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1日 星期五

2010年 最愛演唱會 (四)

五個本人最愛的本地歌手, 在2010年帶來了他們的音樂變化,
在演唱會音樂劇場中與樂迷分享了他們喜愛的流行曲理念或情感共鳴的角落

張學友 - Private Corner
陳奕迅 - DUO
鄭秀文 - Love Mi
楊千嬅 - Ladies & Gentlemen
王菀之 - Octave

--
DUO



演唱單位: 陳奕迅
音樂監製: 王雙駿

凡事都有兩面, 鏡中反映的影像, 表面看來是一樣, 內心卻不盡相同
這個世界看到的你, 不一定是內心深處真實的你
與其說是分裂出一種新的人格, 不如說成是與自我靈魂來一趙深情對話

一樣物件, 可有兩種態度; 一首歌曲, 也有兩種演繹; 一把聲音, 也可帶出兩種感情
沙聲狀態唱足十八場, 傳媒擔心, 樂迷都擔心, 買票進場的更擔心
經過時日沉澱, 大碟推出之後, 漸漸的, 慢慢地, 在細聽數次其現場表演後
竟有一種意想不到的感受, 彷彿聽到了不一樣的聲音, 不一樣的陳奕迅

陳奕迅本來的音樂路線已經很多元化, 時而活潑玩味, 時而落寞感性
兩面的歌曲路線讓他在快歌慢歌中各有市場, 主流歌迷各取所需
Get A Life 已成就了完整而經典的陳奕迅音樂路程回顧
DUO 野心更大, 要向舊時代致敬, 還要把往昔的美好與現代的潮流結合
衝擊出更大火花, 更多可能性

音準難兼顧, 聲爛又沙啞, 偏偏更突出了歌者一向擅長, 但未給廣泛讚賞的特色: 感染力
理解每首歌的內容, 加入合適的小道具作背景, 承載著用心的感情
把每一首歌曲的演唱化作藝術表演, 是全面的演出
不會在唱失戀慘情時大笑握手, 也不會在大熱金曲時段變作拍手大合唱位
專注與投入, 抓緊歌詞神髓, 前所未有的聲線表達, 更為細水長流

曲目編排更是驚喜, 一對對歌曲像對聯互相呼應, 又像詩句秀麗典雅


遺憾甚麼 期待甚麼 當樹林也 孤立無助
給樹熊爬甚麼 空著兩臂 為你而留座


如果不選用今天等我來作遊子心聲開場的話
"當這地球沒有花" 的意境跟第一部分的情懷配搭會是個人的心水選擇
然後可以唱 "最後的玫瑰" 作對應嗎?

遺憾
經歷過送運的過程, 流水與落花註定不會在同一個終點相遇
花要飄過不回頭, 街道拆下後亦沒能修復, 再美的景致都總要倒下,
一切化成美好回憶, 最後成為歷史傷痕
曾經一時風光過, 希望幻滅後不了了之, 正如破曉早了, 人心卻未了
但等待新一天又來臨, 下一個夕陽不論是何時, 都總不會跟上一個相似

孤獨
什麼都沒有的Mr. Lonely, 只好在沒有人相伴的寂寞晚上, 獨自思量;
所以才會希望當台上焦點, 浮誇的讓人注視
當世界沒有了愛你的人, 那即使地球還轉動, 鳥還鳴, 水還流,
你卻像已墮進了the end of the world;
諷刺的是, 若能覓得另一半, 真是世界末日, 天崩地裂又有何足懼?

等待
守候, 可見證感情的昇華
兩鬢斑白也好, 文明壓碎也好, 時代見證真愛永不磨滅

犯禁
婚外情, 同性愛, 都是喜歡上不為世俗許可, 錯誤的一個, 偏偏不能自拔
是要掩飾心中真正所想, 還是大膽釋放, 轟烈的豁出去?

男人五部曲道出了一生中男人追求的慾望與虛榮
看得見的物質奢華, 如同色彩燦爛的舞台
一曲陀飛輪已點明主題, 亦是情感演繹的最高峰
只是葡萄成熟時, 歌雖好, 但不太合主題, 如果是不良嗜好會更佳

經典天王的快歌燃點全場氣氛, 最出彩的必數分飾兩角, 一體兩魂的芳華絕代
舉手投足的氣勢, 成熟圓渾的唱腔已是模彷致敬的示範作

"不來也不去" 確是較嚴重的失手, 畢竟這也非本人心頭好, 就算是小暇疵
演唱會後段真正動人的是每一場都有好友親人的支持
楊千嬅 "少女的祈禱" 唱得隨意, 卻見率性真摯, 只看二人同台已很感動了
謝霆鋒 "改造人" 更震撼, 當年的兄弟情實在深刻, 霆鋒如今開金口的機會也愈來愈少
有時好友之間的情義比起情侶更有價值, 這兩位嘉賓的出場與感言足可作證

