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西議席數目不變
五席中理想的仍是泛民對建制三比二, 保持六四比例
當然根據人民力量所提出, 會背叛市民民主意願的政黨, 還是否可統稱泛民?
由選民選票親自決定, 在各候選人中選擇最代表自己的
--
1. 黃以謙 (獨立)
本屬自由黨的精神科醫生, 現以獨立名義參選, 惹來隱形親中的疑慮
觀乎他的選情, 肯定落選, 旨在多一道支流分薄民主派票源
2. 黃碧雲、張文光、李耀基、袁海文、莊妙嫦 (民主黨)
張文光放棄角逐教育界功能組別而參與直選, 排行第二扶植黃碧雲為其拉票
態度值得嘉許, 雖然說穿了還是為博取支持度的招數
教協近日因反國民教育事宜受到關注, 最先要發起罷課的是教協
最先提出不再主動提出的亦是教協, 之後就是家長(關注組)及學生(學民)要挺身而出
縱現在也有會員一同參與絕食,但短期內轉變態度卻是不爭事實
而教協的與會立場確實不夠沒有政黨靠背的學民思潮堅定
在一片反國民教育的浪潮下自是同路人, 但走的方向始終是進退維谷, 不敢站在最前線
3. 譚國僑、廖成利、莫嘉嫻、黃志勇、吳寶珊 (民協)
廖成利多年來默默耕耘作地區工作, 卻一直不作龍頭屈居馮檢基之下
今屆又一如以往, 難道真的沒有入立會之心?
民協雖在民主上讓步, 但民生上的積極爭取是肯定的
面臨全軍覆沒的危機, 譚國僑站在邊緣位置
既沒有傳統民主黨派的票倉, 亦沒有吸引新晉年輕選民的熱情, 形勢不妙
4. 黃逸旭 (獨立)
獨立民主派的自居, 曾當鄭經翰, 陶君行助理
在沒有勝算下自組一人名單, 註定會帶來分薄票源之效
5. 蔣麗芸、葉傲冬、鄭泳舜、陳偉明、林心廉 (民建聯)
又再發動一車一車送長者投票之舉, 一票基本上穩陣
餘下配票應會主力調撥到梁美芬之處, 力爭其連任
身為震雄集團創辦人蔣震的女兒, 在九龍西面對熟讀中國歷史的黃毓民, 盡現其真面目
批評小朋友, 不懂國情, 又指自己不懂中國歷史常識就正因沒有受國民教育
6. 黃毓民、嚴達明、周峻翹、劉鐵煒 (人民力量)
有沒有可能帶多一席入立法會?
黃毓民的政治魅力最終得到證明, 拉布的高談闊論, 抗爭路線的清晰, 日漸為民眾所見及接受
7. 林依麗、何家權、區詠豪、李家威 (香港關注會)
爭取包二奶刑事化, 是五區中看過最出位的政綱
相信其參選的善意意向, 但會有選民投她去動議一些不可行不實際的議案嗎?
8. 梁美芬、楊永杰、韋海英、梁文廣 (西九新動力)
「行公義好憐憫」「愛主」
「西九良心」「有愛心」
「好基督徒」「信徒的榜樣」「西九福氣」
常將上帝掛於口邊, 議會內卻贊成不公不義的法案
欺騙選民, 假扮中立, 有中聯辦撐腰,
恐在吵鬧聲中仍得保議席, 有機會與譚國僑或毛孟靜爭取最後一席
9. 毛孟靜、王德全 (公民黨)
上屆僅敗予隱形左派, 今屆再接再厲有望當選
只是公民黨中最沒有政績支持, 也欠缺法律背景
言論似空洞而未見對時事有見識洞見, 但作為新聞工作者有其專業立場
2012年9月8日 星期六
立法會選舉 2012 選前分析 - 九龍東
九龍東新增了一席, 總席位成5席, 但變數為五區中最少
預計會是三席泛民兩席建制, 中聯辦如何配票也難幫在近日論壇現形的謝偉俊
民建聯中聯辦兩支團隊一人一席向有默契, 再無多餘票數保排行第二的入席
始終少了陳婉嫻票后之助, 若配票稍有誤, 工聯會或可下馬, 不過這只屬理想
1. 梁家傑,譚文豪 (公民黨)
以公民黨在民調一路領先的走勢下, 梁家傑似穩言勝, 只是一席必保兩席亦無望
