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日 星期六

香港樂壇 2011 重點新人檢閱 (下)

踏入十月, 進入年尾各大頒獎禮的起始階段
今年本地樂壇不少新面孔已跟樂迷見面,
有些正準備推出首張專輯, 有些卻已密鑼緊鼓籌劃下一張
有些初試啼聲只有EP, 有些則早在網絡或電視平台成名

現數數2011年至今, 最矚目的十位新力軍
儘管一年過後, 不知還能留下多少個
但至少他們, 給沉寂的港樂帶來了數個月的衝擊
比奄悶慘淡的一眾當紅歌手閃耀得更燦爛, 更值得注視及讚賞

--

6. 曹震豪 Wallis



低調獨立的唱作型男孩, 樂觀派宣揚正能量
首張華語大碟已見多才多藝, 首唱廣東歌《安啦安啦》成為機場快線主題曲
輕鬆悠然的結他, 想起了初出道的李治廷
其實慘情控訴一樣唱出苦毒, 一開始聽到他的聲音就來自《騙人的》
沒有大公司也沒有大不了, 一樣闖出自我新天地
當然好友麥曦茵兩脇插刀又填詞又執導音樂錄像, 《烈日當空》主角林耀聲亦有出鏡
影像音樂俱大大加分, 聽著安啦口號, 乘搭鐵路穿梭都市, 確是生活樂事

已推出專輯: 《A Day in Metropolis》

齊來見識一下其華語作品的正面勵志及廣東新作的舒服享受啦





--

7. 岑寧兒 Yoyo



初次知道她的名字, 是陳奕迅 DUO 演唱會的女和聲唱得感動到泣不成聲
難怪醫神大讚她是天籟之聲, 一開口確是先聲奪人, 留下深刻印象
後來才懂她是岑建勳劉天蘭之女, 藝人世家出身, 卻沒有名人之後的負擔, 反見其修養及氣質
EP 簡潔而精彩的介紹, 三首歌曲沒有驚喜震撼之作, 但都有濃厚情感, 豐富的音樂性在內
自彈自唱, 我手寫我心, 岑寧兒似乎正蘊釀一個屬於自己的音樂故事
有聽到今年麥當勞的廣告歌《You Are the Sunshine of My Life》嗎? 正是來自她重新演繹呢
不是誇大, 她的小試牛刀, 使人想起 Ellen 盧凱彤去年的《Summer of Love》
今年演變成美好的《掀起》, 更不禁期待岑寧兒往後的專輯, 會如何大放異彩?

已推出專輯: 《4-6 PM》

去年演唱會中一鳴驚人


如何以出色的 MV 去回應有深度的創作之示範


--

8. 鄭欣宜 Joyce



「沒故事的人」之後就到「有故事的人」登場
岑劉配低調, 因而無包袱;
長期活在公仔箱, 鎂光燈焦點下的欣宜又怎不能受父母影響?
過度曝光容易受到抨擊, 不討好的外表更易遭到 "有靠山" 的指控
於是, 明明唱功了得, 明明喜愛演藝事業, 都是靜待時機
先重整造型, 瘦身背後歷經的艱辛, 已見其堅持及決心
七年減去53公斤, 終於等到了《畢打自己人》的演出及唱主題曲的機會
《無人完美》唱到無人不識, 終於得到唱片公司賞識出碟, 終於有了真正的支持者
未踏樂壇台板已有相當的磨練, 足讓欣宜未來星途不論如何, 這一刻已是絕對勝利

已推出專輯: 《有故事的人》





--

9. ToNick



真難想像原來今年有這麼多精彩的新音樂單位
ToNick 的《Round 2》也許可見於年尾樂評人的十大中
市井粗俗, 大膽原創
去年玩《Last Christmas》玩到七十萬人點撃, 將情歌改成追債歌(還不止) 一絕!
每次出 show 都嘈到拆天, 難得又有一眾知音伴他們瘋狂到底
也許現在的香港樂壇就需要這樣的直率與熱情, 重新喚起有過的音樂夢
也許現在的香港社會就需要這樣的勇敢與真誠, 敢言敢罵, 不怕批評, 最緊要有noise
意想不到的是, 原來他們曾參加TVB音樂節而得趙增熹賞識呢

已推出專輯: 《Let's Go!!》(2010),《Round 2》

《Last Christmas》因版權問題沒有收錄於任何音樂產品中


《發你個夢》很有激勵每個有夢想之人的一團火;


--

10. Masta Mic



講起 ToNick 怎可不提 MastaMic
一直在香港 Hip Hop 界 Rap 盡一年大事, 以關心政治民生聞名
他希望推介 Hip Hop 音樂, 說唱自己心聲鼓勵年輕人
《The New Hope Mixtape》靈感來自最愛的經典《Star Wars: The New Hope》
在世界不同的地方香港、中國內地、臺灣、日本和美國免費派發, 就是為了宣揚其音樂理念
請來農夫御用音樂人 DJ Galaxy 擔任錄音混音工作, 計劃的浩大認真可見一班
今年最出采作品為針對溫州動車慘劇的《靈魂停步》, 動容而憤慨
請停下腳步等一等人民, 等一等自己的良心與靈魂

