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9日 星期四

Scott Pilgrim VS. The World (爆女大格鬥) - 戀愛 Game Over 後如何 Continue?



對既定類型有深刻理解, 然後顛覆, 煣合, 再開創全新的獨特風格
Edgar Wright 可能是當代最擅長結合不同媒介特色的導演
改編自漫畫化的 Graphic Novel, 化成大銀幕中的 8-bit 音樂及打機畫面
一部青春愛情喜劇, 卻同時帶來音樂劇的場景過渡及特技英雄片的視覺享受

《Scott Pilgrim V.S. The World》對任天堂遊戲機時代的高度致敬
是電影界從來未見, 亦不見得在可見未來有電影人再仿效而發揚光大
作為一個年代的記號, 全片最驚喜的把戲在於環球電影公司片頭的惡搞
久違了的親切感, 只有在 Gameboy 世界長大的一代會認定其經典地位
任天堂的紅白機是遊戲機全球普及的始祖, 在科技急劇發展的十數年內已給無形取代
歷史上短暫的風光使本片更自成一格
將電玩標記化成電影語言, 在以往從未見過如斯忠實的呈現,
在可見將來, 亦都沒有新一代電影人會再去花心力還原任天堂時期的遊戲面貌

Opening Credits 的一場戲亦是震撼難忘, 在演奏音樂一起, 鏡頭馬上拉開後移
爽勁結他鼓聲中, 看到幕後介紹的畫面美術, 背景有鮮明搶眼的顏色,
有代表音樂的閃電樣式, 還有復歸八十年代感覺的字體
有推進故事的小線索 (如數字, "X"), 又有心情抒發的符號 (如愛心的心形, 哈哈笑等)
這一段簡潔精彩而不用任何獨白的設計, 原來是因 Quentin Tarantino 的提議而生
實要感謝大導演對觀眾喜好 (尤其針對美國當地) 的認識
因他覺得開首密集的角色介紹難以消化, 是故提出加入一段純音樂開場
去中和片首的步調, 好讓觀眾可放鬆, 投入影片氣氛, 更為電影餘下段落的美學運用作定調

一系列為戀愛而戰的視覺盛宴, 可謂集百家之大成
第一場大格鬥, 靈感來源正是印度 Bollywood 著名的歌舞動作
第二場決戰荷里活動作巨星, 出處顯而易見,
有趣的是其超能力是 Lucas Lee 的替身分身,
而飾演他們的演員正是飾演 Lucas 的 Chris Evans 的替身
一幕踢穿了紐約布景板, 後面實是多倫多實景, 又幽了荷里活電影經常在後者取景扮前者一默
然後選用了前 "超人" Brandon Routh 作第三位邪惡男友
發光的眼睛還有幕後神秘聯盟, 甚有超級英雄或外星人大戰的影子
用刀的中國女孩帶有東方武俠色彩, 又像 "Kill Bill" 東洋殺手的變奏
畢竟原作面世於2004年, 人物造型及情節橋段借鑑昆頓新作亦有可能
Edgar Wright 都一一豐富了角色個性, 賦予了一幕又一幕華麗又好玩的特技場面



英國導演初到荷里活執起導筒, 堅持起用清一色美國演員班底
為的是要更貼近美國文化, 將 "血與雪糕" 二部曲的紳士幽默拋開
在拍攝手法上, 簽署式的快速剪接與本片的夢境現實穿梭情節異常配合
上一秒在你一言我一語, 機鋒對白相對; 下一秒馬上奸角現身, 進入遊戲畫面天馬行空
然而, 在對白內容上, 還是低調的英式笑話, 沒有粗鄙低俗的美式地道
粗口是偶有出現, 但聰明的過濾換得較大觀眾層面的 PG-13 rating (適合十三歲以上人士觀看)
沒得見一般美國青春片常見的人物對話, 一概卡通化的小朋友導向
讓沒有打鬥, 專注談情的戲份顯得相當清純, 是好是壞則看欣賞方向
好是笑料更有內涵, 會心微笑多於瘋狂大笑, 壞可是目標觀眾群未必能有共鳴

