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8日 星期一

謝安琪 Binary - 還是關懷大眾, 唱出自我的謝安琪


專輯: Binary 二元

演出者: 謝安琪








屬於kay的第二張大碟, 沒錯, 出道第四年的她至今才發第二張完整的大碟
從kay one的一鳴驚人後, ksus2的歌少但質量高, 然後一路的休息帶來的兩張精選
到底短期內經歷過事業起飛, 從細公司高調轉會國際大品牌, 愛情人生步進另一階段後,
kay會為歌迷帶來怎麼樣的音樂變化或新火花呢?
會維持她獨特的個性品格, 又會繼續讓周博賢主導她的音樂製作嗎?
在十七度與囍帖街相繼主打後, 不禁曾懷疑過周博賢的參與度,
及kay會正式奔向主流情歌的大懷抱, 這些擔憂當然於聽罷全碟後一掃而空
不愧是樂迷一致期待, 樂評一致叫好的謝安琪

第一track已經是全碟最pop最大路的情歌, Eric Kwok交出了一份流麗的旋律,
黃偉文也填出了感情與過去回憶雙重意義的好詞, 在kay的演繹下成就又一首佳作
囍帖街就算見證過更多的美好, 終歸會面臨拆卸的命運
與其留戀不如捨得放下, 與其記著不如灑脫忘記
"好景不會每日常在 天梯不可只往上爬", 在意永遠的過去就不能擁有永遠的未來
" 忘掉砌過的沙 回憶的堡壘 剎那已倒下" 親手建立過的一切, 自然要承受失去時的重量
"階磚不會拒絕磨蝕 窗花不可幽禁落霞" 寫得非常詩意,
暗喻了人再努力阻止不了時間流逝, 阻止不了自然界的運轉
亦同時暗示了人就算是喜是悲, 是高是低, 自然定律還是會繼續, 自身的際遇向來何其渺小
最後點出了主題, 放下手中你執著的鎖匙, 因為世事幻變, 沒有什麼可以捉得住
有感情都未必可渡一生, 放開看開才是擺脫的竅門

囍帖街已經如斯出色, 但終歸還是其他的音樂人, 謝安琪, 原來還是配上周博賢最具殺傷力
十字架充滿著國語情歌的調子, 聽過kay的相信live後, 一直期待她對此類歌曲的駕馭能力
可惜kay的咬字不清有點破壞詞的意境, 而且她的高音似乎未回復年前的穩定
感覺她可表現更好, 只是詞的感動與曲子滲出的淡淡哀愁太天作之合了
不過還稍嫌周博賢的詞有時不太合音, 墳墓二字像是硬塞上去

從第三首起, binary開始進入了另一國度, 貫徹回kay對社會大小事的題材的關懷
私隱線在詞取材上已有其嶄新突破, 批判車廂人潮的吵耳交談, 用上迷幻的beat
謝安琪幾乎一出豐富編曲就從不失手, 手到拿來的演繹把內心不滿逐步發洩出來
一句 "只想專心聽歌" 勝過了千言萬語吧

接後的如花依然毫不遜色, 堅持自我活出美麗最易惹人共鳴, 演好自己角色自然可得掌聲
行雲流水的舒服編曲, 有點輕鬆及自我陶醉的feel, 不太jazz但卻非常隨意
幾下背景女聲都落得恰到好處, 小小的經典可傳天下令我想到楊千嬅的一貫自強訊息
十七度可謂全碟較為遜色作品, kay的ad-lib愈聽愈順耳了, 反而cousin fung的曲有點不到位
如花夠起承轉合的框架, 十七度的曲就過份平淡而kay的演唱也欠缺了感情, 很奇怪

入型入格從kay一開聲已感覺很清新很kay style, 電話聲音對談帶來無窮驚喜
想不到周博賢會同場獻聲, 涉獵題材, 討論的電影與飲食極易惹起共鳴,
謝安琪在對話中的演繹更是非常到位, chorus部分亦聽得很舒服
所寫出的兩重意義亦是值得留意, 不論支持波蘭電影大師或是主流愛情片也好
不論吃燒味或沙律都好, 重要是自己決定自己所愛, 建立個人風格不受人影響才是王道
同時諷刺了普遍大眾習慣的批評聲音, 沒有看過, 單憑別人推介就下定論,
或是一味只懂嘲笑流行文化或藝術文化, 拘謹愚笨的單一化及同一角度看不同文化
或毫不明白專業名詞的技術意義就亂拋書包, 其實各自媒介有著各自喜好專長
你愛甜品, 他愛大排檔, 每樣東西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
若然看"獨家試菜"時還要挑剔男主角的"方法演技", 吃魚蛋粉卻挑剔沒有魚翅好吃
真正的入型入格, 是要愛自己所愛, 同時尊重別人的選擇

