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7日 星期四

MGMT - 迷幻詭異的警世之聲

MGMT - 兩張專輯足以撼動獨立音樂工業
東西匯聚的合成樂器, 想像力馳騁的不同曲風交融,
影像音樂訊息的衝擊, 超凡脫俗的思想體驗,
在享受過程後又不斷反思回味

是現代的精神狀態 還是下一代的教育批判?

The youth is starting to change
Are you starting to change?
together, together, together, together...

改變突破的旗幟, 是由有熱情有夢想的年輕人共同擔起的
要給下一代成長與發揮的空間,
反叛自我, 不是因為自私自大見識淺窄,
而是世界愈來愈樣板化, 大人制度愈來愈僵化
上一代已無力的屈服, 剩下的價值是什麼?

This is a call of arms to live and love and sleep together
We could flood the streets with love or light or heat
領悟到的又有幾人?




--

一個獨裁政權的傾覆, 卻又會迎來另一暴君的誕生
當定睛看著怪物時, 卻不自覺自己已成另一頭野獸

資訊爆炸的年代, 傳媒的渲染, 有毒的訊息
小孩的純真看到大人感受不到的邪惡
我們看不見, 不等於惡魔不存在
若不及早補救, 一切可能會來得太遲

Control Yourself
Take Only What You Need From It
是現今乖謬不義的時代, 最具反思性的座右銘

一開首已經宏大震撼, 進入Chorus更是一聽難忘
徹底迷上MGMT的音樂世界, 配合影像更是一流體驗
第一次聽是振奮莫名, 細看歌詞卻是悲哀神傷



--

狂賀恭喜MGMT首踏香港舞台
Encore一曲, 見證音樂新世代的誕生
老前輩如天上繁星閃耀鼓掌
開揚抒情的民謠, 悅耳動聽的旋律, 依舊詭異
依然極具批判性的意象
依然極具哀愁遺憾的訊息

如何打撃煙草市場

要嚴打吸煙, 政府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全面禁煙
只是要再分配與反毒相當的資源, 用於執法檢控
又想到市民的反對聲浪, 只會引起反效果

先看政府全面禁毒的例子
吸食毒品在本港為違法行為,
運毒販毒全為地下交易,
然而如今青少年濫藥情況仍然嚴重
專責部門警力耗費每年卻以億計算
貨品資訊不流通, 質素參差, 消費者的健康不受保障
高昂價格時亦衍生關連罪行, 如搶劫等

合法化可以更有效規限售賣門路, 而把市場定價降低
開放市場, 自由競爭, 合法監管, 罪案率才會下降
若然禁煙, 讓沒有管理規則的私煙行業作龍頭, 是幫助黑幫生意開源

不能禁煙, 第二步策略只有加稅
2011年度財政預算案其中一項政策,
就是要大幅提高現有的煙草稅四成
目的旨在進一步打撃煙草業, 亦能增加庫房收入

只是煙稅的增加, 有三大潛在問題:

一. 成效

如政府目的是減低現有煙民數量, 這顯然作用不大
煙稅增加讓合法賣煙的零售商戶 (retailer) 毛利下降, 自然較少途徑買到香煙
當然, 因這市場本身是非彈性需求, 基於消費者對貨品的依賴, 價格靈敏度會較低
因此已加費用轉嫁消費者外, 實際煙民減少比例必比加價幅度少

二. 私煙

上調煙稅確會刺激私煙市場, 因走私貨品相對價格較低, 需求及利潤有所增長
得出可能結論是, 加煙稅, 市民戒不成煙,
反而監管成本 (打擊私煙的資源) 增大, 得不償失

三. 毒品

煙毒市場要一起討論, 只因二者相互關聯 (Correlation) 甚大
香煙加價, 會造就毒品需求增加
因市民買不起煙, 會轉投與煙達同一效果, 但相對價格廉宜的貨品
尤其校園中的年輕人, 不去吸煙, 就可能嘗試另一種興奮


可考慮的方案會是, 設立收費吸煙區
目前室內全面推行禁煙, 導致街道上的開放空間充滿煙民
辦公室樓下, 馬路旁邊等煙味充斥, 非煙民被逼吸食二手煙, 造成negative externality
煙稅增加不能直接解決問題, 因其方法是針對購買煙草產品, 而非在公共地方吸煙的行為
劃分區域, 讓煙民有自由吸煙, 只是進入時要先付費, 像泊車錶一般
計法與監察細節當然要仔細討論,
但至少政策對不欲吸食二手煙的市民有更直接得益,
同時不影響香煙價格, 就不會造就私煙市場, 又能讓煙民在吸煙時要付額外費用
有明確的吸煙區指引, 煙民亦不會投訴常給驅趕, 成本效益上一定比強行推稅, 大幅禁制為佳

