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8日 星期二

Red Lights (異能感應) - 真信仰與假先知






親 愛 的 弟 兄 阿 、 一 切 的 靈 、 你 們 不 可 都 信 . 總 要 試 驗 那 些 靈 是 出 於   神 的 不 是 . 因 為 世 上 有 許 多 假 先 知 已 經 出 來 了 。
約翰一書 4:1


信仰與迷信.
常常被一概而論, 混為一談.

相信世界上有奇蹟, 相信死後會到美麗的地方
相信先知的預言, 不等於相信面前說預言的就是先知
耶穌吩咐禱告要進內屋, 行善要在暗中,
但看看現在風風火火的醫治特會, 神蹟預言, 猶如一場大型魔術表演

這不是科學與神學千年來的相爭
這是理性的信仰, 與盲目的迷信之爭
而胡亂宣告, 說幾句漂亮話, 不是沒有代價, 是會絆倒人一生的
當有日謊言戮破, 幻想破滅, 生存的希望都會失去
珍貴的靈魂, 要如何能補償?

世界上只有兩種人會稱自己有異能
一種認為自己真有超能力,另一種認為別人看不穿他們!
一切俱為掩眼法, 舞台上, 燈光下, 盡是泡影幻象

Buckley 的痛苦, Margaret 的絕望, 正在告訴觀眾們殘酷的事實
心靈的創傷, 生命的遺憾並不通過預言與神蹟的能力可完成, 也不滿足在客觀科學的證據理論上
她所需要的, 是可延續信念的真相

第一場戲.
車上他看著她, 叫醒她, 然後讓她再睡一會兒.
這是結局後悔的預示, 也是主角心中矛盾的暗示

最後一場戲.
心跳的停頓, 無奈的嘆息.
這是對心中有信的肯定, 同時表達對利用人心軟弱與依賴性的神棍們假上帝之名行騙的憤怒

還有傳媒的渲染, 窺視的鏡頭是人的好奇心作崇
總想一窺奧秘, 總想猜度上帝所思, 總望一嘗神蹟滋味
仿紀錄片的拍攝手法, 多場大字標題, 多幕電視訪問, 多段現場辯論
模糊真實與戲劇, 正是電視那框架, 電影那銀幕, 迷惑人心之處

還有偽科學的混淆視聽
一堆論文及實驗, 卻不盡嚴謹不加管制
任由貪心小人利用小恩小惠蒙混過關, 讓聰明人墮進親眼目睹親身感受的陷阱
攻擊對手感性弱點, 利用群眾壓力, 利用信徒信任, 只求虛空捕風的名利財富

要演得逼真, 引人入信, 最重要的當然是台上具魅力的領袖.
代表大預言家的, 是 Robert DeNiro,
墨鏡中深藏不露, 一站上台時的懾人與自信, 儼然真有超能力上身
這就是, 角色的說服力.
這就是, 騙子的吸引力.
這就是, 認為別人看不穿他們的.

代表質疑不信的, 是 Sigourney Weaver,
她的硬朗到猶豫到崩潰, 將母親的愛與恨演得絲絲入扣
還有一直備受兩方夾雜困擾的 Cillian Murphy,
迷茫無助, 直到最後雨中自白, 才認清自我, 才了解永不可逆的原罪所在

沒錯, 演到最後,
Red Lights 另一個題旨, 正是探索真相, 顯露真我本性
不要自欺欺人, 不要隱藏逃避
這就是, 認為自己真有超能力的.

電影中盡現五花八門的幻術竅門, 趣味盎然
鬼桌招魂? 星座運程? 心靈感應? 靈體攝影?
上帝教訓我們, 如提多書 1:9 所言:

堅 守 所 教 真 實 的 道 理 、 就 能 將 純 正 的 教 訓 勸 化 人 . 又 能 把 爭 辯 的 人 駁 倒 了 。

關於結局, 還有另一重解讀的方向.
是兒子的靈魂出竅嗎? 所以才一直於母親身旁守護?
直至她的死去, 遺願已了, 才終可完成任務, 了結自我?
人言, 到底是可畏抑可信? 窮一生皆未可知...