已推出專輯: 《The New Hope Mixtape》




廣東 Freestyle 成名作 D.O.G. [Death Of Government 政府之死]



特別在最後推介 MastaMic 與 ToNick 合作的《善忘哥》,
極盡嘲諷之能事, 講香港一味妥協的功利社會現象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不知道需要爭取什麼, 沒有自我的原則立場, 這是最大的悲劇

香港樂壇 2011 重點新人檢閱 (上)

踏入十月, 進入年尾各大頒獎禮的起始階段
今年本地樂壇不少新面孔已跟樂迷見面,
有些正準備推出首張專輯, 有些卻已在密鑼緊鼓籌劃下一張
有些初試啼聲只有EP, 有些則早在網絡或電視平台成名

現數數2011年至今, 最矚目的十位新力軍
儘管一年過後, 不知還能留下多少個
但至少他們, 給沉寂的港樂帶來了數個月的衝擊
比奄悶慘淡的一眾當紅歌手閃耀得更燦爛, 更值得注視及讚賞

--

1. 林欣彤 Mag



超級巨聲冠軍出身, 一曲 A.I.N.Y 為人熟悉
電影廣告加身, 簽約英皇後推出《The Vocalist》
八月開始進佔暢銷冠軍, 自此從未跌出每周銷量三甲
聲音響亮有實力, 唱腔獨特有性格, 《洗澡》突出暸亮的音色, 有一聽再聽的魔力
但碟內大部分歌曲回歸主流, 留位置讓其聲嘶力喊, 唯願下張大碟可有更鮮明路線

已推出專輯: 《The Vocalist》



--

2. 李幸倪 Jeanie



超級巨聲踢館挑戰林欣彤, 戰場由歌唱比賽延伸至樂壇新人王的名號
曾經參賽台灣超級偶像, 來自馬來西亞的 Jeanie 亦是因其穩定高音而標榜為實力派
國語大碟《One & Only》無聲無息的在每年湧現的歌曲洪流中給遺忘
現在錄音派台的普通情歌, 總比現場演繹的懾人感染力遜色
第一首廣東單曲《廢話少說》仍在副歌中有爆發位, 但主流編曲放其身上顯得毫無特色
在港出道唱罐頭情歌, 會否是耽誤了其星途?

已推出專輯: 《One & Only》(2010)



特別送上去年精彩的比賽片段, 林欣彤勝出及走紅的關鍵一場, 正源於與李幸倪的對決
誰勝誰負? 在漫長的樂壇路上才可定奪



--

3. 許廷鏗 Alfred



繼續來自巨聲幫, 新碟大賣, 新曲暴紅
《出走》奪得叱吒樂壇流行榜冠軍, 為近七年出道唯一一位新人能得到的榮譽
初在公仔箱曝光已為最受歡迎一個參賽者, 可望為新一代情歌王子
出走三部曲俱反應不俗, 只是翻唱口水歌略欠誠意
只是近日熱門新聞引起關注, 愈解畫愈惹疑惑
"把真相隱藏, 花光的血汗, 唯求和他一起想也心寒" 的現實解讀?
沒錯, 身為聽眾的我們, 又如何分析其得與失?

已推出專輯: 《出走三部曲》



--

4. 梁佑嘉 Abella



凌晨時分的電視廣告轟炸, 早晨時分又有巴士MV洗腦, 聽眾因而認識了一首《快》
從無人認識, 到奪下銷量冠軍, 報道以 "年輕陳慧琳" 形容
除了某特定角度看到的樣貌帶來 Kelly 感覺外 (但以初出道來說, 樣貌實在不夠年輕活力?)
《快》亦具有當年《一切很美 只因有你》的清新風格, 英文咬字 Goodnight 就更有其影子
還是覺得《彼得保羅與瑪莉》的唱腔更自然, 更有一個新人應有的, 讓人記住自己的聲音
新作《Feeling Me》就似是陳慧琳十多年前的廣告歌系列,
同時不再硬倔的吐字, 洗去了造作感覺

已推出專輯: 《梁佑嘉 Abella 同名專輯》

年初的《快》讓人認識她


現今的《Feeling Me》在曲風與演繹上都有了明顯進步



--

5. goldEN (馮家俊, 劉浩剛)

Ban Ban music 品牌的新一隊音樂單位, 組合名字會想到某大討論區,
網絡搜尋難馬上找到他們資料, 亦連一張正常的 Profile Pic 都欠奉
成員卻有著名作曲人 Cousin Fung, 香港電台《頭條新聞》亮相過的 Kenneth Lau
周博賢旗下的音樂品質向有保證, 在創作方向上卻走流行曲而非另類藝術
題材多以年輕人的生活出發, 「係唔係㗎」的既親民又顯出其英倫搖滾的音樂姿態
「草稿」借潮流興談末日之勢, 深情抒發對大自然及下一代的無奈及盼望
暫未有新碟消息, 他們會否趕及年底尾班車完成製作?