之後的烏托邦更是毫無保留地展現了kay與周博賢的宏大世界觀及人生觀
歌詞中的深意恐怕要深入的社會經驗去感受細味
冷峻的編曲貫穿全曲, 更喜歡進入最後chorus的一下暫停,
是帶領大家進入細看其灰暗世界前的一次抽離
chorus後段kay的一聲聲感歎亦是畫龍點睛
說回主詞, 表達出對利字當頭的社會的強烈不滿
人人為向上而不擇手段, 善良人給其他人利用陷害或譏笑諷刺
現世代人的觀念更為沉淪腐化, kay那段描述致富的人的手段的台詞寫得很精警
chorus不斷講述從不滿到達看透世情後的無奈與感慨
腐化反而被盛讚, 所謂的烏托邦才是墮落之地, 一詞兩意使用最佳的一首

因著前兩首的出色, 十優生顯得黯淡無光, 有著女性不倒的勵志, 耐聽而不過火
算是大灑不快後的生活調劑, 開始專輯的完結部分, 舒服的帶到最後的港女星期日
有了十優生的平靜過渡, 更顯出last track的優攸自在, 幾聲吹口哨已經掃走世界煩憂
把社會大事化為對平凡八卦的閒話家常, 曲式很有"菲情歌"影子, 卻是更加輕鬆
作為終章很有力, 由平日的千層煩惱暫且放下, 在幸福休息的一天recharge後再出發
一個休息的中轉站, 然後再面對日常世界的難題, 沒有要kay表演的飆高音部分
沒有ad-lib或特別show-off歌唱功力的部分, 更聽得出kay聲音的特質, "平淡卻是最美"嘛

剩下的國語歌當作bonus track去聽, 又不是說太差, 只是國語表現還有望進步
而填詞部分亦為全碟最弱部分, 沒有突出binary的精髓,
只是這份曲真的較適合作國語歌, kay的演唱明顯沒有十字架般吃力

總結全碟還是未轉公司前的高水準, 謝安琪對製作好音樂及關懷社會的熱誠沒有在時日中消逝
反之是隨年月更成熟更多變化, 不過kay還要好好保養自己聲線,
始終復出後的她, 唱功還與最佳狀態時有一段距離, 還望謝安琪的奮鬥進步
如同碟中的題材一樣吧


其實差不多可推介全張專輯, 每一track都有相當的驚喜, 只有"十"字起頭的三首比較失色
十字架也不錯, 欠了點更合心的演繹而已...

推介: <<囍帖街>>, <<私隱線>>, <<入型入格>>, <<烏托邦>>, <<港女的幸福星期日>>

When the Dark Knight meets the Game Theory (SPOILERS ALERT!!)

(本文將含dark knight劇情透露, 敬請留意)

當蝙蝠俠黑夜之神掀起一片熾熱撲票熱潮的同時, 網上影評都對此片議論紛紛
更加出現了不同大學教授的論文分析, 針對著joker的煙花表演之謎而討論人性道德的問題

源於joker要作一個social experiment, 目的要顯露人性本惡, 每人在臨死前會顯露醜惡真面目
於是他把兩艘船分別放置炸藥, 然後給每船一引爆器, 一按下去就會引爆對方的船
因著gotham city mayor的安排, 一艘自由號與一艘精神號,
一艘充滿罪惡滿貫的囚犯, 一艘是平常安守本份的良好平民,
joker威脅他們, 如果兩船三十分鐘後不爆炸, 他會自動引爆兩艘船
無一人可逃船, 而炸掉一艘船後另一艘可得以逃生
規則就定了下來, 在joker的想像下及殘酷的scientific game theory告訴我們
他們應該會互相引爆, 兩船同歸於盡, 這個是dominant strategy
大前提是每人重survival於morality, 生死關頭置道德觀念於不顧

正常情況下joker是正確的, 可是原來這個實驗有著比我們身處的世界多了一些元素
普遍大眾已經提及過的答案, 就是人性的光輝令他們沒有沉淪,
假設了我們心底都有著不犯罪的好基因, 只是生存本能的力量可以給良知壓下去
於是當那凶狠囚犯作出十分鐘前該作的決定時, 觀眾都為之感動拍掌

但是, 聰明的觀眾應該有曾泛起一絲念頭, 會不會引爆器是引爆自己的船呢?
這一步就是關鍵到實驗本身的可信性, 人人皆知joker嬉皮笑臉神經病, 喜歡惡搞
一旦執行引爆決定, 炸死自己不就愚笨中了joker圈套?
當然在緊急關頭, 人類還是會選擇相信目前僅有的資訊,
而三十分鐘其實都足以提供時間給船上的實驗對象去冷靜思考
insufficient information情況下, 引爆還是為生存而無可奈何的決定
尤其乘客如果真相信joker無論如何三十分鐘過後都會引爆的話

這可信性一環, 在特定情況下是特別容易受質疑, 從而影響實驗結果
就是uncontrollable的external factor, 外在而不在實驗範圍的力量
這一點就正正與dark knight最後帶出的訊息有關
batman是gotham city的secret guardian, 人人相信batman這個symbol
相信batman背後的執行正義的信念
就算在自由意志上抗拒這私行制裁者, 潛意識中是會潛移默化到batman在背後的幫忙
事實上, batman確實在默默保護船上的人, 只要他們不自相殘殺
batman還是成功制止joker的引爆的, 這種日積月累的信心在心底內才默默改寫兩船的決定
batman是有幫gotham city變得更好的
縱使恐懼會激發人類的邪惡, 至少危難時有了batman的拯救,
不然他們不引爆的決定就會引來joker的終極懲罰: 爆炸而身亡,
那保持著人類高貴的善良情操就會變得毫無意義

