的人
他在樂器編曲上的用心, 在舞蹈編排上的標奇立異
正好展示他對藝術的堅持, 他每首出品的獨特之處
《超越聲音》探索不同唱法, 非主流, 實驗性
《超越東西》是中樂與西洋音樂的融合
都是在開創港樂的可能性, 在尋找,在摸黑

直至 Rising.
完全的起飛.
歌聲不再迷糊, 咬字不再含混
踏實的唱出每一句心聲, 但仍在開拓語言
在新音樂單位融合而磨擦的火花中, 王梓軒交出不可能的驚人進步成績
《Rising》, 其實就是超越自己
是時候入屋, 同時亦是確立風格的時刻了
一場動人的演唱會, 一首盪氣迴腸的《世界拆散我們》
在主流與藝術之間, 王梓軒以生命譜歌.



延伸閱讀:
是傻小子還是傑出青年? 周柏豪本体分裂的專輯風格
王梓軒《超越格式》突破地域的自我尋覓之旅

香港樂壇這一代 - 華麗之前 自虐墮落

2005年, 香港樂壇曾經泛起過一道小陽春
打破 K歌當道的歪風, 主張獨特的創作風格
方大同, 王菀之, 謝安琪, 現在流行的名字, 都在那一個盛夏一鳴驚人
七年過去, 港樂回歸沉寂, 甚至更為支離破碎
無人注視榜單走勢, 再沒有街頭巷尾響起熟悉旋律的強勢
只是, 流行曲不再, 歌路卻有更多元化的發展
唱片銷量的下降, 卻見證網絡平台的冒起
商品會死, 但音樂會長存, 只是音樂人的身份注定在主流與另類之間, 掙扎游走

後二零零五時期, 十個來自不同公司背景的新聲單位, 是香港樂壇這一代人的希望
先從女歌手開始, 再寫男歌手, 組合與樂隊
2012年, 可能是沒有大紅大紫的光采, 沒有耳熟能詳的經典,
卻從不同的音樂作品中, 看到靈活多變, 未來的可能性
--

G.E.M (蜂鳥)

最能接近天后二字的年輕女歌手中, 也許就是樣子甜美可愛, 聲音卻具驚人爆發力的她
一炮而紅, 是天賦實力, 慘情訴苦歌盡現其聲嘶力竭的功架,
《Where did you go?》一聲一聲的叩問走進聽眾群的心聲
後來外國進口的班底, 獻上一首又一首走歐美風的型格情歌, 主題模糊而淪為過耳即忘
著重節奏的合拍而非旋律的流暢, 使得歌曲只有一時發洩的功能, 浮躁嘈雜而不能再三細味
走進創作重覆的瓶頸, 作品更開始欠缺個性, 題材被局限

然而, 今年的《Xposed》, 聽到了突破, 有點不一樣的她
曲風可能依然有要喊破喉嚨的氾濫, 但在題材定位上, 終於有更廣闊的演繹深度
創作靈感來自生活, 困於錄音室中只有沉淪自我的戀愛世界
因而四處尋訪新的角度, 有了代入, 才可學懂怎樣體恤
當上天氣小姐及女傭後, 才有《What have you done?》中控訴的說服力
少女時問的是《Where did you go?》, 現在要問的是《What have you done?》
由個人心事到社會不公, 身為基督徒的 G.E.M 唱出了 What would Jesus do? 的心態
仍然高呼怒喊, 但意境已有所昇華

感恩生命的幸福, 也許比尋常的大呼小叫來得更沉實, 叫得更為有力
不再是心煩氣悶, 而是豁然釋放
《Twinkle II》仍要呼籲不要失去信念, 到《Someday I'll fly》而是溫柔的肯定



--

林欣彤 (英皇)

超級巨聲中一聲一聲的高唱愛你愛你愛你... 同一種近乎自虐的失戀疾呼
讓她從 G.E.M 的影子中走出的似是她的情感來得更突然措手不及
G.E.M 的《A.I.N.Y.》其實很尖銳很強悍很清脆,
但林欣彤的半帶沙啞, 先溫柔後暴烈的對比例留下了鮮明印象

也許她是幸運的, 從一開始就有 Eric Kwok 度身訂造了定位
失戀, 也可以很多種層次去表現其淒楚
第一首主打《洗澡》已引領聽眾進入歌者的頹廢污穢狀態
那種困於自我的痛愛感覺, 是同門師姐唱《痛愛》也唱不到的境界
然後改編韓文曲《Pray》, 那個音樂世界又是殘忍靡爛的
林欣彤的聲音特色就在此, 有點陰冷, 黑暗自虐的沉淪感, 很誘人, 使人不知逃離
不信的話, 請感受一下《Pray》的故事, 請看一看《樹藤》中她的神態

當然知道英皇想將正面勵志的形象打造給她
大新人壽的打氣, 《華麗之後》的尋夢, 對於她的經歷及年輕心境確是很對位
但這樣從俗主流的, 誰也可去扮演, 切不能埋沒林欣彤內藏暗黑系的潛質
碟名的《Love is Light》, 封套的粉紅色調, 與她在《樹藤》的氣聲誘惑, 不在同等水平



--

Gin Lee 李幸倪 (BMA)

又是超級巨聲舞台對決的那個晚上.
林欣彤唱 G.E.M. 創作的《A.I.N.Y.》一夜成名,
其落敗的對手李幸倪卻以兩張廣東專輯, 在音樂性, 藝術性上後發先至, 超越了前述兩者

也許女性情歌總是刺骨轟烈才夠入心入肺, 情感豐富得注定要死去活來一番
《Falling in Love》作為專屬愛情故事的大碟, 以不同編曲不同唱法走過戀愛反復循環的階段
不是典型韓式洗腦作, 不是罐頭歐美拍子機倒模作, 是馬來西亞帶來的外援
譜出了不尋常的旋律, 從第一個音符開始, 已見其不凡脫俗
歌詞的簡潔, 更添獨特性, 沒有填滿了每一粒音, 尾字的處理留下情感暴瀉的空間
這首歌, 就是專輯的開場作《Falling》
周耀輝寫出了處處比對的絕望處境, 李幸倪唱活了主角內心的驚恐, 決心的果斷, 思緒的跌宕
為華麗存在, 為著這一廂情願的追求受盡虐待
愛到盡頭, 再沒有力氣, 只好放開手, 向下深淵直墮...

然後甦醒, 復愈.
新的唱腔, 破碎了的靈魂, 拾起, 再上路.
同為舒文監製下, 一首激盪, 一首和緩
市場上大多記載的, 是熱戀的甜, 分手的痛, 或也有回復單身後要發奮的心聲
但多數是自我安慰,繼續期盼, 亦有自欺欺人
能夠真正獨立, 再站起來, 勇敢說一句「但亦是我選擇」又有何人?
《今天終於一人回家》是自豪積極, 不再自憐的宣言, 見證李幸倪在是次專輯展現的全面與成熟



延伸閱讀:
林欣彤的洗澡告白, 李幸倪的愛情潛水
香港樂壇 2011 重點新人檢閱 (上) - 林欣彤. 李幸倪

2012年8月24日 星期五

Rise



Selina Kyle / Batman: Mistletoe can be deadly if you eat it.
Bruce Wayne / Catwoman: But a kiss can be even deadlier if you mean it.