還有親自作曲給梁漢文的"PG家長指引", 合唱好聽, 但坐地下扮細路更絕核更中命題
成人軀殼的小孩心理也是我們平時隱藏的另一面呢

最後是父親的慈愛與兒子的質問
不論"單車" 是埋怨還是感激, 始終是一段對親情的反思
"每一個明天" 的祝福期許, 是每一個家長, 每一個人的最終願望呢

最後, 因為這次演唱會, 令我對一首歌刮目相看
當日派台時, 緋聞綽頭蓋過了歌曲中詞彙運用的出神入化
兩次亂纏與兩次罪名恰好互相對應, 最後的"不想說明 只想反應"更是曲終的最佳描寫

重點推介: 破曉, 陀飛輪, 無人之境, 芳華絕代, PG家長指引, 每一個明天

2011年2月10日 星期四

約書亞記 - 耶利哥與艾城

曾經分享過約書亞在艾城的挫敗後, 轉向神傾訴為何失敗
當時曾解讀為時機不合,
上帝答允過的, 不會忘記; 安排好的, 不會輕易推翻

只因約書亞不明白還有當滅之物未消除, 錯誤地把戰敗看成神的命定
事實是以色列人只要靠著上帝之名, 是可以奪取艾城的~
犯了誡命, 才得惡果

阿干既然站出來認罪, 為何還要給受罰, 用石頭砸死,
這還是來自神明示的審判, 不是單靠律法定刑?
到底耶利哥與艾城分別代表什麼, 以致艾城沒有當滅之物, 但耶利哥的財物奪取了就不能得勝?


人每時每刻都要爭戰, 與俗世世界打一場永遠的仗
慾望無止無盡, 思想上的出軌更會導致屬靈上的不專注
一旦意念上取了當滅之物, 心中再小的艾城就會變大, 嚇跑了前來爭戰的勇士

先取耶利哥, 以上帝之名, 立定禱告心志, 順服帶領就能勝利
但一刻把持不住, 靈內的阿干思想動搖了, 該消除的沒有淨盡
表面上是把較大的城池攻下了, 深入一層較小的城池卻就功敗垂成了

因此, 承認了犯罪, 還必須把阿干的雜念一併清除, 才是艾城一戰取勝之道
每人面對的艾城都不同, 金錢? 美色? 虛榮?
當滅之物必先毀掉, 神才能應許其承諾

2011年2月8日 星期二

第三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提名名單

今年已經算得上近年最少遺珠, 最多驚喜的一份名單
向來主流商業, 講牌面論潮流的金像獎 繼續獎勵大製作合拍片
最佳電影 只有《打擂台》是純粹本地製作 (即使也有賈曉晨演出)
當然如沒有劉德華, 林家棟這兩個響噹噹的名字在幕後擔大旗,
難保《打擂台》會落入《東風破》的命運

這一次開心的一定是兩大最愛同時得到影帝影后提名
若然張學友, 楊千嬅在頒獎禮當晚同得冠冕,
真是一個童話式的大團圓結局
不敢相信, 金像獎會肯成全這奇蹟誕生
還有 麥曦茵 這個名字半爆冷出現在最佳編劇名單之內
篇幅達片長三分之二的粗口對白,
大量使用現代新潮的面書溝通及短訊密碼, 竟受到保守評審垂青,
今屆最喜出望外之選

其餘名單依然存在濫竽充數的問題,
隨意挑選大熱影片提名, 少爭議少煩惱
曾景祥, 奚仲文, 金培達, 吳里璐是永遠的Default
一有新片面世, 就立即急不及待來個獎勵, 多謝你們的傑出貢獻
怎不看看其代表作品是否真有其藝術價值?
《志明與春嬌》沒有大獎之名是意料之內
但攝影剪接美術配樂全數落空真有待商榷
還有《火龍》的音效動作等項目, 烽芒看來已給導演另一部《綫人》全然取代

《人間喜劇》竟然給摒棄門外, 評審界是否嚴重缺乏編劇的聲音?
許紹雄及杜汶澤都得不到認同, 只好嘆喜劇難當
2010年最佳港片十大必定有《飛砂風中轉》, 只是其表揚部分莫名其妙
余安安是全片最差的主要演員, 突出不代表出色, 喧嘩吵鬧就是搶戲?
為方中信及葉璇的努力不值

因為古怪機制, 執導筒已有接近十年經驗的莊文強得到新晉導演的名銜
麥曦茵的《前度》只好當炮灰
今年責備多了, 不是因為評選差了,
反而是因為名單的公信力有所回升, 自然也重新得到審視及評論的價值
當然沒有了那男女主角的入圍, 我也不多費腦筋作分析吧