如果船上的人相信joker說謊, 引爆器不是炸對方船,
或具少許信心joker的狂亂行為有機會得到阻止, 那怕只是些微的信心與希望
都足以抵擋joker帶來的恐懼了

因為目前假設每人有kindness value 善良心, survival value 生存價值,
原本沒有batman的世界, survival > kindness, 雙方引爆的utility比不引爆大, outcome: firework
當有batman時, survival chance increases, 引爆的utility會減少,
以致人類本身的kindness value帶來的utility比survival高, 就出現dark knight片中的outcome了
而若然船上兩方都相信對方有著同等的model, 那兩邊都自然不會引爆了
事實片中資訊的提供很容易把雙方逼向死角, 尤其平民知道另一邊是囚犯
很明顯會assume對方的kindness value較低, 從而出現後來的民主決定
反而囚犯得悉對方是普通百姓, 可用最正常邏輯去分析推算, 自然最後的決定可更理智及符合人性

說到底, two-face係岩既, 一切只係probability決定,
大家去衡量chance of batman saving the day, 或者chance of joker telling truth
覺得邊方面更有說服力就向那邊信靠, 只是縱使一切都是chance,
沒有人類本身善心都是不可成事的

而且還記得batman begins最精彩的其中一句對白嘛
"It's not who I am underneath, but what I *do* that defines me."
Dark Knight將這一句精髓表達出來了

船上兩批人想著殺害對方自救, 可貴是沒有付諸行動
不然將要為自己行動付上代價, 負上責任

難怪大家都這麼期待christopher nolan把riddler謎語人帶進batman franchise了
若然第三集batman真的要決戰riddler, 恐怕要出動mathematics skills呢
不過不用怕, batman本就是英雄世界中頭腦最精明的detective~

另一篇個人認為很精警的評論文章:
http://www.mingpaonews.com/20080728/tab1.htm
昆明小丑˙曾特首與《蝙蝠俠》博弈論


2008年7月26日 星期六

<<太空奇兵 威E>> (Wall.E) 一篇未來的預言童話



影片: 太空奇兵. 威E (Wall-E)


導演: Andrew Stanton

評分: 74/100







SPOILER ALERT: 嚴重劇透, 敬請留意

Pixar一年一部經典作, 慢工出細貨, 每年都滿足無數影迷期待
從1995年開始打造的王朝從toy story的鬼斧神工出發,
經歷monster inc., finding nemo, cars等等為人津津樂道的新童話
每一部都處於技術尖端之餘, 總有不同的心思與小驚喜
更難得是故事主題從來不馬虎處理, 更是愈加成熟動人, 深深銘刻於大小朋友心中
將歡笑送至小朋友以外, 亦把大人童心重新呼喚, 宣揚內心良善不遺餘力
pixar可算是真正良心企業了 ^.^

說回正題, 自從toy story之後, pixar很久都沒有真正的代表作
儘管finding nemo贏盡了票房, 掃盡所有人歡心, 在藝術水平上還未給一致認同
而cars之後pixar開始步入了新階段, 在劇本上嘗試更大野心, 描寫主題更深入而出色
ratatouille在技術與劇力上達到相當平衡, 可算是一大masterpiece
這一次衝出宇宙又如何呢? 沒錯, 在畫功及場景處理上是已完美無暇
亦印證著pixar再次成功挑戰自己, 這一次更可做到不靠對白傳達故事訊息
只是這份看似宏大的劇本, 看似深遠的主題, 這一趟恕未可得到個人共鳴

想很久才知道怎用四字形容此片的弊處, 是"一廂情願"
影片整體基調一直提醒著珍惜地球, 懂得做人
只是人類的覺悟與作出改變有點理所當然,
破壞了整個地球生態後遷移他方, 等到地球重現生機後就回到原居生活
由始至終劇情主線都迴避了根本問題的解決方案
什至整個回歸地球的計劃都是單靠機械人的力量而非人類
人類沒有得以審視反省自身的劣根性, 縱使得到了結局的安排
倒頭來不又只會重蹈污染的惡性循環?
太理想化的結局處理, 當然很一貫pixar的樂觀希望做人觀
只是令整個故事失去了更高的深度與可再上一層成為經典的機會
而變成純粹的未來愛情故事