Batman Returns (1992)



Deh-Shay, Deh-Shay, Bah Sah Rah. Bah Sah Rah.
既是 Bruce Wayne 再次披起蝙蝠戰衣的再戰風雲
也是 Bruce 再次重返如蝙蝠洞的監獄, 再次在忍者大師的苦行路上重拾恐懼與力量
於 Gotham City 是起義, 於 Batman 是重新振作,
於 Robin 是第一次受到認同與重視, 英雄崛起, 為勢孤力弱的貧苦大眾而戰

太多噱頭概念 太少人文深度
太多戲劇元素 太少角色塑造
談夜神起義, 不得不與再戰風雲相提並論, 致敬與呼應的段落貫穿全片,
Christopher Nolan 所選的漫畫改編本來就是《The Dark Knight Returns》
而沒有添布頓對貓女與蝙蝠的情感貫注, 也就失去了本篇結局的圓滿意義,
那份共鳴本就建基於二十年前的光影世界, 正如銀幕前響起羅賓名字之所以如此親切,
完全來自童年的美好回憶, 路蘭的功勞實為忠實還原, 縱使這樣已是難能可貴

蝙蝠俠再戰風雲, 說是啟發我夢工場的無限可能性也不為過
歌德式的美術佈景, 仰角低光的攝影風格,
光怪陸離的人物造型, 詭異諧趣的對白設計
時隔二十周年, 仍是可一不可再的經典

同樣的下水道, 同樣的悲劇背景
再生池的閃回片段, 是為了經營轉折而犠牲情感鋪墊
但添布頓則開宗明義, 鉅細無遺寫孤兒的出生與下水道企鵝作伴的孤苦
短短的開場, 深深的情意, 觀眾的同情目光, 就落在小小企鵝嬰孩身上

同樣強調公開真相的題旨,
Harvey Dent Day 固然是建制精英一場大騙局的標誌
將企鵝人親民化英雄化卻是更有心計智慧的公關宣傳

同樣的孤兒身世, 同樣的封閉感情
夜神起義, 其實是四個孤苦無依的可憐人故事
Bruce Wayne 失去雙親, 有 John Blake 理解並尊為榜樣
Talia 先喪母後喪父, 有 Bane 不離不棄相依扶持
舊版本寫得更深刻, 不止情懷的連繫, 還有對社會邊緣人的關注
企鵝人高調爭取大眾認同, 只因其異類身份, 還有蝙蝠還有貓,
一眾動物符號, 非人非正常的象徵, 因而不被接納, 唯有自我保護, 以致自我欺騙
只是不能表現真性情, 與放肆釋放本來的瘋狂, 兩大極端的矛盾, 互相爭戰, 永不止息

添布頓作品的空白,
就在於沒有了 Harvey Dent 成 Two-Face 的一章, 少了雙重性格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但在於蝙蝠俠系列的脈絡來看, 缺少了羅賓, 就是少了正常人的角度去伸張正義
路蘭填補了縫隙, 雖稍嫌填得太飽滿, 反而扼殺了想像空間
但在描繪羅賓形象的艱巨任務上, Rise 此最後一筆確值得鼓掌讚賞

當然, 還要回到那個晚上, 最重要的一場戲, 舞會.
對終極奸角的暗示, 就在於兩部作品都安排蝙蝠俠遇上貓女之前先看到幕後主腦
Max Shreck 操縱企鵝人, Talia 則指使 Bane
至於那對愛恨交纏又天造地設的戀人
明明相愛, 卻又站於宿命的對立
抱緊的相親只是一時, 通向的是永遠分離的遺憾
雙重身份, 沒有一個是真正的自由, 沒有一面不需要代價
瘋狂的兩性極端, 一吻之後要面對最殘忍的真相

貓女一走, 就走了二十年
當年的舞曲寄願另一個人生, 另一個時空, 如今願望成真
富家子巧遇女神偷, 他家道中落, 她亂世求生
古典舞曲喻意死亡的來襲, 哀愁憂怨
風暴來臨之時, 一切財富名聲都隨之消散
這一次的吻別, 就只為了永遠的重聚, 幸福無憾
Rise, 其實是蝙蝠俠情路修成正果, 貓女名正言順重新上路的終局


延伸閱讀:
蝙蝠俠 與 貓女郎 The Bat & the Cat
蝙蝠俠 與 羅賓 Batman & Robin
蝙蝠俠影 不敗之謎 - 《The Dark Knight Rises》

2012年8月23日 星期四

Diva



不是天后, 而是歌姬.
麥曦茵的劇本意圖, 早已開宗明義
她的鏡頭, 向來不旨在理性批判, 亦不直接貫注戲劇力量
要呈現. 踏實無華的走入角色的生命, 讓角色的自我決定故事軌跡
因此, 主人翁的生命力主宰作品的生死
《烈日當空》的青春熱力光明刺眼, 《華麗之後》則甘於平庸從俗模糊失焦

無法不先從商業角度出發, 因杜汶澤的監製角色剛好在《低俗喜劇》亮相
不禁懷疑《華麗之後》就是那個內地注資的作品, 因此不倫不類的加入了胡歌與內地取景
而有創意有識見要拍阿爾蓋達的, 就會是麥曦茵.
諷刺的是, 全片最具「麥曦茵」特色的段落, 竟是描述這盲人角色的心路歷程之時
水中的人影, 如置身於無盡的藍色深海中, 微弱的日光照進, 勾劃出追尋夢想與迷失方向的版圖

也許在開脫, 也許是事實
天后氣質無從在 J 身上散發
一開唱已是失聲時, 一認識已設定在走下坡的一剎
選中容祖兒, 最利便的原因當然是英皇公司在電影資源的支持
但更重要是, 容祖兒與這個被操控如機械人/發聲公仔的角色太相像
到底是先有人物與故事設計, 再找演員貼合
還是先有容祖兒, 電影配套全為她度身訂造?

麥曦茵走訪過容祖兒的演唱會, 拍下過珍貴的紀錄片段
她對這位「天后」的了解, 不容置疑
她對電影語言的掌握, 更早在第一部長片已證明
於是, 最終成品水平的低落, 確使人洩氣
為何命題只甘於在「一個只懂唱歌的女孩」身上圍繞?
深明麥曦茵對這題材的執著鍾愛
只是樂壇的形象就真的這樣單薄, 如斯的枯躁, 沒有半點拓展延伸的空間?

又引起更多的想像
若呈現的不是容祖兒, 那可能性可會更廣更遠?
若生於梅艷芳當紅的時代, 也許除了同樣沒有愛情的困局之外, 還有其他種種?
比如, 與當時得令天皇巨星的交流?
更好的素材, 也許是敢於發聲, 為六四獻唱, 為民主貢獻, 出於社會性的影響力
還有母親的隔膜, 幼年的窮況, 導演應會對此有表達在大銀幕上的興趣吧

梅艷芳若有時代鴻溝的距離, 不妨起用鄭秀文吧?
為迎合市場而形象百變, 化妝造型一度引領潮流, 最後竟將音樂事業熔進信仰之中
愛情長跑的磨折, 離離合合的緋聞, 抑鬱避世後得救信主, 夠傳奇夠 Diva 了吧?

鄭秀文跌宕太激烈, 不宜小品風格的話, 還有感性烈女楊千嬅呢
合作過春嬌一角, 應拿捏到楊千嬅的演技可塑性
她每一首情歌, 都見證情路的變遷, 戀愛世界精彩斑斕
親自監製大碟選曲, 音樂前衛又能獨立小眾, Paco 這位金牌經理人同可作靈感借鑒

以上每一位, 故事性都有更大發揮空間, 至少主角個性不至於單調含糊
真正具有天后風采, 當需要歷練, 當經過沉澱
但麥曦茵都沒有考慮, 而選取了容祖兒
沒錯, 這印證了從一開始她想的是唱歌機器的歌姬而已, 不是獨當一面的天后
可說成作者創作的堅持, 我卻以為是其視野的局限

歌姬的故事, 若說得好, 其實也能換到掌聲
但既豁出去寫娛圈血淚, 一幕都不讓傳媒狗仔隊出場, 就顯得不全面
尤其要談的是當代, 尤其要寫的是容祖兒
既然要寫不惜犠牲一切換來成功卻失去自由, 何不引入整容等爭議素材, 增強劇力?
噢, 對了, 忘了, 英皇資金, 總要有所顧忌...
但既然寫邵氏投資的《我愛香港開心萬歲》劇本也能記下「買起TVB」此等豪情壯語
怎又在這部小歌星電影中退縮含蓄起來?