2011年9月29日 星期四

Midnight in Paris (情迷午夜巴黎) - 對的時間 對的人



巴黎文化歷史源遠流長, 曾經孕育多少經典著作, 曾經啟發多少文人雅士
作為創作靈感之都, 一道小河, 一座宮殿, 一草一木, 都歷經多少黃金歲月
雨中散步的浪漫, 舊馬車穿梭城鎮的詩意, 構想成一幅幅難忘的定格

旅居巴黎的偉大美國作家, 總是對巴黎一往情深
Ernest Hemingway 海明威曾說過,
"If you are lucky enough to have lived in Paris as a young man,
then wherever you go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it stays with you,
for Paris is a moveable feast."
來自的美國名詩人 Gertrude Stein 同視法國首都為自己家鄉
"America is my country, but Paris is my hometown."

還有 Stein 定性為迷失的一代 Lost Generation,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作者 F. Scott Fitzgerald 在這地攀上事業生涯的高峰;
西班牙的超現實主義藝術家, 如導演 Luis Buñuel, 畫家 Salvador Dalí 又曾留下生活的足跡
Cole Porter 首本名曲《Let's Do It》, 正是首度公演在名為《Paris》的百老匯音樂劇
難怪當代美國大師 Woody Allen, 都情迷於 "La Ville-Lumière" 的醉人風光
拍下《Midnight in Paris》, 遊巴塞隆拿後再取景歐洲的第二部曲



如明信片的拍下熱門景點的定鏡, 法籍居美音樂人呈獻爵士風情的結他弦聲
這是 Woody Allen 看巴黎的視角, 旅客身份作出發點, 帶領觀眾戲院內精神觀光
一趟心靈出走, 沒有時間與空間的限制, 貫徹作者 Whatever Works 的生活哲學
不論是鬱鬱不得志的封閉才子, 或是愛炫耀品味高尚的偽學者,
都無不對巴黎風景著迷而雅興大發, 只是後者看到的是讓自己高談闊論的平台
前者則深入城市的文化歷史起源, 追溯一個永恆不滅的黃金時代

這不是懷舊 (nostalgia), 沒有親身經歷過的, 又怎能有懷念追憶之情?
Nostalgia 希臘原文是νόστος, 代表 "回家" 及 "痛楚"
每當翻起相簿, 想起逝去的美好歲月, 卻回不到最初重新開始,
眼看世代變遷而慨嘆新世界不如往事, 是一種浪漫主義的情懷
不過 Woody Allen 通過鏡頭告訴觀眾的, 不是一堂歷史課, 亦不旨在高舉復古旗幟
導演在片首已通過 Paul 的評論, 間接嘲諷了開口閉口談懷舊的學者
最後亦開宗明義的透過主角感悟, 拒絕宣揚 "今時不同往日" 的負面思想

影片所探討的主題, 在一開首已清楚的說明
"你面前所愛的, 只是幻象" Inez 對 Gil 的瘋狂著迷不以為然
生於美國, 向現實低頭, 只好不情願的創作娛樂喜劇劇本
作家的生活總是孤單而不為人所明白, 現代社會總沒法具有意義的存活價值
這亦是 Gil 引用 The Love Song of J. Alfred Prufrock 之故

每一個時代, 最好的藝術家總是不為當代人所接受, 到過去了才能廣受世俗歡迎
每一個時代, 最好的藝術家總是滿腦子瘋狂的構思, 陶醉及堅持於自我建構的國度
生不逢時, 時不與我, 因此逃避現實, 躲進幻想的繽紛世界
只因讀過某人的著作而深感共鳴, 才會認定那作者應會了解自己的內心想法
然而, 終日沉浸在美好的幻覺, 倒不如樂觀的想像真實生活會遇上一個真正懂得自己的對象
即使現世充斥著個人鄙視的 "偽知識份子", 或勢利拜金的庸脂俗粉
又或是祟尚戰爭的頑固愚民, 又或是踐踏文學的電影工業
與其繼續嘮叨批評, 不如南柯一夢, 醒來再上路
幻化美夢的最佳場景, 莫過於保育不遺餘力的法國巴黎, 還保留著舊年代的古式古香

戲中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巴黎文化的讚頌, 徹頭徹尾的書寫一部巴黎情詩
背景選曲 Si tu vois ma mère 來自曾經小住巴黎的美國音樂家 Sidney Bechet,
導遊角色由法國現任第一夫人 Carla Bruni 擔演
法國影后 Marion Cotillard 在匠心獨運的掌鏡及妙筆下, 成了一代不朽芳華
完場時良久不散的餘韻, 彷如真的經歷了那一場狂想,
燈光一開, 回到了當下的香港城市, 細味著影片的一點一滴
大銀幕的威力正在於此, 大導演的氣氛營造, 行雲流水的文筆只此一家



延伸閱讀:
見證新一代傳奇巨星的誕生 - Marion Cotillard 瑪莉安. 歌迪雅
Midnight in Paris (情迷午夜巴黎) - Owen Wilson 影壇路的醒覺重生?
Nostalgia is denial - denial of the painful present——《Midnight in Paris 情迷午夜巴黎》
流動的饗宴 - 目錄
What Is The Lost Generation?
Poetry analysis: The Love Song of J. Alfred Prufrock, by T.S. Eli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