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6日 星期日
The Conspirator (驚殺大陰謀) - 地上再多血跡 我也得站起來
甫開場即見屍橫遍野的戰地,
四周早已沒有生命氣息,只剩下 Aiken 一人孤軍作戰,
對照最後回到和平時代, 理應在人權法治之下的大草地,
鏡頭同樣只剩下他一人, 伴隨他的只有手握代表真理的十字架
紀錄真實歷史, 重現法庭審訊
選材自林肯刺殺案, 具有爭議性的, 是Mary Surratt在行刺總統的罪行上, 有罪或無辜?
南北戰爭帶來彼此仇恨, 造成偏見, 因總統之死而悲傷, 又造成了遷怒
政府為了重振民心, 不惜藉著對刺客的審訊, 讓民眾復仇心理得以消除,
當中牽涉到政局的穩定, 使法治一向無私的天平傾斜到 "未判先定罪" 的方向
面對法治精神, 主角的最初懷疑到後來堅持, 要付出沉重的代價
女友的不諒解, 同輩的難以支持, 還有敵人來自政府強權
打壓排儕等手段盡出, 務求要 Aiken 放棄心中的公義
電影剖白了當亂世中的義人, 具有的心理掙扎與現實困難
明知是對的路, 就勇敢走下去, 不知多少人能有這英雄俠士的胸襟?
老導演 Robert Redford 的仗義執言, 以燈光位置作上帝的視覺比喻
Aiken 盤問說謊證人時, 刻意走到 Mary Surratt 之前,
讓鏡頭/證人正面望向遭受自己誣告的人, 而被告身後正是窗外的太陽白光
證人的反應, 代表著不公義在真理面前是何等站立不住
結局時一個黑傘遮掩陽光的鏡頭, 進一步確立導演對軍事審訊, 政府干預的立場態度
還有聖經箴言的引用一矢中的, 惡人會顛倒公平的判斷;
還有手緊按聖經起誓, 手執十字架代表對義的信念, 光線常照在 Mary Surratt 身上
層層推進的劇力, 平穩自然的實感, 足證導演的掌鏡功力
傳統的三幕戲形式, 開首的大場面誘發了主角間定位與矛盾的起步
犯人行案的三段場景同步剪接, 後接警察搜捕的通緝與搜查,
法庭上控辯雙方每場審問證人的戲, 迎來一次又一次言語交鋒
演員交流下迸發的火花, 使庭上庭下對公義法律的連場激辯戲高潮迭起
那份口音, 那些長對白, 那法院環境, 那泛黃舊色, 有如復古的紮實
只是, 劇本最精彩, 最具意義的, 必然是其主題的延伸, 跨越時代到今時仍合用
九一一恐襲過後, 政府亦是團結民眾, 把槍頭對準恐怖分子
沒有與當日災難有直接關係, 但要穩定民情, 要大膽設下一個共同的邪惡目標
當年是一名女子, 現在卻是一個國家
仇恨不是治癒國殤的良方, 保衛人權, 捍護法治才是西方世界的珍貴價值所在
絕佳的選角, 強大的陣容
Robin Wright, Evan Rachel Wood, Tom Wilkinson 每個都別具感染力
James McAvoy 更找到了從影的第一個盡情發揮的角色
字字珠磯, 有智慧有衝勁有憤怒有無奈, 有血有肉, 有火有力的演活了這個人物
在悲涼大世界下的小小良心在發光發熱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