論壇上對謝偉俊一針見血悉破建制身份的言論成功引人注目
2. 黃國健,簡銘東,莫健榮,何啟明 (工聯會)
地區樁腳相當穩定, 有陳婉嫻支持者全數過票應不成問題
只怕貴會會員多為長者, 或會誤以為投了陳婉嫻就不需投黃國健
難怪與民建聯在傳媒前製造距離, 對民建聯強指工聯會已夠票的搶票方式強烈不滿
3. 陶君行 (社民連)
連續兩屆差一步走進立會, 竹園地區默默耕耘卻票源不足
社民連分裂後, 支持度無以為繼, 原以為新增一席民選, 終可一嘗議會夢
卻碰上強敵黃洋達的狙撃, 兩者或只能存活其一
在社民連江河日下, 人民力量拾級而上之勢, 似是高峰已過, 岌岌可危
4. 嚴鳳至,陳向然 (獨立)
除非有建制幕後支持, 或具明星知名度, 或本身有超凡魅力
否則獨立候選人要當選實相當困難, 沒有資源沒有宣傳自就沒有支持
論壇上只是含糊的民主派身分, 沒有獨特難忘, 註定受到遺忘
5. 胡志偉,莫建成,韓家銘 (民主黨)
司徒華與李華明的民主黨服務了九龍東一段悠長的歲月
胡志偉將成接棒人, 挾前兩者的知名度晉身立法會
6. 陳鑑林,黎榮浩,洪錦鉉,柯創盛 (民建聯)
一貫建制取態, 取一席易如反掌, 但搶票手段層出不窮
為第二梯隊爭取入立會而犠牲工聯會也不無可能
7. 謝偉俊 (獨立)
自己提倡議案後自己反對, 良心缺席不投六四不投釋放劉曉波
建議超級區議會選舉加入身高限制, 毫無真知灼見的在論壇被炮轟得體無完膚
8. 黃洋達,陳秀慧 (人民力量)
夫妻檔參選, 坐過政治監, 編過邵氏電影, 寫過金融小說, 辯論專才
皇上的光頭白色粗框眼鏡造型突出, 但九龍東的人口老化問題嚴重, 年輕選民基數可能較低
9. 譚香文 (獨立)
從會計界走出來接受普選洗禮, 之前與會計師公會一直糾纏官司糾紛
沒有實質成績, 脫離政黨背景, 形象不正面但言論有見地, 支持度仍是偏低, 料會陪跑
預計會是三席泛民兩席建制, 中聯辦如何配票也難幫在近日論壇現形的謝偉俊
民建聯中聯辦兩支團隊一人一席向有默契, 再無多餘票數保排行第二的入席
始終少了陳婉嫻票后之助, 若配票稍有誤, 工聯會或可下馬, 不過這只屬理想
1. 梁家傑,譚文豪 (公民黨)
以公民黨在民調一路領先的走勢下, 梁家傑似穩言勝, 只是一席必保兩席亦無望
論壇上對謝偉俊一針見血悉破建制身份的言論成功引人注目
2. 黃國健,簡銘東,莫健榮,何啟明 (工聯會)
地區樁腳相當穩定, 有陳婉嫻支持者全數過票應不成問題
只怕貴會會員多為長者, 或會誤以為投了陳婉嫻就不需投黃國健
難怪與民建聯在傳媒前製造距離, 對民建聯強指工聯會已夠票的搶票方式強烈不滿
3. 陶君行 (社民連)
連續兩屆差一步走進立會, 竹園地區默默耕耘卻票源不足
社民連分裂後, 支持度無以為繼, 原以為新增一席民選, 終可一嘗議會夢
卻碰上強敵黃洋達的狙撃, 兩者或只能存活其一
在社民連江河日下, 人民力量拾級而上之勢, 似是高峰已過, 岌岌可危
4. 嚴鳳至,陳向然 (獨立)
除非有建制幕後支持, 或具明星知名度, 或本身有超凡魅力
否則獨立候選人要當選實相當困難, 沒有資源沒有宣傳自就沒有支持
論壇上只是含糊的民主派身分, 沒有獨特難忘, 註定受到遺忘
5. 胡志偉,莫建成,韓家銘 (民主黨)
司徒華與李華明的民主黨服務了九龍東一段悠長的歲月
胡志偉將成接棒人, 挾前兩者的知名度晉身立法會
6. 陳鑑林,黎榮浩,洪錦鉉,柯創盛 (民建聯)
一貫建制取態, 取一席易如反掌, 但搶票手段層出不窮