電影的開場分鏡無疑最有野心
簡單一場搶戰衣的戲, 暗示了歌手背後的打壓
膠裙, 可意指抹黑的新聞, 也可代表年尾頒獎禮的獎座
似假還真的煲水謠言, 在首十分鐘玩得淋漓盡致
只可惜,短暫的亮光無以為繼
正如五光十色的主流音樂圈子, 內心空空如也

2012年8月22日 星期三

美滿回憶 華麗絕色【小經典】



少女憧憬過童話的美好, 在蛻變之後領悟了, 親身體驗了每次跌碰的苦樂
在失望與痛苦中, 她渡過了, 突然迎來了幸福, 成親了, 開展了新一篇章
美麗的新娘, 又演變成動人的母親, 親愛的托利斯出生了, 繼續精彩人生

Minor Classic. 小經典
一打開, 是無盡的思念, 無窮的感激, 無限的欣慰
一輯背影, 在深紫光色之下, 映照小城的萬家燈火
真正的歌后風采, 盡在現場萬千觀眾的感動回響中

既是低調的心頭好, 小經典當然以小調登場,
含蓄的中樂, 一同步進音樂盒的童話世界, 回首小往事, 覓尋小情懷
遙望得不到的, 是唏噓
感恩已擁有的, 是甜蜜
兩種感覺的交錯混和, 就是《一個人的童話》中「一個人」與「童話」的不協調
編曲與演繹跟當年自我激勵的境界, 不可同日而語

沒錯, 就是境界.
幸福的楊千嬅, 看到了一個全新的境界
前方不再是漫長可怕的等待, 而是上岸安頓的享受
她此際才終究領會, 童話書中最後一頁, 大團圓結局的感覺
她當下才頓悟明白, 童話書中歷險經歷, 原來都是為最後的愛情結晶階段而預備
因此, 沒有路是冤枉的, 沒有一個時候的心態, 應被忽略藏於心底
每一首用心唱的歌, 都見證著她走過的時代, 有發生過的感情

只有現在的視野, 才可開有一場音樂會, 不需要街知巷聞的大熱主打曲
因為楊千嬅對音樂的愛惜, 對樂迷的真誠, 才使得被遺忘的不致被遺忘
聽她的歌, 看她的音樂會, 欣賞她的現場演繹
從來都是像在聽故人的分享, 在進入一個很動聽的故事, 或是殘酷現實的童話
而 Minor Classics, 也許是期待已久的結局後記, 亦是歌者所言的正式. 圓滿.

萬紫千紅已過, 別去花樣年華
有如火鳳凰的脫俗, 天后的光環, 要經歷過沉澱一會後出發才能最明亮
All About Love 演唱會時期是聲音狀態的回復, 卻是音樂風格的低谷
這段談談情, 聚聚舊的時間, 看似使事業停滯, 卻原來是養精蓄銳再作戰的最佳預備
光芒萬丈, 只因有愛的滋潤.
楊千嬅的音樂路, 向來都是 All About Love, 有愛就不一樣.

打成一片的親民, 平易近人的可愛
雍容華貴盡是虛空, 赤腳真誠才可長存
楊千嬅, 香港樂壇的民間傳奇.

2012年8月21日 星期二

港女本色 烈女魅力【春嬌】



余春嬌.
港女代言人, 世界上無數姊弟戀的其中一位,
譜出愛歌, 開花結果.
沒什麼特別, 卻又幸運的被選中成為大銀幕的代表
戲內戲外都一致指向了這份擁抱不肯定的幸福, 那猶疑而又興奮的神緒
對志明的選擇, 是不顧一切拋開世俗的放開懷抱, 又帶一份《飛女正傳》的剛烈

《志明與春嬌》劇本的奧妙之處, 正在於對角色若即若離的隱約處理
明明近距離觀察過其生活的形態, 但在跟男主角一同捕捉其眼神表情時, 卻又摸不著, 猜不透
她到底要的是可持續發展的安定, 還是亡命豁出去的刺激? 還是童話般希冀擁有全部?

也許, 那一個早已拋棄的煙蒂, 成為日後陰魂不散的習慣, 愛得錯愛得徹底的潛在證據
受了傷害, 於是學會喬裝, 懂得了安全感的名詞, 懂得了不信任的用處
於是選擇了穩定, 打算沒有火花平平淡淡渡過餘生, 不再找那命中註定卻失落難尋的愛情

也許不, 她其實每一段感情都全情投入的, 不止為了人云亦云的婚姻現實
而是如同所有愛戀一樣, 曾經轟烈的燃燒愛火, 卻在年月中揮霍耗盡, 被現實埋葬
於是無奈的接受, 卻又暗中不甘不忿, 期待真正的白馬王子到來拯救枯竭的心靈

也許都是吧.
也許, 在第一次為了男友學吸煙之後, 就註定走向她窮盡餘生去愛的對象
那是志明的生命軌跡, 也是其初戀的記號, 熟悉的氣味
在春嬌點起那根煙, 應了那次約會時, 她找回那初戀的年輕感覺吧

填滿了心房的空虛, 卻又害怕坦露自我後的拒絕與挫敗
被長不大的男孩所牽引, 又為其年輕所帶來的危險性所憂慮
志明不是白馬王子, 原想的抒發寂寥更非要付託終生對象
就算是漫春天一行, 可能只是豁出去一夜情緣的浪漫想像

離開既有的生活, 是一種莫名的勇氣
難得的率性任意, 是賭博也是為自身幸福自由作決定的, 一份自主的肯定
直到床邊聽到他的認真, 心頭安定過來
卻又因電話轉台而心生恐懼, 是欠缺自信, 還是本能性的心理防護?

春嬌的近鏡帶觀眾看到她的情緒表現, 卻是投入在志明的不解心境
這份神秘感, 想要但又不知有何阻礙的關卡, 正在構成曖昧的趣味
而楊千嬅一路入行的身份與形象, 配以當時熱燙的緋聞, 又組成另一些有趣想像

這些那些心理掙扎, 都不是三言兩語言不及義的閒聊可表達
是藏於眼內的疑惑, 是舉手投足的失措, 是情感流露的暗示
屬於留白的藝術.

說出口會顯得老套婆媽, 留在心才見深思熟慮
表面上滿不在乎, 實質卻是感慨嘆息, 心頭思緒難以言表
當志明說出要跟她一起遊車買煙之時, 主角不知道, 觀眾則看清了
背對的春嬌在想笑與想哭之間, 偽裝心硬憤怒, 然後忍俊不禁
眉頭放鬆了的微笑, 正是心防卸下之時

楊千嬅演活了從不確定到認定的重新戀愛階段
從放鬆跟隨志明四處遊走, 到猶疑關係變化, 到決斷與志明確立情意
又再轉到不信任或是發小脾氣的耍情緒, 再到最後明白了開始了的釋懷興奮
在只有一段小訪問闡述情史的背景下, 以個人魅力與本色演繹牽動著觀眾的思潮起伏

2012年8月20日 星期一

浴火再生 不朽輓歌【火鳥】




讓記憶有時去追, 有時後退, 有時昂然面對...



得到一切後, 還有什麼想要?
也許人生命中的華麗, 從來不在舞台上站在最高峰目空一切的驕傲
五光十色的射燈, 七彩繽紛的裝束, 狂呼驚叫的觀眾
地上的捕風虛空, 要留住也是徒勞

原來過得很快樂, 由心而發的感激, 率性而為的個性
年月會見證, 經得起時代的重量, 倒下後重生的火鳳凰, 更熱熾, 更明亮

這就是楊千嬅的《火鳥》
以生命經歷烙出的一場展翅之旅, 洗盡鉛華, 樸實無華
一字一句鏗鏘有聲, 都是以血以淚走過的心聲
故事內容的豐富, 哲思悟性的深度, 非一朝一夕未經歲月洗禮能感其所感, 歌其所歌

視野擴闊了, 心境淡靜了, 見於演繹的層次, 沒有從前的吶喊, 卻有一份懷念, 或是感恩
不再激情澎湃的尋夢少女, 而是渡盡千帆的過來人, 回望, 淚角中有微笑與安慰

一句蕩氣迴腸的無間斷長句, 墮崖飛躍然後亮麗重生的宣言, 開始了《火鳥》的序曲
陳輝陽的鋼琴音符帶來熟悉的慘情歌路, 但早成曾經, 無數曾經的旋律, 組成了現在
《火鳥》只是回顧, 《白天鵝》才見證轉變, 脫下烈火的外殼, 長出幼嫩的新羽毛
淡然優雅, 平和輕柔, 舒適得像過去所有痛苦, 原來就為當下美妙的感受而預備
倔強的用聲轉化成圓潤的尾音, 這就是真正的華麗, 以年月以勇敢闖蕩不怕受傷的態度換來的