2012年8月25日 星期六

香港樂壇這一代 - 獨立清新 生活搖滾

2005年, 香港樂壇曾經泛起過一道小陽春
打破 K歌當道的歪風, 主張獨特的創作風格
方大同, 王菀之, 謝安琪, 現在流行的名字, 都在那一個盛夏一鳴驚人
七年過去, 港樂回歸沉寂, 甚至更為支離破碎
無人注視榜單走勢, 再沒有街頭巷尾響起熟悉旋律的強勢
只是, 流行曲不再, 歌路卻有更多元化的發展
唱片銷量的下降, 卻見證網絡平台的冒起
商品會死, 但音樂會長存, 只是音樂人的身份注定在主流與另類之間, 掙扎游走

後二零零五時期, 十個來自不同公司背景的新聲單位, 是香港樂壇這一代人的希望
先從女歌手開始, 再寫男歌手, 組合與樂隊
2012年, 可能是沒有大紅大紫的光采, 沒有耳熟能詳的經典,
卻從不同的音樂作品中, 看到靈活多變, 未來的可能性

--

RubberBand (金牌)

搖滾, 都可以輕柔舒服
如同生活態度, 應當能屈能伸, 不會只得死板一套
小清新固然可人, 卻只有休閒寫意的心境, 沒有確定的立場, 沒有熾盛的熱情
就算有寫實觸覺, 也只是市井平民的生活狀況, 是觀察而很少有立論

《Easy》一曲正是一貫作風
等閒事不需在意, 錯過用力追求的反而有幸擁抱意外而來的福氣
隨和, 無所謂, Take it Easy.

但, 覺醒了, 《Easy》大碟中的音樂筆觸, 人如其歌般《睜開眼》
「從 前 我 是 眼 瞎 的 、 如 今 能 看 見 了 。」
曾經迷信過風光依舊, 如今明白不能對外面發生的悲劇不聞不問
六四的燭光仍在, 港人的意識要喚來
尤其在 2012 年, 特首選戰可見沒有民主一人一票之下的內鬥鬧劇
言論空間被挾制, 新聞自由被打壓, 黑金政治陰魂不散, 官場貪污接連曝光
這一年, 失去了李旺陽, 失去了向中央領導尋問的權利
失去了《頭條新聞》的自主, 失去了醫院產子的空間
我們是否還要繼續不聞不問, 只看飯碗做人?

《睜開眼》正是時代之歌.



C Allstar (東亞)

橡膠樂隊有 Easy, C Allstar 的和聲也帶來了《放下》
輕鬆的假音, 吟唱不帶沉重力氣, 四個大男孩的音樂世界, 向來親民舒暢
《新預言書》是廣東流行音樂專輯的一大代表作
應對末世預言, 以興散, 寫意, 詩情的方式, 《放下》正集眾大成於一身
四子遊唱的特色優勢, 都融匯於此

當他們也嘗試擴闊視野時, 小克與黃偉文各自寫下了具爭議性的素材
《切膚之痛》之所以可歸類為《少數》, 因它嘗試不走極端, 圖取中庸之道, 於是兩邊不討好
無可否認的是, 他們的切入點不在公眾傳媒聲音中常見
互愛包容, 不容易在主流媒體中被宣揚, 儘管這是人所皆知的普世價值
然而, 這也不是要達致官方樂見的「和諧」社會
因為歌曲從歌詞到錄像所強調的, 是尊重不同的意見, 接受每個人的獨特
其實, 國界的分野, 民族性的優越等, 都只是在擴大原來的小圈子
《切膚之痛》其實可泛指同類相殘, 人與人在不同位置的相爭

而《少數》訊息明確, 曲調宏偉,
但以浩大弦樂去為「少數」發聲, 曲詞編不協調的亂象成為詬病
這到底是刻意為之, 還是流水作業而成的敗筆?
不得而知, 但至少兩部大作正在為 C Allstar 帶來更遠大的音樂視野