要說只要有實踐夢想的決心, 老鼠可以做大廚, 我相信
只要一家人團結一心, 互相支持信靠可渡難關, 我相信
只要在平常生活中稍停下來, 欣賞自然風光比追逐名利更可貴, 我相信
小如玩具可以做一生好朋友, 怪獸也可與小女孩交心, 通通我都相信
偏偏來到這一次, 我第一次感覺到pixar故事設定中, 橋段情節中有點假
也許一開始我就不相信人類懂得如何疼惜自己所處的家,
日累月積的垃圾堆, 沉醉虛擬世界而忘卻真實大自然的美好
懶惰而連站立都開始不懂, 知識退化而變得比機械人更機械化
這些都是可見未來人的樣板, 正正pixar點中了人類的弱點
後期的突然齊心返地球就顯得難以入信了
艦長的性格是可圈可點,但他的醒覺也未免過於劇情需要吧

Pixar放棄了更多可供探討的conflict而選擇最純真的描寫機械人救地球是情有可原
畢竟這仍是小孩子市場主導, 科幻題材下顯出製作人的野心
對環保, 人與機械不同題材都想include在內, 對2001太空漫遊的致敬是很易看得出的
其經典配樂都用了在內, 前半段wall-e孤獨在地球執行任務至邂逅eve到墮愛河的段落很出色
充滿懷舊而同時具未來色彩, 宇宙漫舞更是動畫史上最浪漫橋段之一吧
如可減少繁複枝節而集中講機械人可能更理想, Cars不就是只得車的世界嗎?
如要探討更多人類為本, 就應更集中主題, 如A.I或2001太空漫遊,
現今還是有警世意味的, 不過在華麗的追逐場面中給薄化了




2008年7月22日 星期二

Kary << Lady K: Transformation >> 清新活潑的新嘗試

專輯: Lady K: Transformation


演出者: Kary Ng














去年夏天推出的in control意外得到四台碟的榮譽, 當然歸功於逼得太緊的威力
然而個人實在不太喜好kary在該碟的音樂取向
幸好這次的transformation聽出了kary回歸音樂上的上佳狀態
paco果真要力捧她上位成為搖滾女王, 定位清晰後的整張大碟予人耳目一新之感
幾可回到ping pung的輝煌時代

是參考了鄭融的成功例子嗎, 女子自強是全碟命題, 而且命中比super girl更為徹底
不再掛羊頭賣狗肉, 明明動感型格才是kary強項就不要硬放慘情悲歌作主菜嘛
Lady K看出求變決心, 只是點題作略嫌填詞過份粗俗, 破壞質感
碟內的快歌作品都各有出色之處, 麗池舞會醒神, 貪新棄舊在曲詞編演上皆為上乘
思想態度點中主題的一針見血, 射燈在此beat好夠玩味, 未來的人都好玩

填詞方面主要靠林若寧操刀, 功架已經成熟, 方杰的詞也不俗,
唯一最差反而是林夕的不如不愛, 當然分手要狠的感情觀亦不得共鳴,
但還不致上兩張專輯的痛哭投訴般不得我心
快歌在編曲中弄出新意, 慢歌部分都依然有上佳質素
最後一秒鐘加上了新聞報導聲音開場及作結, 絕對盪氣迴腸
如可用回原詞將更震撼動人
天橋交匯處是kary一大佳作, 比同題材的十七度在曲編上更為優勝
長不大放在last track有點weak, 但依然是耐聽的情歌

縱觀全碟, kary演繹有所進步, 選曲進取後換來專輯更具跳脫活力
流行專輯中的舞曲元素算多姿多采, 是有所覺悟嗎? 期待kary再進一步的嘗試

推介: <<最後一秒鐘>>, <<貪新棄舊>>, <<天橋交匯處>>

2008年7月21日 星期一

蝙蝠俠榮登影史上最佳電影寶座
















經典一刻
二萬三千 voters, average voting 9.7

讚歎呢~!

The Dark Knight, greatest movie of all time!!!!



2008年7月17日 星期四

The Dark Knight (蝙蝠俠 黑夜之神) - 超級英雄電影新典範



影片: 蝙蝠俠 - 黑夜之神 (The Dark Knight)

導演: Christopher Nolan

演員: Christian Bale, Heath Ledger, Michael Caine,
Aaron Eckhart, Gary Oldman


從前電影行業一直盛傳一句, 續集總不會及上前作水平
例外的就只有新約聖經比舊約好, 教父續集比第一集好
新世紀的電影似乎開始打破慣例, 但全面而徹底的超越
黑夜之神比起俠影之謎確實在所有層面上俱優勝,
不論原著的風格, 故事的架構, 主題的意義, 動作場面設計
攝影技巧, 說故事方式, 演員水平, 都達到一級的無話可說
這樣一部漫畫改編的超級英雄電影, 又怎會辜負影迷的熱切期待呢?
又怎不可能成為一時傳頌的大師級經典呢?

