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3日 星期五

Midnight in Paris (情迷午夜巴黎) - Owen Wilson 影壇路的醒覺重生?



還沒趕及思路搭上 Woody Allen 劇本上的文化思潮, 只好繼續寫其選角的慧眼心思
Marion Cotillard 為 Woody Allen 帶來的 Adriana 的設計靈感當然是狂想成真
只是擔任凡夫俗子的 Owen Wilson 同樣是別有用心,
影評人大多談論 Owen Wilson 為新一代 Woody Allen 代言人
既不為大導演長期擁躉, 也無謂人云亦云,
倒反愈看愈想則感到《Midnight in Paris》(情迷午夜巴黎) 中的 Gil
可算是 Owen Wilson 的夫子自道

"I can't think of a movie I wish I'd acted in, but there are movies I wish I'd written."

by Owen Wilson

大多觀眾都認識大銀幕中的浮誇笑匠 Owen Wilson,
卻很少人留意到此子初出道實為編劇, 與其恩師 Wes Anderson 一同出道
自此平步青雲後的代價, 就是演戲的時間遠遠多於寫作的時候
Owen Wilson 其實不止一次在專訪中提及自己的真正理想是在於編寫部分
可惜1996年至今十五年, 只曾完成四部電影劇本
2001年之後更是專注演藝, 路線更愈傾向主流
由與成龍合作的《Shanghai Noon》(贖金之王), 《Around the World in 80 Days》等,
到與 Ben Stiller 合演賣座的一系列如《Starsky & Hutch》(孖咇勇探) 等,
再到榮獲金草莓提名的《Wedding Crashers》(冒牌伴郎生擒姊妹團)
縱使仍與 Wes Anderson 合作無間, 但當初主力獨立製作的個性形象已徹底給荷里活轉化

Woody Allen 在刻劃對白與細節特別易引起影迷聯想
片名與主線橋段已教人想起 Owen Wilson 曾演過的《Night at the Museum》(翻生侏羅館)
兩作對比下更見巴黎的文藝氣息, 及美國荷里活的低俗趣味
戲中還直接借主角之口, 對寫無腦喜劇又有人看完笑完即忘的現象幽了一默
Rachel McAdams 又是未婚妻的不二之選, 延續了《Wedding Crashers》的失敗情緣
他們與 Paul 的關係, 與準外父的關係,
又不期然巧合的跟《Meet the Parents》(非常外父揀女婿) 串連
當年(1997)的 Owen Wilson 就正是演 Michael Sheen 今趟的 "Pseudo Intellectual" 角色了

鏡頭前一臉天真開心的笑容, 想不到現實生活中竟來個雙料自殺
沒能深明其輕生原因, 很大程度源於其抑鬱症,
2007年獲救開始不再長期佔據傳媒鎂光燈的焦點
最高調的宣傳與訪問, 就是來自與美國當代大導 Woody Allen 合作的這一部

也許這就是 Woody Allen 選中他的原因, 就在於其自身在商業與藝術間的來回掙扎
因此 Owen Wilson 的演出, 在掌握喜劇節奏外,
那些定格, 茫然空洞的眼神, 就像其角色折射出真個性的本質
也許作家都多愁善感, 也許編劇家都天生追求浪漫, 也許就是生來伴隨的憂鬱愁緒
戲中對荷里活的辛辣嘲諷, 彷彿就是 Owen Wilson 對過去履歷的推倒重來
故事的走向, 就更像是 Owen Wilson 的重獲新生了
最後結局, 可會代表此後他會回復自我, 不再 "荷里活工業化" 嗎?


延伸閱讀:
2007年 奧雲韋遜雙料自殺

Interview after Owen Wilson's suicide attempt
‘The Butterscotch Stall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