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2日 星期日

住不舒適, 食不招積, 這就是林宥嘉的《美妙生活》嗎?



從封套設計, 到專輯製作概念, 表面邁向《美妙生活》的歌頌,
實則卻是陳奕迅年前《不想放手》的反諷延續
開篇引旨的熱鬧跳動, 完結時的自由飛躍, 都只是在唱反話
內涵中呈現的菜色, 是寂寞失落想念不滿的負面大熔爐
苦悶的音樂氛圍, 高頻的呼喊釋放,
前者低調後者爆發, 梅花間竹, 不按牌章的放在專輯中
期盼在壓抑與宣洩掙扎的過程之中, 能重新看出生活的美好

《自然醒》很搖滾, 很能叫醒熟睡的靈魂
樂器愈交集, 愈見樓上樓下噪音的打擾
旋律很優美, 節拍很爽勁, 鼓聲敲得很響,
"睡得像小孩" 的喉嚨喊聲很純粹的直呼表達情感
生活細節的不滿足, 對比出愛侶相伴的重要性, 原來又是一闕獨身之歌

更為狂放的嘩叫, 來自《紀念品》的一件件垃圾拋棄
兩首都是居住空間的失意, 聯想到愛情的盼望與失去
鼓放在主位, 首段音樂就是插線打鼓的拍子跳動
直入副歌的澎湃傾瀉, 吶喊埋怨的仍是私人回憶
不斷重覆 "我" 的同音字樣, 一如詞意表示, 搶耳過後似乎還欠了點什麼
最後還是不作結的Loop, 彷彿一直丟卻丟不完
火候調得不夠盡, 變化也未到豐富多彩

緊接《不換》的堅持與熱血, 最為簡單, 最為直接
要跳夠玩夠, 要搖滾的生活態度, 這曲就是記號,
最正統的曲風演繹, 卻與全碟內容顯得最抽離, 見於最不生活化的入詞手法

悲情氾濫, 絕望籠罩
人心的空虛, 靈魂的空白
林宥嘉的歌聲, 總在獨自一人, 夜幕低垂的情感發揮出極致
一聽已有失落的共鳴, 《想自由》開題時很有黑暗角落的獨特角色
第一段副歌過後, 回到Ballad的數拍鼓聲, 就俗套了
歌詞亦由每人心中欠缺的一塊, 又換成沒有愛人那般單調的埋怨

慨嘆的狀態, 營造雨中獨步漆黑夜晚的畫面感,
小號吹奏, 口哨演繹, 丁丁聲響, 意境深邃
陳小霞與林宥嘉的合作, 在《美妙生活》提煉出一種超然的境界
《我總是一個人在練習一個人》.《晚安》的淡然輕唱, 情懷卻濃烈苦澀
一個人一個人, 沒有人沒有人, 唱出無奈, 沒有存在感的大環境
最能表達出美妙生活的相對面, 這兩首定是點題之作

《晚安》的詞就是一首對生活感悟的詩,
當中動詞名詞的轉換使用, 層次提升了, 本已是不平凡, 現在更宏大更壯觀
"天空" 白著夜晚, 化為 天 "空" 白著夜晚, 空就是倒空, 淘空的意義
"月亮" 在你心坎, 轉成 月 "亮" 在你心坎, 亮就有了點燃的作用
"夢想"去的地方, 也是 "夢" 想去的地方, 主觀的走自己理想, 還是隨意地跟著潛意識走?
"晚安"靜靜地安躺, 同樣 "晚"安靜靜地安躺, 可以是一句臨睡前的話, 又能形容 "晚" 的形態
歌者分拆二字的唱, 立意之深, 用心之極

悲傷心情, 在《擁有》《早開的晚霞》《想念》一路順著走入低谷
哽咽之後, 有欲哭無淚, 跟著是追憶的無盡愁緒
一首比一首慘痛, 歌者的聲音與情緒, 主導了曲詞走向
樂器編得再輕再沒所謂, 都蓋不住那抽泣滴血的感覺
偏偏沒有歇斯底里, 卻更感受到無從表達, 沒有出路的悲愴

《美妙生活》圍繞情路的兜轉太多太重覆, 沒有廣闊的生活路圖
曲風的過渡轉變也顯得強烈突然,
前一秒還在感慨一個人與沒有人,
那困窘還在滲透, 剎那間已大鳴大放的拋棄紀念品

林宥嘉的個人特色愈來愈鮮明, 唱腔咬字也沒有以前的不清齒音
只是, 還年輕, 說生活不夠陳奕迅的成熟沉穩
來到第三張專輯, 還沒有到涉及大生活素材的野心與胸襟
上一張總算開通了林宥嘉的五官, 屬於個人世界的投射
出到外面的生活體驗, 就未免過份沉淪於無病呻吟, 局限於自我的眼光

還在 "看見什麼吃什麼" , 有好曲就放進去
演繹是到位了, 但自身的態度還沒有清晰輪廓
生活的搖滾可以在吃早餐, 生活的靡爛可以在飲酒
現在又有快餐, 又有深夜吃宵夜, 更多的是一人慢慢品嘗的西餐
每一首獨立成章都見亮點, 拼湊一碟反而拖沓納悶
以林宥嘉的才能水平, 不怕他吃得多消化不來, 只怕他吃得不夠廣
吃的次序層次也應分清, 不然味道太早混合就會失真
個人喜歡的, 會是吃多一點迷幻藥, 落少一點洋蔥調味的林宥嘉


推介: 晚安, 我總是一個人在練習一個人, 自然醒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