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3日 星期一

讓子彈飛 (Let the Bullets Fly) - 荒謬的真實, 理想的幻象



一曲《送別》, 一輛列車
白馬在前, 煙囪在上, 其縷縷炊煙卻來自車廂中的火鍋
畫面的不協調突出全片荒謬主調, 提示了導演其後重覆使用的手法
西方的紙上主張, 與中國文化的共融與衝撃, 從未如此赤裸直白的在電影中剖析過

讓子彈飛一會兒, 最後才撃中目標
等待的願景理想, 終有一天會達成
只是不先發一枚子彈, 又怎能飛起來?
每個平民百姓原來都可以拿起槍發子彈, 廣場上盡是槍支卻沒人敢執起開火
社會中沒有第一人, 沒有先軀, 只有看風駛駝, 只有隔岸觀火

劇本寫得最辛辣的一筆, 正在於針對小農社會的奴性
涼粉冤案的一哄而散, 懸長夫人 "誰有實權, 誰就是丈夫" 的取態
憤怒而無人反抗的社會氣氛, 一直凝聚竟就只等待
揭了竿也不和應, 派了槍也不發彈, 要具權力象徵的肖像倒下才出動
就是傳統 "智慧" 的謀朝篡位後才攻陷城門, 歷經無數朝代後還是要歷史重演

姜文本可更隱晦, 但就是要徹底通俗拍一場鬧劇,
指向的不再是躲於藝術電影院, 詳解細讀的知識份子
而要普及訊息, 先取票房, 因而商業娛樂導向, 務要普羅大眾能理解, 再思考
一切以綽頭為先, 老六死了等數字與諧音作為符號, 讓觀眾發揮聯想, 天馬行空

「沒有你才是最重要」
表面上可反映中國對台立場, 底蘊內可反映人民對共立場
導演看法為人不是重點, 背後的腐敗制度不存在, 需要給人民的力量親自衝破
霸權者再築起高高在上的城牆, 面對洶湧的民情, 總會倒下
鳥兒自由遨翔的場面, 就是最簡潔的電影語言

結局看似理想化, 改寫了歷史, 把土匪寫成不死抱權力, 不出賣兄弟的偉大英雄
《七俠四義》式的瀟灑告別, 全身而退, 是電光幻影泡製的虛像
會否內有乾坤? 想像空間到尾仍然開放,
花姐喻作小鳳仙 (間諜) 的兩次提示, 黃四郎的衣服更換及語氣變化
會否又是 "作假" 母題的延伸? 寫至此更能了解中國文化中 "變臉" 何能成為國粹

又回到了廣闊大道, 列車上依然是《送別》的情節
駛近與遠去的首尾對照, 彷如離開了夢境狂想的虛構歷史, 返回了有血有肉的殘酷現實
經過 "官印" 與 "槍" 的統治手段對比 (高呼三個 "公平" 還不及執起槍枝具威嚇性)
左手槍指好人, 右手槍指自己, 荒謬不斷重覆的呈現, 到最後再次出現時已成麻木的必然
今日的社會, 出了倒模一個又一個黃四郎, 又能期盼有更多的, 不止一個張牧之出現嗎?

延伸閱讀:
韓寒. 艾未未. 讓子彈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