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歡呼聲有幾多
問我悲哭聲有幾多
問我點解會高興
問我點解要苦楚
如果想照耀萬人, 請加點信心
如果想抱住情人, 請汲取教訓
如果想快樂做人, 請敲敲你心
如果可磊落做人, 你會更吸引
不知是楊千嬅啟發了林夕, 還是林夕鼓勵了千嬅
我係我 的做人哲學完全反映了自己的生活態度
初聽是以為自己已經達到率心隨性
不同朋友問不同問題, 大多都是在遊花園
最後的 “啦啦啦” 隨心哼唱更是自由自在,
灑脫得像天下事都可一笑置之
不喜歡剖白, 收藏答案是為了逃避問題核心
也許從沒有真正面對過自己, 問清楚自己的內心
是真樂觀抑或假高興
再聽Remix版本才知道
“我會假扮, 扮了解我”可能是自我防護的心理機制
高呼我係我可以是悲傷無力
直至最近才發現, 原來再落力去演, 也會給人看穿
問我千百個問題, 都只會得出 “不知道, 不清楚, 怎樣, 為何” 的模糊回應
八問八答, 是表面敷衍, 還是真情流露, 總有真心人看得見, 聽得到
問我不開心會記起什麼, 表面是不必, 實則是不想答這條
再極端一點, 就連開心會吃些什麼, 都只說沒所謂
問我憎不憎犯錯的自己, 問我可想刪去某些回憶,
不能正面真誠的作答, 是不敢去設想, 還是不想去回想?
問我當初可有錯失什麼, 即使口說忘掉, 心深處的自己可能仍在淌血
問我他朝想再博取什麼, 其實心中反復的問, 可能的答案也太多太亂
誰願扯得那麼遠, 若果真的問過我的朋友, 該有得到過類似的回覆
我就是我, 像壁球一般, 深層次的溝通從來出於被動,
你出多少力把球打向牆, 我就回擊多少給你
原本已覺得這首歌把我寫得很透徹
積極樂觀的那一面無懈可撃
但竟然在心的陰暗處也是完全命中
也不知如何寫下去了, 因為林夕好像比我更了解我
歌詞內容已全面反映我思我想
就在新一年承諾, 每一日要結識自己,
舊我新我也好, 改變了的, 當初的, 以後的, 統統都是自己的影子, 自己的鏡像
從來不了解自己, 每天都在認識自己
人最開心的境界, 就是找回自己, 做回自己
需要很大的勇氣, 同時也需要很久的時間
要學懂好好愛自己, 要享受愛, 要懂得愛
但願這發現自己的過程有神的帶領,
只想帶著堅定向前的決心與信心
願我一生去到終結 無論歷盡幾許風波 我仍然能夠講一聲:
2011年1月12日 星期三
2011年1月11日 星期二
第十七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 - 感想
第十七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
熱愛電影的香港朋友, 或熱愛香港電影的朋友, 很難不期待一年一度的電影評論學會大獎吧電影評論學會一直對於不同類型, 不同市場導向電影有深入的分析,
有每位會員和而不同的獨特見解,
他們每一篇導讀文章都可讓影迷對電影文本及創作背景有更多的了解
儘管不是每段評論都得到普遍認可, 至少可作參考的一家之言
有稜角有態度, 不跟隨業界遊戲規則, 忠於自己喜好
沒有大筆宣傳費 反讓學會更注重遴選與投票過程
學會的得獎名單, 可能不是大眾的注目話題, 但卻是罕見香港影壇有公信力的一張成績表
每年都關注, 每年都共鳴, 學會在最佳電影的口味上與我往往不謀而合
近十年的得主中,
2002年的《天下無雙》,
2004年的《麥兜.菠蘿油王子》,
2009年的《音樂人生》
都是我該年心目中的最佳
儘管偶然也有不盡認同, 如2008年《烈日當空》在編劇上敗於《親密》手下
(《親密》是優是劣, 到現在還有不少爭議, 不過岸西早在90年代已是學會寵兒了)
今年這一份得獎名單註定會有一定的話題性,
只因2003年起在學會勇奪影后的得主, 勢必在之後金像獎登上后座
現在先看看其得獎名單, 再講講其感想吧:
第十七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
最佳電影:《打擂台》
最佳導演:蘇照彬﹙《劍雨》﹚
最佳編劇:岸西﹙《月滿軒尼詩》﹚
最佳女演員:楊千嬅﹙《抱抱俏佳人》﹚
最佳男演員:泰迪羅賓﹙《打擂台》﹚
推薦電影七部:
《劍雨》
《月滿軒尼詩》
《綫人》
《鳳冠情事》
《人間喜劇》
《如夢》
《志明與春嬌》
《打擂台》在學會的評論文章中已有幾篇, 得獎不意外,
反而《劍雨》得到的肯定更令人驚喜, 初看本片時還宣傳是吳宇森與蘇照彬合導
現在已變成蘇照彬一人獨得榮譽, 本片確拍出難得一見的冷冰武俠世界
人物介紹用心, 武俠世界觀有小說氣魄,
把民間小人物的平凡但幸福與江湖人物的出眾卻寂寞作出浪漫對比
《歲月神偷》沒得到評審青睞, 可能與其港英時代精英制度的執著迷戀有關
而岸西再次得獎, 也證明了她在學會的地位, 論劇本玩味及深度, 還是首推《人間喜劇》
不但把生活中的各種遺憾放進大銀幕中修補, 還直接讓電影角色介入真實人生
大膽設定又煣合杜汶澤, 王祖藍, 許紹雄三大喜劇奇才,
三段經典致敬隱喻香港電影發展方向的困局, 最後帶出電影與生活的關係, 高章