當然, 最優等的電影, 具備一切最基本的出色元素外,
還需要額外的bonus將整套電影提升多一大層次, 本片的bonus絕對是其經典大奸角joker
看完整套電影, 真的很慨嘆heath ledger的英年早逝, 大好才華就此絕蹟人世
看著他的出場, 每一分每一秒都搶掉了所有人的風頭, 欣賞他的發揮, 更覺得意猶未盡
慶幸的是這部本世紀新經典可成為他的遺作



他演出了joker殘忍可怖的另一面, 幽默感的台詞都成了令人心寒害怕的言語
化妝固然居功至偉, 只是heath ledger改變自身聲音的盡情投入可算拍案叫絕
編劇為他精心安排的笑話或瘋狂道理, 都加強了角色的獨特性與說服力
當然本身對joker一直喜愛的感情亦暗地令我對這個joker加分, 將原著最邪惡的展露出來
只是其遊戲感及神經質就未能過度展現, 有點可惜,
畢竟一百五十三分鐘的片長都仍然太短
joker的戲份儘管已幾乎可列為第一主角, 仍是不夠
也許需要一整套電影都圍繞joker為重心才可滿足我對這角色的需求,
無論如何, heath ledger已賦予了dark knight第一生命, 沒有任何其他東西可以替代了

只不過, 這部電影就算不看joker, 仍然是劇力萬鈞, 戲勢磅礡
顯然Christopher Nolan不希望重蹈Tim Burton覆轍, 單靠joker取悅觀眾而劇情不需經大腦
之前提過其接近兩小時半的片長都不足heath ledger發揮,
是因為這趟Jonathan Nolan寫的劇本太宏觀太繁複,
導演要利用鏡頭流暢交代已經是一大難題
主題的深度不提, 單是batman與joker鬥智鬥力的幾場計中計已經充滿智慧
再花筆墨去延續batman begins的真實感, 解釋武器由來及科技運用等場面
再去處理不同人物關係及心理變化, 後期營造高潮一浪又一浪的感覺又細心鋪排了幾度轉折
這次導演處理任何分鏡的功力考驗比起以往可謂有過之無不及
變成spiderman-3 的一團糟風險是很高, 只是Christopher Nolan再一次證明自己是說故事高手
幾乎每次高潮戲都分三線發展而不紊亂, 幾幕大場面都恰如其分, 在故事推進上亦是毫無悶場
對白更是精警連場, 互有火花, 當然交代得整個流程清楚利落已是非一般之才
數度突如其來的逆轉都幾乎來不及想到, 如果不太熟悉戲中人物, 跟進到影片速度是有一點困難



正正是故事宏大, Jonathan Nolan的編劇可謂電影成功的重要人物, 不但劇本精密
刺激又顧及其強調真實的格調, 更完整表達一套超級英雄電影不需要有的道理意義
將蝙蝠俠過渡到比英雄電影更偉大的犯罪心理分析與正邪兩方對立於罪惡世界的矛盾
batman跟joker的宿敵關係互相牽引, joker出現是來與batman玩遊戲的
這個世界有希望伸張正義的英雄, 自然出現相對不辨是非, 只想破壞的罪犯
從前世界沒有這樣瘋狂, 為錢為一己私利犯罪的人與維持治安的警察互相制衡
batman的出現終於引導到災難性的更強大的力量來到抗衡

沒有一個人單憑自己力量去改變世界, 社會的墮落是不可英雄地拯救
只是在面對世界每日變暗的日子, 仍然存於亂世的還需要希望, 需要可以改變一切的希望
這個希望, 其實每個人都可以走一步去達成, 正如片尾的人心還是良善的基調
縱使希望可能不會實現, 但罪惡走到盡頭會是光明
harvey dent記者會的名言令人在整片黑暗中感到一絲暖意
黎明前會是最昏暗最漆黑的, 而最黑的已經在來
也許人類等待的, 就是黑夜過後的明天吧
因為真相向是沒有人希望知道的



對於世界的秩序系統, 劇本又著深刻的探討, 社會的建立與崩解都源於秩序的出現
世界其實正不斷地走向絕路, 會一直混亂下去, 因為混亂可能就是宇宙中唯一秩序
最可靠的系統只是機率, 一切隨擲幣決定, joker看清了整個世界
harvey dent的更是點出精要, 人心即使本善, 在亂世的改造下都會逐漸迷失本性
"you either die a hero, or you live long enough to see yourself become a villain"
首先建立起文明與統治, 就會同時衍生犯罪與反抗, 或者全世界的人都在自我欺騙
蝙蝠俠的故事就正正提醒著一個社會悲劇,
沒有人要成為英雄, 只要做好自己, 不要墮進邪惡深淵之中已經是拯救世界的本質
最後, 真正的英雄都會人人唾棄, 孤軍作戰, 永遠躲在影子之中, 做一位dark knight
他也不是英雄, 只是可欣慰的是他還是堅守原則的正義戰士而已

劇情固然出色, 但導演在氣氛營造及攝影技巧上都達到頂級水平,
每一場暴風雨前夕的鋪排都是心驚膽跳, 幾乎緊張到透不過氣
每一次決戰, 玩心理遊戲, 都提心吊膽地著緊著每一位角色的生命危險
奸角的不確定性之難以預測, 令全片保持著驚慄的黑色電影風格
尤其導演所拍出的罪惡之城非常黑暗, 是比前集再黑數倍, 配合了罪惡當道的絕望感
而香港外景都拍得可與gotham city看齊, 一樣漫天灰黑的末世景象
太好看了, 久違的震撼力依然不散, 而且imax的畫面音響更是一流的享受呢

