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7日 星期日

True Grit (離奇復仇事件) - 純潔心靈初進俗世的成人禮




You must pay for everything in this world, one way and another.
There is nothing free except the grace of God.


Mattie Ross, True Grit (2010)


當片名True Grit在漆黑的大銀幕亮起後, 就立刻以 箴言第二十八章一節 作開場白
The wicked flee when no man pursueth.
無人追趕之時, 惡人逃跑

為什麼高安兄弟要刻意隱去下一句?
全片都在歌頌小孩的勇敢與公義 the righteous are bold as a lion 義人膽壯像獅子
Mattie Ross 敢作敢言, 愛惜生命, 不懼怕權貴盜匪, 為伸張正義不怕危難, 正是義人典範
她的行動, 是基於為父親討回公道, 是Avenge, 而不是Revenge
不是以眼還眼的復仇, 而是要犯人得到公正的審判
她代表著不受俗世污染的信念, 但到最後, 她真的能堅守當初的自己嗎?

高安兄弟似在慨嘆現世義人難尋, 只有惡人遠走高飛, 沒有義人堅持追趕
No Country For Old Men (二百萬奪命奇案) 早已表露價值觀的墮落, 罪惡的橫行
這一次回歸舊日陽光滿溢的西部, 重新給觀眾定義何為True Grit 真正的英雄漢子




True Grit 不是見人亂殺的公雞, 而是智慧與純真俱在的十四歲小女孩
Mattie Ross 有律法知識, 懂得分辨是非, 可直斥別人不是;
她也有談判技巧, 懂得爭取自己應得的;
更難能可貴是, 她也善良樂觀, 可安慰受挫折的同伴, 又會愛惜小馬
這種近乎完美的角色, 在高安兄弟一向灰暗的電影世界,
自Fargo (雪花高離奇命案) 的女警探後就未出現
而Mattie Ross 在見識過外面的殺戮, 經歷過荒野的危險後, 她的生命也不一樣了

每有生命失去之後, 女主角上馬後總有一個回望鏡頭, 然後畫面中就是一具或數具屍體
鏡頭隨著馬匹遠去, 代表著又一次死亡的見證, 也是又增一筆成長的經歷
她依然可理直氣壯的為律法說話, 書中寫的, 她從不背棄, 只為尋找造物主答應她的公義
只是在最後面臨殺父仇人時, 她需要與死亡正面相對,
從她開了一槍, 至掉進洞裏時, 註定了她已正式投身這塵世了

在那一槍之前, 她仍是清白之身, 可客觀看待沿途遇到的險惡,
她仍可得到上帝的保護, 沒有什麼可以傷害她,
一如騎馬渡河可輕易渡過, 一如落入強盜手中依然絲毫無損
在營火前, 公雞也指出蛇不會傷害她,
只是一槍之後, 洞中的蛇一咬, 就代表了成人禮的完成
女孩已成女人, 於是需要掙脫蛇的攻擊, 這是成熟的代價, 踏進成人世界的記號
開場時候, 大雪紛飛, 父親的死開展了整個故事,
結尾之時, 陽光普照, 另一個生命中重要的人之死結束了故事
這段經歷, 是女孩長大的憑證



任何事情皆有代價, 只有神的恩典是無條件的
因此, 對白設計上不斷提到了交易, 以多少金錢換取多少貨物及服務
路途上生命的滅絕, 又是否犯過罪行的工價呢?
親自追討仇人的債需要付出無窮的堅毅與忍耐, 更可能是身體上的傷害
鍥而不捨的追尋, 最終也可換來成果, 只是造物主的安排卻總會意想不到
A Serious Man (非常戇男離奇失婚) 探討過 聖靈如何向世人說話
這一次少了疑惑, 多了肯定,
縱然天氣陰晴不定, 深信堅持, 而且自己是站在正義一方的話, 出路一定能尋見的
只是現在的社會, 還有誰人能像女主角般, 全然稱義, 又全然相信呢?

電影為了現代的道德淪喪作出救贖
用古典聖經的話語闡明真理, 用沒有太多人在意的古語諺語, 講述好人好事
亦再次透過背景歌曲暗示劇情方向
火雞哼唱的 "God's gonna cut you down", 貫穿電影的 "Leaning on the Everlasting Arms"
兩曲分別道出忠奸兩角的下場

高安兄弟運用廣鏡長鏡頭, 在廣闊的樹林與一望無際的沙漠, 拍出西部片獨有的浪漫感
使用長對話, 角色間的討論, 去賦予那已離現世很遠的時代, 一份真實感
對白加強了故事脈絡, 讓人物間關係更清晰更有情感依附
那份久違的樸實, 在Roger Deakins 的攝影與Carter Burwell的配樂中隱約滲透出來


Black Swan (黑天鵝) - 抑壓黑暗慾望與追求藝術完美



Perfection is not just about control. It's also about letting go.
Surprise yourself so you can surprise the audience.
Transcendence!


Thomas Leroy, The Black Swan (2010)


開場的黑暗中漫舞, 舞台燈光落在一人身上, 表明全片是那一個角色的獨腳戲
不但是有關外在的芭蕾舞蹈, 更有關她的內心世界
舞鞋的陝窄象徵綑綁, 完整原地轉一圈象徵完美
一方面抑壓內心的陰暗, 是創傷還是慾望?
一方面追求藝術的無瑕, 是釋放還是拘謹?