為第二梯隊爭取入立會而犠牲工聯會也不無可能
7. 謝偉俊 (獨立)
自己提倡議案後自己反對, 良心缺席不投六四不投釋放劉曉波
建議超級區議會選舉加入身高限制, 毫無真知灼見的在論壇被炮轟得體無完膚
8. 黃洋達,陳秀慧 (人民力量)
夫妻檔參選, 坐過政治監, 編過邵氏電影, 寫過金融小說, 辯論專才
皇上的光頭白色粗框眼鏡造型突出, 但九龍東的人口老化問題嚴重, 年輕選民基數可能較低
9. 譚香文 (獨立)
從會計界走出來接受普選洗禮, 之前與會計師公會一直糾纏官司糾紛
沒有實質成績, 脫離政黨背景, 形象不正面但言論有見地, 支持度仍是偏低, 料會陪跑
2012年9月7日 星期五
立法會選舉 2012 選前分析
回想四年前的分析, 當日對社民連的擔憂, 對公民黨的信任,
到了現在不論理念與架構都有了很大的變化
正值選舉前夕, 先行分析各主要政黨之大勢
--
民主黨:
反對五區公投, 拒絕拉布
年年叫一句口號平反六四聊表安慰, 然後原地踏步若無其事
親自推翻最核心的選舉承諾, 密室談判走入中聯辦, 支持政改方案
立法會投票往績可見其取向:
1. 1998年 支持教改,引入中文中學
2. 2000年 支持強積金計劃
3. 2004年 支持領滙上市
4. 2005-2006年 支持巴士票價可加可減機制,令巴士票價不斷提高
5. 2010年 支持政改方案, 功能組別一席不減
6. 2012年,支持通過擴大解放軍特權修訂《2010年法律適應化修改軍事提述條例草案》
六四民運後積累的情意結, 仍會導向選民對他們的期待
民主的表面形象在多場選舉辯論後逐步消散, 其不再走入中聯辦的許諾或可挽回敗勢
--
公民黨:
堅持法治理念, 沒有違背創黨意向
縱在外傭居港案, 港珠澳大橋案中盡失民心
區議會選舉的大敗, 不落區當好地區基礎才是致命傷
核心價值從來最受推祟 溫和, 理性, 克制的中性民主派支持者認同
五區公投亦是使用投票制度表達訊息, 即使與人民力量走得較近, 仍不損其非暴力形象
--
人民力量:
激烈抗爭一次又一次衝擊傳媒焦點成功,
造就了生果金福利的改善 (社民連時期), 逼使財政司修改年度預算案, 中止了網絡23條提案立會
充分顯現其路線的政治力量, 社運策略部署逐漸成熟
連續兩年七一的衝擊令人刮目相看其動員與準備, 議會文化中又帶入了拉布戰
掀起爭論無數, 從政治獻金到投共指控, 對民主黨的票債票償一路為其創立主要路線
--
社民連:
自從分裂後, 年輕義工紛紛出走, 元氣大傷
陶君行無力領導, 梁國雄特立獨行, 欠缺嚴密組織, 欠缺清晰走向
站於溫和與激進之十字路口, 難得核心選民票源
--
民建聯:
其實要知的一早已知, 可聽的一早當聽過
蛇齋餅糉已成代名詞, 在立會通過大惡法
民主民生倒退的方案, 只要是政府要通過, 就必然支持
官商勾結的政策從何而來? 就是保皇黨全力爭取
平常的小恩小惠就橫額遍佈,
大議題就常避而不談, 連捍衛新聞自由都可在立法會被否決
建制派功能組別取大多數不意外, 但若直選都大勝則可嘆香港已死
--
工聯會:
中聯辦的配票能力之強令人側目, 但今屆因在新界有鄉事派不再抬轎而起變數
工聯會更首次聲明要求脫離民建聯黨才出選, 臨近選舉又傳出民建聯過界搶票
孰真孰假難分清, 但其左派建制身份則無從洗清
民生議題上更貼近民眾, 但民主人權等一樣傾斜政府
--
自由黨:
治黨理念依然清晰, 但上屆直選大敗讓其內部架構大幅重整
依舊重視工商界利益, 主張市場主導的經濟雖不主流, 但仍有其發聲意義