周潤發跟劉嘉玲如果憑 "讓子彈飛" 入圍, 大眾輿論及本人都會全力支持他們,
但可惜不是, "讓子彈飛" 即使趕及2010年尾班車也不會列作港產片, 所以還請嘉玲姐多等一年吧

現來看看各獎的候選及談談得獎機會吧


最佳電影
《打擂台》 映藝娛樂有限公司出品 監製:林家棟
《狄仁傑之通天帝國》 華誼兄弟國際有限公司出品 監製:陳國富
《葉問2》 東方電影有限公司出品 監製:黃百鳴 李欣 安曉芬
《劍雨》 寰亞電影有限公司出品 監製:吳宇森 張家振
《綫人》 英皇娛樂有限公司出品 監製:梁鳳英 張大軍 任月


大片當道, 但《打擂台》太出色, 口碑及後台俱備,
加上五部作品中只有 《打擂台》及《綫人》同時得到導演及編劇的提名,
本土情懷亦首推此兩部, 該是二片之爭,
林超賢上次《証人》未能提名大獎, 可望今趟得補償,
論資歷也是林超賢較郭子健佔優

《劍雨》票房慘敗, 因為電影評論學會的最佳導演獎雪中送炭,
讓此片重新得到應有注視, 只是其小品格局難登金像大堂
沒有吳宇森支持也早沒可能佔一席位


希望及斷估: 《打擂台》


最佳導演
郭子健/鄭思傑《打擂台》
徐克《狄仁傑之通天帝國》
葉偉信《葉問2》
蘇照彬《劍雨》
林超賢《綫人》


《劍雨》宣傳上明明寫 聯合執導, 到了爭獎時分突然變了 蘇照彬 一人作導演,
有誤導影迷之嫌

林超賢導技逐漸成熟, 只是《火龍》比《綫人》更精彩,
單單一場黑白定格opening已夠贏

《打擂台》兩大年輕導演風格融合, 懷舊加上活力, 創意誠意勝過才氣匠氣
相信又是《打擂台》與《綫人》之爭,
考慮到今年形勢非一面倒, 既然貼《打擂台》為真命天子, 導演則給林超賢吧

希望及斷估: 林超賢《綫人》


最佳男主角
周潤發《孔子:決戰春秋》
張學友《月滿軒尼詩》
梁家輝《李小龍》
張家輝《綫人》
謝霆鋒《綫人》


泰迪羅賓轉戰男配角, 造就張學友入圍之餘, 更少了一大勁敵
謝霆鋒連同片主角都敵不過, 提名已經是肯定
剩下三位都曾奪過影帝, 只得歌神未登頂, 提名過而落空,
男人四十, 金雞2皆敗興而回, 今年該是時候
梁家輝演得雖好, 但憑《李小龍》封帝卻非演繹標題人物, 始終欠說服力
最大暗湧還是張家輝


希望及斷估: 張學友《月滿軒尼詩》



最佳女主角
薛凱琪《分手說愛你》
湯唯《月滿軒尼詩》
楊千嬅《志明與春嬌》
劉嘉玲《狄仁傑之通天帝國》
何超儀《維多利亞一號》


承諾過會再寫一篇千嬅封后機會的, 之後一定會再詳談
現在單看牌面, 形勢不俗, 唯一威脅是劉嘉玲, 何超儀則是黑馬
苗可秀未能入圍, 評委確實不太喜歡苗可秀, 《一個好爸爸》女配角獎敗給陳麗雲
是金像獎走寶, 不過也代表千嬅少一個競爭

何超儀真是愛將, 03年《千機變》五分鐘戲份也能提名,
今次由頭帶到尾, 極大發揮, 贏獎更會掀起話題
薛凱琪雖有前哨戰成績支持, 但只會是陪跑
連楊千嬅都未得, 薛凱琪就更無可能,
要論資排輩, 金像獎向來排第一
所以粉絲們若看到劉嘉玲封后也別要太驚訝


希望及斷估: 楊千嬅《志明與春嬌》



最佳男配角
泰迪羅賓《打擂台》
梁家輝《狄仁傑之通天帝國》
鄧超《狄仁傑之通天帝國》
王學圻《劍雨》
廖啟智《綫人》


零懸念, 恭喜定泰迪羅賓都得了


希望及肯定: 泰迪羅賓《打擂台》



最佳女配角
朱咪咪《月滿軒尼詩》
鮑起靜《月滿軒尼詩》
邵音音《打擂台》
張靜初《全城戒備》
余安安《飛砂風中轉》


見到余安安已經好好笑, 怎料還有笑點
張靜初? 《全城戒備》? 知道大家很愛張靜初, 遲早要給她影后
但這部是陳木勝的科幻片呀, 不是馮小剛那部《唐山大地震》呀
《月滿軒尼詩》兩位演員徹底超班, 自己打自己了


