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4日 星期六

Big Boys' Club

Welcome to the big boys' club!
派對不設界限,
可置身自己安樂窩, 暢快大吃大喝吹水至天光
可成行巴打旅行團, 三五成群自駕遊任我闖蕩
可約會浪漫的士高, 狂熱歡愉親密起舞夜生活

男孩玩樂專屬角落, 稱兄道弟胡天胡地
飲飽吃醉只談風月, 睇波炒股不亦樂乎!



輕鬆消遣不安於室, 遊歷四方奇遇歷險
沿途觀光眾生色相, 風馳電掣盡情釋放



夜夜笙歌狂野隨性, 衣香鬢影吞雲吐霧
四目交投意亂情迷, 卸下心防一夜風流

2012年7月6日 星期五

梁振英新任特首的管治挑戰 (三) 中港關係

七一過去了, 宣誓就職了, 遊行上街了
話題總會過去, 現實總要面對
上了台, 就需對全香港的市民承擔責任
誠信問題或終不了了之, 社會問題卻是沒完沒了
民主, 民生, 中港關係, 梁振英的新政府到底有何良策挽救低迷的施政困局?

中港關係

沒有民主, 人權落後的國家都在跟香港一樣, 尋求加速民主的步伐;
現代繁榮, 經濟已發展國家都是和香港一樣, 面對加劇貧富的懸殊
只是在民主民生以外, 香港目前社會的獨特性正在於其與內地的關係
既在貿易旅遊等經濟重要指標上唇齒相依, 又在醫療交通等基本生活需要上衝突連連
對內地的不滿,既在政黨亦為個人, 是開放歡迎, 還是驅逐異化?

公共資源爭奪戰

雙非孕婦佔據醫院床位, 兩地學生競奪學位及院舍資源,
本地產業經濟長期倚靠中港貿易與自由行而難以真正實行轉型
就連創意代表的多媒體行業如電影電視及廣告都逐步移向內地市場靠攏
本屬本地市民的生活及娛樂, 都在逐步加強與內地接軌, 致令簡體字的盛行都惹人反感

公民意識大不同

同屋住有不同生活標準, 同一城市下生活亦有不少文化衝撃
地鐵條例為一, 排隊規矩為二, 更多例子發生在每天上班上學逛街中
民主是遙遠理想, 民生是長期抗爭, 但中港衝突卻是時時圍繞身邊的貼身問題
自由行之後還要推出自駕遊, 兩地道路上的守則不同將令普羅大眾極其懷疑如何執行

公義真相同抗爭

在公民身份上, 港人為自己身處香港而保衛權利,
在大是大非上, 香港卻更會站出來為其在中國一國兩制保障下的特殊地位而勇敢發聲
自由行, 讓內地市民能來到六四燭光晚會悼念
他們更專誠到六四博物館, 認識這不在內地提及的歷史
李旺陽之死, 港人亦會急中國人之急, 公義行先, 自會不分你我
有云河水不犯井水, 香港若干預中國內政, 中國也會干涉香港行政
但其實有沒有發聲, 有沒有上街, 香港政府根本都在中央指示下施政
而若香港也失去了表達平反六四立場的平台, 就確等同正式歸納於內地城市旗下
在中國神州大地都開始有記念六四集會之時,
香港亦更會堅持, 甚至要好好利用這僅餘的優勢, 去證明給全中國其為同胞鳴冤之情

2012年7月5日 星期四

梁振英新任特首的管治挑戰 (二) 民生需要

七一過去了, 宣誓就職了, 遊行上街了
話題總會過去, 現實總要面對
上了台, 就需對全香港的市民承擔責任
誠信問題或終不了了之, 社會問題卻是沒完沒了
民主, 民生, 中港關係, 梁振英的新政府到底有何良策挽救低迷的施政困局?

民生.

也許梁振英能贏得中央最後拍板首肯當行政長官
也許梁振英在民調優勢上勝過唐英年的關鍵王牌
就在於對他打破官商勾結, 縮窄貧富差距的信心
這亦是他求變決心的由來, 落區親民聽意見之舉

李嘉誠早坦誠表態不支持, 可見兩者派系之別
唐英年放聲顯示的不信任, 顯示建制勢力二分
自梁振英當選後, 既得利益集團相繼官司纏身
新鴻基郭氏兄弟, 曾蔭權轄下任志剛, 許仕仁, 林煥光以致曾先生自身等
新上任是否真有新氣象?
然而, 早有傳媒學者擔心, 梁國雄議員亦曾指出
貧富懸殊的根本問題若不解決, 哪個富商勢力倒下都只會有另一勢力補上
財富始終沒能平均分配到有需要的人手上
相反, 親梁商人將更左傾, 在民主政制發展及人權自由問題上將更趨嚴重

最低工資與最高工時.

小政府大市場已成過去, Milton Friedman 也只能於天堂安息.
貧富懸殊確有因最低工資而舒緩嗎?
中小企經營更困難, 中層員工薪金相對被調低
工作時間被逼延長, 拼搏士氣卻反耗損
不能量度的成本, 往往比能計算的資本, 在一門經濟上更為重要
最低工資提升了最底層一群, 卻剝削了夾心但最多數一群
文書在不變薪酬下擔當更繁重職務, 一份長工變數份合約外判,
員工對公司歸屬感與對工作滿足感將降低, 社會長遠是得不償失

現再加上最高工時, 工作負擔變相更分散
一人的長工作時間, 變成一組人的平均工作時間拉長攤分
一人的全職月薪, 化成兩至三人兼職輪更替換的周薪日薪
政府想到的, 商業公司計算得更盡;
一間涼薄的大家樂大集團可以靠顧客懲罰其道德不當
小本經營的平民店舖為了節省成本的不得已又可如何?
強行取消市場競爭的現有優勢, 解決不了基本問題而衍生出更多結構問題
梁振英政府可能要接過立法執行過後留下的爛攤子

兩鐵兩隧與領匯回購.

七一遊行當日, 口號叫喊最多自是梁振英下台
民生關注訴求之中, 也許最值得注視最有迫切性就是「回購公共事業」之聲
領匯的尋味時光, 正好讓民眾記起其大幅加租, 趕絕小商戶的惡行
當街道上沒有小販, 路旁沒有大排檔, 屋邨沒有涼茶鋪
有特色有人情味的逐漸式微, 大型分店連鎖超市相繼開放
欠缺了當小老闆致富的途徑, 正是基層得不到成中產機會的主因之一
至於交通費的瘋狂上揚, 已見可加可減機制的弊端, 顯出當時答應的政府實太弱勢而受制於財團

房地產的投機與自住.

地少人多, 註定香港樓價的長期高企
只是梁振英競選時對壓抑樓價的承諾早成泡影, 變成當選後樓市已穩定的宣言
還有田生逼遷, 高鐵興建以致菜園村逼拆等亦是日積月累的民怨根源
新界丁屋早已分得不能再分, 鄉事長老私佔公地等又是另一急需解決方案的危機
劏房成主流, 僭建犯眾憎, 危樓有倒塌之險, 梁振英的政府團隊如何一一拆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