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出爐的金球提名, 今年可謂世紀大戰, 兩大個人最喜愛D字頭導演終於正面交鋒
Seven 七宗罪 及 Fight Club 博撃會 大導演 David Fincher 的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今年受盡各大影評推祟熱愛, 五項提名與Frost/Nixon, Doubt 齊登提名數目最多之列
另外28 Days Later 及 Sunshine 太陽倒數 為兩套本人喜愛至極的電影大導演Danny Boyle
他新作 Slumdog Millionaire 挾連奪DC, National Board兩大頒獎禮最佳電影之勢衝擊金球
2008年電影年絕對大戰連場~
可惜Dark Knight 只有 永遠的Joker得到男配角提名, 金球獎繼續疏忽大製作的風格
Vicky Christina Barcelona 情迷巴塞隆拿 亦得四項提名, 當中演員獎差不多大滿貫得到肯定
唯獨漏了最漂亮最花瓶的Scarlett Johansson...
Bolt 兩項提名讓我驚訝, 這部農曆新年香港上畫的合家歡卡通到底有何魅力?
因為它有點給我Cars的感覺, 又是trailer拙劣, 外間評價中等, 歌曲獲提名
會是disney本年度終極驚喜嗎?
btw 年尾的一年一度影片總結, 今年會嘗試頒獎形式概括及肯定2008年個人看過影片的成就
以下為完整金球提名名單
bold者為個人心水預測 (雖然幾乎全部未看 =])
最佳電影(Drama)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Frost/Nixon
The Reader
Revolutionary Road
Slumdog Millionaire
我眼中只有Slumdog Millionaire 與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兩部都是我最欣賞的導演拍, 兩部都是一向受評審忽略, 與大獎絕緣的大師級導演拍
Slumdog Millionaire呼聲真的高唱入雲, 不過歷史告訴我們
最早跑出口碑的電影, 最跑不到最後
當然金球又向來喜與奧斯卡唱反調 (反之亦然)
誠心所願Danny Boyle 旗開得勝~ David Fincher 也可以的
最佳電影(Comedy/Musical)
Burn After Reading
Happy-Go-Lucky
In Bruges
Mamma Mia!
Vicky Cristina Barcelona
這欄目五部看了四部, In Burges 不知會否在港上映?
暫時仍是IMDB top 250 加上 Colin Farrell 擔綱, 有期待
Mamma Mia 都有Best Picture 提名, 評審該大多為ABBA fans
跟其餘提名作品輸了不止數十條街
Vicky Cristina Barcelona為Woody Allen 遊戲之作, 欠缺一貫深度及人性鞭撻
Burn After Reading 與 Happy-go-lucky 都為佳作, 有意義有爆笑點
兩套對白皆精警, 演員皆出色, 個人較愛高安兄弟的荒誕黑色幽默感
最佳編劇
Slumdog Millionaire
The Reader
Frost/Nixon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Doubt
Doubt 單是那十字教海報已知又一探討宗教之作,
天主教神父修女的故事, 有潛力奪best screenplay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由老到青, 時間倒退也考劇本功力
Slumdog Millionaire 看似劇本較顯淺, 百萬富翁遊戲中尋找真愛,
但Danny Boyle 的故事總會說人生道理, 而且說得巧妙精彩
Frost/Nixon 政治性強, 其他提名都高手如雲, 劇本獎已是Frost/Nixon最易跑出的一環了
The Reader 劇本架構好像也頗繁複, 原著小說的精緻度會是此片取勝關鍵
個人在未看過電影下先投 Benjamin Button 信心一票,
Slumdog Millionaire 之前這項都是狂勝的...
最佳導演
Danny Boyle, Slumdog Millionaire
Stephen Daldry, The Reader
David Fincher,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Ron Howard, Frost/Nixon
Sam Mendes, Revolutionary Road
感動的一項提名, 看到Danny Boyle 跟 David Fincher 同一出現確是興奮
可惜沒有Dark Knight的Christopher Nolan...