希望: 朱咪咪《月滿軒尼詩》
斷估: 鮑起靜《月滿軒尼詩》


最佳新演員
井柏然《全城熱戀熱辣辣》
彭冠期《安非他命》
陳奐仁《李小龍》
杜宇航《葉問2》
杜宇航《葉問前傳》


向來此獎項得主與知名度成正比
不然 周董不會靠《頭文字D》撃敗早熟的薛凱琪
林志玲《赤壁》也不會殺入五強
今年沒太多突出, 也該是給井柏然或杜宇航了


最佳編劇
鄭丹瑞/黃真真《分手說愛你》
岸西《月滿軒尼詩》
郭子傑/鄭思傑/譚廣源《打擂台》
彭浩翔/麥曦茵《志明與春嬌》
吳煒倫《綫人》


三部愛情生活小品得到劇本上的表揚,
《分手說愛你》的出現最為奇怪, 也許是鄭丹瑞的緣故吧
很希望《志明與春嬌》 得到肯定, 明知沒可能只好訓身《打擂台》

希望: 彭浩翔/麥曦茵《志明與春嬌》
斷估: 郭子傑/鄭思傑/譚廣源《打擂台》
--

其他提名名單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幽蘭操 《孔子:決戰春秋》
作曲:謳歌 填詞:杏壇春熙/法蘭文化沙龍 主唱:王菲

熱辣辣 《全城熱戀熱辣辣》
作曲:梁翹柏 填詞:李焯雄 主唱:張學友

Here to Stay 《東風破》
作曲:恭碩良 填詞:恭碩良 主唱:恭碩良

劍雨浮生 《劍雨》
作曲:薩頂頂/彭勃 填詞:薩頂頂/李木子 主唱:薩頂頂/吳青峰

Have A Good Life 《戀人絮語》
作曲:范曉萱 填詞:范曉萱 主唱:林智娟


就算是學友歌迷, 也不覺得熱辣辣值得提名呢
沒有初見, 沒有前度, 沒有分手說愛你, 沒有志明與春嬌
幸好還有Here to Stay, 只是英文歌曲難突圍, 幽蘭操贏也好

最佳新晉導演
岸西《月滿軒尼詩》
莊文強《飛砂風中轉》
黃國兆《酒徒》

沒有了最愛的《前度》, 岸西必勝無疑, 除非金像獎真的想表揚莊文強這位 "新晉" 導演!

最佳攝影
鮑德熹《孔子:決戰春秋》
陳志英/陳楚強《狄仁傑之通天帝國》
關智耀《東風破》
潘恆生《葉問2》
黃永恆《劍雨》

《東風破》 的開首海邊泡泡留下很深印象, 不能贏但還是要點名讚賞的


最佳剪接
邱志偉《狄仁傑之通天帝國》
張嘉輝《葉問2》
張嘉輝《劍雨》
鄺志良《鎗王之王》
陳祺合/許偉傑《綫人》

最佳美術指導
林朝翔/毛懷清《孔子:決戰春秋》
張世宏《李小龍》
趙崇邦《狄仁傑之通天帝國》
麥國強《葉問2》
楊百貴/蘇國豪《劍雨》

最佳服裝設計
奚仲文《孔子:決戰春秋》
張世傑《李小龍》
余家安《狄仁傑之通天帝國》
吳里璐《精武風雲-陳真》
和田惠美《劍雨》

最佳動作設計
元德《打擂台》
洪金寶《狄仁傑之通天帝國》
洪金寶《葉問2》
甄子丹《精武風雲-陳真》
董瑋《劍雨》

最佳音響效果
王丹戎/趙楠《狄仁傑之通天帝國》
曾景祥/李耀強《葉問2》
曾景祥《精武風雲-陳真》
杜篤之《維多利亞一號》
曾景祥《綫人》

最佳視覺效果
李庸基/南相宇《狄仁傑之通天帝國》
黃智亨《葉問2》
黃宏達《精武風雲-陳真》
連凱/何培堅/梁偉傑/吳炫輝《維多利亞一號》
胡升忠《劍雨》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麥振鴻《分手說愛你》
泰迪羅賓/韋啓良《打擂台》
金培達《狄仁傑之通天帝國》
川井憲次《葉問2》
金培達《劍雨》

最佳亞洲電影
《山楂樹之戀》
《告白》
《父後七日》
《唐山大地震》
《艋舺》

--
最後要說是《精武風雲-陳真》沒有獎就可以了,
《告白》或《艋舺》拿亞洲電影獎也是滿意的, 只要不是跪著賺錢那兩位中國名導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