只是電影最大敗筆, 實是導演本來的強項 - 對類型的熟悉度
喜愛動作片的 Edgar Wright, 即使以特效拍攝打鬥戲, 也拍出燦爛奪目的畫面
在講愛情成長路, 放下過去情感負擔的主題,
仍能通過 "Game Over", 力量增強升level 等比喻帶出
只是在平衡兩者份量, 即視聽娛樂性與主題啟發性的過程, 忽略了影片外表中最強調的打機元素
沒錯, 每贏一場大戰, 金幣數量都會以千位增加; 沒錯, 角色登場時有了簡短的能量值介紹
然而在戰鬥中的勝負形勢才是重點, 看到主角的HP劇跌至零又反彈才是高潮
若只看到火花激盪, 鼓聲琴音幻化成獸, 卻不清晰得知兩者的實力差距
未能知道主角有何隱藏技必殺技, 未能得知如何得到新武器新寶藏
觀眾沒有即時參與玩的機會, 就會顯得脫離而未會關心主角死活了
縱然途中得見其取分時刻, 卻未有斬將闖關的刺激快感, 那這只是一個不太會上癮的遊戲了

Edgar Wright是戲劇節奏調控的高手, 卻未必是爆機能手, 才在遊戲部分失卻內涵
電影嘗試把愛情故事推進作為每場格鬥的轉換, 等於歌舞片的音樂場口填補了劇情對白
只是每當有新的敵人出現, 彷彿沒能見其能力有所提升, 這就有違遊戲設計的本質
每多殺一個更有更多金幣, 意味著仇敵更強更難應付
相對於故事文本, 就是理應與女主角有更深的感情, 或有更難癒合的傷口
但在背景交代缺席下, 七個都是倒模一樣, 重覆上演格鬥就失卻戲劇力量
一路到最後打老大打隱藏人物, 方能窺見影片的真正重心, 及遊戲的真義

跟麥曦茵的《前度》說出同一主題:
To remember, to let go and then move on.
大方承認過去的存在, 為錯事說句誠懇的對不起, 就一切事過境遷, 不再纏繞在心
畢竟是幻想的故事, 主角總該得到註定擁有的幸福
遊戲機一開始就設定了主角深愛誰人, 目標是哪一個
因此不管二人愛得轟烈的背後成因, 不顧身邊他人所受的傷害犠牲
這也是現實的愛情嗎? 愛得這樣的自私而純粹

Michael Cera 似乎演得太多同類角色了, 定性在一定套路對演員發展不是好事
何況本片獨挑大樑卻不能有效發揮對白給予的笑料, 鋒芒慘遭邪惡前度們蓋過了
女角方面也是配角抬頭, Anna Kendrick 的妹妹角色當然又美麗又好演技
只是焦點必是 Ellen Wong 飾演的 Knives,
少女的溫柔脆弱, 追星的瘋狂沉迷, 失戀的憤怒強悍, 最後一場 Duel Combo 看得人拍掌叫好!



延伸閱讀:
Scott Pilgrim 官方主頁

東方莘莘學子的悲歌 - 《3 Idiots》到《小孩不笨》



看到印度的《3 Idiots》如何看待功利的填鴨式教育,
自然想到香港的《烈日當空》, 青春活力, 卻又沉重無奈
亞洲的另一端新加坡亦曾拍過一部具反思性的作品

家庭父母和孩子的相處, 學校教師和學生的相處,
一層又一層不可割裂的關係, 對一個人的健康成長太重要了

《小孩不笨》, 教導每一位大人如何對待孩子的一課

家, 不是只給人睡覺的地方, 是一家人去分擔喜與樂, 悲與憂的地方
當Tom說出那一句 "我不回去, 那不是我的家"

這一個家, 破碎得沒法彌補

互不理解, 源於不去主動了解
互不溝通, 源於不肯用心聆聽

Tom修好父親的電腦, 送去他公司, 他爸爸竟然責罵他拿去玩的時候
Jerry想問有沒有空去看他的表演, 遭到冷漠的對待

沒法對話, 說同一種語言有何用
活於一起, 卻只活在自己的世界

五百塊, 為的是買下爸爸一小時的時間
何時才會覺醒相處的真諦?