導演一項Danny Boyle 今年暫時似戰無不勝, 他跟David Fincher 都是誰贏也開心
最佳男主角(Drama)
Leonardo DiCaprio, Revolutionary Road
Frank Langella, Frost/Nixon
Sean Penn, Milk
Brad Pitt,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Mickey Rourke, The Wrestler
看到Brad Pitt trailer 的造型已覺得此角難度十分高
Sean Penn及Mickey Rourke 看來都受大部分專業評審青睞
只是辛潘都贏夠吧, 我對Brad Pitt 是有點偏心的
最佳男主角(Comedy/Musical)
Javier Bardem, Vicky Cristina Barcelona
Colin Farrel, In Bruges
James Franco, Pineapple Express
Brendan Gleason, In Bruges
Dustin Hoffman, Last Chance Harvey
In Burges 同時兩主要男角提名, 一直都不太覺得Colin Farrel 會演戲
James Franco是驚喜, 有點想看綠魔之子的新作~
看過只有Javier Bardem, 跟No country for old men表現爭得遠了
Dustin Hoffman 又來了, 德高望重的老牌精英
支持一下年輕人 xd
最佳女主角(Drama)
Anne Hathaway, Rachel Getting Married
Angelina Jolie, Changeling
Meryl Streep, Doubt
Kristin Scott Thomas, I've Loved You So Long
Kate Winslet, Revolutionary Road
經過多個頒獎禮肯定後, Anne Hathaway 已成大熱, 寄望她登影后之席
Kate Winslet, Angelina Jolie 兩位都常獲提名而落敗, 這次不知會否不一樣
Meryl Streep同時有音樂劇組影后提名, 再次親身示範何謂屈機
Kate Winslet都同時提名女配, 可喜可賀
最佳女主角(Comedy/Musical)
Rebecca Hall, Vicky Cristina Barcelona
Sally Hawkins, Happy-Go-Lucky
Frances McDormand, Burn After Reading
Meryl Streep, Mamma Mia!
Emma Thompson, Last Chance Harvey
Rebecca Hall 跟 Meryl Streep 明顯陪跑, 她倆在影片中演出中等
Rebecca Hall 更是戲份少得難稱上女主角...
Sally Hawkins 跟 Frances McDormand 的樂觀演出都很討好
個人更喜歡Happy Go Lucky 的角色設定
最佳男配角
Tom Cruise, Tropic Thunder
Robert Downey Jr. Tropic Tunder
Ralph Fiennes, The Duchess
Philip Seymour Hoffman, Doubt
Heath Ledger, The Dark Knight
嘩嘩嘩x1000000, 湯告魯斯內戰Iron Man打Joker
如果Dark Knight 拿不到, 不知會否有遊行示威呢?
最佳女配角
Amy Adams, Doubt
Penelope Cruz, Vicky Cristina Barcelona
Viola Davis, Doubt
Marisa Tomei, The Wrestler
Kate Winslet, The Reader
Enchanted 的公主又來了, 這次是演Doubt這類沉重嚴肅題材, 她的演技層面都可算多變
Penelope Cruz 所到之處是百發百中, 她的演出具說服力得看過的所有觀眾都該認同
最佳外語片
The Baader Meinhof Complex (Germany 德國)
Everlasting Moments (Sweden 瑞典)
Gomorrah (Italy 意大利)
I’ve Loved You So Long(France 法國)
Waltz with Bashir(Israel 以色列)
沒有一套是懂的, 不予置評
最佳配樂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Changeling
Defiance
Slumdog Millionaire
Frost/Nixon
未聽, 不過經驗告訴我, Danny Boyle 的每一套電影配樂都是值得在家珍藏
Slumdog Millionaire很難會是例外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預告中的音樂很Tim Burton...