至於評價最兩極的, 莫過於今屆影后的頒發
楊千嬅已非首度獲提名, 《每當變幻時》在初選出局, 但她的演出進步已在評審間留下印象
在本地女演員短缺的近數年, 楊千嬅以兩部擔正的愛情喜劇成功突圍, 實非偶然
《志明與春嬌》能在票房口碑上得到小陽春, 主要有賴其生活化的小品格局
楊千嬅其實演得隨意, 在撻著又唔敢去的曖昧狀態下, 有如吸煙時吞雲吐霧的朦朧
這角色塑造的成功需歸功於導演及編劇彭浩翔, 氣氛營造與攝影剪接應是最大功臣
反而《抱抱俏佳人》才更考驗楊千嬅擔綱能力,
在故事一面倒偏向寫女主角之時, 劇本馬虎, 電影拍攝又趕頭趕命諸多制肘的情況下
真難想像沒有楊千嬅的演出, 電影會達致怎樣的災難性?
楊千嬅的發揮成為吸引觀眾的唯一亮點, 但本人入場時也在中段差點入睡
唯獨女主角在質素所限下仍可由頭帶到尾, 製造笑點到引導情緒都是一腳踢
(男拍檔明顯幫不了忙, 不同於志明可跟春嬌眉來眼去, 打成均勢)
最後不但在口碑上為邵氏擺脫近年專出劣作的污點, 更憑其Star power令入座率不致低迷
(可對照另一邵氏古裝喜劇在票房上的慘淡)
當然以上元素仍未足可替千嬅護航
就如本人跟友人看罷《抱抱俏佳人》後友人的評價
"車, 有咩特別姐, 咪又係做番自己!"
這句說話看似貶義, 只是深明千嬅的演藝經歷的話,
更能清楚感受楊千嬅在演戲上的歷練與突破
理由很簡單,
當《玉女添丁》《新紮師妹》時期的她給人批評是只係做番自己, 毫無演技可言
到《地下鐵》《千杯不醉》時期, 批評是又係做番自己, 毫無演技可言
跟著《天生一對》《每當變幻時》時期, 批評是又係做番自己, 毫無演技可言
現在《志明與春嬌》《抱抱俏佳人》時期, 批評同樣是又係做番自己, 毫無演技可言
然後請回想, 以上四款不同風格的電影, 其角色變化幅度有多大
其人物形象給予你感覺有多不同, 就會知道
"車, 有咩特別姐, 咪又係做番自己!" 其實正是對其演技的最大肯定!
因得悉千嬅得獎太興奮莫名, 寫到停不了
下篇再講楊千嬅衝擊金像影后的優勢與阻力
2011年1月6日 星期四
The Arts and Faith Top 100 Films
近日學術期刊 Image 選出了影史 Top 100 宗教電影
選片原則為“characterized both by artistic excellence and a serious wrestling with questions that at root might be called religious or spiritual”
剛好最舊與最新的都欣賞過
1927年的Sunrise: A Song of Two Humans, F.W. Murnau
2009年的A Serious Man, Coen Brothers
以下為詳列名單:
http://artsandfaith.com/t100/
本人看過的影片則有:
7. Sunrise: A Song of Two Humans, F.W. Murnau, 1927
22. A Serious Man, Joel & Ethan Coen, 2009
45. It's a Wonderful Life, Frank Copra, 1946
46. M, Fritz Lang, 1931
58. Magnolia, Paul Thomas Anderson, 1999
85. Punch-Drunk Love, Paul Thomas Anderson, 2002
96. The New World, Terrance Malick, 2005
一百部中只得七部...
選片原則為“characterized both by artistic excellence and a serious wrestling with questions that at root might be called religious or spiritual”
剛好最舊與最新的都欣賞過
1927年的Sunrise: A Song of Two Humans, F.W. Murnau
2009年的A Serious Man, Coen Brothers
以下為詳列名單:
http://artsandfaith.com/t100/
本人看過的影片則有:
7. Sunrise: A Song of Two Humans, F.W. Murnau, 1927
22. A Serious Man, Joel & Ethan Coen, 2009
45. It's a Wonderful Life, Frank Copra, 1946
46. M, Fritz Lang, 1931
58. Magnolia, Paul Thomas Anderson, 1999
85. Punch-Drunk Love, Paul Thomas Anderson, 2002
96. The New World, Terrance Malick, 2005
一百部中只得七部...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