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5日 星期六

哈利波特 - 死神的聖物

哈利波特 - 死神的聖物 Part 1


一場只有歌聲, 黑暗編曲的場口, 說盡了無數情緒與感覺
他們還只是小孩子, 在世界期望都壓在一位未完全經歷成年禮的救世主之上
他失去了一直的指引 (鄧不利多), 前路沒有方向
他離開了長年的安全區 (霍格華茲), 在一望無際的茫茫雪地, 在看不見出口的叢林中逃亡
然後, 身邊親近的支持者一一遠去, 更糟糕的是害怕他們因自己而死,
收音機中不希望聽到熟悉的名字, 於是只能孤身上路, 離他們愈遠代表著愈想保護他們
最後連長年同住, 互相扶持的榮恩都走了, 無能無助, 無依無靠,
寂寞悲傷卻找不到宣洩的途徑

妙麗也把自己逼到了死角, 她從小就跟從及親愛的父母忘記了她
她只可憑著零碎回憶, 到與父母曾走過的地方懷念,
她一直希望靠著知識與智慧, 拯救身邊的朋友, 所以她早有預備
然而路上的意外總不能一一預料到, 死亡的恐懼, 失去的驚惶, 讓計劃周到的她也亂了分寸
魔法可以把自己身軀隱藏, 卻不能把身貼身, 面對面向仇敵的那份心寒掩蓋
到了榮恩與哈利的決裂, 使命感驅使了她站在哈利一邊, 然而內心的苦悶根本無從釋放
成就了哈利與妙麗兩顆絕望的心走在一起

於是Rejoice, 於是O'Children響起
更難得是哈利竟主動伸出手, 更證明他的願意委身卻不知可作什麼
妙麗向來是積極的那位, 這時她卻貼近收音機靜靜等待
他們已迷失於都市及自然之中, 離開了校園卻只有無奈

一場簡單的起舞, 卻隱含複雜的情意在內
這到底是一段想愛卻不能愛的關係,
可以是指愛對方, 更可以是指心中最愛不在身旁,只可將愛投射在對方身上

這到底也是他們還未長大的證據
亂世重擔太難負荷, 他們還需要激情的娛樂, 還需要派對的狂歡
只是在正邪大戰前, 他們只好屈服, 在小帳篷內以自己的方法抒發抑壓

這到底還是超越了男女之情的友誼
在最難過的時刻相伴在旁, 在最嚴寒的氣溫互相取暖
他們都明暸彼此的無能為力, 都理解彼此靈性的鬱悶

Hey, little train! Wait for me!
I once was blind but now I see
Have you left a seat for me?
Is that such a stretch of the imagination?

Hey little train! Wait for me!
I was held in chains but now I'm free
I'm hanging in there, don't you see
In this process of elimination

Hey little train! We are all jumping on
The train that goes to the Kingdom
We're happy, Ma, we're having fun
It's beyond my wildest expectation

Hey little train! We are all jumping on
The train that goes to the Kingdom
We're happy, Ma, we're having fun
And the train ain't even left the station

2011年1月14日 星期五

2010年度我的港劇總結

一年一度的結算時刻又到了
又來分享我的心水
港劇因缺乏競爭, 近年平均質素每下每況
要挑選好劇推介真是愈來愈難
去年的Top 5是輕易跑出
今年要想出三甲也有難度
寄望新一年會有所改善
不知大家對今年的一池死水又有何感想呢?

--

男主角:

馬國明 (鐵馬尋橋)

在他與黃浩然間一直決定不了誰是本年最佳,
二人的演技水平及角色發揮空間都不相伯仲
論場口爆發位, 顧汝棠還是較為沉穩低調的一個
但他演出了一份勇於承擔的宗師氣派
在長袍造型與年代氣氛烘托下,
將一個不屬現世的英雄形象及舊有價值觀呈現觀眾眼前
演繹病發時的軟弱, 同時擔當保護家人的好兄弟好兒子亦立體多面

Honourable Mention:

黃浩然 (情越雙白線) -

輸少於一個馬鼻的Turbo, 叛逆浪子回頭是岸的故事向來引人入勝
於父親床前流淚的一場戲為首選, 演慣大銀幕的黃浩然狀態大熟大勇
車手表現入型不格, 深情豪邁同能駕馭, 多場近鏡捕捉表情更可使其盡情發揮

黃日華 (刑警) -

顛覆以往經典的正義感演繹, 游走灰色地帶讓人物更為血肉寫實
冤獄背景讓角色一開始就黑暗絕望, 全劇背負最沉重的心理負擔
尾段突兀的故事轉折單靠演技來增添說服力, 老戲骨復出的氣勢表現


