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中的一幕高潮戲, 正好與陳奕迅歌中演繹過來人的心情相呼照
也許是歌者的親身經歷, 在流行曲中唱出的共鳴,
是唏噓的, 是無奈的; 也是悲憤的, 也是激動的
隨著年歲漸長, 又沉澱到滄桑的, 老練的, 一段曾經滄海的揪心遺憾
1998年, 婚禮的祝福
參加那場漫天喜慶的宴會之時, 沒有唱出的心底話
壓抑的慢慢訴說著過去美好的故事, 然後爆發到未曾意料到的情節
「我的請帖是你的喜帖」, 一邊微笑, 一邊心碎
一張紙條成為了無數過去愛情的句號, 還要將送出去收不回的愛化成祝福
--
2005年, 阿牛
雷頌德的曲更大路更狠, 爽直的聲嘶力竭
一頭蠻牛的橫衝直撞, 一口氣吐出數十字連音的暴烈傾瀉,
沒有抖音震音長音, 就這樣沒有修飾的發洩
一路唱到底的永遠不回頭, 戲劇性的情節只活於想像中
--
2011年, 張氏情歌
又來到最初的起點, 相識相戀到爭吵分開
懷念逝去, 回想遺憾,
嫁的是姓張姓蘇姓歐陽都不再攸關, 取決的是簽了那張紙
已成陌生人, 已成局外人, 已是情路一位過客
放不下也總需放手, 唯有一走了之, 拔足狂奔, 躲於自我世界盡情呼喊
再沒有人聽得見, 再沒有那個她關心
2011年11月19日 星期六
2011年11月9日 星期三
經典回顧 -《烈日當空》(High Noon)

曾經擁抱過的暴烈陽光
那個反常熾熱的十一月
剛巧與最要好的中學同學約定一起在這個時間看《烈日當空》
當時正好到了二十歲的關口, 之後的人生流動果然逐步加快, 快得失去控制平衡
當年正好看過澳洲黃金海岸, 沒有想過要追求怎麼樣的未來, 沒有計劃目標不定
轉眼來到現在, 仍沒能忘記過那份混亂失焦, 那股莫名激憤, 那種青春活力
每一幕場景, 每一句台詞, 依然縈繞腦海; 每一段配樂, 每一個鏡頭, 仍舊憾動心靈
牛蒡在馬路中心旁若無人的漫舞, 如同內心的抑壓終要釋放, 擁抱不為旁人所理解的自由空間
怒榮在火車駛過時費盡力氣大叫, 如同心底無數忿恨的爆發, 都給社會日常更雜更吵聲音掩蓋
隧道中一群學生的垃圾回收分類, 諷刺學校分級制度的標籤, 年輕一代給當作實驗品耍弄亂置
遊樂場氹氹轉無所不談言不及義, 彷彿沒有方向的模糊零散, 不知道將來等待著的是更多悲傷
醫院內拔喉後逐格時光慢慢倒流, 追憶不能倒帶回頭的遺憾, 失卻摯友最愛成為殘酷成長見證
「好多事好快就會被忘記, 每一日都有更加荒謬的事發生」
「其實什麼是正常, 什麼是不正常? 跟別人不同就是不正常?」
「我都以為可以訓醒覺, 擘大眼, 就什麼事都沒有」
五年以後,廿年以後,都會記念這段年少輕狂,這場青春自白
烈日當空,屬於當下世代的經典
最後, 定格永遠停留在無憂無慮的海邊嬉戲
然後, 繼續忘記了最後能讓怒榮看到一絲希望之光的一句...