最佳歌曲
Down to Earth, Wall-E
Gran Torino, Gran Torino
I thought I Lost You, Bolt
Once in a Lifetime, Cadillac Record
The Wrestler, The Wrestler
我知我係Pixar fans, 不過個人確實麻麻 Down To Earth
未睇Bolt, 聽左首歌, 好聽嗎? 不覺得, 歌詞是不俗, 或者觀影後會改觀
Once in a Lifetime 都不算特別佳作, 但是三首中最動聽的
Beyonce 看似片中有所突破, 期待
其他尚未有機會聽
奇怪Barcelona為何沒有提名
最佳動畫
Bolt
Kung Fu Panda
Wall-E
只差bolt未看, 其實很想選功夫熊貓
但Wall-E確實所有層面都優於大熊貓既~
2008年12月12日 星期五
2008年12月7日 星期日
第45屆金馬獎得獎名單
最佳劇情片 投名狀 (寰亞電影有限公司、摩根&陳影業有限公司、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最佳創作短片 跳格子 (姜秀瓊、台北藝術大學、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最佳紀錄片 沿江而上(EyeSteelFilm、National Film Board of Canada)
最佳導演 陳可辛 <<投名狀>>
最佳男主角 張涵予 <<集結號>>
最佳女主角 劉美君 <<我不賣身.我賣子宮>>
最佳男配角 馬如龍 <<海角七號>>
最佳女配角 梅芳 <<囧男孩>>
最佳新演員 姜聖民 <<跳格子>>
最佳原著劇本 蔡宗翰、林書宇 <<九降風>>
最佳改編劇本 劉恒 <<集結號>>
最佳攝影
鄭兆強 <<文雀>>
最佳視覺效果
吳炫輝、鄒志盛、郭惠玲 <<投名狀>>
最佳美術設計
趙思豪 <<停車>>
最佳造型設計
黃育男、康俊偉 <<花吃了那女孩>>
最佳動作設計
李忠志 <<保持通話>>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呂聖斐、駱集益 <<海角七號>>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國境之南
« 海角七號 »
詞:嚴云農 曲:曾志豪 唱:范逸臣
最佳剪輯
邱志偉 <<保持通話>>
最佳音效
Steve Burgess <<深海尋人>>(謎屍)
年度台灣傑出電影
海角七號
果子電影有限公司、阿榮企業有限公司、台北影業股份有限公司
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
停車
甜蜜生活製作有限公司
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
魏德聖
終身成就獎
常楓
特別貢獻獎
黃仁
-----------------------------------------------------
投名狀完成了大滿貫, 當年甜蜜蜜的遺憾終於彌補了
港台兩地最高榮譽的最佳電影及導演合共四項都落在陳可辛手上
若然得獎那部叫 <<甜蜜蜜>>, 真的很實至名歸
若然兩地競爭對手沒有 <<神探>> 與 <<海角七號>>
身為影壇領軍人物的陳可辛又該贏得光彩, 他真像奧斯卡愛將 Clint Eastwood呢
不是影片質素問題, 陳可辛的導技早已給觀眾肯定
魏德聖只是小小剛冒起的新人而已
然而最佳電影到底該衡量什麼? 標準應定在那裡?
當年哪一部是真正的好電影, 要看天時地利人和
同樣說話己在香港電影金像獎已說過
香港用獎項認同了中港合拍片的trend, 認同了目標走向內地市場的方向
然後將本土風味濃厚的神探全然ignore
這一次來到了台灣, 適逢海角七號正未能通過內地送檢而如期公映
投名狀在一致看淡下奪得最後大獎
在台式本土電影抬頭的一年, 一部中港合拍電影為金馬最推崇的戲
一部不論票房或口碑都只是不過不失, 沒有任何突破紀錄, 沒有排山倒海一面倒的口碑
什至在根本意義上欠缺陽光正面的訊息, 這樣的倚靠大明星高成本確立票房的電影
金馬獎就是要反其道而行, 告訴我們專業評審在革命性一年推介就是這一類電影嗎?