貼近下一代, 說他們會說的, 嘗試打破固有模式
最重要的, 還是以身作則, 用自身證明家庭的愛

太愛你, 卻太不懂愛你
守在道德高地, 用高高在上的口吻, 遠遠不及一個擁抱, 一句真誠的我愛你
然後心中的裂痕風乾, 誤會化解, 成就完整的家

學校, 不是強權欺壓的地方, 更不是壓榨自由的監獄
不同的老師, 不同的班房, 待遇天堂與地獄

爛蘋果, 可以將爛的地方切走
要是整個扔掉了, 蘋果就沒有了

學校, 就是要給一個改過的機會年青人
將好的那邊發揚光大

凡事兩邊看, 處事時有稱讚有處罰
鼓勵多一點, 看人的優點, 新一代不是依然美麗嗎?

"資源 放錯地方就是垃圾
垃圾 放對地方就是資源"

不要讓孩子一生絕望, 要讓孩子成為有用的人
一正一負, 一喜一悲, 正是小孩不笨系列帶出的訊息




《一生絕望》
曲:羅俊霖 詞:梁智強 唱:洪俊揚

我們肆無忌憚 我們成群結黨
我們目無尊長 對什麼事都不滿
看著我們的成長 只會製造麻煩
我們就是一無是處你又能怎樣

我們dont give a damn 那看不起的眼光
我們什麼都不是 我們什麼都不管
我們之間為什麼會漸漸地沒有語言
我們之間有道牆

學校老師束手無策 父母臭罵我們不會想
這個社會的標準已經超出了我們這年紀的有限想象
只認定會讀書 就一定是好孩子的榜樣
別以為看不起我們 就告訴自己比人家強

有多少人關心我們為何會走錯迷失方向
又有誰會 替我們想想蘋果為何變爛
其實我們也曾努力要爭取所有人的稱讚
撫心自問你們究竟給了我們多少希望

淚水已經流乾,前途也很渺茫
迷失的靈魂,我們應該怎麼辦
懲罰我們就是堂皇的協助成長
然後讓我們一生絕望

有些人幸運天生沒有戰場
我們一出世就是自己孤軍作戰
站在十字路口的風雨中吶喊
不要讓我們一生絕望

--



《有用的人》
曲:李毅 / 梁智強 詞:梁智強 唱:陳國榮

誰不希望自己是聰明的人
誰不希望什麼都能一百分
誰能希望自己又呆又傻又愚蠢
誰會願意聽到你真的好笨

有些事情就是這樣的殘忍
有些道路沒有直通那扇門
有些遊戲結果不一定要獲勝
有些收穫不在終點只在過程

我們不會心灰意冷
我們會給自己掌聲
我不是你想像的笨
我也有我自己的門
其實你不是不能
只是你肯不肯
給自己多一個機會
因為我們都是有用的人

有些事情就是這樣的殘忍
有些道路沒有直通那扇門
有些遊戲結果不一定要獲勝
有些收穫不在終點只在過程

我們不會心灰意冷
我們會給自己掌聲
我不是你想像的笨
我也有我自己的門
其實你不是不能
只是你肯不肯
給自己多一個機會
因為我們都是有用的人

我們不會心灰意冷
我們會給自己掌聲
我不是你想像的笨
我也有我自己的門
其實你不是不能
只是你肯不肯
給自己多一個機會
因為我們都是有用的人

給自己多一個機會
因為我們都是有用的人


延伸閱讀:
3 Idiots (作死不離三兄弟) - 人生的三大目標: 夢想, 友誼, 愛情
<< 烈日當空 >> 新世代年青人的殘酷寫照

說唱教育制度

當下時勢, 自當祈求紅雨黑雨, 八號風暴
道出普遍學生哥心聲, 共鳴位大家一起會心微笑
上堂hea下搵野食, 落堂球場俾晒力

A班定E班, 精英班標籤令大家厭倦了吧
求學不是求分數, 從來只係不切實際既政府空想
讀書唔係求知識, 而係求一張成績單, 甚至只係求得老媽子歡心

學海無涯 - 農夫



--

那一年的中文讀本, 將進酒的樂觀放任
無情地塞進腦內, 死記硬背, 狼吞虎嚥
填鴨式教育填出了一個又一個的狀元
填出了一個又一個大學生
悲哀的是, 在寫這篇文字的,
如今在嘲弄諷刺的, 如今在歎息悔疚的, 也從那個制度倒模而成

李白 - 朱凌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