Another Year (一年未緣) - 悲喜只在主觀的心


Mike Leigh 向來擅長反映人生觀的兩面: 樂天知命, 怨天尤人
悲觀的會看到年紀老邁的孤單與被遺棄感
樂觀的可感受踏進終結的安穩與無憂無慮
導演盡量保持客觀, 讓角色的說話舉止貼近真實, 彷如走進日復日的尋常人家
也許上回 Happy-Go-Lucky (快樂小小姐) 的樂觀因子過度爆發
這一次要平衡情緒, 稍偏向營造灰濛的哀愁,
戲劇氣氛由春風寫意, 逐段過渡至冬日憂鬱
片首甫見老人愁眉的大近鏡, 片尾鏡頭焦點仍落在愁眉不展的面容, 都明顯表露導演的意圖
只是他不偏不倚的人物描繪及敘事手法, 容許觀眾抱有各自立場, 沒有意識操控
嚮往光影世界中的生活軼事, 享受人生旅程的最後一站
心存感恩總比庸人自擾境界更高呢

不是戰亂時代的呼天搶地, 也不需追趕年輕人的慾望潮流
電影中的那一份氣定神閒, 不論任何劇情轉折, 都從容不迫, 節奏從一而終
溫情洋溢, 友誼永固, 活過半生, 能寫意過無聊日子, 可有多自在多喜樂呢?
見慣死亡, 有何足懼; 看透愁容, 何須擔心?
偶爾好友相聚, 間中兄弟重逢, 說笑談心, 聚餐打球, 不亦樂乎?
相互依偎, 恩愛如昔, 好一對神仙眷侶

畢竟快樂溫馨的時光實在沒太多戲劇性, 現實生活也總有人自尋煩惱不自知
故事焦點還是要放在幸福家庭以外, 老來無歸宿的旁人
來羨煞一下模範夫妻, 順勢沾一點家庭溫暖, 最壞時候總算有友好安慰吧
春夏發情時期, 不止失婚婦欲擒才俊, 胖子也望臨老再入花叢,
各自希冀找回自己失去的春天, 怎料一別, 轉眼就落葉知秋


飯桌一場又一場的嬉笑嘲弄, 是喜是悲, 自可在角色對號入座
只是人夾人緣, 有時風花雪月還要看對象
與其偽裝健談的陪笑, 還不如與喪妻之痛的一同列席沉默
即使真心友善的熱情, 在愁雲慘霧之際說任何笑話都是不合時宜
對於兒子的新女友, 有人認為虛假造作, 有人覺得真誠活潑
就是悲喜心態的觀點與角度問題了

說話的藝術, 博大精深正在於
不同的場合說一模一樣的說話, 做一模一樣的行為, 可有不同的效果
夏天時的點煙是公式的禮貌提問, 冬天時的抽煙卻是打開話匣子的邀請
夫妻間的打招呼是親密的相敬如賓
同一番說話落在友好同事間, 已是另一回事, 取決於對話的語氣與舉動
四季對著不同的人, 都是一致例牌的開場白,
場景與處境改變了, 氣氛與感受都會相應逆轉

戲中每個人物都帶有雙向兩面的角色特性
人前人後的兩個樣, 不帶明顯分野, 卻是那麼貼近每個人的本質
再善良的人, 都有挖苦別人的時候
再寂寞的人, 都會找到安慰別人, 聆聽別人的時候
再絕望的人, 都會發現令自己笑的一刻, 感受到開懷的一瞬, 哪管只是一瞬

說到底, 戲中的她與他真的是那樣的慘嗎?
若然婚姻最終換來的是, 伴侶早離世的心碎
若然生養最終換來的是, 孩子不領情的反叛
最後一個季節出場的老翁, 理應給一直追求霧水姻緣的她一點啟示吧

若然好友一個又一個遠去, 就更需珍惜還活著的摯友良朋吧,
舉杯暢飲也好, 流浪旅遊也好, 給自己一個享受人生的機會吧
吃到飽, 飲到醉, 還有人聽自己心事, 還有人分享舊時光, 何其欣慰, 又何其珍貴?

也許到老之時,
阻隔快樂的因由有三,
一是行動不便, 舟車勞頓,
一年只得一次大聚會, 只因山長水遠, 火車累人;
二是家事不出外, 難宣之於口,
兒子的叛逆, 婚姻的破裂,
若有人能傾訴依靠, 總較鬱鬱寡歡來得舒暢
三是害怕重新適應, 投入陌生世界
改變總是殘酷的, 放棄既有的生活方式, 需要莫大的勇氣
最無奈的, 可能就是為生活所逼, 作出不願意的改變, 就是到了那老翁的階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