每一鏡頭都從Nina視角出發,
跳舞時候, 攝影機跟隨舞蹈動作, 流動且緊貼地在每一個步法, 每一個轉身, 都跟著肢體擺動
平常時候, 跟拍鏡頭總在主角身後, 一步一步的走到每一個地點
完成表演後, 又會捕捉觀眾反應或導演表情, 讓觀眾見主角所見, 注視主角所關心的

不同場景先開始在主角鞋的特寫
不但表現了跳舞著重腳步韻律與姿勢美態,
更說明了主角對自我的嚴苛限制
把腳夾硬放進不合身的鞋子, 以自身痛苦遷就藝術,
也同時以腳在鞋中的不舒展, 暗喻了對內心渴求的壓抑

不同場景也先拍下音樂盒中的轉動擺設
原地旋轉是芭蕾舞的指定動作, 而盒中的死物是機械式的操作, 是不人性的
鏡頭同樣有嘗試作原地旋轉, 如排練黑天鵝時女主角的反複重演動作
就如Nina每日練習, 一步不走錯, 不惜受傷去展現完美是欠缺人的激情
對照跳白天鵝與黑天鵝之分別, 正是前者拘泥步法正確, 後者需要注入俗世情感

不同場景也利用鏡子展現人的兩面性
平常是潔白純淨, 心底卻有邪惡黑暗
鏡中人的猙獰面孔, 是自己不敢面對的污穢思想
全片多次直對鏡像, 是人 心中的掙扎以外露形式呈現,
陰暗面隱藏鏡內, 別人看不見, 只有自己看得見這一層反射
尾段黑天鵝變形正發生在看到鏡中另一個自己後,代表邪惡已走出鏡子,支配主角

還有很多希治閣式的道具佈置, 充分利用心理學講人的脆弱
浴缸的水, 房間的畫都外化了人心障礙,
導演家中的惡魔繪像, 酒會中的墮天使雕塑則強化了心魔的侵擾
最後Nina出走一場就把所有之前鋪墊的恐懼, 一口氣爆發出來
全片氣氛就是從緩慢的不安, 低調的壓逼感 逐步推向急促誇張的崩潰




本片的主題實在有太多延展空間
單以拍攝角度讓觀眾第一身體驗精神瀕臨崩潰邊緣的狀態
已可讓人掌握到病患者的痛苦與掙扎
這有可能是一次對思覺失調病人的徹底精神分析

思覺失調的五個主要病徵, 通過極端放大的電影技巧表達
反常的情緒反應, 認知上有偏差, 感官功能上的混亂,生活習慣失調,社交能力降低
在一氣呵成的剪接, 凌亂詭異的古典現代配樂融和下
把當中幻覺上的漸進失控, 逼害妄想拍出讓人心跳加速的節奏
拍攝害怕旁人看到真實自我的壓力時, 就利用了驚慄片常見的轉身突然看到另一人的技巧

Darren Aronofsky 刻意強調聲效, 又把鏡頭插進大量短時間的零碎近鏡
穿插著聽不清的低聲耳語, 讓觀眾也不能分清現實想像
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場, 就是酒吧放縱一幕
顏色紛亂, 燈光不斷閃爍, 在每閃一下就出現不同幻想畫面
剪接師在五十秒內擠進了一千個定格圖, 內藏有天鵝湖的暗示, 現實的回憶等
把一個人的紊亂思維具體呈現在大銀幕中, 強化觀眾對主角的感受



講到故事背後的成因, 更是千絲萬縷各有說法
在她眼中每人每事的意義都未必如實反映,
但綜合影片在對話上或影像中給予的線索,
Nina的心理負擔一定不止於舞蹈團的壓力, 而且與性愛有關

她在火車看到了Lily時分了神, 一如她進舞蹈室時, Nina就失去專注
她在水中自慰時, 突然閃過Lily的畫面; 在吸毒一晚幻想與Lily造愛
她對法國導演的強吻反感,
都暗示了Nina可能是女同性戀者, 因而將性慾壓下, 直至Lily出現後就成導火線
埋藏心底已久的慾念掀開, 又疑惑為求上位的Lily背叛自己, 導致瘋狂愈演愈烈
導演在拍攝Nina與Lily共處時的選用配樂都詭異迷離
代表這些片段時, Nina背後確有難以言明的複雜思想
Natalie Portman 演出的是一種困惑 Confused, 是妒忌, 恐慌, 還是迷戀? 可能性太多了

母親Erica的古怪態度亦似是電影關鍵
她對女兒的過份呵護, 把女兒稱作Sweet Girl, 當未長大的小女孩看待
嚴格控制其生活, 又把自己前途的失敗歸咎於Nina身上,
過份希望女兒完成自己不能得到的, 何嘗又不是一種精神傷害?
更強烈的性暗示, 在於Nina曖昧的承認自己不是處女, 房門沒有鎖
還有幻覺中經常出現女性圖樣, 在吸毒那晚, 性交到底有否發生?
電影主題會否暗指童年曾受性侵犯的陰影造成精神困擾?
同樣地Natalie Portman 在與母親一起時演出的是時而嬌柔, 時而叛逆的狂放
難以捉摸母女間的心理障礙,
也許若心靈缺口能在電影文本中出現, 女主角亦可宣之於口, 就不會出現最後結局?

沒有仔細說明前因後果, 一切有待觀眾自行思考,
Black Swan 黑天鵝 展現無比激情, 完美中有正邪平衡的角力
配樂及故事結構也與天鵝湖遙距呼應
可譽為導演風格在 Requiem For A Dream 迷上癮 及 Wrestler 拚命戰羊的完美結合