又是說起以前破碎童話的時候, 又到告誡後來者當時受傷的教訓之時
命中註定, 無法趕, 不能避, 錯過一個, 後悔一個, 多少個必經的歷練
路如此的安排, 只有接受, 這個世界的定律, 本來如此, 人人自以為勝過偏躲不過

又是風采依然展現魅力的時候, 又是琴聲瞭亮, 音色高昂, 花枝招展之時
要綻放得最燦爛, 要負傷去爭妍鬥麗, 虛假的華麗, 終從艷羨走到了厭倦
后冠名份, 其實自我太渺小, 終究要順從命運的呼喚, 隨風飄揚安頓新家

既再不在乎名聲, 就來個天馬行空的童話幻想吧
當公主, 當金絲, 當富婆, 當闊太, 但歸根究底只屬美夢一場
虛幻的思潮一夜就睡過, 悅耳鳥鳴聲跳脫無牽掛, 還須要奔向自由無拘無束的廣闊天地

《深息》重新再想起在人生逝去的, 情份, 諾言, 謊言, 一切一切
緩緩的沉思, 哀怨的悼念, 重複的字句, 反復的思緒
鋼琴的編曲沉澱出更成熟的情感, 千愁萬苦縈繞在心頭, 徘徊不散
這一次的結束, 不再是突然, 而是漫長的延續, 曲終不是句點, 而是無窮無盡的省略號...
了解到記憶碎片將永留心間, 期待著前路不管心碎還是滿足的空白

綿密的琴音中是低迴的音色, 然後慢慢慢慢順著風向, 順著副歌的狀態, 拾級起步
逐字逐段的吐出鋪墊爆發力, 跟著漸漸漸漸迎向風勢, 振振翅膀昂昂然, 天空遨翔
《翅膀下的風》譜出了人山人海伸出的雙臂, 為烈女開創天際的長路, 直送到雲端殿堂上去
最後, 《裊裊》歌如其名的留下再三回味的餘音風韻, 不捨的依依, 卻又從容的完結
五字又五字如同美麗的詩篇, 如同看所有神話書的最後, 如同所有音樂盒打開時的叮叮聲響
為精彩落幕而唏噓, 卻為主角成功脫離繁囂的豁然寬慰

2012年8月19日 星期日

志明與春嬌 春嬌與志明



有D野唔駛一晚就做晒既
我地又唔係趕時間 ...

張志明, 志明與春嬌 (2010)

兩性交流, 不外乎一幕幕你追我逐的火花
疑幻似真的 UFO, 似有還無的鬼故
隨風飄蕩的膠袋, 凝結昇華的乾冰
沒可能的, 卻在不知不覺中發生
這正是, 愛情萌芽的狀態

行雲流水的流暢, 吞雲吐霧的困惑
場景過渡得了無痕跡, 一天又一天的曖昧遊戲在一幕又一幕中緊密接連
有如愛情的感覺, 不能逐格捕捉其動心的一剎, 卻總是後知後覺
看似平淡的相處細節, 卻在一點一滴的建立更親密的關係
沒能追溯開始的一瞬間, 只有懂得表露情意的那一刻

旁若無人的舒服, 悵然若失的落寞
你點了煙, 我動了心
短訊試探, K歌調情
愛情, 是電光火石, 也是浪漫幻影
起初看不透, 是亂碼, 鏡頭是失焦的搖擺不定, 一如街頭的奔走, 或是一起舉杯唱歌
心神的恍惚與忐忑, 見於鏡頭焦點時近時遠, 忽清忽朦
一群吸煙的警察在後方作背景, 攝影機的銳利目光卻只落於前頭的志明與春嬌
到後來春嬌遇不見志明而只有警察, 鏡頭焦點就只有她一人在日光下的神態
只有到最後解開了密碼, 完成了互相憶測的過程, 關係就成形了, 並得到確認.

一副粗框眼鏡, 一頭紫色短髮
他一身不是有領恤衫, 就是毛衣外套
她一身常穿行政套裝, 偶有浮誇舞衣
服裝造型的分別, 正好代表了兩者外在條件的距離
年齡, 也是心境.
長不大的, 遇上成熟求安定的
就如鏡頭前長走廓上近鏡有她清晰的輪廊, 遠鏡是他模糊的臉孔
雖是一步之遙, 但戀愛心態卻有幾年之距
然後, 一支煙, 將他們拉近, 想著的是同一個方向

演慣正統港片的演員, 彷彿從未如此在鏡頭前放鬆從容過
打邊爐時每一句妙語連珠的即興創作, 營造自然真實得如日常呼吸的氛圍
爆一爆粗, 說一說笑, 相互揶揄, 彼此寒暄, 一慰日常工作的苦悶
仿紀錄片的訪問穿插其中, 地道生活化的清新氣息如煙般滲透影片每一角落
這種實在, 不止是談天內容, 還有其語氣, 其表情, 其舉止, 還有其呼吸的氣息
鏡頭多次捕捉一口煙的吸入呼出, 這正是確確實實存在社會生活中一部分人的步伐與聲音

春嬌的朋友被 "彈鐘", 志明無情的嘲弄
立例禁煙的政策, 讓煙民趕於一夜死線限期前掃貨
還有他們的煙民同好, 男男女女的偷食拋棄小笑話
種種似曾相識的意念, 個個若有所聞的人事
平易近人的親切感, 設身處地的本土笑話, 卻置於法式浪漫的摩登都市中
既抽離又具共鳴, 既陌生又見貼心, 情節有想像虛構, 情懷卻是真摯坦誠

麥曦茵為志明設計對白, 彭浩翔為春嬌猜度心聲
兩性錯置各站在對方立場去思考, 緩衝, 調和, 及平衡, 恰到好處.



《志明與春嬌》見證著彭浩翔與麥曦茵的高峰, 分開發展後的《春嬌與志明》則馬上打回原形
但《春嬌與志明》在票房上受惠於品牌效應, 也因更主流更粗俗而註定大受歡迎
沒有了麥曦茵, 人物性格的刻劃, 故事推進的深度在彭浩翔主理下顯得薄弱無力
結構上幾乎完全的複製, 前者為春嬌思想先出軌, 後者則是志明肉體先出軌
層次與品味, 不可同日而語

當《最後的玫瑰》在《志明與春嬌》有不經意一顰一笑撩動挑逗的作用,
續篇的《別問我是誰》卻只有博君一粲, 笑完便忘的娛樂效果
當 UFO 以若隱若現的暗示形式出現在首集結局之時 (有緣人才有望得見),
為何下集反而要以直接對白解說「夾左你條菜」的廣東話笑位設計?
畫面的呈現本已足夠聯想, 可見編導對觀眾的觀察, 信任程度的倒退

《春嬌與志明》同時盡現彭浩翔的賤男人在性方面的低俗狂想
(到《低俗喜劇》名正言順的發揚光大)
沒有了麥曦茵的貢獻, 一切浪漫幻想都成了猥瑣奇思
一方面食硬舊女友, 設計角色的「死心塌地」, 一方面享盡內地性感尤物的溫柔纏綿
最後藉著男女主角必然大團圓的處理, 來理直氣壯的重修舊好
楊冪一角, 似完成了劇情需要的任務後, 就全身而退, 沒有感傷, 沒有懷恨, 猶如童話?
為了要男女平等, 也許更重要是為了一大笑位
安插了上集春嬌的豬扒好友覓得俊男歸宿, 如此超現實的想像, 其實是變相更無情的嘲笑
是說豬扒都找到真愛嗎? 但戲劇化的轉折其實在誇大情節的不可能
誘使觀眾都在低俗的參與挖苦者的行列, 因導演原在利用觀眾根本不信這設定來娛樂大眾