陳雲林訪台時都有表示看過海角七號, 已說明海角七號的時代意義
也許證明海角七號比投名狀更值最佳影片需要時間的考量
十年後, 你問每一個人, 記得海角七號還是投名狀, 就知道哪一部才稱得上最佳
最佳電影不只要質量上取勝, 還要具備社會影響力凝聚力, 可提醒或象徵某一年代
海角七號有著不可忽視的歷史責任, 偏偏無法得到金馬垂青
難為整晚的不停吹捧國片的氣氛, 獎項結果原來和大方向徹底背道而馳
還說什麼拍片難處嘛, 籌集不到資金嘛, 現在就是鼓吹資金多才是更好電影呢
說實話, 頒投名狀確是政治正確一點, 日後再 "緊密" 合作也比較易嘛
是的, 不否認, 我完全看不起中港混種電影, 靠攏內地而放棄自我的影片
拍得多好都不應受到鼓勵, 當台灣觀眾開始醒覺自家電影的美好時
你還要人家回頭看那些充大製作, 彷荷里活的所謂戰爭史詩時
不禁慨嘆頒獎禮的倒退, 一如其愈加簡陋的製作水平般
金馬技術獎結果一向出人意表, 不需多談
反而劉美君成影后及九降風得最佳劇本都為全晚僅有的亮點
海角七號表演項目其實準備不充裕, 發揮未到最佳
只是 "無樂不作" 確動聽, 多想這首得最佳原創歌曲呢~
最佳創作短片 跳格子 (姜秀瓊、台北藝術大學、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最佳紀錄片 沿江而上(EyeSteelFilm、National Film Board of Canada)
最佳導演 陳可辛 <<投名狀>>
最佳男主角 張涵予 <<集結號>>
最佳女主角 劉美君 <<我不賣身.我賣子宮>>
最佳男配角 馬如龍 <<海角七號>>
最佳女配角 梅芳 <<囧男孩>>
最佳新演員 姜聖民 <<跳格子>>
最佳原著劇本 蔡宗翰、林書宇 <<九降風>>
最佳改編劇本 劉恒 <<集結號>>
最佳攝影
鄭兆強 <<文雀>>
最佳視覺效果
吳炫輝、鄒志盛、郭惠玲 <<投名狀>>
最佳美術設計
趙思豪 <<停車>>
最佳造型設計
黃育男、康俊偉 <<花吃了那女孩>>
最佳動作設計
李忠志 <<保持通話>>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呂聖斐、駱集益 <<海角七號>>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國境之南
« 海角七號 »
詞:嚴云農 曲:曾志豪 唱:范逸臣
最佳剪輯
邱志偉 <<保持通話>>
最佳音效
Steve Burgess <<深海尋人>>(謎屍)
年度台灣傑出電影
海角七號
果子電影有限公司、阿榮企業有限公司、台北影業股份有限公司
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
停車
甜蜜生活製作有限公司
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
魏德聖
終身成就獎
常楓
特別貢獻獎
黃仁
-----------------------------------------------------
投名狀完成了大滿貫, 當年甜蜜蜜的遺憾終於彌補了
港台兩地最高榮譽的最佳電影及導演合共四項都落在陳可辛手上
若然得獎那部叫 <<甜蜜蜜>>, 真的很實至名歸
若然兩地競爭對手沒有 <<神探>> 與 <<海角七號>>
身為影壇領軍人物的陳可辛又該贏得光彩, 他真像奧斯卡愛將 Clint Eastwood呢
不是影片質素問題, 陳可辛的導技早已給觀眾肯定
魏德聖只是小小剛冒起的新人而已
然而最佳電影到底該衡量什麼? 標準應定在那裡?
當年哪一部是真正的好電影, 要看天時地利人和
同樣說話己在香港電影金像獎已說過
香港用獎項認同了中港合拍片的trend, 認同了目標走向內地市場的方向
然後將本土風味濃厚的神探全然ignore
這一次來到了台灣, 適逢海角七號正未能通過內地送檢而如期公映
投名狀在一致看淡下奪得最後大獎
在台式本土電影抬頭的一年, 一部中港合拍電影為金馬最推崇的戲
一部不論票房或口碑都只是不過不失, 沒有任何突破紀錄, 沒有排山倒海一面倒的口碑
什至在根本意義上欠缺陽光正面的訊息, 這樣的倚靠大明星高成本確立票房的電影
金馬獎就是要反其道而行, 告訴我們專業評審在革命性一年推介就是這一類電影嗎?