--

Supper Moment (紅線)

樂隊名字既是晚餐時分, 專輯處處是回家的溫馨
簡約, 質樸, 沒有說教, 只有抒情, 不止親情, 愛情, 還有平日的小情小趣, 對理想的熱情

首作《最後晚餐》已滲透其細水長流的「平凡就是美」氣息
沖天救兵的感動延續, 每分每秒的歌聲都動人肺腑
每一餐都是人生最後, 你會珍惜眼前人嗎?
離開後的願能高飛, 留下的願能放下
把遺憾化作祝福, 愛才可延續到下一代
流行曲式配合獨立製作, 樂隊精神不死

類型涉獵的廣泛, 晚餐聽音樂的自在悠揚
Supper Moment 已漸得年輕人歡心, 開始逐步得到賞識
《最後晚餐》的點撃率仍在增長, 《小伙子》現場演出的口碑正在伸展
他們的《里程》充滿活力, 他們的活力又在《點滴》中蔓延
顧念家庭溫情, 一碗湯一滴汗, 贏盡樂迷歡呼聲
懂得追求快樂之道, 水動樂使歌迷共鳴, 平淡是福, 簡單為好

點滴中有汗有淚, 運動中尋找快樂, 失敗中擦去淚水
填詞上的突破, 在於懂得在細節中寫到人生的意義

不為人所知的是, 主音 Sunny 還有追夢的另一面
熱血正面的鐵樹蘭, 剛烈不屈的自主個性
金屬搖滾的用力嘶喊, 血脈沸騰的讓信念繁衍



--

Kolor (獨立)

Law of 14 Never Dies!
曾經硬橋硬馬, 如今剛柔並濟
愈來愈成熟的反建制態度, 愈來愈世故的看人生道理
曾給標籤成家強的樂隊, 現終可宣告獨當一面

針對時弊去責備, 去諷刺, 去反映, 編曲疾徐有致, 火氣十足
《天與地》的城市死亡論化成《天地會》的結盟逆抗大軍
官台製作反賭博的《賭博默示錄》用作影射豬狼之爭的白色恐怖
《地圖》寫出陳光誠的風骨, 《頑張》肯定拉布的價值, 同時反對洗腦的教育
梁栢堅的文字把戲已臻出神入化, 字裡行間將一眾熱話入詞, 智慧深度並存

曲風紮實正氣, 取材貼近時事,
歌頌英雄, 撃打邪惡, 鼓勵夢想
獨立音樂路一直發光發熱, 為香港本地原創 Band Sound 真正代表

香港樂壇這一代 - 夜神起義 黎明昇起

2005年, 香港樂壇曾經泛起過一道小陽春
打破 K歌當道的歪風, 主張獨特的創作風格
方大同, 王菀之, 謝安琪, 現在流行的名字, 都在那一個盛夏一鳴驚人
七年過去, 港樂回歸沉寂, 甚至更為支離破碎
無人注視榜單走勢, 再沒有街頭巷尾響起熟悉旋律的強勢
只是, 流行曲不再, 歌路卻有更多元化的發展
唱片銷量的下降, 卻見證網絡平台的冒起
商品會死, 但音樂會長存, 只是音樂人的身份注定在主流與另類之間, 掙扎游走

後二零零五時期, 十個來自不同公司背景的新聲單位, 是香港樂壇這一代人的希望
先從女歌手開始, 再寫男歌手, 組合與樂隊
2012年, 可能是沒有大紅大紫的光采, 沒有耳熟能詳的經典,
卻從不同的音樂作品中, 看到靈活多變, 未來的可能性

--

關楚耀 (環球)