志明未邂逅春嬌之前, 彭浩翔與麥曦茵早已結緣在《大丈夫》系列, 各編一集劇本
前者以男性角度寫驚險刺激的爛滾任務, 後者以女性身份代入報復與寬容的心態
由此可見, 《低俗喜劇》與《華麗之後》如姊妹作的互相呼應, 從來不是一次偶然的意外

2012年8月18日 星期六

華麗之後的空洞 低俗喜劇的悲哀




華麗的外殼下, 是一堆散亂惡俗的音樂錄影帶
低俗的表層下, 骨子裏都如出一轍的徹底低俗
拼合在一起, 就得見香港商業社會的操作, 市場主導, 顧客至上, 管他媽媽的什麼藝術
麥曦茵與彭浩翔, 一沉重一歡樂, 都在表達同一種嘆息
然而這種嘆息, 卻又是可悲的何其膚淺, 眼光何等的狹隘

從鏡頭中的第一個焦點, 落在杜汶澤的影片監製 / 歌手經理人的身分開始
就應已明白其定位, 要票房, 要名氣, 總比在下流社會掙扎求存要理想
而樂壇打造一位歌手的素質, 在人前所謂天后的位格,
其實比拍色情, 拍髒話, 植入廣告更低俗, 更不堪入目

同樣將出發點放在大銀幕 / 大舞台背後的總策劃人身上, 同樣由杜汶澤擔起代言人
Man 正是 J 的陰毛, 保護著她, 卻又為她所恨惡, 如同她身上的污點
然後他一樣有處事「俹簁」的助理, 一樣有鄒凱光作電影 / 音樂才子
還有大量疑幻似真的傳聞謠言, 統統放進電影般影射娛樂圈的作假生態
歌手以性關係換取工作, 那監製何嘗不是騎騾仔博取大水喉投資?
創作人有苦況, 籌集資金統籌張羅的更是眼淚在心裏流, 喜劇背後往往是一大悲劇

空有橋段概念, 苦無劇情結構
《低俗喜劇》一廂情願的大團圓, 《華麗之後》卻不屑提供假象, 偏又無力提供自己的答案
然而前者有自知之明, 直接爽快因而坦誠, 後者卻企圖追求深度, 卻只能偽裝, 顯得虛浮
十二天的速拍, 反令《低俗喜劇》更有代表港片粗糙地道的意義, 雜亂無章東拼西湊的特色
刻意求工, 美術佈置的精緻, 諷刺地突出了《華麗之後》在故事的空洞, 比喻層面上的突兀
結局的方向, 更突顯了彭浩翔的明確信心, 對照麥曦茵的前路茫茫, 患得患失

縱使有父女情的溫馨穿插, 但真具「爆炸性」的活力, 當然在於開拍電影前中後的辛酸笑位
彭浩翔終於掌握了自己的優勢, 既然未能好好說一個完整故事, 不如就分散不同章節創作吧
而他的小聰明, 玩弄文字(粗口設計)的把戲, 在短片情節中效果最能推上極致
戲軌排序的任意, 甚至故意打破第四道牆的夫子自道, 一切一切都聯想起昆頓塔倫天奴
既為熱愛電影(或應是熱愛B級暴力色情小電影)的發燒友, 又都喜向舊爛片年代致敬不遺餘力
昆頓代表作《Pulp Fiction》若直譯則正有「低俗小說」之意
只是能奪下康城金棕櫚, 倚靠的不只是地道方言與低級趣味,
而是其故事架構看似隨意卻是有邏輯的顛覆, 能完整構成一部主副線完美接合的作品

《低俗喜劇》開始得有威有勢, 卻在結束時無氣無力
導演真認為場內觀眾只關心騾仔嗎? 未能在結構上圓滿, 實乃可惜遺憾
彭浩翔走對了路線, 卻仍要在故事情節鋪墊及人物關係串連上下苦功
生於這個反智年代, 即使戲中無大道理無道德意識又如何, 粗鄙搞笑也能上殿堂
受不受這一套, 則各有各說法, 只是說明了慢工出細貨有時真不比「快槍手」精彩



對於彭浩翔, 能甘於接受其製作方向, 因為從沒有更高的期望
只是遙望《烈日當空》的麥曦茵, 尚餘的卻是無奈, 卻是痛心
淪陷了. 終歸還是淪陷了
曾經的獨立氣息, 曾經的青春自主, 曾經的汗水夢想, 都在這一夜消失殆盡.
以無聊抵抗無聊, 這種另類抗爭的方式, 原來終會有稜角被磨平的一天
依舊濛鬆的鏡頭, 同樣細膩的情感, 大明星的表演卻已失卻當年幾個小伙子呈現的 authenticity
還以為主流製作有讓導演充分發揮的資源, 怎料其所思所感竟是如斯蒼白
還以為既早有拍片的計劃, 雄心壯志的劇本, 可以為香港樂壇的枯燥生命留下閃亮光輝的定格
只是, 庸俗最後還是勝利了, 容小姐林小姐的模糊港式情歌, 毀了麥曦茵的電影靈魂

不願相信也不認為, 麥曦茵放棄了創作的堅持
至少本來可以包裝得很熱血勵志, 導演仍選擇了難走的路
獨特的柔鏡風格, 寫實的眾生面相, 以文載道以音樂言志的態度, 還是鮮明奪目
對於電影語言的使用更見嫻熟,
在 Red 進公司簽約前的一段小走廊, 放置了多面鏡子折射出她內心的矛盾掙扎
在 J 解約後那一幕, 鏡頭向下移直至畫面全黑, 代表她的引退, 落下舞台
為彌補演員特質的不足, 多場痛哭崩潰戲都已轉用剪影, 鏡頭亦不作長時間逗留就轉場
剪接之急促紊亂, 也許在於拍攝時的動作或表情不連貫, 亦見得導演有盡力補救尚未完好的場口
在《歌姬》場景中一個大牢籠囚禁著 J 亦是簡潔直白的符號, 再美麗卻早已失卻自由的形象

很可惜, 演員對於一部電影, 實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尤其麥曦茵擅長的長鏡特寫, 正是突出演員的形神變化, 通過人的感受去傳遞訊息
還有仿紀錄片的臨場實拍, 都企圖呈現最原始最無所遮掩, 明星在鎂光燈關掉以後的生活調子
《烈日當空》能取得讓人心碎的共鳴, 正是一班年輕人演活了角色, 如在你我身旁路過的學生
而容祖兒與林欣彤的災難性演出, 輔以大量近鏡, 將全片推向絕路低谷
作為描述音樂路的電影, 歌曲亦佔有帶領觀眾進入戲劇的力量
但《你講你愛我》《Are you okay?》此等空泛無義的劣作, 何能說服 Red 有天后潛質?
配樂基調主要來自《歌姬》, 選曲有主題配合的考量, 但歌曲質素不見得可提高影片格調

不願承認也要批評, 走入英皇, 賺了更多人的認識與知名度
《華麗之後》更可能是其執導作品中最多人在戲院一起觀賞的
但正因如此, 才更需痛陳力諫
這樣的賣弄「愛情」「理想」等空話, 矯揉造作的表現明星風光背後的辛酸
很平凡, 很面目模糊, 當然也可說成很生活化, 但支撐到劇情片的長度實在乏善可陳
為得到一切卻放棄一切的論調始終是老生常談, 未見有新的觀點或針對當下的更新

《前度》縱有落入凡間的平庸, 但至少還有色彩過渡交代心境的靈光作調劑
談失戀後遺, 過於大路, 但仍是成長的必經, 仍具殘酷的現實風貌
《華麗之後》無血無淚 (哭戲泛濫到麻木, 卻沒一場有自然的動機)
夢想如口號, 愛情如流水作業, 掙扎只是口中所言, 內心戲的情緒完全欠奉
剪接曾是導演的拿手本領, 卻竟都成了一幕幕花多眼亂的零碎畫面
「革命還沒開始,青春已經死亡」, 這一趟真的感受到了

