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4日 星期六

無聲吶喊 - 通俗戲劇的情感 全民動員的力量



電影最高的境界, 莫過於離開了大銀幕, 燈光全亮後,
它撼動人心的力量能蔓延到真實世界, 改變社會的現象, 為人的生命帶來積極正面的影響
光州學校的真人真事, 孔枝泳的小說, 再化成黃東赫的電影
深深嵌進了570萬國民, 包括總統李明博在內, 南韓十分之一人口的心窩中
判決得以推翻, 案件得以重審, 固然是還受害人一個公道
但最重要, 還是改善了政策
《社會福祉事業修正法》確保了社福機構須公開透明, 有嚴謹獨立的監管方式
《性侵害修正法》廢除公溯期, 加重任職社福機構的違法者之刑罰
侵犯未滿13歲小童的最高可判終身監禁, 犯事者終身不得回復從事社會福祉等
長遠的法律保障, 在制度內為各弱勢少數提供保護, 正是不幸之後的撥亂反正

電影的勝利, 意味著南韓民族的開明進步
南韓的影視作品一向貫徹「沉重」, 「悲傷」, 「鬱悶」的風格
能結合其藝術成就與政治議題, 早已在多部經典的兩韓矛盾電影中有了軌跡
而連結到民生層面, 則是奉俊昊作為先驅
《殺人回憶》《骨肉同謀》早已寫實展現該地警方的草率與貪污問題
只是從批判走到執行改革的一步, 更見其民主力量發揮了作用
愈來愈多反省社會問題的良心創作, 愈見整個國家在向前推進,
更尊重民意, 同時更著重法治
縱使本來司法制度仍是落後, 但有肯受傳媒提醒, 受市民鞭策的政府, 才會有繼續完善的動力

說回影片本身,《無聲吶喊》為何有團結國民的力量, 讓公義之聲在全國伸張?
正在於編導描繪出受害者三種完整的面向, 使得面對性侵的個案得有全面的代表
正在於編導將觀眾設於男教師的旁觀視角, 使得我們跟隨主角去代入而更有共鳴
正在於編導正邪分明的將一眾奸角臉譜化, 使得表面敬虔的一眾教職員真目示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