陳雲林訪台時都有表示看過海角七號, 已說明海角七號的時代意義
也許證明海角七號比投名狀更值最佳影片需要時間的考量
十年後, 你問每一個人, 記得海角七號還是投名狀, 就知道哪一部才稱得上最佳
最佳電影不只要質量上取勝, 還要具備社會影響力凝聚力, 可提醒或象徵某一年代
海角七號有著不可忽視的歷史責任, 偏偏無法得到金馬垂青
難為整晚的不停吹捧國片的氣氛, 獎項結果原來和大方向徹底背道而馳
還說什麼拍片難處嘛, 籌集不到資金嘛, 現在就是鼓吹資金多才是更好電影呢
說實話, 頒投名狀確是政治正確一點, 日後再 "緊密" 合作也比較易嘛
是的, 不否認, 我完全看不起中港混種電影, 靠攏內地而放棄自我的影片
拍得多好都不應受到鼓勵, 當台灣觀眾開始醒覺自家電影的美好時
你還要人家回頭看那些充大製作, 彷荷里活的所謂戰爭史詩時
不禁慨嘆頒獎禮的倒退, 一如其愈加簡陋的製作水平般
金馬技術獎結果一向出人意表, 不需多談
反而劉美君成影后及九降風得最佳劇本都為全晚僅有的亮點
海角七號表演項目其實準備不充裕, 發揮未到最佳
只是 "無樂不作" 確動聽, 多想這首得最佳原創歌曲呢~
2008年12月4日 星期四
<<海角七號>> 清新自然的鄉土情懷

電影: 海角七號
導演: 魏德聖
演員: 范逸臣, 田中千繪, 馬念先, 林宗仁
評分: 68/100
在台灣掀起話題及巨大的票房奇蹟的 海角七號 終於來到了香港
沒有很大的期望落差, 但也沒有到達預期的精彩就是了
作為第一部作品, 導演野心很大, 嘗試將各種元素平衡融入情節發展
只是仍有顧此失彼的問題, 愛情線意想不到的薄弱, 男女主角相愛不深刻
造就別離時也不算特別動人, 和台日過去那七封情書的聯繫也不算縝密
而作為愛情片, 出色的配樂及選曲非常重要, 儘管音樂界已精銳盡出
但范逸臣的一曲 "國境之南" 其實平凡得未可承載起盪氣迴腸的跨越時代的愛情
只是電影最成功在於細緻描繪台灣兩代的心態及面對現代社會的變遷
在脫離小鄉鎮走向城市的繁華, 居民間的困境及守望相助的珍貴友情
七人樂隊的組成有笑有淚, 有血有肉, 不同性格不同經歷卻走在一起
像結他與月琴原來都可起化學作用, 朋友給我看參選oscar那張poster
就比現在重點宣傳那張更可表達影片真正主題, 七位主角象徵著彩虹七色
在音樂演唱會中散發著愛, 希望與夢想
男主角於外邊世界闖蕩, 搖滾夢失敗後回到舊鄉村, 卻在這片大地找回熱情
更找到了最愛; 老人家慨嘆社會轉變, 國寶都只屈就家中, 苦無機會一展所長;
還有落泊刑警, 等待最愛和盡力適應社會, 找尋商機, 可愛的malasun等等
人物設計獨特具個性, 更有台灣地道風味, 令整體演出惹笑而動人
最後還有日本演員中孝介的演繹, 他那鋼琴樂奏很感動
從他口中說出的彩虹主題更是全片靈魂, 很有福音味道
魏導演其實在片中都穿插不少基督教訊息, 看得更為自然舒服
不過台灣觀眾定必更能投入情境吧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