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再想起 《無言者》的歌詞
「長路裏, 我獨行看車過; 夜已深, 地鐵中我默然」
置身於言論空間遭受打壓極端化的政治大氣候自是合適
在個人主義盛行, 家長填鴨式教育觀的家庭單位中亦突顯無盡的空虛與無力
「假裝對話, 寧莫說話」
是控訴, 是對現世的不滿
其實也是呼求, 也是在吶喊, 為何不打開彼此的心門
為何互相壓抑, 互相指責, 真正學會去愛, 就先建立自己的同理心
從對方的立場思想, 從對方的角度感受
也許會發現, 原來活在同一屋簷下的大家, 是如此接近, 如斯共通
共享著同一片天空, 同呼吸一樣的空氣, 擁有著同一份堅持, 抱持著同一種歉疚
了解不一定達致認同的共識, 但至少是伸出友善情願的一雙手,
去嘗試建立, 維繫及修補, 一直珍而重之的親情, 友情及愛情
女兒談戀愛了, 母親憤怒莫名
她們其實暗自為將快失明的一家之主擔心
Ronnie 努力演好模範父親的形象, 想一切維持現狀, 假裝沒有健康問題的存在
企圖粉飾表面, 如同將塵埃污垢掃進梳化底下
但愈扮得完美, 情緒愈是沒有表露, 愈容易因小事亂發脾氣, 愈容易因小瑕疵而失卻分寸
Katie 哭著離開了, 沒有錢包, 只能漫無目的街上流連
孤苦無助, 無依無靠
身邊經過百萬人, 卻無一明白自身處境
想找人傾訴無門, 哭出的眼淚誰會擦拭?
最後找到了 Yan 姐姐, 大氣電波, 如同網絡媒介,
彷彿正是無 "家" 可歸, 得不到親密接觸的愛, 而不期然去轉投情感的代替品
舊區嘅街道比較狹窄,
樓宇屋簷嘅規格大細不同,加埋冷氣機,仲有伸出街嘅各種招牌,
令同一場大雨响大角咀呢度落落嚟,所發出嚟嘅聲音都好唔同,
就好似好多人唔同嘅腳步聲,
有行得快嘅,有行得慢嘅
對前景充滿希望嘅步伐,對前路感到茫茫嘅步伐
有老人家嘅,有後生仔嘅
當你對比起中環嘅雨聲,
你自然會覺得我哋呢個城市,
本來處處都係大角咀嘅呢種舊區,本來處處都應該係咁多姿多彩
但係响我錄呢度聲嘅時候,
有一位露宿者至話,雨聲已經同以前覺得好唔同
係因為多咗好多大型嘅豪宅 ?高架公路 ?定係屏風大廈造成嘅死氣沉沉 ?
總之雨聲就變得越來越似中環,
就好似做人要保持番自我越嚟越難一樣
唔好覺得奇怪, 點解我會有興趣去聽一個露宿者對雨聲嘅睇法
只可能係因為無人願意同一個露宿街頭嘅人傾偈啫
要棲身街頭嘅滋味,我唔識去想像
但我願意去聽佢哋嘅故事。
因為我覺得每一個人,都有佢哋想同人分享嘅說話,
喺街上面嘅你,我知道你明白我嘅意思嘅,係唔係 ?
中環價值早已成為香港社會的核心
圍繞著這一個核心的, 本理應是多姿多采燦爛繽紛
然而, 當核心變成一個無底漩渦,
不幸地, 四處的顏色, 周圍的特色都無可避免地捲進
然後, 慢慢被逼融和在核心內, 給吞噬蠶食
再容納不了不同的風格, 再接受不了不同的聲音
所有人所聽到的雨聲, 都只是得一種
這正延伸到最後的城市和諧論, 一百人都只可有同一種說法
Ronnie 的家庭溝通問題,
在於沒有好好為對方設想, 在於有人沒有去主動聆聽, 有人不肯去真正分享
最信任的家人都尚且有一刻的疏離與懷疑, 何況是社會有的各種階層?
但樂觀的去面對, 先開放自己的心, 先願意放下心防城府, 讓別人樂於進入
總比等待別人改進, 強逼他人附和, 批評他人冷漠, 來得積極有意義
因為葉梓恩, 因為一晚的冷靜, Ronnie一家歸於和好, 這就是坦誠的果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