2008年7月16日 星期三

蝙蝠俠的光影歷史



蝙蝠俠 - 黑夜之神 明日將會隆重登場, 身為Batman的一大支持者,
上映前先做足功課
首先The Dark Knight為新版Batman第二部, 為2005年蝙蝠俠俠影之謎的續篇
亦是新世紀大導演Christopher Nolan親手打造的蝙蝠俠王國, 以寫實黑暗風格為主



1989年, 第一部蝙蝠俠電影登場, 就是講述Batman跟Joker之戰, 由Tim Burton執導,
Michael Keaton披上第一代蝙蝠戰衣, Jack Nicholson 演出Joker, 其瘋狂漫畫化舉動一演成名, 從此長期佔據荷里活史上最佳奸角之一的位置, Joker亦是成功過渡, 在漫畫動畫電影都佔據重要地位, 而Tim Burton著名打造的黑暗罪惡城亦極具特色, 正邪鮮明, 奸角描寫立體, 視覺美術帶來的官能刺激, 奠定了日後超級英雄電影的典型規則



票房大成功後, 華納兄弟馬上開拍了Batman Returns, 繼續由Tim Burton操刀
繼續奇幻的黑暗色彩, 為不同悲劇角色增添了新生命
Michelle Pfeiffer 的Catwoman成為不朽經典, 今後再無人超越
Penguin的可憐身世與受利用的矛盾都感人動心
可惜Tim Burton因這集受歡迎程度驟降而離開了工作團隊
開始了走下坡的災難



Batman Forever轉換了導演, 蝙蝠俠亦轉了由Val Kilmer擔演
首度加入Robin, 延續了其他媒體中羅賓一加入, 就不再受歡迎的trend
主因還是Gotham City徹底脫離了黑暗, 色彩繽紛的Batman不為人接受
Tommy Lee Jones的Two-Face演繹上亦是不能得心應手
未可成經典, 祖舒密查的導演方向開始出現問題, 可是娛樂性始終豐富
音樂歌曲拯救了整體水準



羅賓成為了電影名字之後, 票房口碑都直線下挫
Warner都明白蝙蝠俠需要轉變, 但它不知道只轉演員的殺傷力更大
一直以來Batman series都吸引大量明星演出
George Clonney獲得了Batman角色, 他本就是最合適人選
可是導演的問題拖累了全片, 誇張卡通化把原著的味道徹底扼殺
從此batman這個名牌墮入倉底, 靜待翻身



踏進廿一世紀, 蝙蝠俠的救星終於來臨,
01年憑凶心人Memento的高強說故事技巧一炮而紅的Christopher Nolan
獲得Warner Bros邀請開拍新蝙蝠俠, 只是續集故事斷了
新的Batman要走回什麼路線呢?
Batman series向來走在superhero movie最尖端
於是reboot前傳就此誕生
既然重新再來, 不如真的從頭說起
Batman由來背景一次大起底, 務求做到最真實最有說服力
於是Batman Begins一出, 重新得到支持尊敬, 票房口碑大回歸, 成就batman繼續傳奇下去


7月17日, 香港公映的日子, 就請回Gotham City的Dark Knight出山
看Batman在香港夜空的風采, 看Joker的神經無定向表演吧

2008年7月15日 星期二

<<不想放手>> 還是差了一點點


專輯: <<不想放手>>

演出者: 陳奕迅











一直都很希望陳奕迅可放眼大中華, 正式以自己聲音在各方發光發熱
他對音樂的喜愛熱誠, 才華實力統統早得到肯定
只是要紅遍亞洲當真天王還需要更多的努力, 更出色的歌曲
多年前special thanks to... 已經將eason送上金曲獎最佳男演唱人的寶座
他貴為實力唱將的地位是不容動搖, 然而多年國語事業的停頓
長江總是後浪推前浪, 香港樂壇都成功出了一個方大同
那陳奕迅在玩票性質的怎麼樣, 力不從心的認了吧之後, 又會帶來什麼新驚喜呢?

看了專輯封套, 聽了首支主打, 曾經泛起將是醫神革命性突破性的大碟的期待
聽了全張碟後, 當然發現是另一回事, 失望在於歌曲依然欠缺廣東歌的熱情火氣
豐富的編曲欠奉, 玩味而揮灑自如的唱功亦欠奉, 碟外美麗色彩的一切俱沒有
然而, 陳奕迅的聲音仍是有魅力的, 沉實之中還有動人, 不會是流芳萬世的傳頌作品
仍是華語樂壇的平淡清泉, 而且愈聽是愈浸出味道的

