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6日 星期日

Biutiful (美麗末日) - 痛苦, 掙扎 然後 蛻變, 美麗



這是一部關於死亡, 救贖, 溝通, 後代傳承, 少數族裔掙扎求存的故事
如果你知道你即將失去性命, 你會為身邊重要的人, 不熟悉的人做些什麼?

第一個鏡頭就是手指上的鑽石交到女兒手中, 家傳之寶代表的是愛的傳遞
然後畫面切換到雪地中的樹林, 死去吐出毛球的貓頭鷹, 象徵靈魂離開了軀殼
他的身份是誰? 父親還是兒子?
同樣是兩代的相交, 同樣步向永遠, 故事開始在此, 結束也在此

導演 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 透過了不同視覺意象比喻人生,
對靈魂及社會的思考, 盡在其廣鏡攝影, 精緻道具設計之內

魚與深海.
水的聲音在開場模擬電台節目出現,
在後來一望無際的汪洋, 慢慢向左移動至岸邊, 屍體逐一浮上鏡頭中
那讓人懼怕的海, 沒有把人推向永遠無盡頭的遠方, 也沒有把人沉進不見底的深淵
電視機內, 有魚的擱淺, 之後也有屍體的浮岸

魚的形象亦在全片不同地方呈現,
在故事情節中的心理暗示是 患病及接近死亡的預兆
在基督教上是耶穌基督的符號

一開始Uxbal烹調著魚,
那時他還沒有知道自己的病,
他還沒有開始救贖的旅程
此後, 街頭的藝術畫都充滿著不同魚類, 代表著當下的心理狀態
是步向生命終站的記號, 同時可是重新拾回良知與道德責任的進程

十字影像.
縱然人在水深火熱之中遭受危難, 陽光依然揮灑在巴塞隆拿城市之中
強化了救贖與放下的希冀, 亦在全片一致痛苦絕望的基調帶來一絲曙光
開首的教堂高掛十字架, Uxbal 送走尚有牽掛的靈魂, 把生前的擔子與罪行放下
回到家中, 天花板上光線反射出的十字, 表示著他自身同樣擁有人生的重擔與俗世的罪

鏡像.
鏡中照出真實的自己, 照出靈魂的面貌 (那21克的重量, 在本片明確於影像表達出來)
多次對著鏡子, 就是把埋藏深處的內心直視
於是打破了以往的沉默, 重新的接納與誠心的幫助

自己對快要死亡的接受與否之掙扎,
導演更利用另一角色作Uxbal的鏡子反映, 由她說服主角將死的事實

飛蛾與牆紙.
Uxbal在家中看到了黑暗中掙扎的飛蛾,
牠們就是要經歷痛苦才可化成美麗的蝴蝶, 是生命歷程的最佳比喻
前妻家中的牆紙是連綿不斷的圖案, 在陝隘的走廊上掛上了一家生活的不同階段
也是延伸無限的人生之旅

在視覺藝術上運用了比喻以外,
背景聲效也加強了紀錄片般的寫實感, 亦帶出了影片有關不同語言文化共融的主題
那股寫實感是源於大城市住進各種不同小人物的壓逼感, 那份生活的壓力

嘈雜的士高舞樂, 刻意調高音量的嘈吵歌曲
象徵了逃避俗世的聲音, 也是阻礙人與人真誠溝通的無意義的音樂
把Uxbal那時要避開殘酷真相的心情道出, 同時打擾了Uxbal向哥哥道出真相的意圖
把哥哥處理父親遺體的事在其妻子面前淡化, 同時表明了妻子與哥哥脆弱曖昧的關係

對白在推進故事發展之外, 也化成電影語言突顯主題
中國人間說著西班牙人不明的普通話
警察與嘍囉之間的談判交易, 特意的講出相同語言同樣會造成衝突
父親對兒女的沉默, 對比於母親的分享
繼續在電影中突出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冷漠疏離,
不同的卻是結合了尋覓生命救贖命題後, 原來關係是可以透過真誠, 簡單的修補



溝通不限於雙方對話
沒有說話的身體接觸有時更能準確流露情感
拒絕性愛就讓妻子陷進了失去愛的困局
兒子的傷痕, 不用任何情節交代, 已表明他與媽媽的問題
擁抱, 拖手, 在床邊共睡,微小的動作已能建立深厚情感
亦把第一場鑽石的贈送賦予更親密的意義

接送放學更是無聲但極具戲劇力量的一場
陌生人闖進另一個家庭的生命
從互不相干, 一直平行而走,
到慢慢步近, 然後緊緊跟隨,
種族的融和, 就在無言無語間發生了

個人生命的自省, 還牽涉到巴塞隆拿城市的繁雜背景
邊緣人物掙扎求生, 跟飛蛾沒有兩樣
妻子要處理情緒的波動, 丈夫要面對癌症的威脅
放諸城市各類人種 (海中不同魚隻的比喻) , 只是冰山一角
有人要盜版販毒, 有人要當人蛇, 當黑市勞工
Uxbal即使希望盡力當人間天使的形象, 都難免墮進自責內疚的漩渦裏
只是, 又有誰能定清黑白錯對呢?

就如Biutiful, 生命就如錯字般, 不完美中仍有其美麗之處
攝影盡量忠於真實的大街小巷, 沒有美化, 但真實仍是美麗嗎?
接受命中的缺陷, 在生命遠去之時才不致要彌留懇求原諒
Uxbal超現實的異能, 放在現實之中也只是無可奈何

結局的耐人尋味, 讓人有對未來的樂觀希望
她到底有沒有回來?
最後的定格, 是冬天的叢林, 這就是永生嗎?
也許我們就是要尋問, 就是要反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