女主角:

蔡少芬 (飛女正傳)


37歲之齡, 終有屬於自己的代表作
在戚其義悉心度身訂造下, 終不需聲嘶力竭扮奸扮惡
放下形象演奄尖港女, 自私麻煩無同情心演來竟討好不乞人憎
分飾兩角實為一人精神分裂, 對鏡自言自語, 一集內可一半時間個人表演
單靠兩個自己演的角色交鋒營造劇力, 兩邊性格發展愈分愈開
如何利用聲線神態交代人物轉變, 同時又要分清身份, 拍劇以來最大挑戰而成功了

Honourable Mention:

鄧萃雯 (巾幗梟雄之義海豪情)

敢愛敢恨, 有智慧, 具霸氣, 數場重點戲份盡顯功架
對白固然唸得振振有詞, 但細節位處理更為讚歎
回望劉醒的不捨, 集中營的驚恐, 對麗華的苦心勸勉到後來的錯愕失望, 令人印象難忘

張可頤 (女人最痛)

事業愛情的取捨矛盾, 表裏不一的掙扎痛苦
從表情可看出一副若無其事的形相背後隱藏著莫名哀傷
謊言與真話交集, 真實感情的隱藏更顯獨立女性的無奈


男配角:

林嘉華 (鐵馬尋橋)

又一經典奸角面世, 榮德初段的墮落, 與後期的風光形成強烈反差
首數集充足的鋪排, 讓角色多面複雜, 更讓其突變奠下穩實基礎
後期的大奸大惡也有令人同情的切入點, 還加上父愛光環, 青雞臉的自卑
性格缺陷加上心理防護機制, 即使到了劇終, 角色依舊充滿神秘感與魅力

Honourable Mention:

麥長青 (巾幗梟雄之義海豪情)

未看過的麥長青, 從沙僧蛻變至此, 累積了多年的演技終大派用場
奸角向來搶戲, 加上演出大鳴大放, 予人驚喜, 可惜後段無以為繼, 結尾完得蒼白無力

李家鼎 (飛女正傳)

對白精警抵死, 都要唸台詞的配合, 一本正經的口吻, 說著極具文學性的台詞
以其身份造型說出一連篇極長的詩辭, 爆笑效果非一般的強


女配角:

惠英紅 (鐵馬尋橋)

楚楚可憐的慈母打敗了奸妃, 10年的惠英紅以三套頂級質素的演出, 贏盡了掌聲及認同
先入為主的認定, 榮德太太是發揮得最淋漓盡致的角色,
無心害人卻內疚自責, 真心愛人卻給背叛, 崩潰的失常讓人揪心

Honourable Mention:

周家怡 (飛女正傳)

劇中女配角各有發揮, 各自精彩, 難以選出最好一位
最後選了
周家怡點名表揚, 因其一直默默耕耘, 卻沒受注目, 劇中演的痴情多疑入木三分

謝雪心 (巾幗梟雄之義海豪情)

奸得入心, 把棉裏針的毒婦感覺演得投入忘我, 舉手投足都全然進入角色
說對白的節奏語氣獨特具質感, 難得一見的演劇風格


最佳整體演出:

飛女正傳
蔡少芬, 曹永廉, 陳豪, 黃德斌, 朱慧敏, 周家怡, 簡慕華, 李家鼎, 余子明, 程可為, 陳鴻烈, 陳曼娜, 張漢斌, 羅莽

演出瘋狂玩野, 致敬層出不窮, 惡搞誠意十足!

Honourable Mention:

情越雙白線 - 黃浩然, 徐子珊, 鄭則仕, 郭羨妮, 曹永廉, 姚子羚, 郭峰, 苑瓊丹, 李香琴, 李天翔, 陳展鵬

劇力全靠卡士十足的陣容掀起, 紮實功力加上劇本充滿讓演員爆發的火位, 戲勢萬鈞

巾幗梟雄之義海豪情 - 鄧萃雯, 黎耀祥, 敖嘉年, 黃浩然, 麥長青, 金剛, 惠英紅, 李成昌, 姚瑩瑩, 謝雪心, 胡定欣, 陳法拉, 戴耀明

支線繁多, 關係緊扣, 演員萬二分認真用心, 造就更多不突出的演員上位受讚賞


劇集主題曲:

義海豪情 - 古巨基 (巾幗梟雄之義海豪情)

氣勢磅礡, 彷如黃金年代的回歸

Honourable Mention:

月下思 - 鄭嘉穎 (鐵馬尋橋)
旋律優美, 詞作結合場景, 讓人回味再三

不離不棄 - 劉威煌 (情越雙白線)
背影現代版, 父子情誼動人


最後是我的五大劇集推介
第五位:
老友狗狗
監製: 梁材遠

注重生活化的喜劇感, 拖鞋造型, 圍村氛圍具親和力
資料搜集充足, 戲劇衝突徐疾有致, 愛狗愛人同樣積極

第四位:
巾幗梟雄之義海豪情
監製: 李添勝

大場面大時代, 野心巨大格局宏偉
歷史負擔沉重, 難得不迥避內戰歷史過渡
正面對待過去傷痕, 去年班底夾慣夾熟, 火花照樣燦爛

第三位:
鐵馬尋橋
監製: 李添勝

相比一心打造巨鑄, 鐵馬架構更簡單卻更得心應手
回憶穿插首數集鋪墊有力, 演員調度有火侯, 更難得是美指精心設置場景道具
部分長鏡頭攝影在電視圈為難得清泉, 活現古式古香


第二位:
情越雙白線
監製: 梁材遠

集集高潮, 而且不刻意經營
不側重親情主題, 在駕車此命題刻劃出兩代隔膜
幾段家庭衝突貼近真實, 互罵對白入肉, 演員合作到位具默契


第一位:
飛女正傳
監製: 戚其義

果真為金牌監製, 一出手就要帶動劇集新潮流
充滿外國劇集氣息, 節奏掌控已達大師級風範
王家衛式內心獨白的挪用諷刺, 尼采的引用套落巴士終點站的比喻精彩絕倫
角色轉變如坐過出車, 出奇不意地在演員走位, 背景配樂, 情節鋪排上突破傳統
同時玩盡所有拍劇的守舊手法, 以激烈對比看出故事造作
後來逐漸沉澱出劇集方向, 對港男港女的反思, 對執著放下的看法,
實為可遇不可求, 十年也不能出一套的反斗精品!

2011年1月12日 星期三

我係我

問我歡呼聲有幾多
問我悲哭聲有幾多
問我點解會高興
問我點解要苦楚

如果想照耀萬人, 請加點信心
如果想抱住情人, 請汲取教訓
如果想快樂做人, 請敲敲你心
如果可磊落做人, 你會更吸引


不知是楊千嬅啟發了林夕, 還是林夕鼓勵了千嬅
我係我 的做人哲學完全反映了自己的生活態度
初聽是以為自己已經達到率心隨性
不同朋友問不同問題, 大多都是在遊花園
最後的 “啦啦啦” 隨心哼唱更是自由自在,
灑脫得像天下事都可一笑置之

不喜歡剖白, 收藏答案是為了逃避問題核心
也許從沒有真正面對過自己, 問清楚自己的內心
是真樂觀抑或假高興
再聽Remix版本才知道
“我會假扮, 扮了解我”可能是自我防護的心理機制
高呼我係我可以是悲傷無力

直至最近才發現, 原來再落力去演, 也會給人看穿
問我千百個問題, 都只會得出 “不知道, 不清楚, 怎樣, 為何” 的模糊回應
八問八答, 是表面敷衍, 還是真情流露, 總有真心人看得見, 聽得到
問我不開心會記起什麼, 表面是不必, 實則是不想答這條
再極端一點, 就連開心會吃些什麼, 都只說沒所謂
問我憎不憎犯錯的自己, 問我可想刪去某些回憶,
不能正面真誠的作答, 是不敢去設想, 還是不想去回想?
問我當初可有錯失什麼, 即使口說忘掉, 心深處的自己可能仍在淌血
問我他朝想再博取什麼, 其實心中反復的問, 可能的答案也太多太亂
誰願扯得那麼遠, 若果真的問過我的朋友, 該有得到過類似的回覆

我就是我, 像壁球一般, 深層次的溝通從來出於被動,
你出多少力把球打向牆, 我就回擊多少給你
原本已覺得這首歌把我寫得很透徹
積極樂觀的那一面無懈可撃
但竟然在心的陰暗處也是完全命中

也不知如何寫下去了, 因為林夕好像比我更了解我
歌詞內容已全面反映我思我想
就在新一年承諾, 每一日要結識自己,
舊我新我也好, 改變了的, 當初的, 以後的, 統統都是自己的影子, 自己的鏡像

從來不了解自己, 每天都在認識自己
人最開心的境界, 就是找回自己, 做回自己
需要很大的勇氣, 同時也需要很久的時間
要學懂好好愛自己, 要享受愛, 要懂得愛
但願這發現自己的過程有神的帶領,
只想帶著堅定向前的決心與信心
願我一生去到終結 無論歷盡幾許風波 我仍然能夠講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