從整張碟的concept來看, 曲目編排該是刻意顛倒的
把最樂觀的路一直都在放在第一主打及第一首單曲, 有點誤導之嫌
往後的曲調填詞就一直向後退, 盡情的揮霍不快之情
陳奕迅的國語碟總不像廣東碟般驚天動地, 總會捉到注意力, 而情感一下暴瀉
是否語言障礙還是eason仍然對國語班底不夠熟悉, 發揮就是不夠暢快淋漓
身為支持者, 絕對為偶像可親手掌舵, 作自己喜愛的音樂而高興
只是這張碟的選曲實在過為內斂低調, 整體統一, 自然舒服卻無法燃動氣氛
就怪路一直都在當初的錯誤期待吧

與方大同的合作令人有點失望, 沒有火花, 沒有化學作用, 曲的平坦如水令人提不起勁
譽為首支全英語作品的aren't you glad也是零驚喜
也許是今時今日的陳奕迅, 發揮平穩已難以滿足
土星環算是理想, 該歸功於黃偉文的一手好詞
林夕更是把然後怎樣帶到流行曲的高層次吧, 很短的總結但極其有力
其他就是不過不失, 獨居動物, 漂亮小姐有權玩得更放的, 只是如今的小浪花還是出色
不要說話愈聽愈可感動, 可惜全碟是欠了亮眼的編曲及流麗的旋律
淡淡哀愁鬱悶困於曲調內, 詞又沒有盡情釋放的空間

可惜, 可惜在陳奕迅已經推出過無數國語專輯
不是沒有佳作, 為何就是沒有一張可讓人津津樂道, 奉為經典呢?
不想放手肯定未是他的高峰, 連他最差的廣東專輯水平也未及
何時可以走出國語碟的框框呢? 把最強最好一面展露給大家吧


推介: << 路一直都在 >> , << 然後怎樣 >> , << 土星環 >>

<<殺神特工>> 不隨上帝指令的可憐悲歌

<<殺神特工>> (Wanted)

導演:
Timur Bekmambetov

演員: Angelina Jolie, James McAvoy, Morgan Freeman

評分: 71/100





Fight Club 及 Matrix 於1999年風靡全球後,
荷里活掀起了一片模仿兩者型格的衍生品, 但都未竟全功, 只彷其形不見其神
及至2008年, Wanted總算承繼了兩者的主題神髓, 將其發揚光大
它的出現, 更可算為博撃會當年票房的失利吐了一口烏氣

從預告片初出開始, 以可知其誇張程度, 賣弄鏡頭的有型及冷酷的功架
沒想到進場時鏡頭的不落俗套, 仍可帶出無窮驚喜
由早已披露的首場車戰, 天台槍戰, 以至最後雙槍橫掃基地, 充滿著matrix的動作影子
雖無新穎突破, 然而子彈撞子彈的震撼性, 動作場面的細心鋪排不突兀而精彩
一切外在大熱因素俱備, 娛樂性已肯定滿足其觀眾群
但是否又一套無內容無須大腦消化的大片呢? 答案是否定的

早說今年真是超級英雄之年, 鐵甲奇俠打頭陣, 其後變形俠醫功夫熊貓大收旺場
來到wanted, 總期待一點不公式化的路向, 正正這一部合正個人心水
用了fight club的開場, 平凡人期待改變, 快速剪接過場暢快利落
之後的一連串動作快鏡當然看得血脈沸騰, 只是更想不到劇本的心思
在高潮迭起的劇情推展下設下了精心的轉折鋪排 (與Hancock同出一轍)

依然順應主題的論述, 卻帶出更深遠值得思考的哲學
選擇自己的路向而不受命運操縱, 反英雄反社會的宗旨貫穿到最後
視點隨男主角轉換, 一開始只想活出不同人生, 到最後的醒悟改變
沒有fight club的深切自省, 也沒有matrix的宿命困局
開創自我新天地, 拋開沉重的過去行李, 重要是活過而不是生存像夢中

天織機的未來報告形式預告名單, 替天行道從來實行困難
當人類超越了最高力量, 利用自身權力去執行自己意願, 將帶來最重大的災難
殺一個, 救千個, 可是人類始終不可完全相信, 既然懷疑, 既然不確定
不能拯救未來, 不如先自救先為著生存打算
沒錯, 本來就不是人人可以如斯偉大
愈去偉大, 愈會成為犠牲者, 或者因權力而變質

這兩項主題為什麼就這樣像batman一片的兩大奸角的宣言?
why so serious?
you either die a hero, or you live long enough to see yourself become a villain
當然相像吧, wanted的主角是根據dc comic的奸角形象而設定
全片110分鐘正讓觀眾從他們的想法看世界, 邪惡與正義都從來共存而需要理由活著
Balance equation的意義呢, 這一次中文譯名可算比原裝到位得多
不顧上帝, 任意殺害之罪惡, 墮進邪惡的深淵, 無止境的災難與悲哀
沒錯, 選擇了命運, 卻是一條不歸之路

環球新人 - 神奇四俠之樂隊Mr.