政治取向上親政府, 若在議會中有足夠席位, 關鍵問題上卻往往能逆轉大局
2012 的立法會選舉至為重要,
將可能擴闊民主派光譜, 將可能改變既有的民主派與保皇黨的勢力平衡
遊行示威只是一時制衡, 議會抗爭才是長遠之道
身體力行可貴, 但選出真正代表自己的, 在議會內發聲
才可讓選民安心上班上學不用辛苦堅持周旋
到了現在不論理念與架構都有了很大的變化
正值選舉前夕, 先行分析各主要政黨之大勢
--
民主黨:
反對五區公投, 拒絕拉布
年年叫一句口號平反六四聊表安慰, 然後原地踏步若無其事
親自推翻最核心的選舉承諾, 密室談判走入中聯辦, 支持政改方案
立法會投票往績可見其取向:
1. 1998年 支持教改,引入中文中學
2. 2000年 支持強積金計劃
3. 2004年 支持領滙上市
4. 2005-2006年 支持巴士票價可加可減機制,令巴士票價不斷提高
5. 2010年 支持政改方案, 功能組別一席不減
6. 2012年,支持通過擴大解放軍特權修訂《2010年法律適應化修改軍事提述條例草案》
六四民運後積累的情意結, 仍會導向選民對他們的期待
民主的表面形象在多場選舉辯論後逐步消散, 其不再走入中聯辦的許諾或可挽回敗勢
--
公民黨:
堅持法治理念, 沒有違背創黨意向
縱在外傭居港案, 港珠澳大橋案中盡失民心
區議會選舉的大敗, 不落區當好地區基礎才是致命傷
核心價值從來最受推祟 溫和, 理性, 克制的中性民主派支持者認同
五區公投亦是使用投票制度表達訊息, 即使與人民力量走得較近, 仍不損其非暴力形象
--
人民力量:
激烈抗爭一次又一次衝擊傳媒焦點成功,
造就了生果金福利的改善 (社民連時期), 逼使財政司修改年度預算案, 中止了網絡23條提案立會
充分顯現其路線的政治力量, 社運策略部署逐漸成熟
連續兩年七一的衝擊令人刮目相看其動員與準備, 議會文化中又帶入了拉布戰
掀起爭論無數, 從政治獻金到投共指控, 對民主黨的票債票償一路為其創立主要路線
--
社民連:
自從分裂後, 年輕義工紛紛出走, 元氣大傷
陶君行無力領導, 梁國雄特立獨行, 欠缺嚴密組織, 欠缺清晰走向
站於溫和與激進之十字路口, 難得核心選民票源
--
民建聯:
其實要知的一早已知, 可聽的一早當聽過
蛇齋餅糉已成代名詞, 在立會通過大惡法
民主民生倒退的方案, 只要是政府要通過, 就必然支持
官商勾結的政策從何而來? 就是保皇黨全力爭取
平常的小恩小惠就橫額遍佈,
大議題就常避而不談, 連捍衛新聞自由都可在立法會被否決
建制派功能組別取大多數不意外, 但若直選都大勝則可嘆香港已死
--
工聯會:
中聯辦的配票能力之強令人側目, 但今屆因在新界有鄉事派不再抬轎而起變數
工聯會更首次聲明要求脫離民建聯黨才出選, 臨近選舉又傳出民建聯過界搶票
孰真孰假難分清, 但其左派建制身份則無從洗清
民生議題上更貼近民眾, 但民主人權等一樣傾斜政府
--
自由黨:
治黨理念依然清晰, 但上屆直選大敗讓其內部架構大幅重整
依舊重視工商界利益, 主張市場主導的經濟雖不主流, 但仍有其發聲意義
政治取向上親政府, 若在議會中有足夠席位, 關鍵問題上卻往往能逆轉大局
2012 的立法會選舉至為重要,
將可能擴闊民主派光譜, 將可能改變既有的民主派與保皇黨的勢力平衡
遊行示威只是一時制衡, 議會抗爭才是長遠之道
身體力行可貴, 但選出真正代表自己的, 在議會內發聲
才可讓選民安心上班上學不用辛苦堅持周旋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