延伸閱讀:
烈日當空 官方網站 (各路影評報導結集)
<< 烈日當空 >> 新世代年青人的殘酷寫照
2011年11月8日 星期二
放學ICU 與 區議會選舉
陳為軍 2007年 一部 《請投我一票》, 發生在武漢, 主角是上小學的一群小朋友
選舉一名班長, 演變成賄賂抹黑等手段一一活現銀幕舞台
今天的《放學ICU》無疑是將故事簡化照搬上電視框架, 然而, 這個是當下的香港
諸氏家庭中的諸柔所受到的逼迫打壓, 已在我們身處的城市深植進肌理之中
然而, 大家仍然無動於衷, 依舊的沉醉麻木在自己的日常工作飲食裏頭
單單的一兩頓蛇宴, 不足以動搖這麼大部分的選民群組
真正可怕的, 面前一小粒可口的巧克力, 確能麻痺人心, 矇蔽前方視野
再也看不見躲在背後默默擦黑板的長遠實事, 只可看到最便利最直接得益處的方向
無線兒童節目播放的時間沒多少人在觀看, 給小孩看的空間天地更闊更廣
從小教導他們不要因小小甜頭而改變理念也是良好的第一步
比較新聞部的選擇性報導, 間歇式消音, 看《放學ICU》還更能認清社會真相
世界怪得誇張, 每一日都有更荒謬的事在發生
看過街上有人公然指示長者投哪一個號碼, 才能見識到什麼是動員製造票倉
慶幸香港城市還有願意發聲, 願意挺身而出的一群
即使公義像早已過時的概念, 真理還是會有人寧願放棄名利去捍衛
外傭居港權一案, 是明知與主流民意過不去都要繼續爭取的堅持
當沒有人再去多說一句, 當選舉辯論都選擇一一拒絕出席
當低調冷淡都成為策略, 當宣稱無黨無派都能號召選舉團
這一次的結果是必然的勝負分明, 也就間接證明了泛民企圖通過現有制度去改變社區的難度
溫文妥協的路線遭到潰散, 死命狙擊的方式造成一拍兩散的兩敗俱傷
猶記得2003年保皇黨的大敗, 一年後馬上重整旗鼓再佔上風
是次就考驗泛民主派的危機處理靈巧度, 如何再整合, 如何不互相分薄票源
雖沒能及上對手的資源調配, 只是選立法會始終跟落區不同, 政治立場將可使其掌回優勢
一年的時間, 盼真能痛定思痛吧
選舉一名班長, 演變成賄賂抹黑等手段一一活現銀幕舞台
今天的《放學ICU》無疑是將故事簡化照搬上電視框架, 然而, 這個是當下的香港
諸氏家庭中的諸柔所受到的逼迫打壓, 已在我們身處的城市深植進肌理之中
然而, 大家仍然無動於衷, 依舊的沉醉麻木在自己的日常工作飲食裏頭
單單的一兩頓蛇宴, 不足以動搖這麼大部分的選民群組
真正可怕的, 面前一小粒可口的巧克力, 確能麻痺人心, 矇蔽前方視野
再也看不見躲在背後默默擦黑板的長遠實事, 只可看到最便利最直接得益處的方向
無線兒童節目播放的時間沒多少人在觀看, 給小孩看的空間天地更闊更廣
從小教導他們不要因小小甜頭而改變理念也是良好的第一步
比較新聞部的選擇性報導, 間歇式消音, 看《放學ICU》還更能認清社會真相
世界怪得誇張, 每一日都有更荒謬的事在發生
看過街上有人公然指示長者投哪一個號碼, 才能見識到什麼是動員製造票倉
慶幸香港城市還有願意發聲, 願意挺身而出的一群
即使公義像早已過時的概念, 真理還是會有人寧願放棄名利去捍衛
外傭居港權一案, 是明知與主流民意過不去都要繼續爭取的堅持
當沒有人再去多說一句, 當選舉辯論都選擇一一拒絕出席
當低調冷淡都成為策略, 當宣稱無黨無派都能號召選舉團
這一次的結果是必然的勝負分明, 也就間接證明了泛民企圖通過現有制度去改變社區的難度
溫文妥協的路線遭到潰散, 死命狙擊的方式造成一拍兩散的兩敗俱傷
猶記得2003年保皇黨的大敗, 一年後馬上重整旗鼓再佔上風
是次就考驗泛民主派的危機處理靈巧度, 如何再整合, 如何不互相分薄票源
雖沒能及上對手的資源調配, 只是選立法會始終跟落區不同, 政治立場將可使其掌回優勢
一年的時間, 盼真能痛定思痛吧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