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6日 星期四

The End of the World

香港樂壇今年大吹末日風
2012 彷彿就是地球大限將至的警號
歌手的創作與選材, 都是勸世及警世的主題, 都具諷刺或勉勵的意味
如何看待這個世代, 是敗壞到底, 還是尚有一絲亮光?
該將所有推倒重來, 還是積極改進現有困局?

--

最終幕 - 周國賢

遍地也裂開, 地球像洪海
壯觀的末後景象, 卻有最堅定不朽的愛, 一同挽手迎接深海漩渦
在最壞的時刻邂逅, 在最好的天國重逢
只要有信心相愛到底, 至死也一起, 世界再多災難也不能分開

共你一起的宣言過後, Bridging 的結他聲與 Ad-lib 混合, 是浪漫永恆的承諾
輕柔的歌聲, 硬朗的弦音, 是對愛人, 對信念的態度



--

末日 - 王菀之

轉到撫慰人心的鋼琴, 清亮溫婉的女聲
黃偉文交出的歌詞, 是老生常談的大道理
面對的每一天, 都可能是末日前最後一天
經過的每一夜, 不一定是世界最可怕時刻
禍福難料, 難保算式計錯
抱最壞的打算, 同時持有最樂觀的盼望
平淡而大氣的旋律, 就像生活中的每一段時間,
只看你如何的對待, 可以說過就過, 也可以盪氣迴腸



--

十二月二十 - 謝安琪

是寓言? 是鬧劇? 也可能道出社會現實
老百姓不一定冏樣吃香腸,
周博賢是太看得起草根階層可以樂天知命, 還是太看不起他們掙扎求存的能力?
富貴 "精英" 就當然 Lafite 少不免
開口埋口仍是官腔式 "建設力量" 的台詞

貧富兩極化, 以公海方舟和日常家居作對比
歌曲名字本身就有 Symmetry 十二對二十, 歌曲內容亦呈對立間奏
曲式不斷重覆, 細聽卻有漸進層次, 輕鬆民謠又帶點 R&B 不經意的打拍子
編曲愈來愈豐富, 就帶出劇情起承轉合的推進

開場先作介紹, 人物背景及起始狀態
第一段的 "方舟匆匆去了太平洋" 唱得懶洋洋, 還是事不關己, 災難未到
"草根的小百姓太平常" 就已經很無奈, 吉者得天相的隨命運而行

中段過渡慢慢營造氣氛
第二段 "方舟匆匆去了太平洋" 還是以為得救的淡定
開始點出故事轉捩點, 確立了舊日是這樣的場景, 現在迎來了 "日後是怎樣" 的突破

高潮來了, 是驚喜位的轉折
首句變成 "方舟終於去了太平洋" , 不如預期般的急轉直下
"草根的小百姓卻如常" 顯示形勢逆轉, 角色心態過渡的強烈比較
副歌每兩句就描述一方情況, 在各自發展下, 旋律仍是一樣, 節奏卻更緊湊
一步一步帶上終章, 最後一段再加上和音, 讓結構更完整, 真相展露的快感加強
最後是開放式結局, 留下想像空間, 離開歌曲意境後繼續思考未來方向

舊日是這樣, 日後又怎樣...



--

新預言書 - C Allstar

罕見的英倫流行曲式, 出現在港樂之上
Ain't Demo 的旋律已讓人驚艷, 開場盡現末世的荒廢感
副歌激昂的剖白, 對大時代的相信, 對理想的熱幟追尋

林若寧 以 "書" 字命名的歌曲, 特別能寫出具感染力的歌詞
笑忘與預言之後, 又書寫了對生命的固執給這一隊新晉組合
每段訊息都憾動人心, 反思與感慨, 失望後憧憬, 都在曲中找得到

旋律與歌詞, 先哀怨後勵志
全球每個角落都在黑暗籠罩之中
金錢權力的腐化, 見於燃油抽乾
信仰童真的崩潰, 見於教堂拆毀
處處疾病饑荒, 充斥哭聲怨曲
仍不能放棄, 仍然要相信, 重覆唱上多一次相信, 是更大的肯定

高音位的聲嘶力竭, 感受到歌者澎湃的生命力
一切看為上帝的感動, 把主題層次提升到犠牲救贖的層面
無限隻白蟻, 都可改變大人物的精神, 足以一代一代的流傳歌頌下去

無常. 感慨

早上經過行人天橋時遇到封路
零距離的目撃, 抗議事件的剛開始
當時, 路還沒有完全封閉, 途人也沒有阻隔視線
直線是清楚看到示威的橫額, 企圖自殺的那位抗議者, 危坐在橋頂
還有不遠的左邊, 兩名警察都在近橋頂的位置, 陷入了膠著狀態

一小時過後, 在公司得悉警員失足重傷的消息
下午時分, 宣佈死亡
無辜的性命, 就此成為事件的代價

不論原來出發點是否出於公義,
悲劇不但沒能把市民支持帶到自己一方, 道理上輿論上反佔了下風
極端行為減低了合理訴求的說服力
而且後遺症是, 害死了一個人, 拆散了一個家庭
若精神沒有出問題, 在道德良知上都會自我責備, 足以愧疚一生
這又何必呢?

沒有說周一嶽不需為拒絕溝通, 或賠償不足付止責任
亦沒有說是次意外的罪責盡在示威者一人身上
但, 在考慮表達意見的手段時, 是否該想清楚會否危害公眾, 對他人造成威脅?
事後才跪地叩頭, 可能已是太遲
但願一眾積極申訴的社群, 都能引以為鑑

同時, 生命真的很無常
想尋死的可存活, 想救人的反喪命
這個世界, 每天都有更瘋狂與荒謬的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