麥曦茵絕對有能力走得更遠, 一次的失手只盼是為造就更精彩的舞台作準備
也許無人在乎怎樣的評論, 但這位年輕導演, 仍然值得還愛本地影壇的影迷繼續期待

2012年8月11日 星期六

2012 荷里活銀幕女英雄

女性抬頭, 擔正當動作英雄, 部部特技大製作
2012年, 是女主角大展身手, 驍勇善戰的一年
與敵人對峙時堅強硬朗, 與愛人相處時溫婉可人
女性主義, 獨立自主, 敢愛敢恨
不一定要倚靠愛情成為生活重心, 也不一定全然抗拒去愛的責任與權利

--



Lisbeth
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 龍紋身的女孩

以其人之道, 還治其人之身, 恨惡性暴力, 祟尚自由無管制
有拯救同伴的意志與機會, 有獵捕仇敵的忍耐與功夫
如特務般出入守衛森嚴地帶如入無人之境, 多重身份多重掩護
如偵探般一部電腦搜羅背景資料詳盡細致, 蛛絲馬跡一一追查

Rooney Mara, 穿起鼻環胸環, 奇峰突出, 生人勿近
卻始終有柔情一刻, 看著同伴只視其為知己, 也就拂袖而去, 瀟灑撇脫

--



Elizabeth
Prometheus, 普羅米修斯

同樣曾當過龍紋身的女孩, 這一次科學家身份遠征太空, 卻可能一去無返地球的機會
Noomi Rapace 冷靜中難掩發現生命之源的喜悅, 喜悅中又難掩不能親自孕育生命之哀
遇上丈夫死去, 身懷異胎後的決斷, 對付異形時的勇敢與智慧, 不愧為異形系列的生還者
成功接替 Sigourney Weaver 的位置, 與外星怪物在體內體外拚命相搏

--



Katniss
The Hunger Games, 飢餓遊戲

為妹妹犠牲自己, 為同伴不惜犯險
置身真人表演的荒誕世代, 只有靠身世貧困而學回來的射箭本領求生
延續 Winter's Bone 的驚人演繹, Jennifer Lawrence 繼續發揮銀幕光采
個人魅力擔起全片情感起伏與戲劇節奏, 在模擬森林中上演大逃殺以外的逃命鴛鴦好戲

--


Snow White
Snow White and the Huntsman, 白雪公主之魔幻復仇記

既然女權加冕, 何需王子保護?
穿上盔甲, 手拿佩劍, 身騎戰馬, 上陣殺敵
童話中的白雪公主竟成號令萬軍攻陷王后城堡的革命先鋒
Kristen Stewart 仍受擁戴, 但不再只被追殺而沒有反撃, 儘管還是愚蠢的吃了那個毒蘋果

--



Merida
Brave, 勇敢傳說之幻險森林

既有白雪的童話故事背景, 又有 Katniss 的精湛箭術
彼思首位迪士尼公主形象, 就是戰士, 就是改變王國傳統的勇者
曲長的秀髮, 碧藍的眼睛, 栩栩如生.
見證歷代公主的變化, 從不出閨房, 到穿梭現實, 然後真正到野外闖蕩, 最後還是回歸原家

--

Bonus:
雖不是名正言順的主角, 卻真正身處超級英雄大電影中
發揮個性與才能, 不讓雄性動物專美.

Scarlett Johansson as Black Widow



Anne Hathaway as Catwoman



不愧為當今最炙手可熱的兩大女星
性感撩人的姿勢, 埋身肉搏的靈巧, 還有敏捷的反應, 應對危機的沉著與機智
不論是復仇者聯盟, 還是第三部蝙蝠俠, 兩女的艷光都搶盡鏡頭目光, 艷壓全場

延伸閱讀:
荷里活新一代銀幕英雄 (2011)
荷里活新一代人氣女星 (2008)

誠品書店 一頁台北



《一頁台北》中設想巴黎是一個浪漫的城市, 那台北呢?
鏡頭掃過台北市的大街小巷, 在地標間穿梭漫舞, 你追我逐迸發出一夜的小情小趣
男女主角的情緣, 正是從誠品書店展開
他在專注的看法文書, 她在看著看書的他入了神, 愛情悄悄的在每個不眠夜萌芽...

這種純真的趣味, 從書架林林總總的文字中建立關係
會在庸俗物質至上的香港中得以保留嗎?
香港終於有了第一個誠品, 但二十四小時的開放, 可以實行嗎?
在地板上翻翻書, 想念愛人, 妙不可言
閒時小休, 讓精神放鬆一會, 又會拾起書本再讀, 不亦樂乎

但, 會否有內地客人乘勢借宿一宵?
文化搖籃地, 風氣最重要
若保持不了理想的讀書環境, 營業再久, 書種再多, 亦為無補於事
又, 會否在客似雲來之時大幅加租?
現低於市值的租金只是一時吸引品牌進駐之舉,
始終賣書生意, 賺名聲賠資本, 賺人流賠銷售居多
一旦附近一帶已連帶暢旺, 誠品會否反因成本上漲被趕走?

說回電影, 既然台北都可活躍成浪漫都市, 那香港呢?
有了誠品書店, 只是邂逅的第一步
那捷運, 夜市, 公園, 旅館等的特色, 在本地又會是怎樣的氣息?
也許在夜色時分, 燈光最能映照出一個城市的活力生命
Bossa Nova 的烘托, 走馬看花的風景畫面, 構成一幅幅異國歷險的遊蹤
也許在外國眼中, 旅客才最能欣賞一個城市的藝術價值
作為本地原居民的我們, 只會看到電視中的煽情肥皂劇, 只會記掛著神秘袋中的商業價值
行事必須要循規蹈矩, 踏實的去思考, 沒有身為旅客時會去想像天馬行空的風光
但這畢竟只是糖衣的空殼, 沒有內心深層的自省, 也沒有對現世社會核心問題的實在認識
一如品牌的開幕式, 座落的只是配套, 進駐的顧客, 他們的本質才是內涵

只有相信真實人生可以活出像卡通的色彩, 才可享受戲中夢幻的情節設計
沒有犬馬的聲色, 只有純純的情誼
一份承諾, 一種勇往直前的態度
以輕盈的情調對抗沉重的繁囂
以單純的氣質抵禦人群的俗氣
這就是《一頁台北》
也就是從誠品書店出發的浪漫主義精神

Au revoir Taipei!
香港再見!

蝙蝠俠 與 羅賓 Batman & Robin



傳承與再生.
最後的一幕, John Blake 走進蝙蝠洞, 機關轉動, 徐徐升起
黑畫面剩下《The Dark Knight Rises》四個大字.

羅賓, 正是 Gotham City 旭日初升的新一代黑暗騎士.
世代需要更替, 但蝙蝠俠的標記可以一直相傳
只要是挺身而出, 抵抗罪惡, 就可以接過蝙蝠火棒, 讓夜空永遠留下一道亮光
孤兒所畫出的 Batman 粉筆圖案, 正好預示 Robin 日後所用的 Nightwing 標誌

John Blake, 集合了歷代羅賓的性格, 理想與才能
可算是 Christopher Nolan 在系列最終章設計最具心思的新角色
耗盡前半段每一個細節與篇幅, 去描繪他具備如何超級英雄的特質
三次警長的讚賞, 三次蝙蝠俠的囑咐
因此不再需要當副手, 可以獨當一面, 當制度內的警長, 或是制度外的羅賓
成全了大銀幕上最全面完整, 最具血肉的羅賓形象



勇敢無畏的熱血青年 (hothead)
孤兒長大後, 要學會隱藏對社會的憤怒, 對不公義的怨恨
就如戴上面罩, 裝作滿不在乎的生活生存
但他看到了出路, 在百萬平凡的人生中, 有一個 Bruce Wayne
同樣的憤怒與怨恨, 造就了蝙蝠俠, 也奠下了一個讓其銳意效法的榜樣
不安於跟從 Foley 指示在渠道入口等待警探回來
不滿於 Gordon 對 Harvey Dent 死因真相的隱瞞
不忿於橋上警察妄顧小孩安危的按章辦事, 因而怒擲警章到大海, 發洩對體制的失望