女兒心事盡是愛情, 男兒大志還在事業
浪子回頭, 放逐後回歸更沉穩, 更有火氣
能改過自新, 還能破碎舊我, 身體力行為社會公義發聲

《佔領》《我這一代人》直率記下香港社會目前兩大死結
少一首就缺一塊真相的碎片, 組織不到完整的脈絡
《佔領》呼應 99% 對 1% 的壓制, 對資本主義貧富懸殊等大議題的批判
《我這一代人》則格局更廣, 指涉的是推翻秩序, 世界崩壞的絕望悲歌
兩首歌總結香港當下, 兩種負面的方向
推出單曲期間正為選舉風眼, 《佔領》似是指向唐英年為首的富商財團
特首出爐後翌日, 馬上將《我這一代人》派上電台, 對象顯然為梁營中聯辦等中央勢力
前者道出財富分配的不公, 為民生需要
後者闡明常識良知的謀害, 為人權自由

從沒有想過在他聲音中聽到革命起義的號角
從前只因其聲線特色的憂鬱情感而注視他, 去聽其自稱為悲哀代言人每首斷腸曲
現在卻有了與時代接軌的野心, 作一個世代的代言人
香港樂壇, 竟是由關楚耀帶頭去涉獵政治
他低沉音域的發揮, 正好代表公民抗爭的重整



--

周柏豪 (華納)

「黑」夜騎士的無名低調, 「黎明-天光」的希望象徵
先有黑暗, 再引證萬丈光芒的壯麗
周柏豪, 一直抱負同天空的夢想, 一向充滿個人情感共鳴與社會現實鞭撻
在今年終創作到達峰頂, 淋漓盡致, 收放自如

《Get Well Soon》是黑暗後的光明,
黑的相反不是一片空白混沌, 而是上帝所創造的真理亮光
為了病重好友而注入深情祝福, 在主流市場中難得覓尋的真誠情懷
從《後援》到《天光》的鼓聲, 坦然快樂天國意境由模糊走到鮮明

沒有個性, 過渡到清晰的輪廓
碎玻璃杯事件, 盡見其脆弱, 盡現其坦率, 也就愈容易受到傷害
認真的面對自己的軟弱, 抑鬱, 全情貫注在音樂生命中
進入《只有一事不成全你》的絕嶺, 痛快的一躍而下, 一氣呵成的後搖滾下去
不能停, 萬不能停, 呼吸要延續, 生命要延續... 情懷意境, 深得如同瀑布江河, 一發不可收拾

關懷社會的邊緣人物, 不喜歡不義, 只喜歡真理, 是「傑出青年」的宗旨
《斬立決》的激昂和聲, 顯現憤怒, 為受逼害的, 為被消聲的, 四分鐘內痛快吐烏氣
周博賢寫小人物掙扎求存的生活化故事,
竟不及陳詠謙的一針見血貼身, 與周柏豪的熱血俠士形象切合

不再傻小子, 不再本體分裂, 2012的周柏豪, 終可徹徹底底的暢遊星空



--

王梓軒 (OMF Music)

This is Your Song, Your Song, Your Song...
舞出真我, 唱出本我
清新, 高貴, 既古典又流行, 既抒情又嘻哈
打破音樂國度彊界, 意圖超越一切領域限制

再好的音樂, 不能沒有聽的人
他在樂器編曲上的用心, 在舞蹈編排上的標奇立異
正好展示他對藝術的堅持, 他每首出品的獨特之處
《超越聲音》探索不同唱法, 非主流, 實驗性
《超越東西》是中樂與西洋音樂的融合
都是在開創港樂的可能性, 在尋找,在摸黑

直至 Rising.
完全的起飛.
歌聲不再迷糊, 咬字不再含混
踏實的唱出每一句心聲, 但仍在開拓語言
在新音樂單位融合而磨擦的火花中, 王梓軒交出不可能的驚人進步成績
《Rising》, 其實就是超越自己
是時候入屋, 同時亦是確立風格的時刻了
一場動人的演唱會, 一首盪氣迴腸的《世界拆散我們》
在主流與藝術之間, 王梓軒以生命譜歌.



延伸閱讀:
是傻小子還是傑出青年? 周柏豪本体分裂的專輯風格
王梓軒《超越格式》突破地域的自我尋覓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