今年universal music group強勢推出四大新人單位

hip hop的, rap的有ABC歐陽靖
唱得女聲有陳詩慧及麥家瑜
網上已流傳四位的介紹


只是最打動我心的正是前身獨立樂隊White Noise的Mr.
第一次聽其派台作品, 便已覺唱功出奇不俗, 以為是進步了的Kolor新作
"Everyone" 質素非常之高的bandsound, 想起三年前曇花一現香港樂壇的Soler
這次有大公司支持, 到底可否重新燃起band的熱潮
尤其主音之聲非常之陳奕迅, Eason接班人說不定是樂隊呢
二人合作的Live簡直是融為一體的聲音

齊來支持新聲Mr. 及其全新作品 "Everyone" (片段內之歌曲)

腓 立 比 書2:13 因 為 你 們 立 志 行 事 、 都 是   神 在 你 們 心 裡 運 行 、 為 要 成 就 他 的 美 意 。


很久沒寫過呢

答應上帝所行所想, 就要全心追隨
當然人也是血肉之軀, 會疲累會軟弱
但只要心志堅定時, 信念剛強時, 記著承諾, 感受喜樂
順著上帝的事可以暢通無阻, 可以走出大直路與小峽谷

因為神通過我們, 成就流通的道路管道, 達致美好而願見的未來

2008年7月10日 星期四

<<赤壁>> 造作笑料破壞戲劇張力

<<赤壁>>

導演: 吳宇森

演員: 金城武, 梁朝偉, 張豐毅

評分: 64/100


身為萬眾期待的大製作, 改編最著名的歷史戰役, 引起無數人期待,
長達兩個半小時還要再分上下集, 吳宇森總算首度回歸中華大地的鉅獻
到底是一洗頹風還是繼續沉淪呢? 答案是不過不失吧

吳大導還未有在這部大作中證明自己大師級的水平, 赤壁始終難成經典
當然只單憑上集下定論未免武斷, 然而下集若只跟隨上集風格而欠缺新嘗試
相信其成績只不過已已, 看罷全片後更懷疑為何吳導要選取開拍三國戰爭題材
是為讓其招牌白鴿出現得名正言順? 還是證明自己不只獨沽一味拍動作片?

有自己的強烈獨特風格本是名導夢寐以求的本事, 吳宇森將香港動作片推向高峰
成就的里程碑早已登大師之堂, 辛苦心血挑戰其他類型誠意的確可嘉,
只是真有點吃力不討好, 尤其現代槍戰浮誇有型得起,
古代打仗實牙實齒與其導演強項太格格不入了

軍隊對峙以至陣勢部署是拍出了磅礡的氣度了, 加上壯麗河山的配合是已贏盡掌聲
可惜戰爭不是任人showoff, 多場戰鬥場面就讓我想到了戰狼300及魔戒
沒錯, 展現了個人特色, 可是當戰場上失卻了實感, 一切前面的鋪排都成徒然
張關二人如像x-men一樣, 陣列的作用根本盪然無存, 不如就讓他們個人show好了
反正每員猛將都是百毒不侵以一敵萬, 前面還說什麼戰略, 還拍什麼風雨欲來的氣氛?

過份漫畫化的打鬥, 有藝術美感卻失卻實戰精髓, 美化人工化之後沒有了壯烈震撼
無所不能的超能力英雄不需要出現在中國史詩之內, 影像上的官能刺激取代不了動人的真感情
特技運用太多反成敗筆, 不自然不真實是全片最為人詬病的
而且一部歷史大作過份出現笑料更是無需要, 枝節傷害了故事的推進性
反而白鴿的出現有增添詩意, 雖仍是賣弄, 但為亂世大戰倍增浪漫的蒼涼
顯然在美術背景, 場面配置都有下足資料搜集, 戰略用兵亦是精彩, 比投名狀說服力強多了
可是人情落墨比<<投>>一片差得太遠了, 周瑜與孔明間的首度會面處理實在差勁
而劉備軍隊間的友誼情義亦是毫無落筆, 只著重表達眾人武功蓋世, 為一大浪費

演員是最應挑剔的一環,
如果iron man可以是史上最佳影片頭二百五十位, 就定要歸功Robert Downey Jr.
適當的casting已是電影成功的一大步, 偏偏赤壁徹底失敗
金城武不能演諸葛亮, 一點神采都沒有, 不精明不能幹
根本無從與梁朝偉鬥戲, 完全沒有既生瑜 何生亮的平等氣勢
梁朝偉的影帝演技無可質疑, 只是其非原聲已削弱了其演繹, 那配音員絕對破壞了整套戲可觀性,
梁氏在色戒也操流利國語, 不明為何有此決定
演關雲長的那名內地演員更是非常樣板化, 是選角最差一環
張震則非常令人失望, 演繹孫權活像任人擺佈的傀儡
胡軍演的趙雲還好, 只是欠缺發揮空間, 反而林志玲首度銀幕演出沒想像中差
幸好演曹操的張豐毅夠壓場氣勢, 另外趙薇的郡主角色更像返回環珠格格的活潑精靈
全靠二人的搶戲令電影生色不少

整體群戲拍得略為混亂, 只是打得還算漂亮精彩, 少一點漫畫化的處理將更佳
大場面的調度是具有風範, 如可不賣弄笑話小聰明, 一定更為可觀
如今真可謂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