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4日 星期日

Source Code (危機解密) 與 Moon (月劫餘生) 的身份互通母題



一個孤單的男主角, 兩個迴異又共通的身份, 同樣局限封閉的空間
活在分離肉體內, 卻分享同一個回憶經歷, 這是 Moon (月劫餘生)
活在同一軀殼中, 卻帶著不一樣相貌性格, 這是 Source Code (危機解密)
身軀前者壞死在太空船, 後者緊鎖在空軍基地
存在主義, 身份辯證, 在生死關頭都沒有意義
就如 "我和殭屍有個約會2" 中, 況天佑死了, 況國華以他的名義永遠活著
在二人道別的一瞬, 彷彿就感應到對方的個體, 交換了靈魂, 或是二者合而為一
因此Moon的結局, 以一個相同模樣的角色替代了觀眾關心的主角去延續故事
Source Code 由始至終都是以替身角度出發,
以自我的心思意念, 與別人的外在結合,
意識可活著, 可進入 (access), 但只限八分鐘, 不過誰知道八分鐘不可決定永恆?
只是Moon還需要靠 physical 上的逃亡, 這一次是意識的自由奔走

Duncan Jones 兩部科幻電影確立了其作者論調
意念劇本先行之外, 還終於證明了他對人物燃燒生命的關心高於科學邏輯的論證
最後一次進入火車的情節, 不是英雄式拯救世界而完場
"誰是炸彈狂徒?" 命題不及 "最後一秒想做的事" 重要
燃燒生命也不在乎一定要槍林彈雨下犠牲, 而只是在風和日麗的一天好好享受人生
回想起Moon中Sam的單純心願, 他只希望看到 "女兒",
正如現在的 "Sean" 希望撥一通可能從沒有撥過的電話,
再吻那是真人卻不一定是有血有肉的 Christina 一次,
那不在乎是否出自 "自己" 的愛, 甚至不在乎那感情, 那體驗是否真實
這只是單單證明其在這個地方, 實實在在的存活過而已

更深遠的當然是科幻題材必備的人文反思 (很多 "偽科幻片"早已忘記的元素)
仍然是人類對異類的 "非人化" 處理
非我族類, 總是有掌權人士, 為保商業/軍事利益, 進行不人道的計劃
Moon的場景在月球, 因此沒法得悉太空船的運作情況,
後來的親身說法才讓真相曝光;
Source Code避免一面倒的批評, 讓當權一方說話, 其目的有所重大意義,
亦不忘展示人情共鳴, 執行者與命令者有多處磨擦矛盾

導演的小品格局亦成為記號
Moon 中的反復動作, 到了Source Code 成為重覆又重覆的回憶碎片
在觀影感受上猶如看了一部短篇小說
沒有憾動思維, 卻可細嘗品味
末段的情感都是其電影的亮點
男主角都是一人上路, 但導演從來沒有如傳統拍攝般, 突出其獨行的寂寞
反而處處有伴相隨, 機械也好, 虛擬影像也好, 或Source Code最後望到的鏡像也好
都是溫暖可溝通的, 都具有人性的喜怒哀樂, 與主角共存同感

Source Code影片中最後的八分鐘, 延伸到兩種不同的科學理論
亦可解讀為那一直強調 Source Code 的概念
畫面的一幕幕定格, 本可是完美的結束
卻再多行八分鐘, 是意識上的幻想? 還是新宇宙的誕生?

每個生命個體的存活方式都不應受到人為操控
他們都有權去選擇, 他們都有權去愛人
不可活於欺騙假象, 卻要心存樂觀盼望
這就是兩片的殊途同歸, 亦是編導的良好願望

從艾未未事件看內地的維權困境

從高智晟到劉曉波, 從趙連海到艾未未
享譽國際, 終於換來了一個高調的罪名公佈
不止是瞞稅的經濟犯罪, 還有從周邊八卦搜集回來的人格 "罪證"
馮小剛《我把青春獻給你》的讚美之詞給歪曲
岳路平《藝術航班》涉嫌給2007年艾未未《童話》抄襲的爭議
個人品格上的抹黑由不雅, 抄襲, 行為古怪, 以致非婚生子,
務求要使其拘捕來得道德上名正言順而服眾

艾未未標誌的是什麼?
他的 "特立獨行" , 藝術與世界舞台接軌
玩世不恭的把正經敏感的政治議題, 以創新, 奇峰突出的風格展現
不再是嚴謹的律法修訂, 不再是沉重的公義伸張
很活潑的將中國社會的多面性帶進國際
《時代雜誌》在選其為2011年百大具影響力名人時指出,
艾未未的作品成功吸引國際對於中國當代藝術的關注, 中國政府逮捕他的行為令人遺憾



更具代表性的政治行動是, 去年二月份的長安街大遊行
由艾未未發起, 而且在Twitter現場直播, 為八九六四後該地的首次集體抗議
藝術家舉起「公民權利」的旗幟, 反對強行拆遷創意正陽藝術區等多地的藝術村
行動藝術下的反拆遷示威, 不是個別事例能成事,
是多年來對政府不公壓制公共空間現象的控訴

實在很好奇內地民眾如何看待"被失蹤" 這事呢?
趙連海從 "視頻支持", 到 "退出聲援", 到"為其祈禱"
國際輿論對內地政府處理艾未未事件的一致譴責,
「守望教會」的禮拜集會以致多達二百名基督徒被拘捕
這些那些, 是否早給北京政府的聲明,《環球時報》的社論, 新華社的報道所掩蓋?
熱心網民博客當然支持者眾,
只是在接二連三的打壓事件後, 一般市民似乎還在一個漠不關心的階段

這不會是第一宗, 也一定不是最後一宗
長久的艱辛努力, 只為爭取局限的意見表達空間
最後給禠奪發言權, 還要加以莫須有之罪,
在普羅百姓面前, 還是經濟發展為重, 人權可循序漸進嗎?

中國內地地下教會都是冒著給無故"消聲", 給暴力壓制的危險,
有著預備受苦的心志, 去發起支持的聲浪
過往一眾維權律師為內地同胞的民生自由問題而給釘牌或軟禁
他們明知官司接了也打不贏, 也堅持要發聲宣言
郭飛雄, 許志永, 倪玉蘭, ...
每一個小小的正義使命感, 又可引起多大的關注?

那香港又在擔演怎樣的角色?
一切猶如事不關己, 茶餘飯後都似不值一提
香港有幸在一國兩制的體系下, 有更多自由的言論空間
四月二十四日, 旺角的藝術公民大聲行,
香港的藝術家們站出來聲援艾未未, 但之後呢?
我們能剛強壯膽地, 為正義為人權去公開爭取嗎?

延伸閱讀:
潮爆中國﹕藝術家維權抗議事件
北京眼裡的艾未未之“罪”
2011 Time 100: Ai Wei Wei 艾未未 - Conscience of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