心思細密的偵探頭腦
懂得找尋下水道的出口而救回 Jim Gordon
懂得推敲蝙蝠俠的真實身份為一位孤兒億萬富翁
懂得從工程地圖簽署的文件找到 Daggett 為嫌疑犯
懂得珠寶竊盜與億萬富翁失蹤的關連
懂得從泥頭車司機擋路而觀察到爆炸物並推論到下水道的活埋危機
懂得在所有警察被封鎖後立刻到醫院帶走 Gordon 遠離險境
懂得如何與被困同僚保持溝通, 並炸開下水道救出警察們
看出犯案模式, 不相信諸多巧合, 其機智與效率, 鋪墊日後當滅罪先鋒的伏線

當然, 人必然有缺陷, 英雄的接班人也不例外
過份急進躁動, 即使追查到水泥車的線索, 也因槍殺了疑犯而無從有效阻止陰謀
Jim Gordon 也成功埋伏闖進病房的他, 並告誡他要小心角落, 看清楚才行事
過份張揚高調, 就讓敵人差點成功破壞其打開下水道破口的大計
Bruce Wayne 替他解圍時也不免再提醒他, 隱藏身份的重要性

獨自行動時, 不肯戴面罩, 不用假名字, 因身邊無親無故可以威脅
因此, 最後的基地傀贈, 他會在未來的日子, 穿起制服嗎?
不得而知, 亦無須再探究下去
蝙蝠俠走了, 羅賓的降臨, 是完美的終局
舊時代過去, 新生代接任
往日的他滿佈身心傷痕, 已找到好歸宿, 重新做個普通人的生存意義
如今的他活力朝氣勃勃, 正在整裝出發, 見證成為新英雄的傳奇誕生



Joseph Gordon-Levitt, 爽直傻小子的表演簡直與漫畫中的形象為絕配
查案時入型入格, 持長槍時有型有款, 《The Dark Knight Rises》足可堪稱為John Blake的崛起

2012年8月10日 星期五

蝙蝠俠 與 貓女郎 The Bat & the Cat





她, 難以捉摸, 難以適從
時而柔情如水, 楚楚可憐, 弱質纖纖, 若有所失的神態讓人如癡如醉;
時而狂野如火, 踽踽獨行, 神神化化, 高傲任性的姿勢令人神魂顛倒

他, 自憐自傷, 自負自輕
人前風流荒唐, 揮霍無度, 不問世事, 花花公子的形象招人羨慕景仰;
人後孤僻封閉, 偏執憤怒, 嫉惡記恨, 黑夜騎士的記號使人希望自信

無人願意明白, 他們彼此內心的苦悶; 又無人可以接納, 他們相互真實的身份
因為太瘋狂, 因為太偏鋒
不為主流所接受的兩位邊緣人, 註定要碰在一起, 並擦出無盡火花
然而, 他倆終究邂逅了, 兩顆塵封已久的心靈接通了





她, 可以帶領他走出過去情傷的內疚困境,
當他伸出雙手助她時, 她會戲謔他, 好像他所有要救的女人都不會有好下場
她的婉拒與自主, 及若即若離的態度, 正是蝙蝠與貓的你追我逐遊戲曖昧之處

他, 可以引導她離開一直犯罪的沉淪深淵, 只要她說一聲願意
當她企圖拔槍殺人時, 他會阻止她, 提醒她善良的真本性與行惡的逼於無奈
他的原則與信念, 及從不放棄的信任, 正是貓與蝙蝠的浪漫愛情故事動人之處

只是, 純真的靈魂, 一旦破碎, 還可能有回頭的餘地嗎?
重新再來一次, 明知面前有一段美滿的幸福在等著, 還會戴上面具嗎? 其實真的有選擇機會嗎? 若不蛻變成適應力頑強的貓兒, 也許早已捱不過那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刻, 遇上他的一刻

在陰冷詭秘的灰暗城市中, 只有努力向上地掙扎求存
是 Selina Kyle 成為了貓女, 還是 Catwoman 在偽裝人類的身份生活?




男人, 只是掌握了權勢與地位的腐敗符號
不需要, 也從來不稀罕, 有挺身而出保護自己的王子與高貴優雅的城堡
即使有, 都只會是一戮即破的幻影謊言, 因每人收藏起的陰暗一面, 其實都是同樣的怪物模樣
沒有幻想, 那為何會有想建立自己的家, 擁有自我的天地, 那一種溫暖的感覺?
是自欺欺人, 為了隱蓋內心的軟弱, 不得不先計算對方, 先作攻擊的一方吧?
然而, 為何只有他, 明明知道是一個騙局, 陷阱, 詭計, 還是一次又一次甘心的自投羅網?




女人, 卻是不斷讓人失望又給予新的盼望
無法徹底以尋常對付大壞蛋的狀態應對, 又難忍慾望牽引的本能反應
情感上的遷就, 道理上絕不退讓, 卻深知她的缺陷正是自己心之所在
在失去最愛後沒有了存活的倚靠, 突然迎來新的挑戰新的方向, 成為動力
是宿命如此的安排, 還是本就惺惺相惜, 人心傾向同類的對象, 一起同病相憐?
既成最愛又為敵, 互相合作又互相對峙, 互相隱瞞又互相補足, 天造地設的一對





這奇妙的愛情, 在大銀幕上等候了二十年, 終能開花結果.
彷彿在舊日暗黑歌德式童話世界的 Gotham City 中走進了真實社會的 New York
Tim Burton 設計的是光怪陸離的童話社會中, 有血有肉的立體角色
Christopher Nolan 筆下的卻是寫實血肉的社會中, 童話化形象化的角色
背景個性縱有所距離, 當下的蝙蝠俠與貓女郎卻如身處另一平行時空, 遙距呼應當年的遺憾

1992年, Selina 在看到蝙蝠俠不理她說話, 轉身離去時說出了
"Well, that was very brief. Just like all the men in my life."
2012年, 蝙蝠俠在轉身後看見 Catwoman 已去無蹤影, 則慨嘆了一句
"So that's what that feels like. "





當然, 還有經典的化妝舞會.
他們沒有化身奇珍異獸, 因為怪物的本相無用化裝
翩翩起舞, 細細耳語, 一舉手, 一投足, 一個眼神, 一句說話... 深情致命的一吻.
三分鐘內, 從挑逗性到危機感, 從危機感到真情流露, 從真情流露到悲劇的開始
二十年後, 同樣的親密接觸, 同樣對上流假面具的嘲諷, 同樣的一個吻作結束
沒有了對自身及對方雙重身份的忐忑矛盾, 換上了富家子與窮家女的地位階級觀念之別

1992年 Bruce 問 Selina, "Who-ever you think you are?"
Selina 困惑絕望的回答, "I don't know about it anymore."
二十年後, Selina 對 Bruce 輕言 "You don't know a thing about me."
Bruce 斬釘截鐵的應對, "Selina Kyle."
在柔弱的 Selina Kyle 與暴烈的 Catwoman 之間, Christopher Nolan 為二人死結選擇了答案.

時代變遷了, 情懷卻依舊
也許他們曾經在錯誤的時刻相識相愛, 這一次的緣份終有延續下去的希望
他為她戴上母親的珍珠項鍊, 譜寫上世紀未了的宿命姻緣
The Dark Knight Rises, 為 Bruce Wayne, 為 Selina Kyle 記下了美滿的句號

2012年8月7日 星期二

Shine - 少數弱勢代言人



如果Shine沒有消失, 高溫的光芒也許可以照亮更多受傷的弱小心靈, 保護更多受逼迫的弱勢社群
因他們是你也是我, 因他們正值年輕無懼, 為草根為病人為傷殘為長幼表露心聲更有赤子之善

短暫風光的歌唱生涯中, 黃偉文為兩子度身訂造了兩首具宏觀視野, 可供多層面解讀的經典
每聽一次, 或每隔若干年, 再聽一次, 再細味一下歌詞與旋律, 都有不同的感受與反思
一首是街知巷聞的成名作《燕尾蝶》, 一首是經常被遺忘, 如同曲中主角身世的《曼谷瑪利亞》

無論愛侶或路人 我都愛好嗎

感觸不已, 感慨不盡
世界上, 誰能自居博愛多情? 何能擁抱天下間所有心碎的靈魂?
人生中, 誰可仰天控訴不幸? 何能比擬天下間所有淒慘的悲劇
這一刻你在卿卿我我, 地球的另一邊廂卻有人正在乞食求溫飽
人心的熱情, 始終有私心, 為何她比他更值得你付出的關懷, 又為何她比他更配有地上的奢華?

每一個人, 若生來平等, 為何在地上要有階級之分? 誰有資格判斷誰的地位價值?
同樣的信仰, 同樣的名字, 為何軌跡有天淵之別? 很多的疑惑, 很多的不甘, 很多的眼淚...
也許我們都勇敢的, 豁出去愛吧, 不愛的, 都去關心一下吧, 直至力氣耗盡, 直至無力再愛...
最後, 我們都去奉信, 那一個敢愛敢行犠牲愛子的祂, 跟祂的腳步去愛吧...
啦啦啦 啦啦啦 道理誰人都明白, 敢去肯去訴諸行動的又有幾位?
世間上仍有千個受苦的她, 同樣希望人生中也有千個願意回應分享的她或他
曲末一句「有沒有人」是對有心人的呼喊, 若有所觸動的, 就去行動吧!

繁華像幅廣告畫 蝴蝶夢裡醒來
記不起 對花蕊的牽掛


懷念, 可一不可再的體驗, 一去不回頭的景象
時代向前流動, 記憶往後倒退

愛過的人, 曾經朝夕相對的人, 過去想念牽掛的人, 會離開你的視線
更多的事, 更多的情懷, 不知不覺的變遷, 毫無徵兆的消失
昨天的狂歡, 已成今日的回憶; 昔日的簡樸, 已成當下的歷史
向著繁華昌盛的未來奔跑, 多少園林中的花花草草已走過生命一個循環?
又多少遇過的友好親人, 經歷一樁又一樁生生死死離離合合?
要適應變化, 跟著生活一日又一日的勞碌走動, 途中所犠牲的, 又可曾停下留戀過?
責備時間走得太快, 然而我們才是最不懂賞識時間的人

又一個十年, 他們都已添一份成熟的滄桑, Shine 再不是以前的陽光大男孩
他們有自己的前路要走, 終於同化成為在偉大佈景下葬身的燕尾蝶

2012年8月6日 星期一

Shine - 熱血青春代言人



我尚完好 當天又藍便知道

天又藍紀念中學, 在十八那年已相送遠離
想不到, 樂壇舊生的約定, 終會在今日落實

2003年, 曾經以為他們會走到最紅的一端, 燦爛陽光灼熱最美的青春時光
2006年, 畢業了, 十八了, 亦見證他們最後一張專輯, 解散前的黯然無光
2009年, 逝去了, 長大了, 慨嘆樂壇已經失去了這隊熱血的男子組, 卻又見訪問中的三年之約
2012年, 回來了, 成熟了, 演唱會再踏舞台, 年少時一同經歷成長的青春, 共沒有放棄的約定

回歸了.
三年又三年的等待.
其實早已看透了, 在《鼎鼎大名》的冷淡反應後, 也曾如歌詞所言看開了放下了
既然樂天知命, 何須強求盛名? 怎料這次一個翻身, 竟然博得滿場喝采
原來不止自己, 還有很多很多的祖與占都仍然記得.
多得黃偉文.

不純粹是伴隨成長的情意結, 而是歌者純真熱誠的感染力, 曲詞樸實無華的品質
在一大堆當時得令的罐頭港樂中可能只是不起眼的單曲, 但歲月就懂得淘汰劣品, 提煉經典

《天又藍》中的故事, 就正正是跌過痛過後, 傷口癒合, 醒來又是新一天的豁達
Shine 樂壇路上的起落, 我們人生中的碰撞, 也許就是如斯, 笑著換去紗布吧

得一半熟嗎 仍然有一半未曾定形吧

如果要選一首歌, 總結 Shine 十年來的定位, 毫無疑問, 我一定會首推《半成年》
既有活力澎湃的活出自我生活方式, 又有對未來的拒絕看化, 亦有招牌的反對與俗世同化
一首歌曲, N種態度, 年輕就是懶理規矩毫無節制, 數盡各種日常瑣事的自由選擇
而這又不止於歌頌青春的實體年歲, 而是在宣揚任何時候任何階段都要抱持的青春精神
成年都不一定要熟透, 一半世故用於處事, 一半年輕留於心境, 繼續開拓無限的可塑空間

還有那份要闖一番事業的熱血幹勁, 這份大無畏, 在現在扮青春的《第二春》已無能復尋
正面. 積極. 向上, 就是《半成年》舊時為 Shine 留下的偉大預言
淡然退出, 專心拍戲, 是入世的屈服, 不再迷戀台前風光
今年的演唱會, 是最後圓滿「未獲得掌聲怎可以回家」的一個小心願
看化了, 懂得以大局為重了, 不再莽撞了, 不再闖蕩了, 也就浪漫不再

來年你共我或會長得更高, 然而這段歲月青春不老

本想聊寫一下《舊生會旅行》, 但最後還是走不出《十八相送》的調子與畫面
也許尚未到約定的友好都向現實低頭的時候, 始終希望友誼永固, 別去剩下的仍是希望與記念
起步時前面看到無限大的宇宙真還沒有上色, 也從不懂戀愛是怎樣一回事
直到宇宙上了色, 戀愛著了跡, 然後宇宙褪了色, 戀愛滅了跡, 後來又再上色
成長就是從不斷的循環中跌倒又學習, 學習又跌倒
而幸好, 感激一直有你陪伴我, 遊玩過無限個今早

2012年8月5日 星期日

Shine - 凡夫俗子代言人



男孩像你 也像我 百萬個不止

Shine Again Concert 2012, 是一個屬於你與我, 屬於永遠的青春時代
屬於平民樂迷一起參與, 享受其中的演唱會
從黃偉文在2002年為他們寫出第一首《祖與占》開始, 原來已定下了天佑又南的路線
鄰家男孩的親切形象, 鮮明帶出了你你我我都是祖與占的訊息
簡單不隆重的衣服造型, 平實不花巧的台風, 真誠而陽光的演繹
沒有誇張豪華的視覺效果, 只有羞澀直率的講話自白

多麼的普遍, 只是初登場即一鳴驚人
多麼的平凡, 正是這特質有情感共鳴
最後, 他們也如預言的命定, 湮沒在寂寂無名的人群中

祖與占走過樂壇短短的五年, 高峰竟就在初出道之時
復出前對成名的期待與看開, 重生竟又是另一個五年
慶幸有黃偉文的作品展, 樂迷突然又記起了這隊平凡, 卻又不是這麼一般, 具有特色的Shine

這一群 原來是我們難道你未贊同

努力想開創潮流, 其實又只是另一場跟風
要出類拔萃, 卻欠缺自信
這不就是大眾, 你你我我他她的寫照嗎?
一首《俗》, 唱出了我們的心底掙扎
原來是潮是俗, 一切皆在宿命計算之內
我都愛陳奕迅, 也喜歡 Bathing Ape
但 Shine 的音樂, 其實同樣是構成我音樂世界, 生活空間的一部分
《Shine On》其實聽出了兩子復出信心的不足
但正正是這份忐忑的心態, 才使《俗》入心入肺, 成為樂迷的私家心頭好

年青人要跟隨潮流, 又希望別樹一格
俗套與否, 卻從只在乎於我們心中的主觀意願

當年的祖與占, 時至今日仍然未可鼎鼎大名
不過派過未派過的每首歌, 都曾經感動過, 都在前奏一起已熟知其旋律, 那已經足夠

即使以後很平凡 這一節亦美好

在2012年的十周年紀念後, 這首歌又有了新的意義
燦爛過後, 他們可能又再拆夥, 又要告別其音樂舞台, 各自回到其工作崗位
然而, 這數晚回到青春的歲月將化成不老的回憶
我們每一個, 又何嘗不是欣賞過表演, 重溫過舊夢, 一覺睡醒又再埋首世俗事埋沒理想?
我們每一個, 都總有習慣了的, 但也總需要有未曾遇上的期待



延伸閱讀:
黃偉文作品展回顧 : 耀眼煙花 隨著記憶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